故宫博物院

发布时间:2021-06-13 点击:

故宫博物院14篇

故宫博物院14篇

故宫博物院(1)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矗立、鳌头、金銮殿、湛蓝、琉璃、额枋、蟠龙、藻井、中轴线、击磬、攒、鎏金”等字词的读音和字形;
2、理解“玲珑、矫健、迥然不同、掩映、井然有序”等词义。
3、回顾说明文相关知识。
(二)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根据作者的游览路线,画出故宫的建筑布局图。 
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结构和说明方法。
3、以太和殿为例,认识并学习方位词语的准确运用,找准作者的立足点。
4、学会介绍复杂景观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三)情感目标:
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大意,了解故宫布局特点。 
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结构和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1、认识并学习方位词语的准确运用,找准作者的立足点。
2、学会介绍复杂景观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游览了苏州园林,领略了江南园林的温婉细腻,欣赏了“一幅完美的图画”,今天,我们将欣赏北国的典型建筑——故宫。
故宫简介: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即1406年),历时十四年才竣工。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在这前后五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这里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1925年改名为故宫博物院,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院之一。1987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PPT展示,同学朗读) 
事实上,故宫博物院现在中国一共有两处,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两者均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此外,1986年在沈阳故宫的基础上建立了沈阳故宫博物院。本文具体指的是北京故宫博物院。
本文可以看作是一篇解说词,原题为“古代艺术的宝库——故宫博物院”(见注解1)而作者正是故宫的研究专家黄传惕先生,现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编辑。下面,我们在他的带领下正式进入课文的学习。

二、注音

矗立(chù)      鳌头(áo) 金銮殿(luán)       湛蓝(zhàn)      琉璃(liú lí)     

额枋(fāng)  蟠龙(pán)   藻井(zǎo)  中轴线(zhóu)  击磬(qìng)          檀香(tán)      

攒在一起(cuán)   鎏金(liú)       雍正(yōng)      乾清宫(qián)       坤宁宫(kūn)       

 迥然不同(jiǒng)        水榭(xiè)  傀儡(kuǐlěi)

矗立:高耸直立。
矫健:强健有力。
缭绕:回环缠绕。
错综:纵横交叉。
和谐:配合得适当和匀称。
掩映:彼此遮掩而互相衬托。
井然有序:整齐而有秩序。井然,整齐的样子。
迥然不同:形容差得很远,完全不同。迥:指距离很远

三、整体

1、浏览1段,回答:
(1)故宫坐落在什么地方?
明确:北京中心。我们都知道北京市中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故宫坐落在这样一个象征着国家最高威严和最大权利的城市中心,说明了什么?(地位之高)
(2)故宫的名称还有哪些?
明确:紫禁城、故宫博物院。
(3)为什么叫紫禁城?
明确:关于“紫”的三种说法,“紫气东来”说;天帝“紫宫说”;星座五宫,紫薇居中,古代帝王自称天之子,所以天子在地上居住的宫殿称紫薇宫,“紫”代指皇帝。而皇帝居住的地方严禁百姓靠近,因此皇宫便称为紫禁城。;
   (4)这段还介绍了故宫哪些方面?
明确:地位、历史

2、 齐读第二段,思考:

(1)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故宫博物院。记得在学习《中国石拱桥》时,曾明确:说明事物首先是抓住特征,那么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看谁能又快有准地在文中找出来。
    明确: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2)这些特点之前的那些文字介绍的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明确:故宫的整体布局、外观概貌,体现出规模宏大壮丽的特点。列数字。
     过渡句:这两段概括介绍故宫博物院的位置、历史、建筑地位、总体布局、
外观概貌、建筑总特点,给游览者留下了一个总体印象。后文主要围绕这三个建筑总特点展开,前面提到了建筑规模宏大,那么接下来我们看看其它特点是如何体现出来的。下面,我们跟随黄传惕先生的脚步,正式踏上故宫之旅。

3、 边读课文,边给自然段标上序号,并完成课后练习一的图表。建筑物的顺序

明确:天安门—端门—午门—汉白玉石桥—太和门——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小广场—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

4、理清本文说明顺序
根据以上图表分析,请同学们判断一下本文是用了哪一种说明顺序进行说明的呢。
明确:沿紫禁城中轴线由南向北,空间顺序。本文在安排说明顺序时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南到北,逐次介绍建筑物。作者沿着参观路线,以天安门为起点,穿端门,进午门,过汉白玉石桥,来到前三殿。依次介绍了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保和殿出来是广场,广场以南的建筑称为“前朝”,以北的叫做“内廷”。 “内廷”主要建筑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以及御花园。最后出顺贞门到神武门而离开故宫,这样写井然有序,条理分明。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

①时间顺序。即按照事物发生、发展、变化过程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

②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
③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介绍事物的性质、种类、功用,解说事理的本质,多采用逻辑顺序。具体包括从现象到本质、从特点到用途、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部分、从主要到次要、从概括到具体等顺序。)

5、浏览全文。课文可以分为三大部分,该怎么划分呢?
第一部分(第1-2段):概括介绍故宫博物院。
第二部分(第3~15段):具体介绍故宫各宫殿的位置和功能。
第三部分(第16段):介绍景山并记述从景山回望故宫全貌之所见。

二、 课文研读
1、今天,我们将进入课文第二部分的学习,请大家齐读11段,看看这一段介绍的是何处?
明确:小广场,它是前朝和内廷的分界地带。
2、第二部分哪些段落介绍的是前朝,哪些是内廷呢?
明确:4-10段讲前朝,12-14段讲内廷,可见11段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3、下面,我们先来分析前朝部分。

三、 重点研讨5-8自然段,学习方位词的运用,体会课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1、请大家齐读第4段并归纳段意。
明确:概说三大殿。(三大殿具体指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2、那么接下来,概说之后应该就是分说了,大家找找三大殿分别对应文中哪几个自然段?这里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明确:5-8段讲太和殿,9段讲中和殿,10段讲保和殿。分类别。
从文章的篇幅上我们可以看出,相对于其它建筑来说,作者花了大量笔墨描写太和殿,它是作者详细介绍的对象,也是我们课文学习的重点。

讨论: 
    (1)各段说明的重点是什么?——写太和殿
    (2)每段主要抓住了什么特点来介绍的?划出表现这些特点的主要词语。 
      师生讨论后明确: 
    写太和殿: 
    5段:写外观特征,抓住色彩特点。如:湛蓝、金黄色、青蓝点金、红色、金锁窗、朱漆门。( 作者构思也是极有讲究的,从屋顶——殿檐——额枋——梁柱到门窗,这是很鲜明的从上到下的空间顺序。)

6段:写内部装饰,抓住龙的姿态特点。如:蟠龙、金龙、双龙戏珠、单龙飞舞、行龙、坐龙、升龙、降龙。 (龙。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体长、有鳞、有角的动物,能腾云驾雾,具有力和权的象征意义,富有神秘色彩,因而历朝历代的皇帝把自己神化为受命于天的“真龙天子”,把龙作为自己的化身。龙是皇权的象征,所以用龙来突出皇帝的尊严。 顺序:立足点1:朱漆方台。方位词:正中、上面、背后、两旁、中央。 立足点2:雕金蟠龙。方位词:周围、下面。——说明顺序:外——内、中间——两旁、上——下)
    7段:写建筑位置,抓住象征皇权的特点。如: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皇帝宝座在这条线的中心点上。 
    8段:写殿的作用,抓住大典威严气氛的特点。如:跪满百官、排列仪仗、皇帝端坐、鸣钟击罄、烟雾缭绕。

(3)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从对太和殿的介绍中你能看出故宫建筑设计的主要特色吗? 
  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最全面、最突出地体现了故宫的本质特征,即处处反映出以皇帝为中心、皇权至上的建筑设计特点。所以建殿于中轴线上;因皇帝自诩为真龙天子,因而处处饰以龙形。 

(4)这部分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这部分采用了从外向内的说明顺序,从殿外写到殿内;写殿内设置又按照方位顺序写:正中、上面、背后、两旁、殿顶、中央、周围等。请注意方位词语用其在表意上的准确性。 

(5)各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明。
明确:5段:列数字——“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6段:举例子、摹状貌。

3、为什么要重点介绍太和殿呢?
明确:A政治角度上:是行使政治权力、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也是皇帝宝座所在地,是皇权象征。
B建筑角度上:是故宫最大的宫殿,最能完整体现故宫本质特点。
这样写详略得当,主次分明,突出了太和殿的中心位置。

四、浏览9、10段,欣赏图片(PPT展示),了解中和殿和保和殿的用途。
明确:中和殿——举行大典时,皇帝休息;保和殿——殿试。

五、1、前朝建筑中的三大殿在此就介绍完了,接下来,大家快速浏览12至15段,回答:
(1)作者介绍了内廷的哪些建筑,各有什么用途?(PPT图片展示)
明确:乾清宫——处理日常政务,批奏章,见外国使节;交泰殿——存放玉玺的地方;坤宁宫——皇帝结婚的地方。此三大宫合称为“后三宫”。
(2)与前三殿相比,后三宫有什么不同?这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明确:(14段原文回答)作比较。
(3)堪比苏州园林的是故宫的哪处建筑?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明确:御花园。打比方。
2、文章最后一段为全文作总结,找找看:写从景山回望故宫全貌的句子在哪里?齐读
明确:“站在景山的……井然有序”—— 强调艺术特点

六、课文结构:

问:文章开头就总说了故宫博物院的特征,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想想本文采用了什么结构。
说明文结构:一是总分式(总-分、总-分-总),二是递进式。
明确:用了总分式中的总-分-总。

第1、2段是总说,概括介绍故宫的位置、历史、在古建筑中的地位、总体布局和艺术风格。中间(3~15)是分说。根据故宫的特点,沿着从南向北的中轴线进行介绍,从午门一直到神武门。最后一段对故宫作总的概括,再次强调其艺术特点。再次突出这个建筑群的宏伟,布局的和谐统一的特征,使读者获得明确、完整的印象。

七、知识巩固
说明对象、类型、特点、结构、顺序、说明方法及作用
明确:说明对象——故宫博物院
说明类型——事物说明文
说明特点——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说明结构——总分总
说明顺序——有南往北的空间顺序
说明方法:
分类别:如介绍三大殿及后三宫——使文章层次分明。
列数字:如“御花园面积不大,有大小建筑二十座”。——说明御花园建筑之多。
作比较:如“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 —— 突出事物的特点。
打比方:如“仿佛进入苏州园林。”—— 形象、直观地说明御花园的园林特色。
举例子、摹状貌:如“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姿多态,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腾龙的姿态。
说明语言:准确,周密,简明(“现存”)

八、总结:

1、抓住说明对象特点:故宫—宏大壮丽,布局统一,建筑精美。
2、合理安排说明顺序:参观建筑物—空间方位顺序为主,选定立足点,交代清楚方位词。
3、突出重点:一组建筑物要突出重点,体现特点。如:文中重点介绍太和殿来体现特点。
4、情感教育:同学们通过对故宫博物院建筑群的了解,会更加珍惜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会更加敬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从而激发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故宫博物院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值得介绍的东西很多很多(九千多间房屋,九十多万件藏品,九百多万件档案材料),如果全部说明,难免太多太杂,中心不突出。作者抓住中轴线,采用空间说明顺序,突出重点,详略分明,使“故宫博物院”给我们留下了清晰而深刻的印象,体会到至高无上的王权尊崇,骄奢骄奢淫逸的帝王生活,这些宏丽的建筑都是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也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赞赏之情,作者由景生情,由情写景,值得我们借鉴。

板书设计:

总——位置、历史、建筑地位、总体布局、艺术风格

| 前朝(前三殿)

分——

| 内廷(后三宫——御花园)

总——强调艺术特点

故宫博物院(2)

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成立于1925年10月10日,是我国最大的一座综合性博物馆。

故宫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有宫殿建筑9000多间,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以乾清门广场为界,分前朝、后寝两大部分:前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中心,左右辅以文华殿、武英殿,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后寝以乾清宫、坤宁宫、交泰宫为中心,左右辅以东西六宫,是皇帝和后妃们居住及皇帝处理日常政务的场所。明清两朝共有24代皇帝在此居住和行使国家最高统治权。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故宫博物院是在明清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以明清宫廷历史、宫殿建筑和古代艺术品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国家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近百万件,多为历代艺术珍品。故宫展览有“宫廷史迹陈列”和“历代艺术陈列”两大体。前者主要是中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御花园,西路养心殿、储秀宫等宫廷原状陈列;后者分布在中路各宫殿的两庑和冬路殿宇,如陶瓷馆、青铜器馆、绘画馆等,展示了我国灿烂的古代文明。陶瓷馆为“陶瓷通史陈列”,展出了各时代陶瓷精品400多件。青铜器展出了商、周、春秋、战国各时代青铜代表器物,反映了我国青铜文化的基本面貌。绘画馆以专题展览为主,轮流展出馆藏绘画精品。

台北故宫博物院

台北故宫博物院是中国著名的历史与文化艺术史博物馆。坐落在台湾省台北市士林区外双溪。建筑设计吸收了中国传统的宫殿建筑形式,淡蓝色的琉璃瓦屋顶覆盖着米黄色墙壁,洁白的白石栏杆环绕在青石基台之上,风格清丽典雅。

故宫博物院于抗日战争的前夕,选择重要文物南迁。1948年底,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在即,国民政府令故宫博物院挑选贵重文物以军舰转运台湾。原故宫博物院文物分3批运走2972箱。一起运台的还有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文物852箱及其他单位文物。文物运台后,先存台中市,租借台中市糖厂仓库存放。1950年4月,台中郊外雾峰乡吉峰村仓库落成,运台文物随即迁入新库存贮。1957年,在亚洲协会赞助下,在库房之外又建一小型陈列室,公开展览所藏文物。1965年,在现址建成新馆。新址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百岁诞辰,命名为中山博物院。台湾“行政院”公布了《国立故宫博物院临时组织规程》,规定设置国立故宫博物院,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文物由故宫博物院保管使用,将来国家统一后,迁台文物仍交回原博物院。中央博物院归并故宫博物院后,故宫博物院全部文物由台中运至台北中山博物院,以此作为院址,1965年11月12日正式开幕。至此,运台文物才得到一个适当的保存环境。运台文物主要为书画、铜器、瓷器、玉器、漆器、珐琅、雕刻、文具、图书、文献及其他工艺品,初为230863件,中央博物院并入后,增至242592件。连同整理后的档案30余万件及受赠、收购1万余件,目前共有60万件。

