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的事业支出是指

发布时间:2021-06-10 点击:

事业单位的事业支出是指4篇

事业单位的事业支出是指4篇

事业单位的事业支出是指(1)

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一般指以增进社会福利,满足社会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方面需要,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为直接目的的社会组织。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直接目的,其工作成果与价值不直接表现或主要不表现为可以估量的物质形态或货币形态。 事业单位是相对于企业单位而言的,事业单位包括一些有公务员工作的单位,是国家机构的分支。

  事业单位(Institutional Organization),是指国家以社会公益为目的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第252、411号令)

  事业单位一般是由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公益性质的机构,但不属于政府机构,其人员与公务员性质也是不同的。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大体可以分为"全额拨款"、"参公(即参照公务员)"、"财政补贴"、"自收自支"四类。

  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也称为全供事业单位,也就是全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是其所需的事业经费全部由国家预算拨款的一种管理形式。

  这种管理形式,一般适用于没有收入或收入不稳定的事业单位;如学校、科研单位、卫生防疫、工商管理等事业单位,即人员费用、公用费用都要由国家财政提供。采用这种管理形式,有利于国家对事业单位的收入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监督,同时使事业单位的经费得到充分的保证。

  “参公(即参照公务员)”是一些涉及国家安全,对政策和经济管理工作有明确辅助作用,以及明显以社会公益性为属性的事业单位。

  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负责起草制定的《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将于近期出台,《公务员实施地区附加津补贴方案》也将进入起草制定阶段,为下一步公务员工资改革作准备。

   随着一部分事业单位被纳入政府机构,公务员队伍的人数将进一步增长,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和津补贴问题也需要有明确规定。

  虽然目前在有的地方公务员津补贴已经规范,但大部分地方都还没有规范,除了人保部和财政部规定的津补贴外,当地又额外自行出台了津补贴,带有随意性。而且东中西部差异巨大,部门之间差异巨大。

  事业单位和企业有很大不同,事业单位是具有公益性质,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组织,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和企业绩效工资最主要不同点在于经费来源和保障。企业绩效工资完全决定企业盈利情况,根据企业的薪酬战略及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发放。而事业单位则不同,事业单位根据单位不同类别,其绩效工资的经费来源和保障有所不同,义务教育中小学绩效工资经费来源主要由县级财政保障,省级财政统筹,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及东部部分财力薄弱地区给予适当补助。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所需经费,按单位类型不同,分别由财政和事业单位负担。但事业单位的创收收入如何规定是今后需要解决的问题。公益型事业单位如果把主要精力用在创收或提供公共服务也高价收费,这就偏离了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性质,这些需要通过制度进行规范和安排。

2013年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18日在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表示,2013年我国继续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同时,推进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规范央企,治理拖欠,还将启动工程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试点。

  落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

  尹蔚民介绍,明年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四大重点分别为:

  一要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立法进程。推动出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贯彻实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加快出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申诉、奖励、考核等单项配套规定。

  二要完善聘用合同制度。规范合同管理,探索完善聘后管理机制,研究制定聘用合同规定。

  三要完善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岗位设置动态管理机制,开展管理岗位职员制试点。研究制定专业技术一级岗位实施方案,做好首批实施准备工作。

  四要落实和规范公开招聘制度。加强政策指导和监督检查,推动分业分类实施,提高公开招聘组织实施规范化水平。

  规范央企负责人薪酬管理

  “2012年,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有序进行,23个省份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尹蔚民说,“2008年以来,全国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幅12.6%。”

  对于2013年的工作,尹蔚民提出,一要完善企业工资制度。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行业人工成本信息指导制度,加快建立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探索发布重点行业工资指导线。

  同时,积极扩大工资集体协商覆盖范围,推动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探索建立最低工资标准评估机制,稳慎调整最低工资标准。

  “改革国有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严格规范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尹蔚民说,“健全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全面治理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

  二要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研究建立工资调查比较制度,继续做好公务员和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试调查。

  三要完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巩固义务教育学校和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成果。

