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的除法

发布时间:2021-06-13 点击:

有余数的除法13篇

有余数的除法13篇

有余数的除法(1)

有余数的除法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① 在具体情景中,明确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② 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③ 是学生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操作、思维等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学数学,用数学得的快乐。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感知余数的意义,展开想象与思考,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自主沟通有余数的除法竖试和表内除法竖式的联系。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余数比除数小。

 

三  教具准备 

 

相关课件、小棒。

 

四  教学过程  

 

㈠ 知识铺垫

 

1、引入:孩子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们学校即将开展“庆元旦校园歌曲演唱比赛”,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吗?  生:高兴!那么作为学校的小主人,你们想不想为学校尽一份力呢?生:想 。

 

2、(出示课件)师:为了使我们的学校变得更美丽,李老师买回来了20盆鲜花,装扮我们的校园。李老师想将这20盆花分组进行摆放,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呢?(学生回答分4组)师:你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呢?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板书:20÷5=4(组)

 

3、教师追问:你能根据算式,列出竖式吗?(抽一个学生上黑板演示,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你能告诉大家它们各部分都表示什么吗?再让全班一起说一说。

 

4、看来,大家把上节课的内容都掌握得很好了。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比一比看谁学得更棒。

 

二  新授课

 

㈠质疑引入

 

 1、 师:(出示课件)如果,现在李老师买回的鲜花不是20盆,而是23盆,同样每组也摆5盆,又该怎么摆呢?现在我们用手中的23根小棒来代替这23盆花,自己摆一摆,摆好了再同桌说一说。

 

2、师巡视。学生提前摆好的,请一位上黑板进行演示,摆一摆,再说一说。(此处也许有学生出现粉白不正确的,师引导:大家要注意。我们分是要做到平均分配,每组看看是不是分了5盆)

 

师:大家分好了吗?请看黑板:邱怡同学,你能告诉大家你是怎样分的吗?

 

(生汇报)

 

师:那么大家和她分得一样吗?生:一样。师:每5根分一组,能平均分完吗?生:不能。

 

 3、  师总结归纳:那么,我们就把平均分了4组之后,剩下的这3根小棒,叫做“余数”。

 

4、师:你们能列出算式吗?生:能。

 

师抽生回答,(随机板书)师:写除法得数时,和原来一样先写商4,再在商的后面答4组……写上余数3。 

 

       23÷5=4(组)……3(盆)

 

                       

 

                      

 

                     (余数)

 

师领读:这个算式读作:23除以5商4余3。请大家齐读一遍。

 

5、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有余数的除法”,师随机板书。

 

   师:刚才大家都表现得很好,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6、师:谁能用竖式来计算这道题吗?  生:能。 

 

   教师抽一个学生上黑板列式,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师巡视),(在此处,学生可能会不知道余数该放在什么位置,是引导学生:余数就写在竖式的个位上)。

 

  板书接上:23÷5=4(组)……3(盆)

 

 20

 

              5                        

 

                

                  3…………余数 

 

7、师:同学们,你们会写了吗?(会) 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吧!

 

   师出示小黑板:(抽生上讲台做,其他学生完成课本第51页做一做)  

 

   做一做:

 

  13÷3=□……□                  47÷6=□……□    

 

                                    

 

师:大家做好了吗?(做好了)谁来评一评,上面这2个同学做对了吗?

 

生汇报,师:和他们做的一样的同学把你们的右手举起来好吗?师:看来同学们都学会了列有余数除法的算式,太棒了,把你们的掌声送给你们自己吧!

 

㈡  1、 师(出示课件):接下来李老师还有问题想要请大家帮忙。你们愿意吗?生: (原意)

 

2、师:如果李老师买回来的鲜花是16盆,每组还是摆5盆,又可以摆几组?还多几盆呢?生回答。师追问:如果是17盆、18盆…24盆呢?你们会计算吗?现在请小组长拿出卡片,组长填写,其他同学共同完成。

 

3、师巡视,指导:那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计算的结果?师多抽几个小组汇报。教师在课件上一一出示答案。 

 

4、看来,小组的力量真大啊!一下自己就帮李老师解决了问题。那现在我们来观察一下这些算式当中的余数和除数,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如果学生说不到余数和除数的大小关系上,教室可引导学生:同学们你们看一看、比一比,余数和除数他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呢?)这样或许学生就能够说到点上。

 

5、师总结归纳:余数和除数他们的关系就是余数比除数小。即  余数﹤ 除数 。   

 

6、师:同学们今天表现很棒,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你们有信心吗?翻到书上第52页,完成做一做。开始吧!师巡视,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㈢  总结归纳

 

   师:孩子们,你们今天学的快乐吗?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收获?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抽学生说收获。

 

㈣ 机动时间 ·课外拓展 发展性练习

⑴帮“小马虎”改错

⑵小蜜蜂送信

每个小组都有一些信,小组讨论交流后派代表送信。把余数是1的信送1号信箱,把余数是2的信送2号信箱,把余数是3的信送3号信箱,把余数是4的信送4号信箱。

⑶一位老爷爷得了高血压病,要长期吃药,药瓶的标签上写着共50片,医生嘱咐老爷爷每天吃6片,老爷爷有事要外出9天,请你帮他算一算,他带一瓶药够吃吗?

 

㈤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23÷5=4(组)……3(盆) 

 

               

 

                  3  …………余数 

 

        

 

  余数 ﹤ 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P51—P52,P53—练习十二第1、2、3题。

教学目标:1、通过摆“舻木咛迩榫常兄杏嗍ǖ囊庖澹⒛芰谐鏊闶健2、能正确的口算简单的有余数除法,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3、通过摆“簦畋砀瘢兴闶剑夜媛桑惺堋⑻逖橹兜男纬晒蹋嘌骄磕芰Α

教学重点:认识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小黑板、表格

学具准备:“簟⒈砀

过程设计:

一、引入情境

1、老师想给表现好的小朋友每人奖4支铅笔,老师有8支铅笔(出示铅笔),最多可奖给几人?(2人)谁来(分一分(分完了吗?),列出算式(生说师板书),说说算式里的名称。

2、9支呢?有什么问题?10支、11支呢?

 二、探究活动

(一)操作生疑

1、  师说明填法

2、师巡视,帮助解决疑问。

3、同学交流(说一说)。

4、汇报,展示分的结果。

生答:9支铅笔,每人4支,最多奖2人,剩余1支。

师述:剩余的1支,我们把它叫做余数。(板书:余数)

谁来说说这个除法算式该怎么写?

9÷4=2(人)……1(支)

哪个愿意上来写出竖式呢?说说算式里的名称。

5、像这样的除法没有正好分完,还有余数,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二)、横式读写

1、那么10支铅笔怎么分,谁来说说?

展示算式,说说算式表示意思

10支铅笔,每人4支,最多奖2人,剩余2支

算式:10÷4=2(人)……2(支)   —— 2表示什么?

2、11支呢?

展示算式,说说算式表示意思。

11支铅笔,每人4支,最多奖2人,剩余3支

算式:11÷4=2(人)……3(支)   —— 3表示什么?

3、修改算式。

 (三)、探究关系

1、上面9、10、11支铅笔每人分4支,最多分2人且都有余数,那如果是12、13、14、15、16支铅笔呢?

不分“簦芴钊氡砀癫⒘谐鏊闶铰穑肯薅ㄊ奔洌苄醇父觯

2、展示结果评一评。(说说你是怎么算出结果的)

3、探究

观察这些有余数除法的算式,这里的余数和除数,你能发现什么?

交流发现、汇报反馈(逐一对照、重点:余数比4小,为什么?)(如果比除数的话还可以再分一份。)

4、验证

除法算式里余数是否都比除数小呢?

打开课本52页,完成例3填空。

商为什么出现4了?(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如果20÷5=3(组)……5(盆)

 21÷5=3(组)……6(盆)

22÷5=3(组)……7(盆)     你认为如何?

(当一个数除以5时,那么它的余数就只可能是0、1、2、3、4,如果余数是5,也就是剩下5盆,还可以再分成一份。)所以:余数<除数(板书)

 三、应用巩固

看到大家表现得这么出色,小精灵聪聪要来考考大家了。请大家一起来闯关,看看谁能闯过各关获得胜利。

1、基本层

第一关:课本51页——做一做、课本52页——做一做

第二关:课本53页——练习十二第1题

2、综合层

第三关:课本53页——练习十二第1题

第四关:课本53页——练习十二第2题

第五关:课本53页——练习十二第3题

3、开放层:(给猫送鱼)

准备:余数分别是1、2、3、的3只猫,及鱼状的卡片。

方法:学生写了余数的算式(鱼)贴上相应的猫上。

最后点评表扬学生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课外拓展

小精灵明明也做了一道有余数的除法,可是一不小心被墨水弄黑了,你能猜出弄黑的地方是几吗?