该院陈列展览强调配合旅游观光事业及为大众服务的原则,院内辟有铜器、瓷器、玉器、书画等各种陈列室。先后举办“商周青铜礼器展”、“我国瓷器的发展”、“书画精华特展”、“故宫藏玉”、“中华民国开国史料展”等展览。在建院60周年之际,举办了大型综合陈列“华夏文化与世界文化之关系特展”。还在院内开辟了“三希堂古典茶艺雅座”和仿宋、明庭园“至善园”。为了方便外地民众参观,还举办了巡回文物展览,深入许多市县展出。

该院出版了《中华五千年文明集刊》、《国之重宝》、《惠风和畅》、《文物光华》、《故宫宝藏》、《元四大家》、《唐寅的研究》、《山水画皴法点苔之研究》、《清代通鉴长编》等著作,并影印出版了文渊阁《四库全书》。院内还有定期刊物《故宫文物月刊》和《故宫学术季刊》等。

故宫博物院

故宫也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北侧,曾居住过24个皇帝,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故宫金碧辉煌,庄严绚丽,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1925年10月10日建立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最大的以宫廷文物为主的古文物和宫殿建筑的综合性国家级博物馆。院内陈列中国各个朝代的艺术珍品,是中国最丰富的文化和艺术的宝库。

故宫的宫殿建筑,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总面积72万多平方米,被称为“殿宇之海”,气魄宏伟,极为壮观。一条中轴贯通整个故宫,这个中轴又在北京城的中轴线上。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在中轴宫殿两旁,还对称分布着许多殿宇,也都宏伟华丽。这些宫殿可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文华、武英殿为两翼;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六宫为两翼,布局严谨有序。紫禁城4个城角都有精巧玲珑的角楼,所谓“九梁十八柱”,异常美观。紫禁城周围环绕着高10米,长3400米的宫墙,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

故宫博物院的一些宫殿中设立了综合性的历史艺术馆、绘画馆、分类的陶瓷馆、青铜器馆、明清工艺美术馆、铭刻馆、玩具馆、文房四宝馆、玩物馆、珍宝馆、钟表馆和清代宫廷典章文物展览等,收藏大量古代艺术珍品,据统计共达1052653件,占全国文物总数的六分之一,为国内收藏文物最丰富的博物馆,也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其中很多文物是绝无仅有的无价国宝。

故宫博物院(3)

14 故宫博物院

1.主题解说

这篇解说词按照参观路线,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表达了对故宫的热爱和赞颂,歌颂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2.重点突破

故宫建筑物众多,但在众多宫殿中,作者为什么将太和殿作为说明的重点?

提示一:因为太和殿是“前朝”以至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因此,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

提示二:把太和殿作为解说重点,便于读者由点及面,对故宫的整体特点产生比较深刻的印象。

提示三:从全文看,重点说明前朝;就局部而言,重点介绍太和殿。在介绍建筑群时,分清主次,采用有详有略的写法。这样才能突出重点,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写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3.难点攻克

《故宫博物院》是一篇以建筑物为说明对象的事物说明文,作者在说明时是怎样安排说明顺序的?

提示一:作者沿着参观路线,由南到北,逐次介绍建筑物。以天安门为起点,穿端门,进午门,过汉白玉石桥,依次介绍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略提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然后继续向北,简单介绍了“内廷”建筑,最后出顺贞门到神武门而离开故宫。

提示二:课文按先总后分、先外后内的顺序加以介绍,即先写它的外观,再写它的内部装饰、陈设。在逐一介绍各个宫殿之前,先概括介绍故宫的总体布局以及它的外观概貌和建筑特点,然后以小广场为界,把故宫分为前朝和内廷两部分,使读者对这个建筑群总体和局部,获得明确、完整的印象。

提示三:从南到北,基本上沿着中轴线前进,并将线路上的建筑物分成几个部分,加以分述综合,辅以“前后左右,东西南北”等方位词,使人对路线、方位、各组建筑物的特点与其之间的联系比较清晰明了。

4.结构图解

总说:位置、历史、建筑地位、总体布局、艺术风格(略)

宫 前 殿前建筑(略)

博 朝

物 分说 三 太和殿:高度、面积、陈设、雕饰、作用(详)

院 大

殿 中和殿、保和殿(略)

后三宫(略)

内廷

御花园(略)

总说:呼应开头,强调艺术特点(略)

5.学法点津

说明顺序——空间顺序

说明文以解说、阐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恰当的顺序简明、准确地说明事物和事理。说明顺序的组织方法有三种:其一,以时间的先后安排说明顺序;其二,以空间方位变换安排说明顺序;其三,以事理的逻辑关系安排说明顺序。

空间位置的转换顺序是说明建筑物之类的说明文常用的,它通常先选定一个观察点,然后以这个观察点为定点,或由上到下,或由左到右;或由东到西,或由内到外,对建筑物做全方位解说,使读者对其获得整体印象。

【典型例题】为了清楚地说明故宫的特征,课文按照空间顺序组织材料,这个空间顺序是怎样体现出来的?作者运用了哪些词语来交代参观路线和写出各主要建筑物的位置关系?

【参考答案】课文按照空间顺序组织材料,由外入内,沿着故宫的中轴线,从南到北,以中间带两边地说明,井然有序。作者用“从……往里走,沿着……穿过……就到……”;“走进……”;“进了……就到……”;“从……出……就到……”交代行踪变化。用“北面”“中心”“中轴线上”“后面”“往北”交代方位。

【技法点睛】介绍建筑物,首要是抓住事物的特征,阅读介绍建筑物的说明文,要弄清三方面内容:①作者参观所走的路线;②介绍作者行踪变化的词语;③交代各建筑物位置的方位词语。

1.下列加点字的拼音中,每组都有一个错误的,请找出来并在括号内改正。

(1)矗立(chù) 湛蓝(zhàn) 矫健(qiáo) ( )

(2)藻井(zào) 蟠龙(pán) 檀木(tán) ( )

(3)击磬(qìng) 赏赐(sì) 御花园(yù) ( )

(4)额枋(fāng) 妃嫔(bīn) 金銮殿(luán) ( )

2.在括号内填字完成短语。

规模( )大 庄严肃( ) 大肆挥( ) 重重( )宇

举世( )名 ( )发光彩 烟雾( )绕 腐朽昏( )

龙凤( )祥 池馆水( )

3.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 )

A.进了太和门,就到了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B.紫禁城的城墙十多米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东华门、西华门。

C.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称“后三宫”。

D.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

4. (北海中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区通过实施“雨露计划”,大力开展扶贫培训活动,群众脱贫致富的意识和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B.中国民生银行考察团到北海考察,有人认为,北海发展的优势在于有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C.今年,当壮族“三月三”民歌节与清明节不期而遇形成的广西独有的小长假的到来,让广西人倍感快乐。

D.截至4月8日,广西高铁累计发生旅客大约280万人次左右,有效地缓解了广西交通的压力。

5.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又名紫禁城,______。故宫东西宽753米,南北长961米,面积达72万平方米,为世界之最。故宫_________,外围是一条护城河,四周是3400米的城墙。城墙上开有4座城门,南有午门,北有神武门,东有东华门,西有西华门;城墙四角,耸立着4座角楼,角楼有3层屋檐,72个屋脊,玲珑剔透,造型别致,________。

①为中国古建筑中的杰作

②今天人们称它为故宫,意为过去的皇宫

③整个建筑被两道坚固的防线围在中间

A.③①② B.②③① C.②①③ D.①③②

6.结合语境,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

初中三年的语文之旅,我们欣赏着沿途的风景,接受着心灵的熏陶,受益匪浅:漫步苏州园林,为我国园林建筑的杰出成就而自豪;走进故宫博物院,

;登上地球之巅,为登山队员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气概所折服。

7.八年级(1)班同学准备举办以“走进故宫”为主题的专题活动,请你参加。

(1)你随旅游团来到故宫,发现故宫没有宣传标语,请你为故宫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狮子被视为狰狞之兽,在中国传统建筑中,人们根据它的凶猛性

格,设计出狮子雕塑,并赋予它以特殊的使命——护卫。所以,我

们看到在古代陵墓和重要建筑物的大门两旁,甚至房梁、屋顶上,

都有狮子雕塑,它们守护着主人并显示着主人的威势。右图是故宫

内的铜狮,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明其形态特点,50字左右。

(3)在故宫,我们见到最多的就是“龙”,我们是“龙”的传人,中国是“龙”的故乡,请你写出几个含“龙”的成语,并说说“龙”在中国民俗中有哪些象征意义。

阅读课文选段“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八公里”,回答后面的问题。

8.选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故宫博物院的总体特征是

9.选文中下面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 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

10.选文第四、五两段(即课文第五、六两段)介绍了太和殿的哪两个方面的情况?

11.选文末句中的“约”字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八公里。

(哈尔滨中考改编)

哈尔滨老火车站

①哈尔滨老火车站是城市创建初期最早修建的几座大型建筑之一。1899年10月,在今哈尔滨站行李房的位置临时搭起一座小房子,作为站长室、电报室和行车人员休息室。1903年哈尔滨老火车站站舍始建,1904年旅客候车室即迁入新站舍。

②哈尔滨老火车站的选址是经过精心考虑的。它位于南岗区、道里区和道外区三个主城区的交界处,是名副其实的城市中心。由车站街(今红军街)、铁路街(今曲线街)、松花江街及医院街(今颐园街)相交而成半圆形的广场,交通便捷。这个半圆形广场视野开阔,便于人们更好地欣赏建筑。每当广场上鲜花盛开,繁茂的树木成为衬托建筑的绿色飘带,建筑优美而舒展的丰姿则尽现眼前。

③作为火车站建筑,从功能上看,其平面布局比较严谨而合理。建筑由一二三等候车室、中央门厅及处于最右端的中国人候车室等五个大厅构成,围绕着这五个大厅分别布置了售票室、行李房、服务员室、警察室、站长室、小卖部及卫生间等辅助用房,总面积为1619.78平方米。建筑正中是中央门厅,高9.07米,宽敞明亮。门厅作为整个建筑的核心,其他几个候车室通过门厅联系在一起,成为流动而连续的空间。

④哈尔滨老火车站建筑立面设计是典型的“新艺术”风格。其设计极尽生动之势,比之西欧及俄罗斯同时期“新艺术”设计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独特的设计主要体现在建筑曲线装饰的运用上。一眼望去,建筑通体的曲线装饰令人目不暇接——曲线的门窗、曲线的墙墩、曲线的女儿墙甚至曲线的车站名称,犹如各种曲线的海洋。这些曲线的弧度富有变化,如一首乐曲,跳跃着,盘旋着,时而高昂,时而低回。

⑤驻足于哈尔滨老火车站前,你会发现,建筑的每个细节都是那样生动奇异,整个建筑舒展而大方。可惜的是1959年火车站扩建时老站舍被拆毁了,它迷人的风采已随风而逝。

(选文有改动)

12.为什么说哈尔滨老火车站的选址是经过精心考虑的?(请简要概括)

13.哈尔滨老火车站建筑平面布局有什么特点?这样布局的依据是什么?

14.分别指出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括号内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

(1)建筑正中是中央门厅,高9.07米,宽敞明亮。( )

(2)其设计极尽生动之势,比之西欧及俄罗斯同时期“新艺术”设计有过之而无不及。( )

15.语言品析。

(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哈尔滨老火车站是城市创建初期最早修建的几座大型建筑之一。

(2)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这些曲线的弧度富有变化,如一首乐曲,跳跃着,盘旋着,时而高昂,时而低回。

16.若老师叫你当一次故宫的业余导游,请结合下面的资料链接,拟写一段导游词。

链接一:故宫,也叫故宫博物院。这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五百多年历史了。

链接二: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东华门、西华门。

链接三:宫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

【参考答案】

1.(1)qiáo—jiǎo(2)zào—zǎo(3)sì—cì(4)bīn—pín

2.宏 穆 霍 殿 闻 焕 缭 庸 呈 榭

3.C(解析:A项将分号改为破折号;B项将两处分号改为逗号;D项将“池馆水榭”与“藤

萝翠竹”后面的顿号改为逗号。)

4.A(解析:B项一面与两面不搭配,删除“有没有”;C项缺主语,删除“当”;D项成分累赘,删除“大约”或“左右”。)

5.B

6.为故宫建筑群宏大壮丽、布局统一的独特风格而惊叹

7.(1)示例:魅力故宫欢迎您(或:游北京故宫,赏中国文化)

(2)示例:这座铜狮雕塑外形高大,它蹲坐在高高的底座之上,两耳直竖,大嘴张开,胸前挂着一枚铜铃,面部表情十分严肃,充分显示了皇家的威严和高贵。

(3)①示例:龙飞凤舞,龙马精神,龙腾虎跃,龙争虎斗,龙凤呈祥②“龙”是吉祥、宝贵、权势、高贵、尊荣的象征,又是幸运和成功的标志,还象征出人头地、不同凡响等。

8.空间顺序 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9.运用了列数据的说明方法,运用具体的数据准确地说明了太和殿是故宫最大殿堂。

10.太和殿的外部景观和内部结构两个方面的情况。

11.不能删。“约”是“大约”“大概”的意思,起限制作用,如果删除,就不能正确地说明

紫禁城内中轴线的长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2.因为哈尔滨老火车站地处城市中心、交通便捷、视野开阔。