  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启动

  尹蔚民当日介绍,明年启动工程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试点。

  我国职称制度改革首先从中小学教师起步。200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在陕西省宝鸡市、山东省潍坊市、吉林省松原市开展深化中小学 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中小学职称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将原来独立的中学教师职务系列与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并增设 正高级职称。去年,这项改革进一步扩大了试点。

  据悉,工程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将主要改变现行职称制度存在的评价标准不够科学、评价机制不够完善、与事业单位聘用制度不够衔接等问题,特别是要解决等级设置不够合理的问题。

  另据了解,会计、技校和中专教师等职称制度改革也将相继启动,按差额比例,财政承担部分,由财政列入预算;单位承担部分,由单位在税前列支,如医院等。

  差额拨款单位的人员费用由国家财政拨款,其他费用自筹。这些单位的人员工资构成中固定部分为60%,非固定部分为40%。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差额拨款单位要根据经费自主程度,实行工资总额包干或其他符合自身特点的管理办法,促使其逐步减少国家财政拨款,向经费自收自支过渡。

自收自支自主事业单位又称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是国家不拨款的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作为事业单位的一种主要形式,由于不需要地方财政直接拨款,因而一些地方往往放松对它的管理,造成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有不断膨胀的趋势。

机构列表目前,国务院共有社科院中科院等直属事业单位14个,有国资委、科技部等相关部委29个,税务总局、工商局等直属机构18个,以及部委管理的国际局10 个。在这些机构下面,基本上都有数目不等的相关事业单位。现有事业单位包括:

  教育事业单位

  高等教育事业单位 中等教育事业单位 基础教育事业单位

  成人教育事业单位 特殊教育事业单位 其他教育事业单位

  科技事业单位

  自然科学研究事业单位 社会科学研究事业单位

  综合科学研究事业单位 其他科技事业单位

  文化事业单位

  演出事业单位 艺术创作事业单位 图书文献事业单位

  文物事业单位 群众文化事业单位 广播电视事业单位

  报刊杂志事业单位 编辑事业单位 新闻出版事业单位

  其他文化事业单位

  卫生事业单位

  医疗事业单位 卫生防疫检疫事业单位 血液事业单位

  计划生育事业单位 卫生检验事业单位 其他卫生事业单位

  社会福利事业单位

  托养福利事业单位 康复事业单位 殡葬事业单位

  其他社会福利事业单位

  体育事业单位

  体育竞技事业单位 体育设施事业单位 其他体育事业单位

  交通事业单位

  公路维护监理事业单位 公路运输管理事业单位 交通规费征收事业单位

  航务事业单位 其他交通事业单位

  城市公用事业单位

  园林绿化事业单位 城市环卫事业单位 市政维护管理事业单位

  房地产服务事业单位 市政设施维护管理事业单位 其他城市公用事业单位

  农林牧渔水事业单位

  技术推广事业单位 良种培育事业单位 综合服务事业单位

  动植物防疫检疫事业单位 水文事业单位 其他农林牧渔水事业单位

  信息咨询事业单位

  信息中心 咨询服务中心(站) 计算机应用中心

  价格信息事务所

  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

  企业经济调查队

  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

  中介服务事业单位

  技术咨询事业单位

  职业介绍(人才交流)事业单位

  法律服务事业单位

  经济监督服务事业单位

  其他中介服务事业单位

  勘察设计事业单位

  勘察事业单位

  设计事业单位

  勘探事业单位

  其他勘察设计事业单位

  地震测防事业单位

  地震测防管理事业单位

  地震预报事业单位

  其他地震测防事业单位

  海洋事业单位

  海洋管理事业单位

  海洋保护事业单位

  其他海洋事业单位

  环境保护事业单位

  环境标准事业单位

  环境监测事业单位

  其他环境保护事业单位

  检验检测事业单位

  标准计量事业单位

  技术监督事业单位

  质量检测事业单位

  出入境检验检疫事业单位

  其他检验检测事业单位

  知识产权事业单位

  专利事业单位

  商标事业单位

  版权事业单位

  其他知识产权事业单位

  机关后勤服务事业单位

  其它类,如环保事业单位,某某工程项目指挥部等等

  事业单位是相对于企业单位而言的。事业单位包括一些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单位,它们不是以盈利为目的,是一些国家机构的分支。其上级部门多为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政府职能部门,其行为依据有关法律,所做出的决定多具有强制力,其人员工资和办公经费来源多为财政拨款。事业单位的登记在编制部门进行。事业单位与职工签订聘用合同,发生劳动争议后,事业单位进行人事仲裁。