(   )÷7=6……(   )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第1课时)

安徽省黄山市实验小学 裴 蓓(初稿)
安徽省黄山市实验小学 程秋霞(修改)
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 高娟娟(统稿)

  教学内容:教材第60页例1、第61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和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

  3. 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喜悦。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有的表内除法的基础之上,同时它也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把物品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学生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一)出示教材第59页主题图。

  (二)引导观察,交流信息。

(三)教师小结,揭示课题。

  平常我们分东西,有时候正好平均分完,有时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够再分。剩下不够再分的数就叫做余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主题图的情境,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背景中挖掘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感悟,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究意义

    (一)复习表内除法的意义

    1.课件出示6个草莓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2.学生交流获取信息。

    3.利用学具实际操作。

    4.用算式表示操作的过程。

    5.小组内说说6÷2=3(盘),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设计意图:沟通操作过程、算式、语言表达之间的转换,使学生明白它们的意思是一样的,只是表达的形式不同。】

    (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1)课件出示7个草莓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2)学生利用学具操作。

(3)交流发现的问题:剩下一个草莓。

2.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

(1)学生用算式表示刚才摆的过程,教师巡视,选取典型案例。

(2)教师板书规范写法:7÷2=3(盘)……1(个)。

(3)交流算式表示的意思,7、3、2、1各表示什么?明确“1”是剩下的草莓数,我们把它叫做余数。

  3.归纳总结,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1)比较两次分草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教师随学生的回答课件呈现下表。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摆学具的直观方式让学生在与表内除法的对比中,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给学生创设自主构建知识的空间。】

(三)理解商与余数名数的确定

  1.完成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1题。

  (1)学生读题,根据题意独立完成。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第1小题算式中每个数分别在图中表示哪个部分?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2.完成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2题。(这一题涵盖了平均分的两种情况)

(1)学生独立先在图中圈一圈,再说一说,最后用除法算式表示。

(2)比较发现两小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理解商与余数的名数的确定。

【设计意图:借助练习,沟通不同表征方式间的联系,在多种表征形式相互映衬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学会确定商与余数的名数。】

三、观察比较,发现关系

(一)合作探究

1.教师操作:在实物投影仪上用4根小棒摆出一个正方形。

2.学生思考:用4根小棒可以摆出几个正方形?你能列出除法算式吗?

3.小组合作:用8根、9根、10根、……15根、16根小棒摆出独立的正方形,看看能摆出几个,还剩多少根?(每组准备的小棒根数不同,共分成以下9种情况)

4.根据摆出的小棒图,列出除法算式。

(二)交流反馈

教师组织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结果展示在黑板上。

  (三)观察对比,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1.观察算式中的余数和除数,你们发现了什么?

2.组织学生讨论:

(1)你们发现余数有什么规律?

(2)余数可能是4、5、6……吗?为什么?

(3)余数和谁有关系?是怎样的关系?

(4)学生举例验证

3.教师小结并板书:余数

有余数的除法(2)

有余数的除法

一、导入

课前交流:

师:小朋友看,谁来了!

生回答:

师:圣诞老人给小朋友送礼物来了!

师:看一看这6棵糖果是怎样分的?

生:6颗糖果每人分2棵,分给3人。

师:你能用个除法算式表示吗?

生列式

师:还可以怎么说?

生:6颗糖平均分给3人,每人2棵。

生算式2

师:这儿把6颗糖正好分完,没有剩余。

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二、教学例题和“试一试”

1,出示例题的文字部分

师:圣诞老人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礼物,看,是什么呀?

师:把10枝铅笔分给几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样分?

生:自由说

师:版贴(每人分几枝)10枝铅笔每人分2枝(板贴),可以分给(板贴)5人,

师:是这样吗?(电脑出示分的过程)

师:铅笔有没有全部分完?

生:分完了

师:铅笔正好分完没有剩余可以用横线表示。(划线)

师:10枝铅笔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每人分2枝,也可以……(板贴)

2,活动

你愿意和小组里的小朋友分一分嘛?听清要求,我们用小棒代替铅笔

(1) 分一分:大家轮流分

(2) 说一说:一种情况分完后,互相说一说10枝铅笔,每人分几枝,可以分给几人,还剩几枝?

(3) 填一填:小组长根据大家的意见把分的各种情况填在表格里

学生动手分并填写表格,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

学生汇报交流,填写表格,把话说完整

1 10枝铅笔,每人分3枝,谁上来分一分。

一人说

师:谁再来说一说?(第二人说)

师:铅笔还剩几枝?

这一枝还能分吗?

生:不能分了

师:这一枝是把10枝铅笔平均分后剩下的。

师:是呀!我们来看一看(电脑录音出示)

师:请同桌两位小朋友学着这句话完整地说一说

师: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②师:10枝铅笔每人分4枝,可以怎么分?

一人说,(出示电脑图)

师:谁再来说一说?(板贴)

这2枝还能分吗?

2枝闪烁

师:这2枝是10枝铅笔平均分后剩下的。

3 师:10枝铅笔每人分5枝呢?

一人答(电脑图)

二人答(板书)

追问:铅笔还有剩余吗?

师:铅笔正好分完,没有剩余。(板书:横线,不同颜色)

4 师:10枝铅笔每人分6枝呢?

一人答(板贴)

师:我们来看一看

师:这4枝是什么呀?

⑤师:还可以怎么分呢?

师:每人分11枝行不行?

说明:一共只有10枝,每人分11枝就不够了。

4,比较分类

师:10枝铅笔,按照每人几枝来平均分,就可以知道分给几人,还剩几枝?仔细观察平均分后剩余的情况,你能把这些分法分分类吗?

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里说一说。

生:自主回答

小结:10枝铅笔平均分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电脑出示两张表格)

5,写算式

①观察表(1)

提问:对于平均分没有剩余的情况,你们会写除法算式吗?

谁来说一说?

②观察表(2)

像这样平均分后仍有剩余的情况,怎样用除法算式表示呢?(电脑出示表格)

10枝铅笔,每人分3枝,你会列算式吗?

2人说

(边说边板书)10枝铅笔,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3人,还剩下1枝,怎么表示呢?

师:这1枝是剩下的,它是10枝里面的一部分,我们可不能忘了它,在3人后面加6个小圆点,把它记下来!(板书:……1(枝)就是余1枝.

师: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③认识余数

在除法算式中,每个数都有自己的名称,谁来介绍一下,前三个数分别称为什么?(指着10、3、3)

这1枝是平均分后剩余的,谁能给他起个名字?

师:你真了不起,和数学家想的一样,我们把它叫做余数。(板贴)

追问:算式中的除数3表示什么意思?

商也是3,它又表示什么意思?

余数1呢?

这个算式你会读吗?电脑出示

这个算式读作:10除以3等于3余1。(指名读、多读、齐读)

④试一试

谈话:你能把分铅笔有剩余的其他情况,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自主在书上填写

10枝铅笔每人4枝,你是怎么列算式的?

师:这里有两个2,分别叫什么,表示什么?

生说

师:10枝铅笔每人分6枝呢?你是怎么列算式的?

师:4 是什么?(指着4)

6,比较揭题

观察一下,和我们以前学习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有余数的除法(课题)

7,师: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

小结:平均分后有剩余,我们就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

8,师:还是刚才的小棒,用4根小棒摆1个正方形,出示图,

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吗?

师:用8根小棒呢?

生答:2个正方形。(出示图)

用除法算式表示是?

师:像这样用12、13、14、15、16根小棒摆正方形,结果会怎样?

先摆一摆,再填写除法算式,并把表格填完整。

师:比较除法算式中的余数和除数,你有什么发现?

生1 :余数是1、2、3

生2:余数都比除数小

小结: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总比除数小。

三、应用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圣诞老人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大大的礼盒,要打开礼盒必须要回答问题,请看

(1)先摆一摆,再填空

8根小棒,每3根一份,分了( )份,还剩( )根。

8÷3=

请你拿出8个圆片,根据要求摆一摆填一填

谁来说一说(边说边电脑演示)

这里有两个2,分别叫什么,表示什么?

(2)先圈一圈,再填空

11个三角,平均分成2分,每份( )个,还剩( )个。

11÷2=

小结:按每几个一份来分有剩余,和平均分成几份有剩余都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

,2,小朋友表现的真棒,礼盒打开了,瞧,是什么呀?

鲜花

14朵鲜花是怎样分的,请你想一想再填一填。

这两题有什么相同之处吗?

小结:第一题是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平均分,第2题是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两题都是平均分后有剩余,都可以写成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师:这几个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你会读吗?出示第3题

先读再说

商和余数

三、总结揭题

1,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学会了什么?(板书:有余数的除法)

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表示?

有剩余

有余数

平均分的两种分法

四、巩固拓展

12枝铅笔,平均分给6人,每人分几枝?

10枝,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几枝,还剩几枝?

刚才我们借助小棒已经分过了,同学们的回答也非常快。

7枝,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几枝?

剩下的4枝,我想分给我们班最聪明的小朋友!!

50枝铅笔,平均分给7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几枝?

有余数的除法(3)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课本第1~2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正确列出有余数除法的算式。

数学思考: 培养学生初步的操作、观察、概括能力

解决问题:能解决有余数除法的实际问题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圆片11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 ○○○ ○○○

提问:你能看图列出两道除法算式吗?

根据图说说,这两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二、新课。

  1.摆一摆。

  请小朋友拿出10个圆片,按照老师的要求动手摆一摆。

  (1)10个圆片,每组2个,可放几组?

  (2)10个圆片,每组5个,可放几组?

  (3)10个圆片,每组3个,可放几组?还剩余几个?