13.比较严谨而合理;火车站的功能。

14.(1)列数字(2)作比较

15.(1)不能,因为“之一”表示哈尔滨老火车站是城市创建初期最早修建的大型建筑中的其中一座,但不是唯一一座,如果删去,就变成了唯一一座,说明的语言就不准确不科学了。

(2)这个句子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曲线的弧度比作一首乐曲,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曲线的弧度富有变化的特点。

16.示例:各位游客,矗立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举世闻名的故宫,也叫作故宫博物院,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它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东华门、西华门。宫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请随我走进体现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的城中之城。

故宫博物院(4)

第14课 故宫博物院

【学习目标】

1. 明确方位词,填写的故宫平面图,明确文章的说明

顺序;

2.通过给个别语段划分层次,了解分解说明,理清文章结构。

【预习体验案】

体验一:词海拾贝

1.给加点字注音

矗立(  ) 鳌头(  ) 湛蓝(  ) 琉璃(  ) 殿檐(  ) 藻井(  ) 蟠龙(  ) 击磬( ) 檀木(  ) 攒(  ) 额枋(  ) 妃嫔(  ) 金銮殿(   )

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或成语。

( ):精巧细致。

( ):深蓝。

( ):形容声音时高时低,和谐动听。

( ):形容整齐的样子。

( ):形容差别很大。

3.你还积累了哪些字词:

体验二:文苑采菊

黄传惕,1934年生,湖南省平江县人,笔名黄羽。195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编辑部,从事新闻和专题节目的编辑与政治、广教等方面的采访工作。先后任编辑、记者、副主任、主任等职。参加过《新闻和报纸摘要》《各地电台联播节目》《省、市、自治区台编排的节目》《祖国各地》《历史故事》《午间半小时》等节目的编辑工作。采制过大量广播作品,不少稿件在全国获奖,为报刊书籍转载采用。1977年09月在《地理知识》杂志上发表了他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祖国各地》节目撰写的广播稿《古代艺术的宝库——故宫博物院》。

体验三: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要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关键是要抓住文中的一些方位词。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标注下面语段中的方位词。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 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流云火焰。

【新知探究案】

探究一:整体感知

1.根据课文内容,填注“故宫平面示意图”, 按课文路线进行简要解说,并对有关景点作简要介绍。

2.这是一篇典型的按空间顺序说明的文章,条理性极好。若要换一种说法,从说明的技法来看,我们可以说文章进行着分解说明——将故宫以及其中不少重要景点分解为若干个区域,一处处地进行说明,这叫“分解说明”的方法。

如对宫城进行“分解说明”:(已用“/”标出)

紫禁城的城墙10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南东华门、西华门。/宫城里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70多座、房屋9000多间,/城墙外是50多米宽的护城河。/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

你能否从文中再找出类似的体现“分解说明”技法的典型语段语句?

探究二:语言品味

3.比较下列两组句子,比较表达效果的差别。

第一组:

A句 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称“后三宫”。布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样,但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彩画图案也有明显的变化。(原文)

B句 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称“后三宫”。布局和前三殿一样,但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彩画图案也有变化。

第二组:

A句 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中间有一条弯弯的金水河,河上是精美的汉白玉石桥。桥的北面是太和门,一对铜狮立在门的两侧。

B句 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精美的汉白玉石桥。桥的北面是太和门,一对威武的铜狮守卫在门的两侧。(原文)

探究三:主旨把握

4.作者在分述、分解说明故宫建筑时是不是平均用力?重点解说的是哪一部分,哪处景观?

5.读第4—8段,概括每一段段意,说说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作者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说明的?

第4段

第5段

第6段

第7段

第8段

6.思考:作者为什么要重点解说太和殿呢?

【素质提升案】

提升一:讨论:“龙”和“皇权”有何关联?

提升二:语段阅读:

扬州的个园,是一座独具风格的名园。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当时园中遍植翠竹,盖取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之意,以示主人不俗。又因竹叶形状很像一个简写的“个”字,故名“个园”。个园以四季假山的堆叠精巧而著名。

步入个园大门,便见湖石傍门,修竹繁茂,石笋参差,恰似“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此即个园春景。稍前又有十二生肖之假山石,皆在似与不似之间,与整个“春山”和竹林相映成趣。

“春”去“夏”来,绕过“宜雨轩”,眼前豁然开朗,在浓阴环抱的荷花池畔,一座六七米高的太湖石假山出现在前面,这便是“夏山”。过石桥,进石洞,只觉得藕荷香飘,苍翠生凉。

转过“鹤亭”,是座“一”字形长廊,循廊而去,“秋中夏雨声中入”,长廊尽头便是“假山”。秋山全用黄山石堆叠而成,构思大胆,用石泼辣,相传为大画家石涛杰作。看此山,山势巍峨,峰峦起伏,又见古柏斜伸,红枫遍植,钟乳石挂,石桥俨然,气象果然不同一般。设若晴天薄暮时分,秋山面迎夕照,一红如染,“秋高气爽”的诗情画意顿时溢出。

步下秋山,过“透风漏月厅”,迎面是一组由白色石英石堆叠而成的“冬景”。一只只“雪狮”似顽皮的孩子用残雪堆就。山脉、山顶“终年积雪”。南面一堵白围墙,墙上开四排风洞,使人不寒而觉寒。

1.上文抓住“个园”的什么特征来说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文在说明顺序上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第一段看,“个园”园名的由来是_________________

4.上文显示方位变换的词句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把第四段“古柏斜伸,红枫遍植,钟乳石挂,石桥俨然”改为“古柏伸,红枫遍植,钟乳石倒挂,石桥也俨然”好吗?

提升三:画一画、说一说:

明天要在我们班开一次家长会,校门口需摆放一块小黑板,请你画一幅简明示意图并作口头解说(注意方位词的使用)。

【助读链接】

关于《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原来是一篇广播稿,曾经配上音乐,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祖国各地》节目中播出。播出以后,不少听众要求重播,并且建议将稿件交报刊发表。正好这时候《地理知识》杂志准备开辟“旅游地理”专栏,要去了这篇稿件,在一九七九年十一月号上刊载了,题目就叫《古代艺术的宝库——故宫博物院》。课文《故宫博物院》就是根据这篇文章删改的。

  由于《故宫博物院》最初是为广播写的,所以从听觉的角度和广播特点方面考虑较多,对说明文的一些基本要求,如脉络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详略适宜等,比起书面文章来要求就更严一些。书面文章,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停下来研究,还能借助于图表,广播却是一听而过,无法中途停顿。下面谈一点我写《故宫博物院》前后的一些情况。

  我正式动手写《故宫博物院》是在1979年夏天,但是开始酝酿写这篇文章,却是在头一年的秋天,在写另一篇文章《天安门颂》的时候,我翻阅的有关天安门的资料,大都是和故宫连在一起的。天安门和紫禁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天安门是皇城的正门,是皇帝“金凤颁诏”的地方;现在是故宫博物院的大门,每天有成千上万的游人从这里出入。站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月台上向北眺望,故宫的重重殿宇,一直铺向景山的万春亭,在湛蓝晴空下,闪耀着一片金辉,给人以壮美、雄伟的感觉。这就激起了我写故宫的强烈愿望。

  “在首都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紫禁城。”《故宫博物院》开头的这三句话,就是在这时候逐渐形成的。

  写文章最怕缺乏资料,没什么可写,但写故宫正好相反,常常为资料丰富、景物众多而发愁。人们介绍故宫,常常举出三个引为骄傲的“九”,这就是九千多间房屋,九十多万件藏品,九百多万件档案材料。要写故宫,真有点像俗话说的:“老虎吃天,不知从哪里下口。”记得我第一次游故宫,是从神武门进去的,一到里面就转了向。以后虽然也多次到过故宫,但对什么中路、东路、西路、外东路、外西路,一些殿宇的位置、陈列,也还是记不十分清楚。我想,写故宫,最起码的要求,就是要把故宫的面貌,总体布局,主要建筑物的位置,功能等,向听众和读者交代明白,不要让人像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形容的那样:“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所以我首先选定一条明确的线路:从南到北,基本上沿着中轴线前进。从天安门往里,一直走到坤宁宫,然后折向西路,从养心殿到储秀宫(编者注:课文里介绍养心殿和储秀宫的这部分文字已删去),往东再返回中轴线上的御花园,出神武门到景山。并将线路上的建筑物分成几个部分,加以分述综合。如:出保和殿后,在小广场稍作停顿,总结“前朝”,简介“内廷”。在这同时,还辅以前后左右,东西南北等方位词,使人对路线、方位、各组建筑物的特点与联系,比较清晰明了。

  选择线路,也就是确定重点的过程。中轴线上的“三大殿”“后三宫”,特别是其中的太和殿,无论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在紫禁城中都是最有代表性的,很多方面都能大做文章。这是没有争议的重点。养心殿虽然不在中轴线上,但它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清朝后期,地位并不亚于太和殿。可这些重点,到底在文章中占有多大比重,重点与全局,重点与次要部分怎样处理,详、略、取、舍,着实费了一番心思。最后采用了拍影片的手法,运用全景、过渡和特写镜头,再借鉴绘画技巧,工笔和写意并用。文章的开头两段是全景,给人以故宫的历史、地理概貌。再从午门和太和门过渡到紫禁城的中心,把镜头对准太和殿,从各个角度拍摄,用工笔重彩描绘,连白石台基一起,用了将近八百字,占了整个文章字数的四分之一还多,养心殿也用了三百多字。但另一方面,有些重要建筑物,只是一笔带过,有的甚至一字未提。如:作为紫禁城正门的午门,只用了十几个字。太和门连门前的铜狮也只用了二十多个字。保和殿后的云龙阶石,乾清宫门前的乾清门,初稿都写进去了,但最后为了保重点,不致岔开主线,也“忍痛割爱”,一字未留。我觉得,写故宫这样庞大繁复的建筑群,一定要处理好详、略、取、舍关系,特别是要能略,更要能舍。不略不舍,就只能变成流水账。

  采写《故宫博物院》时,我看得越多,了解得越深,就越感到它的意义和价值。故宫和长城等伟大的建筑一样,表现了我们民族伟大的创造力。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古建筑专家单士元说:“故宫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是中国数千年宫殿建筑艺术的总结性杰作。”无数国外游人为紫禁城特有的魅力所倾倒。美国的基辛格每次来北京,几乎都要到故宫参观。他对人说:“到北京不看故宫和天坛,等于没有来。”

  随着采访的深入,我愈来愈感到,写故宫,光是说清楚,满足于起码的要求,太不够了。也不能只是简单地客观介绍,而应该贯穿一种思想——加深对祖国的爱;体现一种精神——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增强一种感情——民族的自豪感。《故宫博物院》不是一篇抒情散文,不能离开景物做很多抒情描写,但它应寓情于写景之中,把感情溶入字里行间,力求达到这样的效果。“在湛蓝的天空下,它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殿顶,显得格外辉煌……”这是对太和殿外形美的描绘,也是对古代劳动者的歌颂和古代文明的赞美。“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这种感情表达就更为强烈了。

  写《故宫博物院》,我的感情基调是爱和赞颂,着眼对建筑文物的精美,劳动人民的智慧,重要的历史价值。但故宫也是封建统治的中心,它的建筑是为封建统治者服务的,明清两代先后有二十四个皇帝和一个女皇盘踞在这里,对他们我是憎恨和揭露。在太和殿的一段里,我描绘了多姿多态的龙,同时也没有忘记揭露那些把自己神化为受命于天的“真龙天子”。在养心殿一段中,我用了一段带有鲜明色彩的贬义词,表达对祸国殃民的那拉氏慈禧的痛恨。

答案示例

【预习体验案】

体验一:词海拾贝

1.chù、áo、zhàn、liú、yán、zǎo、pán、qìng、tán、cuán、fāng、pín、luán

2.玲珑、湛蓝、悠扬、井然有序、迥然不同

体验三:

宏达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新知探究案】

探究一:整体感知

1.略

2.如第11段对“广场”进行分解说明——

从保和殿出来,下了石级,是一片长方形小广场,西起隆宗门,东到景运门。把紫禁城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广场以南,主要建筑是三大殿和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叫“前朝”。/广场北面乾清门以内叫"内廷",是皇帝和后妃们起居生活的地方,主要建筑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和东六宫西六宫。

(还有,第4段解说台基、第6段解说太和殿内景等)

探究二:语言品味

3.第一组:

原文“基本一样”、“明显的变化”中“基本”、“明显”表程度上的修饰,这里运用做比较的方法对后三宫和前三殿布局、彩图情态进行对比,去掉这两个词语与实际不符,体现不出二者对比的差异程度,这里体现出说明语言的准确、周密。

第二组:

原文解说金水河和太和门时进行了恰切简要的描写,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和比喻、拟人的修辞,使得说明对象更显形象生动,更有吸引力,而第一句则未免有些平俗乏味,缺了一点灵动感。说明文更多的要求语言通俗平实,但并非只能板着面孔说话,为适当增添文章情趣,可以适当运用修辞、其他表达方式等,这样语言更显得体贴切。

探究三:

4.重点解说的是三大殿中的太和殿。

5.第4段 大殿台基:高(暗示地位高)

第5段 大殿外观:雄伟壮丽(列数字)

第6段 大殿内景:多姿多彩→着重对龙的描绘

第7段 大殿位置:中轴线

第8段 大殿功用:重大典礼

这里的解说是先外后内、先总后分,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兼具。说明顺序一般分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说明某一事物(理)时往往以一种说明顺序为主,但有时在局部说明时也可能体现和运用其他说明顺序。

6.因为太和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是皇帝宝座的所在地、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也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

【素质提升案】

提升一:历朝历代皇帝都把龙作为自己的化身。皇帝自命为真龙天子,也是皇权的象征,突出龙,也就是突出皇权的威严。

提升二:1.四季假山堆叠精巧

2.文章的说明顺序,也就是作者的参观路线,“个园”四季假山的建筑顺序

3.“个园”园中遍植翠竹,竹叶形状似一个简写的“个”字

4.步入个园大门绕过“宜雨轩” 过石桥,进石洞转过“鹤亭”,是座“一”字形长廊,循廊而去 长廊尽头 过“透风漏月厅”