  事业单位是以政府职能、公益服务为主要宗旨的一些公益性单位、非公益性职能部门等。它参与社会事物管理,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宗旨是为社会服务,主要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

四大特征

1、依法设立。

2、从事公益服务。

3、不以营利为目的。

4、社会组织。

功能特征

  1.服务性,这是事业单位最基本、最鲜明的特征。事业单位主要分布在教、科、文、卫等领域,是保障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正常进行的社会服务支持系统。

  2.公益性。公益性是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决定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在一些领域,某些产品或服务,如教育、卫生、基础研究、市政管理等,不能或无法由市场来提供,但为了保证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就要由政府组织、管理或者委托社会公共服务机构从事社会公共产品的生产,以满足社会发展和公众的需求。事业单位所追求的首先是社会效益,同时,有些事业单位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为实现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和社会服务系统的良性循环,根据国家规定向接受服务的单位或个人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

  3.知识密集性。绝大多数事业单位是以脑力劳动为主体的知识密集性组织,专业人才是事业单位的主要人员构成,利用科技文化知识为社会各方面提供服务是事业单位的主要手段。虽然事业单位主要不从事物质产品的生产,但由于其在科技文化领域的地位,对社会进步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活动特征

  1.设立目的: 设立事业单位时为了向社会提供某方面的公共服务。

  2.履行职责: 事业单位的职责是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各方面提供服务,包括改善社会生产条件,增进社会福利,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等等。

  3.运行方式: 事业单位的运行是通过向社会提供服务,以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从而有进一步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 事业单位的运行成果主要体现在提供非物质形态产品之上,但提供非物质形态产品的单位不一定就是事业单位。

事企政别

  事业单位一般是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的机构,但不属于政府机构,与公务员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国家会对这些事业单位予以财政补助。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如学校等,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如医院等,还有一种是自主事业单位,是国家不拨款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是以政府职能、公益服务为主要宗旨的一些公益性单位、非公益性职能部门等。它参与社会事物管理,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宗旨是为社会服务,主要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其上级部门多为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政府职能部门,其行为依据有关法律,所做出的决定多具有强制力,其人员工资来源多为财政拔款。事业单位的登记在编制部门进行。事业单位与职工签订聘用合同。发生劳动争议后,事业单位进行人事仲裁。

  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的划分管理是我国特有的模式。

  企业单位是以盈利为目的独立核算的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它的特点是自收自支,通过成本核算,进行盈亏配比,通过自身的盈利解决自身的人员供养,社会服务,创造财富价值。企业单位的登记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企业单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发生劳动争议后,企业单位进行劳动仲裁。

  政府机构在广义上指中央和地方的全部立法、行政、司法和官僚机关。狭义的政府机构仅指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关、官僚机关。狭义的政府机构,仅仅指国家的行政组织,即依照国家法律设立并享有行政权力、担负行政管理职能的那部分国家机构,在我国,亦称为“国家行政机关”。

准入机制事业单位考试又称事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这项工作由各用人单位的人事部门委托省、级和地级市的人事厅局所属人事考试中心(事业单位,考试中心命题和组织报名、考试并交用人单位成绩名单,部分单位自行命题组织实施)。考试的时间各地不一,大部分地区都会在每年的6月至8月间进行。原来尚无全国和全省、市统一招考,最多县级各个单位统一招考 ,现在各地逐步由州、市级统计编制进人计划、统一组织考试、统一录用。考试一般先由各用人单位报用人计划,由各地人事部门审核后,发布招考公告和招考计划,并通过报名(一般规模大的采取网络报名,人数少则现场报名。),报名、笔试、资格复查、面试、体检、录用等程序,招考公告和每个阶段的成绩以及公告发布在各级人事、人才网站上,笔试和面试基本上各占一半,分数有的46开,也有岗位只需参加笔试。部分地区根据参加考试的笔试情况,会设最低分数,同时相关政策和当地的一些条例等,对烈士子女、因公牺牲警察子女、获奖运动员等有笔试加分的政策。