  (4)10个圆片,每组4个,可放几组?还剩余几个?

根据学生操作后汇报的结果,填出下表:

2.思考:

请你观察一下,以上分圆片的结果有什么不同?(一种是正好分完,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把一些物体平均时,不能正好分完的情况。这个剩余的数,在除法算式中我们把它叫做余数。(板书:余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

3.10个圆每组分2个,可以分给几人?怎样列式计算?

10个圆每组分5个,可以分给几人?怎样列式计算?

10个圆每人分3个,可以分给几人?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除法?(平均分)分给几人?有没有分完?还剩几个?这1个还能再分一组吗?为什么?这剩下的1个能不能不写了?在算式中怎么表示呢?

师板书:10÷2=5(组)

10÷5=2(组)

10÷3=3(组)……1(个)

10÷4=2(组)……2(个)

商的单位是什么?余数的单位是什么?为什么单位不一样?

教师小结:像这样平均分后还有余数的除法就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怎么读呢?(点名读,板书:10除以3等于3余1,)

如果把10个圆片分给6个人,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

(生独立列式并写出读作,师板演,生互相核对,再点名说各部分名称)

三.练习

想想做做1

下面我们来独立分一分!听口令!

拿8个圆片!(师也拿出8个圆片,××最快!最轻!)继续!每4个一份,开始分!(××最快!)

还是8个圆片,每3个一份,开始!(××最快!)都分好了?!

第2题,谁来读一读?这样,我们还是用圆片代替分一分,并且填写,开始!

想想做做2

3.想想做做3 (同桌互说,指名说,齐读)

4.游戏:7个圆片!3个一堆!开始!有没有余数?8个圆片!9个、10个、11个,怎么老是要不没有余数,有余数不是1就是2呀?怎么没有余3啊?肯定是圆片太少了,你们再加几个分分看!

教后记:

有余数的除法

页码: 3-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使学生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数学思考: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

解决问题:能解决有余数除法的实际问题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2个盘子图片、7个梨图片

教学过程

复习

1、口答。(  )里最大能填几?你是怎样想的?(生独立写得数,师逐条讲评)

  (  )×2<7    3×(  )<25

  (  )×4<15    (  )×8<42

2、竖式:20÷5 72÷9

新课

1.7个梨,每盘放3个,可以放几盘?还剩几个?

请一位学生到讲台前操作,把7个梨平均分到3个盘子里。其余学生用画圆操作。

怎么列式?怎么计算?(生尝试独立计算后师在黑板上示范竖式)

7÷3商几最合适?你怎么想的?

教师强调:7个梨减去分掉的6个,还剩1个,这个“1”要写在横线下面,表示分剩下的数,这个没分完剩下的数,叫?(彩笔板书“余数”)

横式怎么写呢?在等号后面先写商“2”,它的单位是什么?

为了区分商和余数,在商2的后面要点六个点“……”,再写余数1,它的单位是什么?

读作“2余1”.教师领读算式7÷3=2……1读作:7除以3等于2余1.(师板书)

7÷3=2(个)……1(个)表示什么?(7里面最多有2个3还多1)

2.试一试

1、搭一搭:拿出13小棒,最多能搭几个正方形?多几个?

2、猜测:用14个小棒,最多搭几个正方形?多几个?你是怎么预测的?15个时多几个呢?是不是余数一直会增加? 17 个呢?

3.观察、比较余数和除数的大小

  你发现了什么?

 (师板书: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独立完成,集中讲评)

2.想想做做2

一组一组地完成,并对前2组及时进行对比,得出:无论是表内除法,还是有余数的除法,都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想。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商大了要调小,商小了要调大。

3.想想做做3

4.判断,并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24÷3=7……3  28÷6=4……4   29÷4=6……5   23÷8=2……7

5.想想做做4

四、全课小结

教后记:

课题: 有余数除法的练习

页码: 5-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知道余数一定比除数小,会用竖式计算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式题,会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学习余数的除法中,不断提高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解决问题: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进一步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探索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听算

7×7 9×6 21÷3 3×4 24÷8 12÷2

35÷7 4×7 6×9 48÷8 18÷2 56÷7

练习

师:前几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今天老师就来考考你们。

1.练习一第1题。

(1)出示插图,生弄清图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反馈,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写的,每个算式的意义是什么?

2.练习一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板演竖式,并说说自己的计算思考过程。

3.完成练习一第5题

(1)生找出错处,并改正过来。

(2)指名说说错误的原因。(第2题可以根据余数比除数大,判断商小了;第3题可以根据14比18小,不够减,判断商大了;第4题可以根据余数与除数相等,判断商小了。)

(3)师:如何才能找到合适的商?计算有余数除法时还要注意什么?

4.练习一第3题。

(1)学生独立计算,教师注意了解他们的计算情况。

(2)根据学生计算中出现的典型错误进行分析点评。

5.完成练习一第4题

(1)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2)教师核对答案,指导学生正确选择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6.完成练习一第6题。

(1)学生分组计算,指名板演。

(2)反馈。

(3)比一比:每列火车中的三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解决问题:

1、张老师付给营业员50元钱,营业员给了张老师7个同样的文具盒,你知道每个文具盒多少元,还应找回多少元?

(1)生弄清题意,完整口述题意。

(2)生独立完成。

(3)教师讲评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练习了有余数的除法,在计算时要想被除数中最多有几个除数,还要注意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五、作业

练习一第7题第一行;第4题

教后记:

课题: 有余数除法的练习

页码: 6-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知道余数一定比除数小,会用竖式计算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式题,会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学习余数的除法中,不断提高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解决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探索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

教学过程

基础练习

1.口算

2×4 63÷9 3×8 56÷8 7×3 6×4 42÷6 6×6 21÷7 12÷6 3×9 37÷5

2.口答

15里面最多有( )个4。

53里面最多有( )个7。

44里面最多有( )个8。

33里面最多有( )个6。

师:在计算有余数除法时,要怎样想,商才能很快求出?

生回答

师:今天我们继续练习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二.计算练习

分组练习,指名板演。

63÷9 67÷9

40÷8 47÷8

(1)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反馈,说说计算过程。

(3)师:根据计算结果,以上两组题可以分成几类?为什么每组中的第一题没有余数,第二题就有余数?

2.完成练习一第8题

(1)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2)教师核对答案,指导学生正确选择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完成练习一第9题。

(1)先分别计算出每道题的结果,再按蘑菇上的要求,把这些算是进行分类、连线

(2)教师核对答案

完成练习一第10题。

(1)出示题目,思考:除数最小应是几?

(2)指名回答,说明理由。

师:如果除数是6,再根据题目中已给的余数,想想商可能是几,那么被除数能确定是多少呢?

(3)师:如果将“最小”两字去掉,你认为除数可以是几,为什么?

三.解决实际问题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11题。

(1)生弄清题意,完整口述题意。

(2)生独立完成。

(3)指名反馈,说说这题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2.完成练习一第12题。

(1)学生了解图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完成练习一第13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反馈。

4.完成练习一第14题

出示3×3×3的正方体和2×2×2的正方体实物或直观图

师:这两种正方体分别要用几个小方块

生回答

生独立完成

5.完成练习一第15题

教师引导学生有序思考,适当帮助。

四.全课小结

今天主要练习了什么?怎样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教后记:

第二单元: 课题:认识时、分 、秒

第1课时 认识时、分 总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

知道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

并认识钟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的时刻

2. 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

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

初步培养爱惜时间、按时作息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钟面上的整时

教学难点:认识钟面上的大约几时

教学准备:钟面教学具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谜:小小骏马不停蹄

日日夜夜不休息

蹄声哒哒似战鼓

提醒人们争朝夕

  2、揭示课题:小朋友猜对了

你想不想看一看钟面是什么样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认识钟表"

二、思索探究

1、初步认识钟面

说明:我们经常看钟面了解时间

大家仔细观察这个钟面

把你知道的有关钟面上的知识在小组里跟同学说一说

学生活动

教师参与

指名说说关与钟面上的知识

有12个数

让学生从1顺次读到12

有两根针

一根长一根短

指出长针叫分针

短针叫时针

让学生把分针和时针指给同桌看

2、初步认识整时

(1)出示7时的钟面

让学生猜猜是几时?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分别指着什么数?再出示5时的钟面

让学生说说时针和分针分别指着什么数?引导观察钟面上的分针有什么共同点?时针呢?

(2)总结:分针指着12

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3)教学试一试

出示三只整时的钟面图

提问这三只表上又是几时?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在钟面上拨一个时间让同桌说说是几时

  3.认识大格

(挂图出示:钟面 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钟表

  提问:仔细观察钟面,看看你能有哪些新的发现

  (学生可能发现:钟面上有1~12这12个数;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

   讲述:我们把每两个数字间的距离叫做1大格(板书:大格)

所以12到1这两个数之间是1大格

同样

1到2之间也是1大格

   提问: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呢?(引导学生从1开始依次数出12个大格

学生数好后板书:12个)

4.认识小格

   讲述:钟面上除了大格

还有小格

相邻的两个小点之间是1小格

(板书:小格)

   提问:那么

1大格里有几个小格呢?学生交流

(板书:5个)

   提问:钟面上一共有几个小格?我们一起5个5个数一数

  小结:通过小朋友们的努力探索

我们知道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

60个小格

5.认识时

讲述:时针从12走到1是多少时间?(1小时)从1走到2呢?(也是1小时)也就是说时针走1大格都是几小时?