5.不好。原文用四个主谓结构的四字短语铺排下来,给人以流畅感;改后便音节不谐调,语气不流畅了。

提升三:略

故宫博物院(5)

故宫博物院

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博物院。这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五百多年历史了。
  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东华门、西华门。宫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城墙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从天安门往里走,沿着一条笔直的大道穿过端门,就到午门的前面。午门俗称五凤楼,是紫禁城的正门。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桥的北面是太和门,一对威武的铜狮守卫在门的两侧。
  进了太和门,就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用汉白玉栏杆围绕着,上面刻着龙凤流云,四角和望柱下面伸出一千多个圆雕鳌头,嘴里都有一个小圆洞,是台基的排水管道。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八公里。
  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皇帝端坐在宝座上。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
  太和殿后面是中和殿。这是一个亭子形方殿,殿顶把四道垂脊攒在一起,正中安放着一个大圆金宝顶,轮廓非常优美。举行大典,皇帝先在这里休息。
  中和殿后面是保和殿。雍正后,这里是举行最高一级考试殿试的地方。
  从保和殿出来,下了石级,是一片长方形小广场,西起隆宗门,东到景运门。它把紫禁城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广场以南,主要建筑是三大殿和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叫“前朝”。广场北面乾清门以内叫“内廷”,是皇帝和后妃们起居生活的地方,主要建筑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和东六宫西六宫。
  乾清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各种奏章的地方,后来还在这里接见外国使节。
  乾清宫后面是交泰殿,交泰殿后面是坤宁宫。坤宁宫是皇后宫,也就是皇帝结婚的地方。
  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称“后三宫”。布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样,但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彩画图案也有明显的变化。前三殿的图案以龙为主,后三宫凤凰逐渐增加,出现了双凤朝阳、龙凤呈祥的彩画,还有飞凤、舞凤、凤凰牡丹等图案。
后三宫往北就是御花园。御花园面积不很大,有大小建筑二十多座,但毫无拥挤和重复的感觉。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来到这里,仿佛进入苏州园林。
  从御花园出顺贞门,就到紫禁城的北门神武门,对面就是景山。景山是明代修建紫禁城的时候,用护城河中挖出的泥土堆起来的,现在成了风景优美的景山公园。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井然有序。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

故宫博物院(6)

故宫博物院(7)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纪开锦

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介绍建筑物的说明文。学习这篇课文,要了解故宫的位置、布局及其艺术风格。明确本文采用空间的说明顺序。本文是主要是介绍性的文字,但也有生动的描写。教学时,在引导学生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揣摩散文化的描写。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可采用设置情境进行教学的方法。让学生以导游或解说员的身份介绍故宫博物院的总体概况以及重点内容,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增强学生对空间的感性认识,领略故宫博物院的宏伟艺术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造精神。

教学目标:

1.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会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写作思路。

3.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4.领略故宫博物院的宏伟艺术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造精神。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在古老的都城北京有一个同样古老的城池,学名紫禁城,俗名故宫(多媒体显示“故宫”全景录像)。在中华民族绵延悠长的历史中,它无异是封建王朝的一个缩影。作为一名华夏子孙,你是否了解它呢?

故宫知识知多少?课前请同学们去搜集有关故宫的资料,请同学们以“我所知道的故宫”为话题,请各小组把你们所收集到的认为最为得意的一条,用最简练的语言,给大家讲讲。

 

(二)走进故宫

 

1.听一遍课文的配乐朗读,注意字的读音、体会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屏幕显示)

 

①读课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说说这篇文章的结构层次。

 

②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故宫”,在作者的笔下,故宫的特征是什么?请找出最能概括故宫特征的语句。

 

③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说明故宫的?

 

3.全班交流。

 

(三)观赏故宫

 

这篇文章本来就可看作是一篇解说词,设置情境教学,学生学得轻松,也更易于接受知识。

 

1.如果你是一位导游,你如何向游客介绍故宫?请几位学生扮演故宫导游的角色,为游客(其他学生)介绍故宫。

 

明确:

 

①介绍建筑物时,一定要按照空间顺序,交代清楚立足点、方位。

 

②介绍故宫时,要把太和殿作为重点进行详细介绍,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③介绍建筑物时,要体现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2.如果你是一位游客,你能对导游的解说进行评价吗?

 

“游客”(其余学生)可以自由提问并就说明的方法与技巧与“导游”交流,并对“导游”的服务做出评价。

 

(四)回望故宫

 

1.游览完故宫,想一想你还有什么疑问。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先在四人小组内探讨,不能解决的,提交全班讨论,仍不能解决,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理解。

 

2.我们一起游览完故宫,请同学们谈谈感想。

 

3.读完本文,总结在写作说明文上有哪些启示。

 

(五)感悟体验

 

1.现在,请你以导游或解说员的身份抓住立足点口头介绍我们的学校或教室。要求: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语言力求准确和简洁。

 

2.学生准备2分钟,开始发言。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⒈通过对故宫博物院建筑群的了解,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⒉掌握文中以空间为顺序的写作特点。
⒊方位词语的准确性。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并运用空间顺序。
三、教学手段:
计算机辅助软件、电视、视频投影仪等。
四、教学设想:
⒈利用故宫平面图配合相关景物图像,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游览路线。
⒉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给予学生直观、生动的形象。
⒊教师讲解与导练结合,当堂完成一定量的练习,结合另一解说词《解州关帝庙》巩固所学空间顺序的有关知识。
五、教学时数: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⒈导入新课:
①同学们,先动动脑筋猜这个谜语,谜面是“以前的殿堂”,打一个地名,是哪里?(谜底:故宫)
②简介故宫:
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即1406年),历时十四年才竣工。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1925年改名为故宫博物院,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院之一。1987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
今天,我们来看看作者是如何介绍故宫博物院这庞大的建筑群的?
⒉显示主菜单:
课前准备 教师明确:这篇课文共讲两课时,本
空间顺序 节课为第一课时,主要学习本文的说
太 和 殿 明顺序,即空间顺序;第二课时集中
总结全文 讲皇权的中心-太和殿。
⒊课前准备:
①要把握课文,先要解决生字词,翻开课本164页,学生齐读一遍生字词。教师显示生字词的读音。
矗立(chù) 鳌头(áo) 湛蓝(zhàn) 琉璃(liú)
殿檐(yán) 藻井(zǎo) 蟠龙(pán) 中轴线(zhóu)
金銮殿(luán) 击磬(qìng) 檀木(tán) 攒(cuán)
乾清宫(qián) 坤宁宫(kūn) 肃穆(mù) 奏报(zòu)
慈禧(xǐ) 额枋(fāng) 妃嫔(pín) 翊坤宫(yì)
(屏幕显示。每个生字词都配有录音,只要用鼠标在相应位置一按即可)
提示:要求学生特别注意以下几个字的读音:
轴、磬、攒、禧、嫔
②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故宫博物院。记得在学习《中国石拱桥》时,曾明确:说明事物首先是抓住特征,那么作者抓住故宫博物院的哪些特征来写?请迅速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答案: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③故宫宫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70多座,房屋9000多间。屏幕上显示一张建筑物名称的故宫平面图(即“理解•分析”练习一)。请同学们边听录音(节选),边填写此图。
(屏幕上随录音次第出现九幅建筑物的图像。)
教师巡堂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强调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的位置。
既然大家对故宫建筑群有了大概的理解,下面我们看看作者如何有条理地介绍这建筑群。
⒋空间顺序:
①屏幕显示故宫平面图(附有图示),依据作者的行踪路线,师生共同完成相应建筑物的介绍。
(屏幕上以红色箭头逐步显现作者行踪。选取古筝弹奏曲《汉宫秋月》作为背景音乐。)
⑴教师从鸟瞰图(屏幕显示)开始,介绍作者由天安门-端门-午门的路线,扼要说明午门、金水桥和太和门广场。
(依次出现故宫鸟瞰图、午门、金水桥和太和门广场、铜狮。)
⑵指定一位学生依次介绍“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依次出现太和殿外景和内景、中和殿、保和殿。)
⑶教师简介乾清门前小广场,强调前朝和后廷的划分。
(出现乾清门、前朝鸟瞰图。)
⑷请一位学生依次介绍“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依次出现乾清宫外景和内景、交泰殿外景、坤宁宫内景。)
⑸教师讲述东西六宫,着重点应放在养心殿和储秀宫。
(依次出现养心殿内景之正间、东暖阁、储秀宫内景二幅。)
⑹选出一位学生介绍御花园。
(依次出现御景亭、钦安殿。)
⑺教师介绍顺贞门、神武门及景山回望。
(依次出现顺贞门夜景、神武门。)
⑻小结:故宫如此宏伟的建筑群确实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我们定要珍爱和保护这文化瑰宝。
从故宫平面图中观察作者的行踪路线,试归纳一下本文的说明顺序有何特点。
②思考练习一:
为了清楚地说明故宫的特征,课文按照__顺序组织材料,由_入_,沿着故宫的中轴线,从_到_,以__带__地说明,井然有序。
(答案:空间;外,内;南,北;中间,两边)
③思考练习二:
作者运用哪些词语交代参观路线和写出各主要建筑物的位置关系:
⑴交代作者行踪变化的词语:
(答案:“从…往里,沿着…穿过…到…”;“走进…”;“进了…就到…”;“从…出…就到…”等等。)
⑵方位词语:
(答案:“北面”,“中心”,“中轴线上”,“后面”;“往北”等等。)
④思考练习三:
阅读解说词《解州关帝庙》(详见附录一),请列出作者的游览路线及所使用的方位语言。
要求学生用十五分钟时间阅读解说词并完成习题,包括填写“解州关帝庙”平面图中相关建筑物的名称。教师巡堂检查。
明确:
⑴路线:
石牌坊→东庙门→正庙前院→午门→崇宁宝殿→花园(麟经阁;印楼、刀楼)→桃园结义园
⑵方位语言:
Ⅰ交代作者行踪变化的词语:
(“紧挨…,进入…,就到了…”;“穿过…就是…”;“过了…就到了…”等等)
Ⅱ方位词语:
(“南面”;“北面”;“东边”;“两边”;“后面”;“周围”;“左右两边”;“前”;“南边”等等)
⑶填好平面图(详见附录二)
(可利用视频投影仪显示学生作业,教师现场作适当指导。)
⒌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作者运用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物的方法。介绍建筑物,首要是抓住事物的特征,此外,还弄清三方面内容:
①作者参观所走的路线;
②介绍作者行踪变化的词语;
③交待各建筑物位置的方位词语。
⒍作业:
请以空间变化为顺序,为“三水孔圣园”写一篇解说词。

选三位同学口述参观故宫的路线,其余同学补充。

明确:天安门word/media/image1.gif端门word/media/image1.gif午门word/media/image1.gif汉白玉石桥word/media/image1.gif太和门word/media/image1.gif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word/media/image1.gif小广场word/media/image1.gif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word/media/image1.gif御花园word/media/image1.gif顺贞门word/media/image1.gif神武门

四、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1.明确空间顺序。

(1)师生一同回顾关于说明文的说明顺序的知识。

多媒体显示: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宜采用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写建筑物的结构,离开空间顺序难以让读者看明白。

逻辑顺序,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说明事理用逻辑顺序便于体现事理的内部联系。

(2)提问:本文采用了哪一种说明顺序?

明确:本文是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介绍故宫的,大体上按照游览参观路线沿中轴线由南向北逐次介绍的。

(3)学生默读课文,按文章的说明顺序填写下面的故宫示意图。

教师总结:本文在安排说明顺序时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南到北,逐次介绍建筑物。作者沿着参观路线,以天安门为起点,穿端门,进午门,过汉白玉石桥,来到前三殿。依次介绍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略提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三大殿和文华殿、武英殿合称为“前朝”。然后继续向北,简单介绍了位于中轴线上的“内廷”建筑: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以及御花园。最后出顺贞门到神武门而离开故宫,这样写井然有序,条理分明。

2.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理解课文总说、分说相结合的特点。

学生思考,明确:第1、2段是总说,概括介绍故宫的位置、历史、在古建筑中的地位、总体布局和艺术风格。中间(3~15)是分说。根据故宫的特点,以保和殿后面的小广场为界把故宫分为前朝和内廷两部分分别加以说明。前朝主要介绍“前三殿”,先介绍殿前建筑(4),然后依次介绍太和殿(5~8)、中和殿(9)、保和殿(10)。内廷主要介绍“后三宫”,分乾清宫(12)、交泰殿、坤宁宫(13),接着总结介绍后三宫的彩画图案(14)和御花园(15)。最后一段对故宫作总的概括,再次强调其艺术特点。借登临景山俯瞰故宫全景,对上文的具体分说作综合总括,再次突出这个建筑群布局的和谐统一,使读者获得明确、完整的印象。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五、重点分析课文5~8段,体会课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多媒体显示太和殿内景。

1.学生齐读5~8段。

2.学生精读5~8段,思考:

(1)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2)作者为什么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3)揣摩文中写“龙”的句子,探究作者这样写的原因。

同桌之间交流,选六位同学回答。

明确:(1)对太和殿,先写使三大殿成为统一整体的台基——台基修建得很高(三层台基高七米),并且设施奇巧(排水管道是一千多个圆雕龙头),这就暗示和渲染了三大殿地位之尊崇;再写太和殿外观气势雄伟(是故宫最大的殿堂),色彩壮丽(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的斗拱、额枋、梁柱,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内部装饰的庄严富丽(金銮宝座、雕龙屏、金柱、藻井、额枋等上面都装饰着多姿多态的龙);最后从它的位置和功用上(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说明它在设计方面的象征意义——过去封建皇帝凭借雄伟的建筑显示威严。使用的说明顺序是由外到内、总说和分说相结合。

(2)因为太和殿是“前朝”以至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所以文章把太和殿作为介绍的重点。