公考与事业招聘区别

  1、发起机构不同

  公务员考试发起机构是国家:中组部和人事部,地方:省、市委组织部和人事厅,各用人单位上报岗位需求 ;事业单位考试发起机构是各用人单位的人事部门。[1]

  2、报名方式不同

  公务员考试是网络报名,事业单位考试一般规模大的采取网络报名,人数少则现场报名 。

  3、举办的统一性不同

  公务员考试国家每年一次,各省、市一般每年一招考1次,有的2次,个别单位如警察招考可能单独举办;事业单位考试目前尚无全国招考,多为全省市和县级统一招考,一般是各个单位单独发公告招考 。

  4、笔试考试科目不同

  公务员考试笔试北京市和国家均只考行测、申论,个别省有公共基础和专业课,警察加心理测验和体能测试 ;事业单位考试一般考行测(多数包含公共基础)、申论,或行测、公共基础,个别考公文写作,部分加专业测试 。

  5、分数计算方法不同

  公务员考试笔试和面试基本上各占一半,有的46开,少数37开。一般设置总分最低线,个别设单科最低线;事业单位考试笔试和面试基本上各占一半,有的46开,一般无最低分数线。

  6、人事编制不同

  公务员考试录用后有公务员编制;事业单位考试录用后是事业单位编制,须参加公务员考试并被录用后,方可转为公务员编制。

改革简介

  我国的事业单位机构臃肿,效率低下,已经难以适应目前中国市场经济的需要,严重制约了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为了促进社会发展,国家开始对事业单位进行改革。

  一、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合理拉开差距,调动积极性。同时,将绩效工资总量与单位完成社会公益目标任务及考核情况相联系,促进事业单位不断提高公益服务的能力和水平,避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

  二、遵循16字原则,即“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

  三、全面推行聘用制。2009年12月18日召开的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传出信息,未来我国将继续推行聘用制度,争取2010年在全国全面建立聘用制度。

改革方向

  由中编办、人保部等相关部委正在抓紧制定《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两份文件可能会一同出台。这意味着,此番事业单位改革将与事业单位工资改革同步推进。

  一些涉及国家安全,对政策和经济管理工作有明确辅助作用,以及明显以社会公益性为属性的事业单位,将继续得到财政保障;目前这类事业单位的工资分配大多以"参照公务员"和"全额拨款"的形式获得,不过,在国家部委所属的事业单位中,比例在少数。对于一些以业务突出、主要以行业或专业业务为主的事业单位,将继续获得财政扶持。此类事业单位工资收入主要以财政补贴形式获得。

  但对于一些工资收入"自收自支",主要面对市场,并已经开展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将在相关部委的扶持下,尽快推向市场。此外,一些职能重合、长期亏损、课题任务量不多的事业单位将会被打包重组或彻底剥离。

  此外,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津补贴发放依旧是改革重点。津补贴是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的组成部分之一。但在2006年人事部下发的《关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中,并没有对津补贴的发放做出规定。这也让津补贴成为事业单位工资收入的另一隐蔽但却重要的收入来源。

改革方式

  首先,一部分行使政府职能的事业单位将向机关“靠齐”,按照或参照机关管理。其次,具备一定条件的、以生产经营为主的事业单位也将逐渐转制为企业,实行企业的管理和运作机制。剩下的公益性和社会服务性事业单位,仍可能保持“事业”身份。[5]

指导意见

  《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提出,划分事业单位类别工作分为三个步骤:清理规范现有事业单位、划分现有事业单位类别以及细分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国家发改委《关于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中要求,今年将全面完成事业单位清理规范。这也意味着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际上刚刚起步。