讲述:这个绿色部分就表示时针走了1大格

也就是1小时

(板书: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

  提问:时针走2大格是几小时?时针从12走到4

走了几小时?走到7呢?

  那么

时针走一大圈又是几小时?

  学生动手操作

(要求:时针从12出发

分别拨出2时和5时)

  小结:要知道钟面走了几小时

我们只要看时针

时针走了几大格就是几小时

  6、认识分

  讲述:分针走1小格是1分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分针是怎样走1小格的

  这个绿色部分表示分针走了1小格

也就是1分

  提问:走这样的2小格是几分?走3小格呢?7小格呢?

  讲述:分针走几小格就是几分

  教师用实物钟演示并提问:

  分针从12走到1

走了多少分?

  分针从12走到4

走了多少分?

  分针从12走到7

走了多少分?再走3小格呢

一共走了多少分?

  学生动手操作

(要求:分针从12出发

分别拨出10分

25分)

  小结:要知道走了几分钟

要看分针

分针走1小格就是1分

几小格就是几分

  7、认识时、分的进率

  在钟面上分针走了一圈

经过了几个小格?(60个小格

)因此

分针走一圈

经过的时间是几分钟?

  分针走一圈

时针走几个大格?经过了多长时间?你发现了什么?板书:1时=60分

  8、感受1分钟

  过渡:1分钟的时间很短

但如果我们认真地利用好

其实1分钟也可以做很多事情

现在让我们体验一下

  大家做眼保健操

1分钟大约做几节眼保健操

  请两名跳得比较快的同学出来跳绳

同学们分别数个数

  做"想想做做"第5题

了解有多少同学能在1分钟内完成

  指名背古诗

看1分钟内能背几首古诗

  追问:你觉得1分钟还能做些什么?学生先同桌交流

再全班交流

  总结:1分钟虽然不长

但我们还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

所以我们要抓紧每1分钟

珍惜时间

在1分钟里做更多的事情

  7、感受1小时

  过渡:1分钟大概有多长我们已经初步感受过了

那么1小时又有多长呢?

  做"想想做做"第7题

一节课时几分钟?课间休息几分钟?再加上几分钟就是1小时

三、检测完善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说说钟面上各是几时

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每天的这个时刻你在干什么?

(2)指出:小朋友要养成珍惜时间、按时学习和休息的好习惯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在自己的钟面上拨出3时

要求学生互相看一看拨的对不对

再分别拨出9时、12时

同桌互相检查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先仔细观察钟面上画了什么针

还缺少什么针

再根据钟面下标出的时刻在钟面上补画出分针或时针

提醒学生注意:画时针应该比分针短些

画分针应该比时针长些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

5、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四、全课总结

1、你在小小的钟面上学到了哪些知识?

2、完成课堂作业

第2单元 课题:认识几时几分 第1课时 总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 在观察钟面的过程中学会认、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

2.在认识几时几分的过程中

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探索能力以及积极的学习情感和态度

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几时几分

教学难点:认识接近整时的时刻

教具准备:教具钟、学具钟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小朋友

孙悟空又来了?上节课

我们和孙悟空学习了什么内容?(认识时、分) 现在

我们复习一下

填一填:

(1)钟面上一共有(  )个大格

每个大格分成(  )个小格

钟面上一共有(  )个小格

(2)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 )分

(3)时针走一大格(从一个数到下一个数)的时间是( )小时

时针走1小时

分针正好走一圈

是( )分

1时=( )分

(4)一节课是( )分

课间休息是( )分

再加上(  )分

就是1小时

看一下

这几个钟面上的时间你认识吗?

(用两种表示方法)观察一下

这几个钟面上的时间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结:像这样钟表上分针指着12

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孙悟空说

他已经认识了时、分和整时

今天

他想和你们一起认识几时几分

正学会看时间

这样

他就不会再迟到了

你们欢迎不欢迎他?(出示课题)

二、探索交流

1.认识7时15分

课件出示情境图第二幅

学生观察

先让学生用自己熟悉的方式

表达钟面上的时刻

教师告诉学生:7时15分可以写作7时15分

还可以写作7::15

2.继续让学生认识7时30分、7时45分

师:时针都在7和8之间

都是7时多

分针从12起走过30小格

是7时30分

小结:观察钟面认识几时几分

要先看时针

时针走过几时

就是几时多

至于多几分

再看分针

2.教学7时55分

(1)这个钟面上的时间是多少呢?

(2)指出:因为时针还没有到8时

那我们说快到几时了?是8时少几分?

(3)因为时针还没有到8时

这个时刻是几时多?多几分?(分针指着11

表示走了55分

)是几时几分?怎样简写?怎么读?齐读一下

(4)你能学着钟面上的样子动手拨一拨7时55分吗?拨拨看

(5)7时 55分接下来马上就是几时了

怎样拨到8时呢?

学生动手拨一拨并进行反馈

(分针再走5分钟才到8时

(6)还想拨吗?和老师一起继续拨

分针走呀走

走到数字10

现在钟面上的时间是多少呢?

9时对吗?为什么?(分针还没到12

)怎样才到9时呢?(结合回答

老师再一遍演示

3.认识8时零5分

(1)(出示8时零5分的钟面)观察一下

这个钟面和8时的钟面比

发生了什么变化?(分针不再指着12

时针超过8

(2)说说看

这时大约几时?

(3)指出:看时间的时候

我们可以先看时针

因为时针刚过8时

所以是8时;是8时过几分呢?我们再看什么针?(分针)分针从12起走到1

走了几分

因为没有满10分

中间要用0表示

(在"8时"的后面出示"零5分")

简写怎么写?一起来读一读

4.练习

(1)(出示5时零5分、12时30分的钟面)这两个钟面上的时间是多少呢?

(2)集体交流

(3)说说你是怎么看钟面上的时刻?(小组讨论

后集体交流

三、检测完善

1.刚才

孙悟空和大家学得真认真!有没有把本领都学会了呢?(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的钟面)谁愿意做聪明的孙悟空

说出每个钟面的时刻

再写下来

认读第二个钟面上的时刻

问:时针有没有走到4?说明这时是几时多?是几时几分?

认读第三个钟面上的时刻

问:时针有没有到8时?是几时多?多几分?

写6:05时应注意什么?(强调不要忘了中间的零

2.想想做做第2题

(1)请小朋友看第2题

读读题目的要求

先把时间读一读

再去连连线

生独立完成

(2)出示题目

进行反馈

(3)一起把这四个时间读一读

在这四个不同的时间里

小朋友都在做些什么事情呢?你能选一个时间来说一说吗?

同时进行拓展:如分别说说是什么时候的12:05

分别在做什么

如中午的12:05在做作业;夜里的12:05在睡觉

3.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在钟面上拨出下面的时刻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补充习题》

教后反思:

第2单元 课题:认识秒 第1课时 总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钟面上的秒针

了解时间单位秒

建立1秒的时间观念

2.通过实践操作与合作交流

发现分、秒之间的进率关系

3.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

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4.让学生在经历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并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秒针走60个小格的同时分针走一小格

得出秒和分之间的进率:1分=60秒

教具准备: 实物钟、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播放音频"滴答")请小朋友仔细听一听

这是什么声音?

2、再请小朋友仔细地看一看

看到什么?发现了什么?(钟面上有三根针时针、分针、秒针

发现秒针走一小格发出滴答)你知道滴答一下是多长时间?

3、今天这节课

我们就学习有关秒的知识.(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思索探究:

1(1)认识秒针

每一个嘀嗒

你发现秒针走了多少路?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

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

(2)体会1秒

① 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

仔细听一听

(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

)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 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

做拍手练习

每一秒拍一下手

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 比一比

哪位学生不看时钟

每秒数一个数

看谁数得最准确

师:一秒钟就是这么滴答一下

你能做些什么呢?

生:拍一下手

(做动作)

师:(跟着做)对

很好!

生:我眨一下眼就是一秒

师:(跟着做动作)你没错

真棒!

生:我写一个1字就是一秒

生:我跺下脚就是一秒

④ 小结:刚才

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

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

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

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

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

(3)1秒的价值

  师:短短的1秒钟

滴答一下就过去了

我们实在做不了什么事情

但是现在科技发达

很多现代化的工具1秒能做很多事情

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也能在1秒的时间里走很多路程

谁知道一些这样的知识?

  生:(没有人说话

面面相觑)

师: 飞机每秒约行250米

火车每秒约行55米

小汽车每秒约行20米

喷气式飞机每秒约行500米

卫星每秒约行7900米

有的电脑一秒可以计算约3万亿次(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

所以

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

它的作用可大了

我们要珍惜时间

不浪费每1分、每1秒

2认识几秒

(1)秒针走一大格时间是多少呢?为什么呢?(秒针走一大格是5秒)

同学们真聪明!那老师再考考你们

我写一个"秒"字的时候

秒针从1走到2

经过了几个小格

就是几秒?

  生:秒针从1走到2经过了5个小格

就是5秒

  师:谁能象老师一样出题考考同学们?你做了一件什么事

秒针从钟面上的几走到了几?