(3)文中写龙的句子有:“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写龙,大概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一是说明对象的特征决定的,故宫曾是封建统治的中心,它的建筑是为封建统治者服务的;二是龙有象征意义,历朝历代的皇帝把自己神化为受命于天的“真龙天子”,把龙作为自己的化身,龙是皇权的象征。

教师总结:说明文在以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要抓住重点,详略分明,这样才能突出说明事物的特征。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实践中,要学习作者这种重点突出,有详有略的写作特色。平均使用笔力,只能分散读者的注意力。

六、说话训练

要求学生采用与本文不同的顺序口头介绍故宫。

多媒体显示故宫博物院全景图。

教师提示:可以试着以神武门为出发点,沿中轴线前行到午门,介绍沿途的建筑;可以以三大殿为中心分别介绍三大殿前后的建筑;可以以保和殿北面的长方形小广场为中心分别介绍广场以南的建筑——前朝和广场以北乾清门以内的建筑——内廷;可以按不同的功用将故宫里的建筑分成几组逐次介绍。

选四位同学口头介绍,其余同学评价。

七、课堂小结

故宫博物院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值得介绍的东西很多很多(九千多间房屋,九十多万件藏品,九百多万件档案材料),如果全部说明,难免太多太杂,中心不突出。作者抓住中轴线,采用空间说明顺序,运用总——分——总的写法,突出重点,详略分明,使读者对路线、方位、各组建筑物的特点与联系,清晰明了,使文章条理十分清楚。说明对象“故宫博物院”给我们留下了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八、布置作业

阅读下面这段话,指出其说明顺序,并画出说明这种顺序的有关词语。

陵墓的入口位于最南端,标志是一座三间三楼的石牌坊。在明间的檐下,悬挂着孙中山先生手书“博爱”横匾一方。石坊北就是通往陵门的缓长坡道,汽车可循此直达陵门之前。墓道北端有一倾斜台地,东、西两侧各建面阔三间的硬山卷棚小屋一片,为过去守陵卫士的驻所。正面建陵门,高十五米,宽二十四米,深八米,蓝玻璃单檐歇山顶。屋身用花岗石砌成无梁殿式样,正中拱门楣上镌刻着中山先生手书“天下为公”几个金光大字。

(提示:采用空间顺序介绍陵墓,由南向北,依次介绍了石牌坊、墓道、卷棚小屋、陵门)

 

●板书设计

word/media/image4.gif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在古老的都城北京有一个同样古老的城池,学名紫禁城,俗名故宫。在中华民族绵延悠长的历史中,它无异是封建王朝的一个缩影。作为一名华夏子孙,你是否了解它呢?唐朝诗人骆宾王有这样一句诗:“未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那么,你眼中的故宫是怎样的呢?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一组图片, 感受故宫独特的魅力。 (多媒体显示“故宫”全景录像)

故宫知识知多少? 今天,我们在黄传惕导游的带领下,一起去领略故宫的风采。(板书课题)

(二)走进故宫

1.听一遍课文的配乐朗读,注意字的读音、体会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检查预习:
  ①要把握课文,先要解决生字词,学生边听边勾画生字词。

②教师用屏幕显示生字词及其读音。
  矗立(chù)         鳌头(áo)         湛蓝(zhàn)        琉璃(liú)
  殿檐(yán)        藻井(zǎo)        蟠龙(pán)         轴线(zhóu)
  金銮殿(luán)     击磬(qìng)       檀木(tán)         攒(cuán)
  乾清宫(qián)     坤宁宫(kūn)      肃穆(mù)        奏报(zòu)
  慈禧(xǐ)          额枋(fāng)       妃嫔(pín)         翊坤宫(yì)
 ③学生齐读一遍生字词。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屏幕显示)

学生交流结果:

①读课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说说这篇文章的结构层次。

   明确:总--分—总。1、2自然段先总说故宫特征: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风格独特,然后以太和殿为重点具体介绍了建筑群的特征,最后在景山回望以和谐统一的布局总括,令人惊叹,让读者产生共鸣。

②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故宫”,在作者的笔下,故宫的特征是什么?请找出最能概括故宫特征的语句。

   明确:第2节“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总说)
    第16节“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总括)

③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说明故宫的?

    明确说明顺序:沿紫禁城中轴线由南向北,空间顺序
(三)观赏故宫

这篇文章本来就可看作是一篇解说词,设置情境教学,学生学得轻松,也更易于接受知识。

1.如果你是一位导游,你如何向游客介绍故宫?请几位学生扮演故宫导游的角色,为游客(其他学生)介绍故宫。

明确:

①介绍建筑物时,一定要按照空间顺序,交代清楚立足点、方位。

②介绍故宫时,要把太和殿作为重点进行详细介绍,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③介绍建筑物时,要体现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2.如果你是一位游客,你能对导游的解说进行评价吗?

“游客”(其余学生)可以自由提问并就说明的方法与技巧与“导游”交流,并对“导游”的服务做出评价。

3、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交流明确

(1)请同学们在文后练习一“故宫平面示意图”上注明各部分建筑的名称,看看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互相交流,补充一下)
   (2)请同学们根据文章的说明顺序,说出屏幕上所指各处名称。
   (3)通过这副图,看看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学生浏览有关说明文的说明顺序的知识(多媒体展示)
      明确说明顺序:沿紫禁城中轴线由南向北,空间顺序
   (4)教师小结:本文是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介绍故宫的,大体上按照游览的路线沿中轴线由南向北逐次介绍。
   4、研读课本,体会故宫建筑群的特征。
 (1)快速浏览文章,找出文中概括故宫建筑群的建筑特点的语句。
    明确:第2节“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总说)
    第16节“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总括)
  (2)请同学们把两句话连起来读一读,比较一下,找出他们的共同点
    共同点:都突出了故宫建筑群规模的宏大壮丽(宏伟);布局的和谐统一(统一)
    教师小结:作者通过同义词的变化运用来形容同一事物的同一特点,体现了语言表达的多样化。
  (3)下面就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体现故宫建筑群这两个特征的语句。
      当堂交流,边读边体会。
  (4)再请同学们把刚才两句话连起来读一读,你是否发现了两者在概括故宫建筑群特征时的有何不同?为什么会这样?
      明确:建筑精美 
      前者:从午门出发,就近游览,逐一观察,比较清晰,细致。
      后者:站在景山的高处俯瞰故宫,得到的是一个整体印象,而建筑的精美大都体现在具体的细节上。
      教师小结:立足点不同,观察得到的感受后不同,评价也不同。
      (5)下面请同学找出最能体现故宫建筑精美的地方。(太和殿 )
   5、重点分析课文5-8段,体会课文,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特征的写法。
      教师引导:太和殿是紫禁城的中心,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有代表性。集中体现了故宫建筑的艺术风格,也是本文说明的重点。
   (1)请同学们读一读5-8节,思考:太和殿的精美体现在哪些方面。作者又是通过哪些词语体现出来的。
      如:色调相互衬映
  色彩绚丽鲜明
          图案多态多姿……
    (2)太和殿作为故宫的代表性建筑,它除了体现精美以外,也体现出外观的雄伟壮丽,布局的和谐统一。找出具体语句,读一读。
      如:矗立在7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
      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宫殿。
      太和殿位于中轴线上……
      教师小结:课文通过对太和殿的介绍,进一步突出了故宫建筑群的特征。也使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四)回望故宫

1.游览完故宫,想一想你还有什么疑问。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先在四人小组内探讨,不能解决的,提交全班讨论,仍不能解决,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理解。

2.我们一起游览完故宫,请同学们谈谈感想。

3.读完本文,总结在写作说明文上有哪些启示。

围绕说明文的对象、说明文的顺序、说明文的结构、说明文的方法、说明的语言等知识 让学生谈本节课的感想与收获

(五)、延伸拓展

1.现在,请你以导游或解说员的身份抓住立足点口头介绍某一风景区。要求: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语言力求准确和简洁。

2.学生准备2分钟,开始发言。
(六)、课堂小结      (屏幕显示)
      学习本文后的启示:
      1抓住说明对象特点:故宫—宏大壮丽,布局统一,建筑精美。
      2合理安排说明顺序:参观建筑物—空间方位顺序为主,选定立足点,交代清楚方位词。
      3突出重点:一组建筑物要突出重点,体现特点。如:文中重点介绍太和殿来体现特点。
(七)、布置作业:写一篇作文

   按照空间顺序,向别人介绍你们的学校,就如本文重点介绍太和殿一样,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标志性建筑,做到重点突出,特征鲜明。

八、教学反思:

1、《故宫博物院》一文,文章思路很清晰,它是按游览者参观故宫的顺序,由南到北依次介绍说明,因此在教学中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学后对文章的结构、顺序一目了然。

2、通过一组故宫图片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从而实现了本篇说明文语言准确而生动的特点的教学。

3、,文章向读者介绍了故宫建筑群的规模、特点、布局等,详略分明得当。我在对学生的口头介绍中对叙述的详略进行了知识的梳理,学生掌握较好。

4、由于我校的课堂时间是每堂课40分钟,在实际教学中,我的课堂设计完成显得紧凑,还需要更优化,更合理。

一、导入

    师:龙有潭虎有穴——

    生(插嘴):龙潭虎穴。

    师:是的,我这话就从这成语里化出来的。龙有潭虎有穴,我们人自然也得有居住之所。这天底下谁的居所最好啊?自然是皇帝的。咱老百姓住的叫房屋,那皇帝住的叫宫殿。世界上有五大宫殿,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作为中国人,自然要去领略一番故宫的风采,感受中华古建筑艺术的魅力。今天,我们就在故宫研究专家黄传惕的指引下去参观故宫博物院,去见识它那宏大壮丽的规模与层次井然的布局。

二、初读课文

师:先请看几张图片。(屏显故宫远景、近景的图片三张,学生情不自禁地发出“哇——”的惊叹声)

师:请用一两个词形容你对故宫的印象。

生(纷纷):辉煌,金碧辉煌,华丽,庄严,威严,精美,宏大……

师:请看专家是怎么说的,打开课本,阅读课文。在享受阅读快感的同时,不忘三件事:碰到生字难词做上记号;完成课后练习一(按文章的说明顺序填好图,看看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找出文中表明故宫总特点的句子。

(生阅读、思考、动笔,师巡视,约十二分钟)

师:现在我们一项一项来交流,第一项,字词学习,有需要援助的吗?请上来写在黑板上。

(学生示意没问题。)

师:真的没问题吗?测试一下就知道了。请把助学稿翻到第28页,第一题,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生:B。

师:错在哪?

生:“藻井”的“藻”是第三声。

师:把它改正过来。顺便把这题所列词语读上两遍。

生读:矗立 琉璃 湛蓝 藻井 击罄 金銮殿 蟠龙 中轴线

师:第二题,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充句子,围绕、环绕、缭绕。我读题干,大家来填。

师: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用汉白玉栏杆——

生:围绕着。

师: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

生:缭绕。

师: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

生: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

师:“烟雾”后面填“缭绕”我懂,因为这是常说的,“烟雾缭绕”,第一句和第三句我有点模糊,这“围绕”和“环绕”能互换吗?

生:“围绕”和“环绕”虽然都有绕的意思,但“环绕”的“环”让人想起圆环,是要圆着绕的,那六颗小珠一定是排成圆形绕着大圆珠的,而那“围”字呢,就没有太多的要求了,所以,不能换。

师:这下我也懂了。

师:接下来是第二项,这一项我刚才看了一些同学所填的图,答案的出入比较多,所以先请大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今天一号组员负责。

(学生小组交流两分钟。)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在班上发言?(有学生举手示意)

生:最下方的是午门。

师:等等,我们学过地理知识,也一定学过读地图的方法,请问,地图上的方向是怎样的?

生: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师:好,那我们该说午门在哪?

生:最南面的是午门,向北走,依次是金水河上的汉白玉石桥,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小广场,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神武门。

师:还有补充意见吗?

生:还有东华门、西华门,和四角的角楼。

师:这样就更完整了。请填错的或是漏填了的同学把它订正好。

(生订正。)

师:读了课文,填好图,大家一定能轻松地说出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生:空间顺序。

师:请说得更具体一点。

生:由南向北的空间顺序。

师:说得越具体,说明我们理解得越透彻,越到位。我们的第三项任务是什么?

生:寻找总特点。

师:找到了吗?一起读——

生: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师:想想我们刚才一眼看到故宫的图片时,都发出“哇——”的惊叹声,现在我们看了课文后,都找到了这句重点句,异曲同工之妙啊!我请同学们就在这句话旁边,写上“哇——”这批注,要的是大家明白:声音与文字是相通的。

(生作旁批。)

师:这篇文章很奇怪,要说明的是故宫博物院,可是有一段文字却写了另一处风景,请问是哪一段?写的是什么风景?

生:最后一段,写的是景山。

师:咱们一起来齐读最后一段,看是否离题了。

(生齐读末段。)

师:偏了吗?

生:没有啊,因为这景山是用护城河中挖出的泥土堆起来的,与故宫还是有一定的瓜葛。

师:仅凭此理由就来写它,那与故宫切身的东西多着呢,要知道里面有九千多间房屋啊,干吗不一一写来?

生:因为作者还要站在景山高处望故宫。

师:站在景山上望到的故宫是怎么样的?

生: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井然有序。

师:此话好像前面有过?

生:没有的。

师:话当然不是这么说的,意思还是这个意思的。

生:就是换汤不换药。

师:对,能找到吗?

生:找到了,就是第二段里的内容,“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相当于这里的“重重殿宇,层层楼阁”。

生:还有总特点的句子,也是这个意思。

师:是啊,所以,作者在最后情不自禁地再一次赞叹:“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现在明白了吧,最后来上这样一段,这不是前呼——

生:后应吗?

师:此是其一,还有一个奥妙大家可能就看不出来了。(学生面现好奇,洗耳恭听。)

师: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前面介绍故宫的时候,是按照作者的游览顺序写的,作者的观察点在变化的,能找出表示地点变化的词句吗?