  生:我写一个"针"字

秒针从3走到4经过了几秒?

  生:秒针从3走到4经过了5秒

  生:我系红领巾的时候

秒针从5走到8经过了几秒?

生:秒针从5走到8经过了15秒

师:时间很珍贵

在 2004年8月27日的雅典奥运会上

刘翔以12秒91获得男子110米栏世界冠军

在微不足道的还不足13秒钟时间里

刘翔成了闻名世界的飞人

为我们祖国争了光

如果他慢上1秒

站在领奖台上获得金牌的就不是他了

如果你去问他

他一定会告诉你:1秒

对他来说无比重要

(2)同桌合作:

①做一次深呼吸用( )秒

②跳绳20下用( )秒

③从教室前面走到后面用( )秒

3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秒针走一圈是多少个大格?多少个小格呢?(12个大格

60小格)是多少秒?(60秒)

为什么是60秒呢?(秒针走1小格是1秒

走60个小格有60个1秒

也就是60秒)

(2)现在看大屏幕

点课件仔细观察种面

秒针走60个小格

分针走几个小格

你发现了什么?

(秒针走60个小格

也就是一圈

分针走1小格

也就是1分=60秒)

1分和60秒之间是什么关系?怎么表示呢? 板书:1分=60秒

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

走一圈

又回到数字12

这时经过多长时间

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让学生小组合作

仔细观察钟面

自主探索

学生交流:1分=( )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4小结:秒针走1圈

就是60秒

这时分针走1小格

也就是1分钟

所以1分=60秒

5.在什么地方还见过秒?

6.认识计量"秒"的工具

师生共同介绍生活中测量秒的工具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电子表的跳动规律

电子表显示8:15:59

猜猜看

接下来电子表上会显示什么?为什么?电子表再显示8:59:59

接下来电子表会显示什么呢?

计算秒的工具还有秒表

爸爸妈妈的手机上一般有这个设置

三、反馈检测

1."想想做做"第1、2、3题

(1)请同学们跟着秒针走动拍手

每秒拍一下

(2)从1数到60

看谁用的时间最接近60秒

(3)用30秒背乘法口诀

看能背多少句

(教师计时

学生背

2. "想想做做"第4题

同桌合作

完成填空

3."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表格

50米赛跑成绩

谁跑得最快?谁跑得最慢?学生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小结:跑步时间越短

速度就越快

跑得快

用的时间就是最少的

4.在( )里添上时、分或秒

(1)夏天午睡大约1( )

(2)小芳吃饭大约要25分钟( )

(3)脉搏跳10次用了8( )

(4)一节课的时间是40( )

5.一人唱一首歌要用3分钟

5人合唱这手歌要几分钟?让学生先猜测

然后试一试验证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秒的认识

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

1分=( 60 )秒

教后反思:

第2单元 课题:练习二 第1课时 总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理解掌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

2. 会选择合适的时间单位来描述具体的事情

准确地读出钟面上的时刻

也能根据时间画出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

教学重点:

准确地读出钟面上的时间

教学难点:

用时、分、秒描述具体事情

准确填上时、分、秒

教学准备:教具钟、学具钟、秒表

教学过程 :

一、 知识再现

谈话: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我们知道了:

1时=( )分

1分=( )秒

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时间

同学们已经能看钟面认时间

这节课我们一起练习

(板书:练习二)

二、 基本练习

1. 完成"练习二"第1题

学生读懂题意

根据生活经验

你能正确填上时、分、秒吗?教师适当引导

2. 完成"练习二"第2题

你知道它们的大小吗?

3. 完成"练习二"第3题

谈话:大家拿出学具钟面

一起和老师把分针从12拨到4

注意观察分针走了几小格?想一想走了多长时间?如果分针从12走到7呢?自己操作试试

如果是时针从12走到5

走了几大格?要走多长时间?走到8呢?

4. 完成"练习二"第4题

学生根据钟面

以及时针、分针的位置写出时间

交流讨论

小结:先看时针指的是几

就是几时

再看分针指向从12数是几小格

就是几分

5. 完成"练习二"第5题

根据时间画上分针

先让学生在模型钟面拨出对应的时间

再画分针

三、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二"第6题

说一说每个小朋友的作息时间

并填在表格上

2.完成"练习二"第7题

读出钟面上的时间

教师出示本班上午的作息时间表

让学生说一说

钟面上某个时间自己在干什么

3.完成"练习二"第8题

从教材所示三幅图

你们可以看出这一家人准备去干什么吗?

你能根据每幅图对应的时间

找到电子钟

并把它连起来吗?

4.完成"练习二"思考题

让学生仔细观察钟面上的时间

能看到什么规律吗?学生讨论交流

你知道第四幅钟面应该表示什么时刻吗?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练习了时、分、秒

大家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补充:

  1、小红早上8时开始上课

一节课40分钟

课间休息10分钟

再过( )分钟

正好过了1小时

这时是( )时

  2、老师也出几道考考大家

   填空:

  (1)钟面上有( )个大格

( )个小格

  (2)时针走1大格是(   )时

  (3)分针走1小格是(   )分

走1大格是(    )分

  (4)时针走1大格

分针正好走(  )圈

  (5)1时=(   )分

  (6)1时=( )分

60分=( )时

  (7)时针从12起走到2

要走( )小时;

   从12起走到9

要走( )小时;

   从12起走到5

要走( )小时

  (8)分针从12起走到3

要走( )分;

   从12起走到7

要走( )分;

   从12起走到11

要走( )分

  3、老师这里还有两道思考题

你会做吗?

  (1)几时整时针和分针重合?

   ①3时 ②6时 ③9时 ④12时

  (2)几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直角?

   ①3时 ②6时 ③9时 ④12时

有余数的除法(4)

有余数的除法

请按照提示在下面的坐标中按顺序找出相关的点,并在头脑中连接起来,这样会出现什么样的图形呢?把它们画出来。

69÷7=     45÷6=    37÷4=    57÷6=   

64÷7=    47÷6=    61÷7=    63÷8=  

87÷9=  77÷8=     23÷3=    67÷8=  

42÷9=   59÷8=    39÷7=    37÷8=  

43÷5=     52÷6=  51÷7=     87÷9=

68÷8=    69÷8=    37÷5=    67÷9=   

44÷6=    48÷5=     65÷6=  26÷9=  

26÷6=    66÷7=    76÷8=    23÷3=  

34÷4=    84÷9=    85÷9=     55÷6= 

76÷8=     49÷6=    68÷7=    63÷8=  

68÷7=    59÷6=    14÷6=    53÷7=  

43÷6=  39÷5=     79÷8=    73÷9=   

9÷4=    48÷5=    64÷8=   46÷7=

25÷3=       30÷4=     24÷7=   30÷4=

27÷4=       20÷8=        17÷2=        2÷5=

10÷3=        45÷7=       21÷4=         46÷5=       

29÷3=        32÷6=       3÷3=         66÷9=  

28÷6=        26÷4=       31÷4=        35÷4=

55÷6=      73÷9=    22÷6=      43÷6=  

31÷6=        32÷8=        34÷8=        68÷9=

32÷7=       27÷8=        20÷3=        50÷6=

30÷4=        22÷7=        48÷9=       36÷6=

33÷5=        48÷8=        37÷4=        49÷7=

34÷5=       57÷8=        41÷6=       37÷4=

72÷9=       50÷7=        46÷5=       64÷8=

47÷9=        40÷6=        42÷6=        45÷6=

60÷9=       63÷9=        64÷9=        37÷5=

26÷5=        14÷3=       28÷4=        16÷3=

25÷4=       37÷5=        17÷2=        34÷5=

29÷4=       11÷2=       74÷8=        53÷9=

65÷7=        15÷2=       43÷5=       50÷8=

61÷7=        34÷4=       66÷8=       52÷6=

73÷9=       78÷9=        74÷8=        51÷7=

46÷9=        62÷9=        39÷6=        13÷5=

33÷8=        31÷7=        30÷9=        27÷4=

54÷9=        52÷7=        23÷3=        40÷9=

76÷8=        53÷8=        29÷9=        16÷7=

5÷5=        31÷9=        17÷4=        45÷9=

61÷8=       75÷9=        54÷8=        70÷8=

41÷7=       65÷9=        27÷3=       40÷7=

16÷7=        12÷8=        55÷7=       27÷3=

26÷3=       41÷6=       33÷5=    45÷7=   

54÷7=       22÷4=       75÷9=         28÷6=

22÷6=       13÷3=       9÷4=       48÷5=

64÷8=        46÷7=       16÷3=       62÷9=

36÷4=       25÷4=        36÷8=        19÷5=

29÷8=        21÷4=        83÷9=        23÷6=

有余数的除法(5)

有余数的除法

找出每组题的联系

96÷3=       86÷4=        32×3=       21×4+2=

知识扩展:

★例1:一个数除以5,商是123,余数是3,这个数是多少?

 〖思路点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式:

  ◇考考你:

1、同学们做纸花,每6朵扎成一束,一共扎了103束,还多5朵,同学们一共做了多少朵纸花?

 

2、国庆节到了,学校要在6条走廊上挂彩灯,已知每条走廊上挂的彩灯一样多,且彩灯的总数是最大的两位数,挂完后还多出3盏,问每条走廊上挂了几盏彩灯?

   

★例2:算式□÷6=□……□中,不告诉你被除数,商是多少,你能写出它的余数有哪几个吗?

〖思路点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余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试试:

1、算式□÷7=□……□中,你能写出它的余数有( )个,最大的余数是( ),最小的余数是( )。

2、算式□÷9=5……□中,被除数最大是几?最小是几?

3、算式□÷□=13……8中,除数最小是几?被除数最小是几?

4、23÷□=□……5中,除数和商各是多少?

5、在一道有余数的除法中,商是最小的两位数,除数是最大的一位数,被除数和余数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

 ★例3:有一袋桃子,如果每次拿5个,最后余下2个;如果每次拿7个,最后余下1个,这袋桃子最少有( )个。

◇我最棒:

1、一堆橘子,如果每次拿走3个,最后余下2个;如果每次拿走5个,最后余下4个,这堆橘子最少有多少个?

 你会灵活运用吗?

一、填空:

1、下面算式中的余数可能是几?□÷5=□……□ (     )

2、要使商和余数相同,被除数是哪些数?□÷6=□……□ (      )

二、判断题:

1、在算式23÷□=□……5中,除数可能是3,商可能是6。(   )

2、某一个数除以5,所得的商与余数相同,这个数只可能是6。(   )

4、在算式□÷□=25……3中,除数最小是4,被除数最小是103。(   )

三、解决问题:

 1、一个数除以5余2,除以9余5,这个数最小是多少?

课堂学习我也棒

列竖式计算(前两道题验算)425÷3 560÷4 927÷3 456÷9

1、有一堆围棋子,按“二黑三白”排列起来●●○○○●●○○○……,想一想,第21个棋子是白子还是黑子?第53个棋子呢?

   

2、有100朵花,按3朵红花2朵黄花的顺序排列着,最后一朵花是什么颜色?

3、学校买来452本练习本,每位同学发6本,可以发给多少位同学,还余多少本?再买几本就正好发完了?

 

 

4、李老师买来258枝花,每8枝花捆成一束,最多可以捆几束花?

有余数的除法(6)

二年级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反思

青岛版《除法的初步认识》有5个信息窗。其中包括:平均分,除法的意义、算式及各部分名称,有关0的除法,除法的简单应用,综合应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年级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

信息窗一教学反思

青岛版除法初步认识的编排和人教版有所不同。它在第一课时就把两种不同的分法同时呈现。在教学时,一定注意利用动画演示和学生的操作,结合具体事例使学生明白不管分的过程是几个几个分的,只要是分的结果同样多,就是平均分;而象“每只小兔分4个萝卜,可以分给几只小兔?每只松鼠分5个松果,可以分给几只松鼠?“这类的问题中,已经告诉我们每只应分得的个数,可以通过学生动手分和动画演示使学生明白,通过分可以知道:能分给几只兔子和几只松鼠,但还是每只分的同样多,也是平均分。最后可以区分二者的不同和本质联系。

《除法的初步认识》

信息窗二教学反思

在信息窗2中,教学除法的意义、算式及各部分名称。在这里重点是使学生明确:除号表示“平均分”,平均分的情况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结合具体实例请学生明确“12只小熊,平均分成3行,每行是几只?”算式是:12除以3。“除以3”就表示“平均分成3行”。再以多个例子强化这种认识。另一种平均分的方法也是这样请学生理解。在教学时,应加强学生对图画意义的完整叙述,并及时用算式表示。在练习包含分的习题时,因为数都很小,学生往往会把除数和商写颠倒。应加强训练,如:12个西红柿,每3个为一份,可以分几份?其中“每3个为一份”就“除以3”可以得到4份。如果是每4个为一份呢?就除以4,可以得到3份。这样在后面的信息窗4中在教学“除法的应用”时,学生就会轻松一些,同时巩固对除法意义的理解。

《除法的初步认识》

信息窗五教学反思

信息窗5中说是“综合应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但没有一道题是利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全部是乘加或乘减的应用题让人不可思议。如果让学生按部就班学习的话,就要复习乘法的意义。同时铺垫解答两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长度单位认识米和厘米教学反思

根据教材的目标,要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活动来认识米和厘米,让学生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切身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由于学生人数太多,这一环节准备不够充分,效果不是很明显。我是这样设计的:请同学们举起你的食指,大家知道一个食指的宽度有多长吗?有些学生准备拿尺子上台测量,但又不知道怎么读尺子上的刻度。我开始引导,老师认为食指有一个一角硬币么长。谁能像老师这样用你手边的物品来测测纸条的长度,这时,学生的思维很活跃,很多学生拿着自己的学习用品测量了食指的宽度,有的说有一个田字格那么宽,有的认为有一支钢笔的宽度么长.....为什么同样的物体,选择不同的物品去测量,测出的结果会不一样?由此启发学生想到:应选择同样的物品作为标准去量。虽然学生被老师一直牵着转,但还是体会到了测量需要同一个物品做标准。

为了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首先让学生找到尺子上的1厘米,用眼看,把1厘米的长度印在头脑中;用手比划,感知1厘米的长度;闭上眼睛,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当学生完成这一流程,已基本建立起了1厘米的表象。

“用厘米量”是这一节课的难点。我设计的是“看老师测量的方法对吗?”让学生在老师错误的操作中掌握规范的测量方法,同时在测量之前,让学生进行估测,培养学生估测意识,由于学生只是初步建立起了1厘米的表象,估测的结果与实际长度相差甚远,但学生对估测很感兴趣。

由于我部分学生年龄偏小,不明白宽度的意思,把食指宽度看成是食指的长度。如何让学生对文字的更好理解,我得好好思考思考。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一)

  在中“千米的认识”这一课时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长度单位,如:米(m)、厘米(cm)、毫米(mm)和分米(dm)。学生已经基本了解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含义。所以在此认识基础上,让学生学习认识“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km)作单位。”还是比较容易理解千米的含义。教材先设疑:“1千米有多长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通过学生熟悉的运动场中的跑道来进行引导: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1千米。从而自然而然得出千米和米的关系式:1千米=1000米。教材通过活动安排引导学生对“1千米”进行由概念的认识到具体感知: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看看有多远。几个这样的长度是1千米?最后“做一做”布置了一项校外活动“和老师一起到校外走1千米的路程,体验1千米有多长。”来加深强化学生认知。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在学生的头脑中要建立起“1千米”这一没体验过的观念,难度还是比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十分注重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先复习,做到温故知新。强调新旧知识的衔接,从复习长度单位“1米”的的感性认知和距离测量,到认识“10米”、“20米”……“100米”、“200米”……最后引出“1000米”。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自然过度“1000米”还可以表示成“1千米”,完成“千米的认识”这一学习目标任务,使学生较快地建立起“1千米”的观念,这一系列的教学引导活动,使课堂教学过度自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千米”这个抽象的长度单位,对于这些八岁的孩子们来说还是很难想象和接受的,如果只凭我的引导,全靠小学生自己去凭空想象,是不容易达到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这需要很多学生身边长距离的实际例子进行想象,所以我让学生通过说说“我家离学校有多远|”的活动,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充分发表他们的认识,发挥他们的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用他们的眼光去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距离概念。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二)

  教学“千米的认识”时,我充分考虑千米是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在生活中还是比较少经历,建立“1千米”的长度感性认识比较困难。因此,我根据教材的编排和请示学校领导,在保证学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请体育教师合作带领学生用一节体育课“远足”到一处安全的公路路段进行“1千米”测量和行走。这样学生从实践中感知“1千米”有多长,就比较容易建立“千米”的观念。由于学生对户外数学活动的自由感到新奇,部分学生注意力分散到路边景致,对于长度测量和体验的关注减少了,没有完成测量过程中的长度计数和计算任务,使得学习活动没有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今后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安排好学生任务分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争取每位学生有参与活动的合适任务和内容,让学生体验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生活是应用数学的乐趣。

  对于这节课时的教学内容,还可以发挥网络的强大信息功能,用卫星地图的测量工具,让孩子们认识城际间的距离和家乡地理环境的长度,创造条件让学生对于长距离的认识获得更多信息。

有余数的除法(7)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0页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图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出活动

问题:同学们都喜欢吃哪些水果?

今天喜洋洋邀请小羊们吃草莓,我们去看看它把草莓怎么摆在盘子里的。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创设同学们喜欢的故事情境“喜洋洋请客”,从而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引出今天的探究问题。

二、摆一摆,比较感知

(一)摆一摆,回顾除法意义

把下面这些 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问题:

1. 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 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3. 能把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6÷2=3(盘)

问题:

1. 这个算式什么意思?

2. 这个意思你还在哪看到了?

(沟通算式、文字、摆的过程之间的对应关系。)

问题:

1. 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 现在你还会摆吗?互相说一说你打算怎样做。

3. 这1个草莓怎么不摆了?

4. 能把你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7÷2=3(盘)……1(个)

问题:

1. 这个算式什么意思?

2. 这个意思你还在哪看到了?