生(纷纷):“从天安门往里走”,“走进午门”,“进了太和门”,“从保和殿出来”等等。

师:再来看最后一段里,观赏故宫就站在景山高处,如果说刚才是作者身在其中的话,那么现在是跳出其外,从另一个角度观故宫了。学到这里,给课文分段已呈瓜熟蒂落之势。请大家以最快的速度给课文分段。

(生划分段落。)

师:谁先说?

生:分三段,第一段,第一、二两节,总起;第二段,是第三节到倒数第二节,具体说明;第三段,最后一段,总结。

师:思路是对头的,不过段意的概括太笼统,说最后一段是总结也似乎不太妥当。现在我们来给每一段概括一下意思。

(生动笔。)

师:交流一下吧,谁来说?

生:第一段概括介绍故宫面貌,指出它总的特点。第二段具体介绍故宫,写各部分的位置、外观、内饰、功能。第三段写从景山望故宫的印象,照应开头。

师:这样一来,我们对课文的思路比较清楚了。不过,这还只是粗疏的了解,只知课文的“外观”,而不知其“内饰”。下一堂课,我们就要精读课文,走进去,赏其“内饰”,会其精要。

故宫博物院(8)

14《故宫博物院》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2、了解祖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

【学习重点】

体会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学习难点】

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资料链接】

一、资料链接  

黄传惕,湖南省平江县人,1934年生。从小喜欢看书。初中毕业于湖南平江湘北中学,高中毕业于湖南长沙衡湘中学。1953年考入中山大学语言文学系,1954年该系合并到北京大学中文系。195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编辑部,从事新闻和专题节目的编辑与政治、文教等方面的采访工作。现在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祖国各地》、《历史故事》节目的编辑。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自主学习

解释下列词语。

玲珑:精巧细致 湛蓝:深蓝

布局:全面安排 肃穆:严肃而恭敬

幽雅:幽静而雅致 悠扬:形容声音时高时低,和谐动听。

井然有序:形容整齐的样子 迥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

二、合作探究

1、本文说的对象是什么?对象特征是什么?表达的中心是什么?

说明对象是故宫博物院的三大殿,着重是太和殿

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这篇解说词按照空间顺序,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特色,表达了对故宫的热爱和赞颂,歌颂了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2、哪些词表行走路线的?

北京的中心——天安门——从天安门往里走, 到午门的前面—— 进了太和门,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后面, ——中和殿后面——保和殿后面——太和殿——从保和殿出来,下了石级——是小广场——广场以南——广场北面——乾清宫后面是交泰殿,交泰殿后面是坤宁宫——在西边, ——从养心殿往北——后三宫往北就是御花园——从御花园出顺贞门,就是紫禁城的北门——神武门——对面就是景山.

3、交流展示

3、前两段介绍什么?是总还是分?第3段到第10段分别介绍了故宫哪几部分结构?

(1)总说故宫的情况:地理位置,不寻常地位,历史价值,以及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总体特征。

(2)总说

(3)故宫的主要建筑:前朝三大殿。

4、精讲点拨

4、从行走路线看,本文以什么为顺序?

说明顺序是沿着中轴线,由南到北。

5、当堂检测(堂堂清)

1、故宫博物院最主要的建筑有前三殿: 太和殿、 中和殿 、保和殿 ;以及后三宫:乾清宫 、交泰殿 、坤宁宫 。

2、加点的词语的感情色彩含贬义的是( D )

A.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

B.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井然有序。

C.中和殿是一个亭子形方殿,殿顶把四道垂脊攒在一起,正中安放着一个大圆鎏金宝顶,轮廓非常优美。

D.1884年正当帝国主义入侵,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慈禧太后却为自己的生日大肆挥霍。

3.从课文中选出三个体现故宫建筑群特点的词语:宏大壮丽 、 建筑精美 、 布局统一 。

六、分层作业设计

1.必做题:配套练习1、2、3、4

2.选做题:课后研讨与练习一、二。

第二课时

1、合作探究

1、“移步”便会“换景”,实质上“走”的过程是什么在变化?

实质上“走”的过程是作者行踪在变化,也是文章说明空间顺序在变化。

2、第五自然段,写了些什么?顺序是什么?它与第六段关系是什么?顺序如何?

第五自然段主要写太和殿。按照由外到内的空间顺序。它与第六段关系是总体和局部的关系。立足中央的朱漆方台,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说明。

3、“后三宫”写得很简单,但为何给人的印象却很鲜明?

用作比较的手法,突出后三宫的气氛不同,以及彩绘图案不同,是以凤凰为主。

二、交流展示

4、介绍东西六宫,详写什么?为什么详写?

详写后三宫,因为是皇后与皇帝生活居住的地方。是东西六宫的主要后宫。

5、文章在总体安排上有何特点?

文章主体部分按照总——分——总的顺序,又以小广场为界把故宫分成“前朝”和“内廷”两部分,依次介绍。

3、当堂检测(堂堂清)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八公里。

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皇帝端坐在宝座上。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

1、课文介绍故宫博物院时,褒什么?贬什么?

褒:建筑物的精美,劳动人民的智慧,历史文化价值。贬:故宫是封建统治的中心,它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明清共24个皇帝在此盘踞。作者憎恨、揭露他们。

2、第二段在介绍太和殿内景时,用了六个方位词:( 正中、背后、两旁、中央、周围、下面 );由这些词语看该段的立足点是:( 以朱漆方台, 雕金蟠龙为立足点 );说明顺序是:( 由上向后,向两旁,向周围,向下。 )

3、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说明重点?

太和殿与中和殿、保和殿,同是紫禁城的中心。而太和殿又是中心之中心,它是皇帝的宝座所在地,是皇帝权力的象征,是举行重大典礼时皇帝受朝贺的地方。

4、三大殿为何太和殿介绍的最详?为什么多次写龙?

因为太和殿是三大殿的中心,是紫禁城内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物,建筑规制之高,装饰手法之精,堪列中国古代建筑之首。而且皇帝的宝座在此,是皇威的显示。太和殿最全面体现了故宫的本质特征。

因为故宫的建筑突出龙,所以对故宫的说明也要突出龙。而龙又是皇帝的化身,皇帝自命“真龙天子”,也是皇权的象征,突出龙,也就是突出皇权的威严。而太和殿又是皇帝发号施令,统治封建王朝的中心,所以,这里到处要突出龙的形象。

故宫博物院(9)

课 题:第十六课、故宫博物院

教材分析:

《故宫博物院》这篇文章是一篇比较典范的说明文,课文按照游览参观路线,由南到北逐次并详略得当的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学习这篇课文,既可以从中获得对故宫的一般性了解,又可以增强我们对祖国的传统建筑艺术产生自豪感。文中使用的说明顺序和文章的结构对我们学习、写作说明文都具有指导性。所以这篇课文的学习掌握,对于学习本单元其它课文都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本文以空间为序说明事物的顺序,体会这类说明文的条理性。认识并学习方位词语的准确运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自主归纳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故宫博物院这一古代建筑群的概貌和特色,认识古代劳动人民杰出的智慧和创造才能,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了解故宫博物院全貌,掌握全文结构层次说明顺序。

   2.初步认识故宫建筑群雄伟、壮丽的总特点。

教学难点: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学情分析:

教学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绘制《故宫博物院导游图》大图或投影胶片均可。

学生准备:收集关于故宫博物院的资料并讨论填写练习一的《故宫博物院示意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一)导语:(展示图片)同学们看图片,这就是我国著名的古代建筑群——故宫博物院,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杰出的智慧和创造才能的结晶,今天我们随着作者的文笔再次游览古代帝王的宫殿。

(二)出示目标

(三)检查预习、解题。

1. 注音:

矗立 鳌头 湛蓝  藻井  斗拱 蟠龙 金銮殿 击磬 檀木 攒   乾清官

坤宁宫 肃穆 额枋 矫健  鎏金 翊  妃嫔

2.解释字义、词义:

攒 挥霍 湛蓝 井然有序  点缀 错综相连 和谐 迥然不同

  3. 解题。

  这篇课文就是介绍故宫博物院的一篇说明文。(加黑字板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了解故宫概况与布局。

  归纳:首先要介绍概况,即位置、历史、价值。 故宫的四座城门,宫城的形状面积,宫殿房屋数量,城墙、护城河和角楼。概括说,就是故宫的总布局。

2.故宫建筑群的总特点又是什么呢?

  “规模宏大,形体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十六个字,四个主谓短语,整齐和谐的从四个方面概括了建筑群的总特点,全文就是围绕这十六个字说明的。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一) 默读全文

1.标注有关建筑物的名词,表明方位的词语和说明走向的词语。这说明本文的写作顺序是?(空间顺序)

  2.四人一组讨论,填写练习一中《故宫博物院示意图》有关部分(第2段中介绍的也一并填写)。

  3.出示《故宫博物院导游图》,边讨论,边填写,边讲析。(图,见文后)

  讲析:天安门是文章导游的起点。“里”、“前面”、“东西”、“北面”、“中心”等词语标明了方位。“从……往里走,沿着……穿过……到……。走进……”,“过了……就到了……”表达空间转移的走向。为了在有限的篇幅中介绍这座宠大的建筑群,作者选取了沿中轴线由南而北的顺序,使读者很快来到故宫最重要的建筑──三大殿。对三大殿的建筑介绍有分有合:4段、7段合,5、6、8、9、10段分;有详有略:太和殿详,中和殿、保和殿略。文章选用了合理的说明顺序,而且很好的运用了这个顺序。

  (二)重点学习课文说明三大殿的部分

  进一步体会故宫建筑群的特点,学习按空间说明的顺序。

  1.三大殿的名称是什么,总的特点是什么?

  归纳:高大──台基七米多高、三层。精美──汉白玉栏杆,刻着龙凤流云,一千多个圆雕鳌头。未进殿堂,我们已清楚的感受到三大殿的“形体壮丽,建筑精美”。

  2.这一段说明了太和殿的什么,请归纳。

  归纳分析:介绍外观的高度,面积,格局和色彩。列出具体数字说明太和殿的高、大,格局的雄传壮丽。参照注释,同学们可了解大殿外部雕镂设计的华贵和精美。色彩以金黄和红色为主,金色表示富贵,红色象征荣华。上映湛蓝的天空,下衬白玉镶边的台基,的确是色彩鲜明,金碧辉煌。具体说明了“形体壮丽、建筑精美”。

  3.请同学们先阅读练习四,思考备答。

  ①方位词有:正中、上面、背后、两旁、中央、周围、下面。②立足点:大殿正中的朱漆方台前。③按空间顺序:先以朱漆方台为立足点,由上向后再向两旁介绍下部布局,然后沿大柱导上,以中央藻井的雕金蟠龙为中心点向周围展开,介绍上部装饰。先择立足点,按照合理顺序,准确使用方位词语是运用空间说明顺序的重要环节。

  提问:太和殿内,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讲析:龙多。座,雕龙;屏,雕龙;大柱,蟠龙;藻井,蟠龙。金色的龙成了太和殿的主宰。

  提问:文章怎样摹写梁枋间龙的图案的?讲析:先总写“彩画绚丽”,然后分两组写龙的姿态。“双龙戏珠、单龙翔舞”,主谓短语,对称整齐;“行”、“升”、“降”,排比出不同姿态;很自然的归结为“多态多姿”。最后加上”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一句,更烘托出龙的气势。短短一段,十二次写龙,摹写简洁生动,太和殿,简直成了龙的世界。

  提问:为什么要这样多的摹写龙呢?讲析:因为故宫建筑,尤其是“前朝”建筑,突出的就是龙。皇帝自命“真龙天子”,龙是皇帝的化身,皇权的象征,突出龙,也就是突出皇权的威严。因此,对故宫中心太和殿的说明也突出龙,这样,使建筑的特点得到明确。

  4.强调三大殿建筑在中轴线上,用意是什么?讲析:突出皇权这个核心,皇帝的宝座就在这八公里中轴线的中心点。

  第7段介绍的是什么?用意是什么?讲析:描摹大典的历史画面,说明太和殿在政治上的重要作用。

  比起太和殿来,中和殿和保和殿说明得简略得多,为什么这样处理详略?讲析:三大殿是紫禁城的中心,其中太和殿又是中心的中心。从政治角度来说,它是皇帝宝座所在地,是举行大典的地方,是皇权的象征;从建筑角度来说,它是故宫最大的大殿,是故宫建筑群中“形体壮丽、建筑精美”的杰出代表,首屈一指,因此详细说明。

四、质疑问难

五.课堂总结。

  这篇课文按空间顺序介绍了故宫博物院这座“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突出了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形体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在赞扬祖国古代建筑的宏伟精美、劳动人民的智慧的同时,也对封建统治者的专权挥霍做了揭露。

  首先,文章选择了一条重点突出的、合乎事理的空间顺序。那就是在概述全貌后,经天安门、端门,选择了午门为说明起点,然后依次介绍前殿、后延,最后神武门到景山结束。由南往北沿中轴线为序正与故宫建筑本身的序列吻合,因此,脉络清晰,井然有序。

  其次,在空间顺序的线索上,选择最能反映故宫本质和建筑特点的太和殿、养心殿等详写,其余略写,繁简适度,有合有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再者,准确的运用了表示时间的方位词语,简洁而清楚的使用了表明走向的词语,使空间顺序一目了然。描写适度,既突出了事物特点,又不蔓不枝,十分得体。  

六、布置作业

  学习本文以空间为序说明事物的顺序,介绍我们的教室,注意行文的条理性及方位词语的准确运用。

七.板书设计

故宫博物院

天安门--------端门-------午门word/media/image1.gifword/media/image1.gif

前殿- ---------后廷word/media/image1.gif 神武门 景山word/media/image1.gifword/media/image2.gifword/media/image3.gifword/media/image3.gif

八、课后反思

故宫博物院(10)

《故宫博物院》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会熟记课文中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

2、通过看图,了解故宫博物院的方位结构,并能在方位图上标示“四大门、三大殿、后三宫”的具体位置。

3、明白故宫是古代重要的建筑,要爱护文物,有保护文物公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熟读课文;学会按照一定顺序观察图;明白“四大门”、“三大殿”、“后三宫”的具体位置。

2、教学难点:课文中出现的有关生词;对课文的书面文字表达内容的理解。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北京故宫博物图片导入

二、介绍故宫: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即1406年),历时十四年才竣工。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1925年改名为故宫博物院,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院之一。1987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

紫:紫薇垣(天地之宫),天子所居

禁:守卫森严,常人难以涉足的禁区

三、整体感知课文,分组讨论问题。

1、故宫有什么特点?试从文中找出根据来。

2填好课后练习第一题的图。思考文章按什么顺序做介绍的?空间顺序

(图见后)

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故宫在什么地方?故宫有哪些名字?谁在故宫里面住?