【设计意图】在设置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交流讨论沟通算式、文字、摆的过程之间的对应关系,让学生体验了探究的过程,形象的理解“余数”的含义。

(三)比一比,初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问题:比较,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讲解:算式里的“1”表示剩下的1个草莓,在算式中称为“余数”,今天我们研究的是“有余数的除法”。

追问:余数表示什么?

(四)圈一圈,填一填,及时巩固

要求:

(1)独立完成。

(2)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对比观察,理解关系

(一)初步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置身在操作情境中,边操作边思考,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余数小于除数”的重要概念。

三、对比观察,理解关系

(二)活动思考,加深理解

用一堆小棒摆 。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几根小棒?

问题:

1. 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2. 你是怎么想的?和同伴说一说,也可以摆一摆

证明自己的想法。

3.如果用这些小棒摆 呢?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60页“做一做”,第2题。

第64页练习十四,第1题、第2题。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这节有余数的除法是以表内除法知识作为基础来进行学习的,它的内涵发生了新的变化,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因此,为了使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注意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理解表内除法的含义,来沟通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关系,在具体情境中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同时加强学生观察、猜测、想象、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做数学”中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知道具体情境中的“余数表示什么”,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在教学中比较注重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平台,从表内除法的引入到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的算理,都安排了符合逻辑的活动和思考空间,通过创设的问题情境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能主动参与、独立思考。从整节课的效果来看,学生学的还不错,但在“发现余数比除数小”这个规律时,我是指名学生板书连续的算式,原先是想这样会缩短时间,由于学生在板书过程中没有把各数对齐,使学生没能很快的观察出这个规律,反而花的时间更多,如果由老帅自己来板书可能效果会更好,学生可以很快地发现余数1、2、3、1、2、3、。。。。。。都是比4小的,没有超过4的,从而得出余数要比除数小这一规律。

有余数的除法(8)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商的取值和单位的前后不一致性

使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你们喜欢野餐吗?看一下这个班的同学们,他们来到野外可高兴了,有的扎帐篷,有的采野果,有的采蘑菇……你们想去看看吗?

二、 探索新知

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

(1) 请同学们找找图中的数学信息,想一想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讨论,提出数学问题

(2)解决第一个问题:每人分4条,22条鱼可以分给多少人?

要解决这个问题,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2÷4=5(人)……2(条)

组织学生说一说这个算式每一部分表示的意义。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强调:要弄清楚式子的意义,22条鱼,每人分4条,可以分给5个人,还剩2条鱼,所以5后面的单位是人,而2后面的单位是条。

(3) 教学竖式的写法。

教师板书竖式 ,并讲解每一部分的名称。

请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写竖式。

提醒学生注意:各数位一定要对齐

(4) 小组内解决:48个野果平均分给9个同学,每人分几个?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横式及竖式。

师: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试商的?

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好方法。

(5)观察比较:观察一下上面两道算式,观察一下除数和余数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余数一定是比除数小的。

(6)请学生独立解决:需要搭多少顶帐篷?

学生找到需要的条件,在本子上写出算式并集体交流。

2、练习巩固

(1)自主练习1 ( )里最大能填几?

这是一道试商练习。

请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2)补充练习

先摆一摆,再计算

① 9根小棒,每2根一份,分了( )份,还剩( )根

板书:9÷2= ( )……( )

② 把11个苹果平均分给4人,每人有( )个,还剩( )个

板书:11÷4=( ) ……( )

再一次提醒学生注意:在做有余数的除法题时,所得的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3、总结:同学们,你们真不错。这节课我们跟着图上的小朋友们一起去搭了帐篷,还学会了有余数除法的竖式的写法,课后请你们找一找在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我们今天学过的方法来解决?

有余数的除法(9)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用竖式书写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方法和要求。 

2、结合具体操作,理解竖式中每一步的含义,能对除法竖式作出合理的解释。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除法竖式的正确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竖式中各个部分的含义。

【教学准备】 

PPT课件 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起兴趣

1.课件出示复习题:方框里最大能填几?

2. 检查下面计算对吗?

师:这些题目有什么共同点?

引导学生思考并组内交流:

二、类比学习,掌握新知

(一)教学例3。

1.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竖式。

上节课我们用小棒摆正方形,今天我们继续摆一摆,请同学们拿出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看看结果怎样?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1)能分几组,有剩余吗?(能分3组,剩1根)

 (2)怎样列式表示?    13÷4=3(组)„„1(根)

  (3)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加法、减法的时候,除了列横式之外,还可以怎么列式?

word/media/image1.gif教师板书除法竖式。

word/media/image3.gif引导学生观察对比横式和竖式,想一想竖式中的各部分名称。

word/media/image4.gif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预设 生1:“”表示除号。

生2:3叫商,4叫除数,13叫被除数,1叫余数。

word/media/image6.gif引导学生对照横式,说一说竖式中每个数所表示的含义。

预设 生1:13表示一共有13根小棒,4表示每份有4根,3表示分成3份。

生2:12表示分掉的12根小棒,就是4和3的积,1表示余下的1根小棒。

word/media/image7.gif师总结。

除法竖式的一般写法分为三步:一除二乘三减。除号里面写被除数,一撇的左边写除数,商放在最上面,被除数下面写除数和商的积,横线表示相减,最后是余数。

2.学习表内除法竖式。

(1)课件出示:如果有16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竖式怎么写?

(2)学生动手分小棒,列出除法横式、竖式,然后集体交流。

预设 生1:16根小棒正好分完,没有剩余。

生2:算式是16÷4=4(组)。

生3:它的竖式可以仿照前面的方法来写,被除数换成16,除数不变,商是4,除数和商的积是16,这里没有余数,相当于余数是0。

3.对比、总结除法竖式的书写规则。

(1)引导学生思考:对比黑板上的除法横式和竖式,你发现除法横式和竖式的写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列除法竖式有什么好处?

预设 生:除法竖式比横式更有优越性,能清晰地体现出我们分东西的过程。

(2)教师出示一段儿歌,总结除法竖式的书写规则: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完成教材62页“做一做”1题。

指导学生用乘法口诀来试商,进一步明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可以先想除数与哪个数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

2.完成教材63页“做一做”2题。

设计意图:进行实际练习,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再次理解除法竖式的含义,巩固除法竖式的写法和试商的基本方法。

3.完成教材65页第3题

4.判断对错

5.把下面除法算式写成竖式。

四、对比反思,全课总结

(一)本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二)除法竖式和除法横式的写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和没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呢?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13÷4=3(组)……1(根)  

有余数的除法(10)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认识余数,知道余数的含义

2.在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

4.通过探究过程,使学生感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培养探究性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探究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教具、学具】

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图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 考考老师:请同学们利用已经学过的找规律的知识,用学具设计一个规律,然后告诉老师,你是怎么摆的,接下来你想让老师猜几号学具,老师不用看就能猜出它是什么。不信,谁来考考老师?(可以请不同的学生试一试,学生很惊奇。)

2. 适时引入:想不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来的?等你们学会了今天的知识,就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来的了。

二、探索新知,建构概念 

(一)明确图意,展开思维

利用课件呈现主题图:通过创设校园里学生课外活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思考:哪些素材可以用除法计算。(如插旗子时按4面为一组的;跳绳时分成4人一组;打篮球的学生为5人一组;板报下面的花为3盆一组等。)

(二)实际操作,感受新知

1. 教学例题1。 

(1)利用课件演示例1:国庆节到了,同学们打算将联欢会的会场用鲜花布置,小朋友先般来15盆花,他们打算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老师想请我们班的同学来分一分,你们愿意吗?

(2)动手操作:请小朋友拿出学具,用15个学具表示15盆花来摆一摆。

(3)提问思考:有15盆花,每5盆摆一组,摆成了几组?15盆花有没有摆完?想一想15里面有几个5?

(4)尝试列式:如果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15÷5=3(组)

(5)明确写法:(结合操作思考)每5盆摆一组,摆成了几组?并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同时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教学例题2。

(1)课件演示例2:同学们将校园一角的23盆花全部搬到了会场,还是每5盆摆一组,最多可以摆成几组?

(2)动手操作:你们是不是也能用学具代替23盆花来摆一摆。看看每5盆摆一组,能不能全部分完?还剩几盆?剩下的够不够再分一组? 

(3)认识余数:23里面最多有几个5?这余下的3盆不够再分一组,这个数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板书课题:余数 

(4)尝试列式:23÷5=4(组)……3(盆)

(5)适时小结: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接着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6)小组讨论:如何列竖式?把自己的想法和同组的小朋友说一说。

(7)学生汇报。

(8)列出竖式:

3.观察比较:看看例1和例2的竖式,比一比,从这两道题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 

4.尝试练习:选择两个算式用竖式计算。(一个正好分完,另一个不能正好分完。)  

三、观察比较,理解概念 

1. 探究关系:出示例3,引导学生运用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先列式算一算,再引导学生讨论:观察余数与除数,你们发现了什么? 

  15÷5=3(组)

  17÷5=3(组)……2(盆)

  19÷5=3(组)……4(盆)

  21÷5=4(组)……1(盆)

  23÷5=4(组)……3(盆)

  25÷5=5(组) 

  16÷5=3(组)……1(盆) 

  18÷5=3(组)……3(盆)

  20÷5=4(组)

  22÷5=4(组)……2(盆)

  24÷5=4(组)……4(盆)

2.归纳总结:(1)剩下不能再分的数才叫余数;(2)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四、巩固拓展,运用新知

1. 巩固题:第52页的“做一做”。(判断题,进一步明确“余数要比除数小”。)

2. 开放题:想一想在一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如果除数是8,余数有可能是几?如果余数是6,除数有可能是什么数? 

3. 游戏题:“猜猜看”。

(课件呈现:一组有规律的图形,猜一猜第10个是什么图形、第18个是什么图形,运用课件验证。)

4. 拓展题:现在你们能想出老师为什么会很快猜出你们前面所摆的学具是什么了吗?你们也能运用今天学的“有余数的除法”知识,很快地猜出第24个、第30个图形是什么吗?

五、归纳小结,结束全课

小朋友,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你体验最深的是什么?

有余数的除法(11)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三册第65一66页例1、例2,做一做和练习二十第1-3题。
教学目的:
1.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理解"余数"的意义。
2教给学生试商的方法,使学生掌握"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计算法则。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掌握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1.( )里最大能填几。(技影出示)
1:3 ×( )〈22 4×( )〈37 ( )×2〈11 ( )×5〈38
2.用竖式计算:(板演)

3.口答应用题:
{l}6个桃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几个?
(2)有6个挑,每2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评析:有余数的除法是已学过的除法(两种分法)的延伸和发展,教师以学生的已知为起点,抓住知识的生长点做到旧知识的复习,促进新知识的迁移;这里设计的三个层次的复习不仅复习了旧知识,更重要的是为学习有余数的除法作好铺垫。]
二、引导迁移,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1
1.实际操作,初步建立"余数"概念。
(1)出示例1左图。
观察左图说图意,一名学生到黑板上分一分,口述分的过程。
②口答列式。(师板书) 6÷3=2 2

③横线上的"6"表示什么意思?"0"表示什么意思?
由此可见,6个梨平均分成3份正好分完,没有剩下的梨。
[评析:教师在这里点明"正好分完",没有剩下的梨,目的是在新知识的生长点处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为导入新知识"余数"埋下伏笔。]
(2)示例1右图。
①说图意:7个梨,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几个?
②与左图比较:什么变了?(6个变7个)意思变了吗?
因为也是平均分,意思没变,所以解法也没变,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7÷3=
[评析: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数变了,意思没变,所以解法不变,也用除法计算。]
③7除以3等于多少呢?用乘法口诀能不能直接求出商来?我们用学具来摆一摆。
a.学生动手分一分,摆一摆-并说一说分的结果。
b.师生共同讨论分的过程:每盘放几个?商是几?
每盘放2个,有3个盘子,实际分掉了几个?在被除数下面写几?7个梨分掉了几个?有没有剩余?剩几个?在竖式的横线下面写几?
C:我们来看分的结果:
7个梨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2个,剩下1个白.还能不能再分?因为每个盘里不能再分到一个整个的l梨,剩下的这个"1",我们叫它"余数"。
d.指导书写格式。
7÷3这道题的计算结果既有商又有余数,在横式的等号后面先写商2,为了区分商和余数,在商2的后面点6个圆点,再写上余数1。读作:7除以3等于2余1。领读两遍。
这道题与左边的题比较,计算结果有什么不同?(结果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商,一部分是余数。)这样的除法,我们就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评析:建立了"余数"的概念之后,如何在横式、竖式上正确地书写余数是本节课的新知识,紧扣题
意,指导得明确具体。]
(3)例1右图这样叙述题意:7个梨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这样完整吗?怎样叙述更完整?
[评析:让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结构特征有所了解和认识。]
2.通过操作,发现规律。
(1)把11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根?剩几根?用竖式计算商是几?余数是几?在书上完成竖式。如果写横式,怎样写?学生说,老师在黑板上板书。·
(2)把9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根?剩几根?
(3)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根?剩几根?
(4)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根?
通过操作教师根据学生叙述的结果板书(1)、(2)、(3)、(4)的横式。
[评析:在教学中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帮助学生弄清"余数"概念是这节课的重点之一。针对二年级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弱的特点,让学生动手操作,丰富感性认识,以获得鲜明表象,从而建立"余数"概念。]
(二)教学例2。
1.教学试商方法。
我们通过实际操作知道了有余数的除法商是几,余数是几,如果不操作,怎样想有余数除法的商呢?
出示例2:38÷5=我们求商都是用乘法口诀来想。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有没有一句口诀是五()三十八?或者()五三十八?你们能想出一个数和5相乘等于38吗?没有一个数和5相乘的权等于38,但是有没有一个数和5相乘的积接近38,并且小于38?自己在书上试一试商是几。订正时在黑板上写出完整的竖式以及横式的得数。
让学生说一说试商的过程。
[评析:试商是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关键,也是教学中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自己试商,通过商6、商8的过程分析,使学生明白,5和几相乘的积接近38而且小于38就商几。从而使学生初步掌握了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充分体现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做学习的主人。]
2.总结法则。"
观察讨论:.
(1)黑板上5道除法有什么特点?每道题的除数和余数的大小有什么关系?E
(2)比较。(教师用彩色粉笔描出题中的余数和除"数。)
(3)根据学生的叙述板书: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4)如果余数和除数相等,行不行?为什么?余数大于除数,行不行?为什么?"
3.小结:
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怎样想商?
[评析:在学生初步理解新知识的基础上,围绕例题和练习,引导学生观察,并辩析其结果,从而引起学生对"余数"进一步认识,强化"余数"要比除数要比余数小,最后总结了"余数要比除数小"的法则。]
三、巩固练习,形成技能"
1.完成第66页做一做。
叙述图意,用笔画一画,每人分几块,还剩几块?怎样想14÷4的商呢?在书上完成横式、竖式。"
2.完成第66页练习二十第1题。
3.()里最大能填几。
5×( )〈 37 4×( )〈26
( ) ()
5√37 5√37
4.帮大头儿子检查作业。(投影出示大头儿子的形象。),
30÷4=7 44÷5=7……9 24÷4=5……4
  7   7   5
4√30 5√44 4√24
  28  35  20
  -- --  --
  2  9  4

5.这是道有余数的除法,余数可能会是几?ia
( )÷3 ( )÷5
6.看小兔,猜数。
  7
4√29
 28
 --
 1
(用小兔挡上7、28、1)

  5
8√46
 40
 --
 6
[评析:设计有层次,有坡度,并在巩固新知中求发展,从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分析、判断能力。]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的是什么样的除法?
余数有什么规律?
怎样想有余数除法的商?
[评析:课堂总结把这节课的内容作了一番梳理,把知识的脉络弄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总评:这节新技课,教师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充分利用直观教学,强化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在多种感官格调合作下获取知识。整个教学过程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注意在知识教学的同时,突出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让学生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结论,而且重视帮助学生懂得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在课堂上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程度,较好地处理了主导和主体的关系

有余数的除法(12)

有余数的除法

2.想一想,算一算,□里最大能填几?

□ □ □ □

□╳7

有余数的除法(13)

《有余数的除法》听课体会|有余数的除法听课记录

《有余数的除法》听课体会 听z教育学院附属第二小学瞿老师的《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我深刻感受到瞿老师独有的教学魅力,瞿老师利用直观形象的教具花瓣来传授本节课,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产生了学习新知就在身边的亲身感受,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对新知的接受性,在教学过程中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新知的勇气,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瞿老师在新课导入时说:同学们,自然界中有很多种美丽的花,我们一起去欣赏 三片花瓣的兰花、四片、五片......

在授课过程中,瞿老师要求进行拼花游戏,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花,用桌上的12片花瓣拼一拼,看看最多能拼几朵花? 经过一段时间的拼花游戏之后,瞿老师问到:看来我们平均分花瓣时会出现两种情况:1、正好分完,2、在平均分时,会剩下一些,不够继续平均分。瞿老师在传授新课之前,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平均分知识,等学生巩固、回顾好旧知时,瞿老师说:请集中精力看有,余数的除法,平均分没有分完,你能用算式表示吗?”;

瞿老师很顺利地引导学生写出了12÷5=2(朵)......2(片)

虽然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学生已基本掌握,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理解这个横式中每个数字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瞿老师很精确地追问到:12表示什么? 有12片花瓣;5表示什么? 每5片拼一朵花;2(商)表示什么? 可以拼成2朵花;2(余数) 还剩2片。

瞿老师的精心追问,不仅仅是让学生理解了有余数的除法的每部分的名称,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生活实际的角度完成拼花的游戏,实现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教学效果,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能够有思想的解决有余数的除法问题,进而真正实现高效课堂。

通过听瞿老师这一节课,引导学生认识了余数,理解了有余数的除法,认识了余数的符号等等新知,经过利用花瓣拼花的游戏使学生掌握了新知 有余数的除法,瞿老师借助一年级学习乘法知识时,学习的的最大能填几的

题目来想商,启发学生总结出了想商的好办法:除数-(商)<被除数,利用旧知学习新知,既回顾了旧知,又降低了新知的学习难度,最终实现了在学生身上的知识内化,体现了瞿老师特有的教学思想和新颖的教学思路,这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让我体会深刻。

有余数的除法13篇

https://m.czhuihao.cn/news/140969/

《有余数的除法1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下载文档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