4、了解“四大门”、“三大殿”“后三宫”的名字及相关位置。

哪四大门?哪三大殿?后三宫叫什么名字?

四、研读课文

1、为什么要重点介绍太和殿?介绍太和殿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

明确:(1)是三大殿的中心,皇帝的宝座在此,是显示皇威的地方。

(2)是故宫建筑群的中心,最全面最突出地体现了故宫的本质特征 。

2、在介绍太和殿内景时,立足点是什么?在书上圈点出方位词。按什么顺序介绍的?

立足点1:朱漆方台。方位词:正中、上面、背后、两旁、中央

立足点2:雕金蟠龙。方位词:周围、下面。

说明顺序:外—— 内、中间——两旁、上——下

3、太和殿为什么要设在中轴线上?其内景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装饰?

• 为了强调皇权这个中心

• 其内景的主要特点是彩绘了众多的龙的图案

• 因为皇帝自命为真龙天子,这是皇权的象征,所以用龙来突出皇帝的尊严。

4、在“内廷”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宫,为什么?

乾清宫:因为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奏章的地方。

5、“后三宫”的图案和前三殿有什么不同? 这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后三宫”彩绘中凤凰逐渐增加,出现了双凤朝阳、龙风呈祥、飞凤、舞凤、凤凰牡丹等图案。和前三殿相比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 作比较)

6、全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说运用这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分类别:如介绍三大殿及后三宫。

使文章层次分明。

列数字:如“御花园面积不大,有大小建筑二十座”。 说明御花园建筑之多。

作比较:如“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 突出事物的特点。

打比方:如”仿佛进入苏州园林。” 形象、直观地说明御花园的园林特色。

7、作者带领我们参观了故宫,你能体会他写本文的感情吗?

作者说:感情基调是爱和赞颂,着眼于建筑文物的精美,劳动人民的智慧,重要的历史价值。但故宫也是封建统治的中心,它的建筑是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对他们我是憎恨和揭露的。

8、 欣赏图片

五、小结:介绍本校较有特色的一个建筑物。

六、作业:作者对“故宫博物院”的介绍可谓有条不紊,既突出了景物的特点又不蔓不枝,给了我们深深的启迪,我们也借鉴的写法写作文

故宫博物院(11)

故宫博物院

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是中国著名的历史与文化艺术史博物馆。坐落在台湾省台北市士林区外双溪。建筑设计吸收了中国传统的宫殿建筑形式,淡蓝色的琉璃瓦屋顶覆盖着米黄色墙壁,洁白的白石栏杆环绕在青石基台之上,风格清丽典雅。故宫博物院于抗日战争的前夕,选择重要文物南迁。1948年底,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在即,国民政府令故宫博物院挑选贵重文物以军舰转运台湾。原故宫博物院文物分3批运走2972箱。一起运台的还有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文物852箱及其他单位文物。文物运台后,先存台中市,租借台中市糖厂仓库存放。1950年4月,台中郊外雾峰乡吉峰村仓库落成,运台文物随即迁入新库存贮。1957年,在亚洲协会赞助下,在库房之外又建一小型陈列室,公开展览所藏文物。1965年,在现址建成新馆。新址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百岁诞辰,命名为中山博物院。台湾行政院公布了《国立故宫博物院临时组织规程》,规定设置国立故宫博物院,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文物由故宫博物院保管使用,将来国家统一后,迁台文物仍交回原博物院。中央博物院归并故宫博物院后,故宫博物院全部文物由台中运至台北中山博物院,以此作为院址,1965年11月12日正式开幕。至此,运台文物才得到一个适当的保存环境。运台文物主要为书画、铜器、瓷器、玉器、漆器、珐琅、雕刻、文具、图书、文献及其他工艺品,初为230863件,中央博物院并入后,增至242592件。连同整理后的档案30余万件及受赠、收购1万余件,目前共有60万件。该院陈列展览强调配合旅游观光事业及为大众服务的原则,院内辟有铜器、瓷器、玉器、书画等各种陈列室。先后举办商周青铜礼器展、我国瓷器的发展、书画精华特展、故宫藏玉、中华民国开国史料展等展览。在建院60周年之际,举办了大型综合陈列华夏文化与世界文化之关系特展。还在院内开辟了三希堂古典茶艺雅座和仿宋、明庭园至善园。为了方便外地民众参观,还举办了巡回文物展览,深入许多市县展出。该院出版了《中华五千年文明集刊》、《国之重宝》、《惠风和畅》、《文物光华》、《故宫宝藏》、《元四大家》、《唐寅的研究》、《山水画皴法点苔之研究》、《清代通鉴长编》等著作,并影印出版了文渊阁《四库全书》。院内还有定期刊物《故宫文物月刊》和《故宫学术季刊》等。

故宫博物院故宫也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北侧,曾居住过24个皇帝,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故宫金碧辉煌,庄严绚丽,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1925年10月10日建立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最大的以宫廷文物为主的古文物和宫殿建筑的综合性国家级博物馆。院内陈列中国各个朝代的艺术珍品,是中国最丰富的文化和艺术的宝库。故宫的宫殿建筑,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总面积72万多平方米,被称为殿宇之海,气魄宏伟,极为壮观。一条中轴贯通整个故宫,这个中轴又在北京城的中轴线上。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在中轴宫殿两旁,还对称分布着许多殿宇,也都宏伟华丽。这些宫殿可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文华、武英殿为两翼;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六宫为两翼,布局严谨有序。紫禁城4个城角都有精巧玲珑的角楼,所谓九梁十八柱,异常美观。紫禁城周围环绕着高10米,长3400米的宫墙,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故宫博物院的一些宫殿中设立了综合性的历史艺术馆、绘画馆、分类的陶瓷馆、青铜器馆、明清工艺美术馆、铭刻馆、玩具馆、文房四宝馆、玩物馆、珍宝馆、钟表馆和清代宫廷典章文物展览等,收藏大量古代艺术珍品,据统计共达1052653件,占全国文物总数的六分之一,为国内收藏文物最丰富的博物馆,也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其中很多文物是绝无仅有的无价国宝。

故宫博物院(12)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理解故宫的建筑布局及特点。

2、培养把握实物说明文空间顺序和立足点的能力

3、开阔眼界,激发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

【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 2课时

【教学内容和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抢答)故宫的知识你知多少?

1、故宫坐落在什么地方?
2、故宫的规模有多大?
3、皇帝的金銮殿在什么大殿中?
4、学子们在什么大殿参加殿试?
5、共有几个皇帝居住过故宫?
6、故宫为什么又叫“紫禁城” ?

(解说)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即1406年),历时十四年才竣工。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1925年改名为故宫博物院,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院之一。1987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今天,我们来看看作者是如何介绍故宫博物院这庞大的建筑群的?

二、听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一)下列汉字的读音你读准了吗?

矗(chù )立 鳌(áo )头 额枋(Fāng ) 藻(zǎo )井 击磬(qìng)

鎏(liú)金 蟠(Pán)龙 攒(cuán)成 后妃(fēi) 迥(jiǒng)然

(二)问题组。(展示图片)

◎请同学们划出相关的方位词,理清游览线路,看看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文章结构层次是怎样安排的?

1、学生上台,根据示图讲解作者的参观路线。

2、根据作者的参观路线,展示各重点建筑物。

3、文章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以空间为顺序,从南到北进行说明。)

4、课文的结构层次是怎样安排的?

(总说和分说相结合,总分总结构。文章总体上可分为两大块:第一部分(1):概说故宫的称属、历史及现状。第二部分(2~16);是全文的重点。概括了故宫博物院的历史、现状、规模、布局特点。)

5、故宫整体有什么特点?

(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6、故宫的整体布局可分为两部分,从哪个段落可以看出来?每部分的主要建筑有哪些?

(第一部分: “前朝”,广场以南,主要建筑是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第二部分: “内廷”,广场以北,主要建筑是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

三、小结新课,布置作业。

预习思考:课后练习二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四、欣赏“故宫”。

1、太和殿的外观特点如何?内景特点如何?

(外观:抓住色彩特点;内景:抓住龙的姿态特点)

2、在描写内景时,说明顺序是什么,立足点是什么?

(找出方位词)(说明顺序:空间顺序;立足点:正中的朱漆方台)

3、在“前朝”众多的宫殿中,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太和殿作为重点来介绍?

(太和殿是三大殿的中心,是故宫最大的殿堂,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地位非常重要,在建筑群中具有代表性。)

4、在“内廷”众多的宫殿中,作者为什么要选择乾清宫作为重点来介绍?

(乾清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奏章的地方。)

5、“后三宫”的图案和前“三殿”有什么不同?

(“后三宫”彩绘中凤凰逐渐增加,出现了双凤朝阳、龙凤呈祥、飞凤、舞凤、凤凰牡丹等图案。和“前三殿”比庄严肃穆气氛减少了。)

6、课文小结:

抓住说明对象的特点:故宫——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合理安排说明顺序:参观建筑物——空间方位顺序为主,选定立足点,交代清楚方位词。

突出重点: 一组建筑物要突出重点,重点介绍三大殿的中心——太和殿。

五、作业布置。

练一练

以“我们的校园”为题,写一篇说明文。1、按空间顺序来写,选定立足点。2、介绍学校较有特色的一个建筑物,或介绍自己熟悉的教室。3、字数650字左右。

【教学反思】

说明文的知识点

一、说明文的概念及要素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章体裁,它通过客观地解说事物的形貌、构造、性质、特征、范围、类别、来源、成因、关系、功用等,来阐明事物的内容和形式、本质和规律,使人获得有关知识。

◎说明文三要素:内容的科学性、说明的条理性、语言的准确性。

二、说明文三要素理解

1、内容的科学性: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本质和规律,给读者以正确无误的认识。

2、说明的条理性:按时间顺序写和记叙文相似;按空间顺序写需注意观察点,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按逻辑顺序写要注意摸清各部分的内在联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

3、语言的准确性: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语言简明,说明严密。

三、说明文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特点

说明文体的首要特点是知识性,即着眼于解说和传播某种已经得到公认的知识。

说明文体的第二个特点是科学性。即在介绍、解说、传播知识时必须科学,能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实际及其规律性。

说明文体的第三个特点是说明性,即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

四、说明文分类

1、按运用的表达方式和语言文采分:

文艺性说明文:较多地采用摹状貌、打比方、拟人、引用古诗、传说等说明方法,使文章更生动形象,更加吸引读者。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

平实性说明文:写法平实,语言简洁,对事物或事理做准确而恰当的说明。一般科技说明文、使用说明书等常用此法。

2、按说明对象分:

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说明目的是使读者明白这个事理(如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有时介绍事物与阐释事理往往交错使用。

五、说明文的顺序

1、时间顺序:按时间先后顺序安排文章。说明事物的变化、发展、成长过程,说明物品的生产程序和使用程序,介绍人物传略常常采用时间顺序。

2、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物等静物一般按空间方位的顺序安排文章。首先要确定观察点,或俯视、或仰视,或远眺、或近观,按一定方位,从前后左右,上下四方,内外中心来说明事物。如《故宫博物院》。

3、逻辑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人深、由具体到抽象等等。

六、 说明文的结构

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式或递进式安排。 )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

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

七、说明方法。

1、下定义:用下定义的方法,对某种事物或者某个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说明。如什么是“食物”,“食物是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对内涵和外延要做准确简要的说明。

2、作诠释:对事物事理的某些方面作概括的解释,如说明“水”,水在自然界中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存在。

3、分类别:按一定标准,把被说明事物分门别类逐一说明。如戏剧,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按反映的时代内容可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按剧情繁简可分为独幕剧、多幕剧。

4、作比较:把两个(或以上)的相关联的事物或同类事物中性质完全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通过比较,容易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如《苏州园林》,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5、举例子:先介绍一种现象或说明一种道理,再用较为典型有代表性的具体例子做例证,这样有点有面,既增加了文章可信度,又使文章血肉丰满。如《中国石拱桥》。

6、列数字:采用列数字的方法,读者可以通过确定的数字获得对说明对象的准确了解。要注意确数和约数的正确应用。如《中国石拱桥》。

7、打比方:打比方可以使要说明的对象变得通俗易懂、形象可感。如:石拱桥的桥洞称弧性,就像虹。

8、画图表:用表格、示意图、图片、照片等作为辅助手段来说明事物或事理。

9、引用:引用名言警句、诗词文献、成语典故、谚语俗语、历史传说以及其他有关资料等来说明事物事理,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还可使说明生动。如《中国石拱桥》《说“屏”》。

故宫博物院(13)

故宫博物院教案314《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四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掌握说明文的基本知识: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而本课是这一单元中唯一一篇以空间顺序进行说明的文章。因为本篇课文只用一课时讲解全文,因此重点在研读介绍太和殿的有关段落,其他说明可一读而过。在教学中,强调:介绍建筑群不可平均使用笔墨,要详略得当,详略的处理却须根据建筑物的特点而定。学情分析学生在本册书中刚刚接触到说明文,虽然有前两篇文章(《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作铺垫,但是学生阅读说明文的能力还很薄弱,所以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很关键。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习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和总分结合的写作方法。了解方位词在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的重要作用。(2)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说明事物的方法。(3)了解故宫博物院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以封建帝王为中心的特点。2.能力目标(1)认识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和总分结合的写作方法的特点。逐步培养相关能力。(2)认识突出重点、有详有略说明事物的方法。逐步培养相关能力。

3.德育目标(1)、认识故宫是中国古代的艺术宝库,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学习。(2)、了解到封建帝王生活的奢靡生活(批评),并为广大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惊叹不已(赞美)。4.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珍视、热爱故宫博物院的感情。(2)、开阔眼界,激发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教学重点:1.理清本文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2.方位词在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的重要作用。教学难点:1.以太和殿为例,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2.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教学方法:1.启发与自学相结合。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提醒学生注意方位词的运用。在教师的点拨下,理清课文说明顺序。2.图示法。删繁就简,一张醒目的方位示意图便浓缩了全文的说明内容。3.知识内容延伸拓展,培养能力。内化课文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A.导语(1分钟)1.唐朝诗人骆宾王(初唐四杰之一)曾这样描述过紫禁城,“未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故宫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它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是中国数千年宫殿建筑艺术的总结性杰作,今天,让我们顺着作者的指引,去参观见识下那规模宏大壮丽的故宫博物院。

2.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了《中国的石拱桥》、《苏州园林》两篇说明文。“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是: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而“苏州园林”的特点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他“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那么,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故宫博物院” 又会有什么样的特点呢?现在,就让我们顺着作者的指引,去参观见识一下。3.板书课题A.作者作品简介(略 详见导读资料一)B.课文生字词(略 详见导读资料一)C.题目解说(略 详见导读资料一)D.整体感知课文,速读课文,思考提示:使用导读资料二《故宫博物院》平面图;教师在黑板的右边画《故宫博物院》简图(根据课后练习一)。1、 故宫博物院最大的特点是:规模俄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风格独特。2、 边读课文,边给自然段标上序号,并完成课后练习一的图表。3、 说明的顺序:空间顺序——由南向北的游踪顺序。E.学生当导游,复述课文内容,概括课文结构。提示:使用导读资料三 (一)《故宫博物院》课文结构图。板书内容:第一部分(1-2) 总体概括介绍故宫博物院:规模俄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风格独特。

。第二部分(3-15)分说前朝和内廷。重点介绍太和殿,详写;其余略写第三部分(16) 景山回望故宫,总述并再次强调故宫博物院的艺术特点。F.研读课文5——8段思考1.学生齐读5~8段。2.学生精读5~8段,思考:(同桌之间交流,选同学回答。)(1)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2)作者为什么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3)揣摩文中写“龙”的句子,探究作者这样写的原因。明确:(1)对太和殿,先写使三大殿成为统一整体的台基——台基修建得很高(三层台基高七米多),并且设施奇巧(排水管道是一千多个圆雕龙头),这就暗示和渲染了三大殿地位之尊崇;再写太和殿外观气势雄伟(是故宫最大的殿堂),色彩壮丽(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的斗拱、额枋、梁柱,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内部装饰的庄严富丽(金銮宝座、雕龙屏、金柱、藻井、额枋等上面都装饰着多姿多态的龙);最后从它的位置和功用上(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说明它在设计方面的象征意义——过去封建皇帝凭借雄伟的建筑显示威严。使用的说明顺序是由外到内、总说和分说相结合。概括板书:内 容:规模、外观、内部摆设和装饰、位置、功用。

平均使用笔力,只能分散读者的注意力。3、从第六段中找出方位词,确定立足点。运用空间进行说明,方位词的准确使用很关键。所谓方位词就是表示方位的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中等,然而确定方位词是有标准的,我们把这个标准叫做“立足点”或“观察点”,离开了立足点就无所谓上下左右。由此可见,研究方位词,便可以确定立足点。立足点:大殿正中朱漆方台;殿顶的中央雕金蟠龙方位词:正中、上面、两旁、下面、背后说明顺序:以朱漆方台为立足点由上—后—两旁以蟠龙为立足点由周围—下G.课堂总结故宫博物院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值得介绍的东西很多很多(九千多间房屋,九十多万件藏品,九百多万件档案材料),如果全部说明,难免太多太杂,中心不突出。作者抓住中轴线,采用空间说明顺序,突出重点,详略分明,使“故宫博物院”给我们留下了清晰而深刻的印象,体会到至高无上的王权尊崇,骄奢骄奢淫逸的帝王生活,这些宏丽的建筑都是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也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赞赏之情,作者由景生情,由情写景,值得我们借鉴。H.作业1.课堂拓展训练2.课外作业:(1)生字词(2)、课后练习第二、三题3.预习第15课《说“屏”》备课资料补充:1、1945年八年抗战终于取得全面胜利,华北战区受降仪式在太和殿举行,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将军作为中方代表接受日军投降,受降典礼仅有短短的25分钟,但是目睹这一幕的在场中国人无不群情振奋,欢声雷动。

内容仅供参考

故宫博物院(14)

学 科

语文

课 题

故宫博物院

课 型

新授

知识

能力

1、把握文章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准确地判断文章的说明顺序、方法和结构。

2、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能以导游的身分,图文并茂准确地介绍故宫博物院。

3、体会课文按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物,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说明事物的方法。

过程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

态度

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的说明对象及特征,说明方法、顺序、和结构。

2、了解故宫布局特点,理清行文思路。

教学难点

掌握运用空间顺序,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地来介绍建筑物的方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视频导入新课

1、多媒体播放《故宫博物院》的视频。(四分半钟)

2、说说你对故宫博物院的整体印象。

二、检测预习情况

1、读准字音(多媒体展示)

矗立(  )  鳌头(  ) 湛蓝(  )  琉璃(  )  

殿檐(  )  藻井(  )  蟠龙(  )  额枋(  )

击磬(  )  檀木(  )  妃嫔(  )  琐窗(  )

金銮殿(  )    乾清宫(  )    翊坤宫(  )

坤宁宫(  )    中轴线(  ) 

2、明确说明对象及特征

说明对象:故宫博物院

特征: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风格独特。

备注:说明文的预习常规任务:①了解作者的相关情况②给文章标序号③扫除字词障碍④整体感知文章,明确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三、研读课文

1、快速浏览课文,以导游的身分,图文并茂准确地介绍故宫博物院

观看

谈感受

学生依次认读,最后齐读,积累巩固

明确说明对象及特征

浏览,进一步熟悉文本,以导游的身分介绍故宫博物院

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视觉上真切地感知故宫

巩固字词,夯实基础

准确地筛选信息,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准确感知文本能力,激发阅读说明文的兴趣


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备注:课前小组内成员以导游的身分介绍故宫博物院(可图文并茂,甚至可边介绍边画示意图)(示意图可参照课后题一的简图)(4人一组或6人一组)

课上:组内推荐优秀者上讲台介绍故宫博物院(可进行小组PK)

(其他同学补充,教师适当点拨)

从而也理清了本文的行文思路

2、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明确:1、2段是总说,概括介绍故宫的位置、历史、在古建筑中的地位、总体布局和艺术风格。

3~15是分说。根据故宫的特点,以保和殿后面的小广场为界把故宫分为前朝和内廷两部分分别加以说明。前朝主要介绍“前三殿”,先介绍殿前建筑(4),然后依次介绍太和殿(5~8)、中和殿(9)、保和殿(10)。内廷主要介绍“后三宫”,分乾清宫(12)、交泰殿、坤宁宫(13),接着总结介绍后三宫的彩画图案(14)和御花园(15)。

最后一段对故宫作总的概括,再次强调其艺术特点。借登临景山俯瞰故宫全景,对上文的具体分说作综合总括,再次突出这个建筑群布局的和谐统一,使读者获得明确、完整的印象。

从而也明确了本文的说明结构

3、明确本文的结构―――――总分总

4、明确说明顺序――――――大体上按照游览参观路线,沿中轴线由南到北,由外到内,由中间到两边的空间顺序介绍故宫

5、举例说明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举例

列数字:如“紫禁城的城墙十多米高”,“御花园面积不很大,有大小建筑二十多座”。

作比较:如“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

打比方:如“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

举例子、摹状貌:如“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姿多态,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四、精读,合作探究

精读第5~8段,体会课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恰当采用空间顺序的写作特色

思考,讨论探究

1、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

2、三大殿为什么太和殿介绍得最详细?为什么多次写龙?

3、你从哪里看出作者在介绍太和殿时运用的是空间顺序?

一人介绍,成员补充

组内被推荐者上台介绍,全班同学补充

明确写作思路

明确结构

明确,举例说明

精读体会

思考,讨论探究,圈点勾画

培养学生语言组织、口头准确表达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把握故宫博物院的布局特点

学会条理清析地说明事物

掌握并会正确运用总分总的结构

能够正确地判断说明方法

解读文本最行之有效的手段就是读

培养合作探究精神和圈点批注的习惯


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明确:

1、介绍了太和殿的外观,内景,位置和用途

2、三大殿是故宫的中心,而太和殿是中心的中心(皇帝的宝座也在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因此它的地位相当重要。另外,太和殿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也是最显故宫气派的地方,所以介绍得最详细。

主要写龙的原因有两条:一是说明对象的特征决定的。故宫建筑突出龙,对故宫的说明也突出龙;二是龙的象征意义决定的。历朝历代皇帝都把龙作为自己的化身,龙也是作为皇权的化身。

3、⑴由外到内,5段先介绍太和殿的外观,6段介绍其内景;

⑵找好立足点,运用准确的方位词语:以第6段为例,两个“立足点”分别是方台和雕金蟠龙,下面以方台为立足点,依次向上(上面)、向后(背后)、向左右两旁(两旁)写,上面以雕金盘龙为立足点,依次向下(垂下)、向周围(周围)写。

备注:前文还有交代作者行踪变化的词语,如“从…往里,沿着…穿过…到…”;“走进…”;“进了…就到…”;“从…出…就到…”等等。

五、质疑探究:

学生提出自己存在的疑难问题,师生共同探讨解决

六、课堂小结

故宫博物院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值得介绍的东西很多很多,如果全部说明,难免太多太杂,中心不突出。作者抓住故宫博物院的特征,找好立足点,运用准确的方位词语,合理安排空间顺序,采用总—分—总的结构,重点突出,详略分明,使读者对路线、方位、各组建筑物的特点与联系,清晰明了,从而使说明对象“故宫博物院”给我们留下了清晰而深刻的印象。作为每一个中国人,我们都应该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五、布置作业

介绍自己的教室,要求抓住教室的某个特点,恰当地运用几种说明方法,运用空间顺序(找好立足点,运用准确的方位词语),详略得当,字数不少于200。

展示,交流

学生质疑

听,体会

完成练笔

突破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造力

进一步感知文本,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将所学说明文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介绍自己的教室,要求抓住教室的某个特点,恰当地运用几种说明方法,运用空间顺序(找好立足点,运用准确的方位词语),详略得当,字数不少于200。

立足点

方位词

详写

详略得当

太和殿

空间顺序

规模宏大壮丽

建筑精美

风格独特

布局统一

故宫博物院

1、课文扩读材料《北京天坛》

注解:北京天坛和故宫都是北京的标志性建筑,两座建筑都有自己的鲜明特色,都体现出我国古代建筑的极高成就。

北京天坛

天坛位于北京天安门的东南。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原名“天地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的地方,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在北京北郊另建祭祀地神的地坛,此处就专为祭祀上天和祈求丰收的场所,并改名为“天坛”。

天坛的建筑设计十分考究,“圜丘”、“祈谷”两坛同建在一个园子内。圜丘坛在南部,是天神的地方。祈谷坛在北部,是祈求丰收的地方。依照古人的思想观念,认为天地的结构是“天圆地方”,因此天坛围墙平面南部为方形,象征地象,北部为圆形,象征天象,此墙俗称天地墙。天坛的主体建筑均集中在南北向的中轴线上,“圜丘”、“祈谷”两坛也在这条中轴线上,各个单体建筑之间用墙相隔,并由一座长360米,宽30米的石桥相连。

天坛的主体建筑是祈年殿,每年皇帝都在这里举行祭天仪式,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祈年殿呈圆形,直径32米,高38米,是三重檐亭式圆殿,宝顶鎏金,碧蓝琉璃瓦盖顶;殿内九龙藻井极其精致,富丽堂皇,光彩夺目。大殿结构十分独特,不用大梁和长檩,檐顶以柱和枋桷承重,中央的四根立柱高19.2米,代表一年中的四季,外围两排各有12根柱子,分别代表十二月和十二时辰。大殿建于高6米的三层汉白玉石台上,使大殿产生出高耸云端的巍峨气势。

斋宫在西天门内,是皇帝祭天前沐浴斋戒的地方。斋宫外围有两重“御沟”,四周以回廊163间环绕。正殿月台上有斋戒铜人亭和时辰牌位亭。铜人手持斋戒牌,传说是仿照唐代名臣魏征的形象铸造的。东北角的钟楼内高悬着明成祖永乐帝在位时制造的一口太和钟,皇帝祭天时,从斋宫起驾,开始鸣钟,到皇帝登上圜丘坛,钟声即止。祭祀典礼结束时钟声再起,宏亮的钟声为祭祖典礼大壮声威。

天坛共占地270万平方米,规模宏伟,富丽堂皇,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它以严谨的规划布局,奇特的建筑结构,瑰丽的建筑装饰著称于世,不仅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也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珍贵遗产。

天坛(英文名称: Temple of Heaven)于1994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编号: 200-021)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天坛建于公元15世纪上半叶,座落在皇家园林当中,四周古松环抱,是保存完好的坛庙建筑群,无论在整体布局还是单一建筑上,都反映出天地之间的关系,而这一关系在中国古代宇宙观中占据着核心位置。同时,这些建筑还体现出帝王将相在这一关系中所起的独特作用。

2、可观看《故宫》的全部视频,加深对故宫博物院的了解。

故宫博物院14篇

https://m.czhuihao.cn/news/141022/

《故宫博物院1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下载文档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