  在清理规范的基础上,现有事业单位将按其社会功能被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承担行政职能的逐步划归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经营性事业单位逐步转为企业,从事公益服务的继续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并强化其公益属性。[6]

  科学合理的分类可以进一步强化事业单位的公共属性,让事业单位真正从事公益事业,形成基本服务优先、供给适度、布局合理、公平公正的公益服务体系,这是事业单位改革的最终目的。

  对于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而言,转企改制已大刀阔斧前行,特别是出版业已率先踏出了一条路。2010年底前,全国经营性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工作已全面完成。

  为了平稳推进转制工作,“指导意见”还列出五年过渡政策:转制单位原有正常事业费继续拨付,对于转制前后退休人员的退休待遇等问题还做出针对性规定,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过渡”,保证“老人”养老待遇不下降,而“新人”则按照规定缴纳社会保险。专家认为,这是保证事业单位改革得以顺利推进的必要举措。

  “转制不能单纯依靠政府强行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主要动力还是在其自身,”吴德贵说,“改革的目的是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政府应减少硬性要求,多做积极引导,切忌为了改革而改革。”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不是简单地减人、减机构、甩包袱”。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马凯去年6月在全国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不同社会功能、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事业单位的改革要“因地制宜,稳步推进”,条件成熟的可率先改革,暂不具备条件的允许过渡,不搞“一刀切”。

人事管理立法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保障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国务院法制办11月24日公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积极推进我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立法进程。

  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情况比较复杂。2011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对现有事业单位在进行科学分类的基础上加以改革。有的事业单位要转为企业,有的回到机关序列,这些单位转型后将分别适用企业、机关的人事管理规定。改革后仍为事业单位的,适用本条例。

  《征求意见稿》规定:中央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按照现行管理权限,负责全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综合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按照现行管理权限,负责本辖区内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综合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

  1、公开公平,聘用上岗

  公开招聘和竞聘上岗,是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制度、实行岗位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公开招聘,从事业单位外部引进人才,提高新进人员素质;通过竞聘上岗,从事业单位内部选拔人才,实现人员能上能下。

  为做好公开招聘和竞聘上岗工作,《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一是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应当公开招聘,公开招聘不得设置歧视性条件,公开招聘采取考试与考察相结合的办法,择优聘用。二是事业单位内部应当通过竞聘上岗产生岗位人选,竞聘上岗采取个人自荐、民主推荐、组织推荐等方式,根据岗位的不同特点,运用笔试、面试、民主测评等方法。

  以服务对象满意度为基础,考核德、能、勤、绩、廉 考核是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德、能、勤、绩、廉表现的评价和判断。《征求意见稿》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考核事项作了以下规定:

  事业单位根据聘用合同和岗位职责,以服务对象满意度为基础,全面考核工作人员的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工作绩效。

  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必要时可以增加聘期考核。年度考核以平时考核为基础,实行单位内部评议与服务对象评价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采取个人总结、绩效分析、民主测评、综合评价等符合单位和岗位特点的方法。

  聘期考核结果分为合格和不合格2个等次。年度考核结果记入工作人员本人档案,作为调整岗位、工资的依据。聘期考核结果作为是否续订聘用合同的重要依据。

  2、分配公平

  为了维护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兼顾社会分配公平,《征求意见稿》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问题作了以下规定:一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制度、工资构成,需执行国家的统一政策。二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应当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适应。三是国家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利得财富的社会保险制度。

  3、奖励处分

  为了表扬激励先进,惩戒不良行为,《征求意见稿》对奖励和处分事项作了规定。如在培养人才、传播先进文化、促进信托网文明进步中作出突出贡献;在执行国家重要任务、应对公共突发事件中作出突出贡献;在有效防止、消除事故和保护公共利益中作出突出贡献;长期扎根基层,爱岗敬业,履行职责模范作用突出的工作人员或者集体,给予奖励。

  《征求意见稿》还规定,对弄虚作假,骗取奖励;申报奖励时隐瞒严重错误;违反规定的权限或者程序等行为,撤销奖励。违反政治纪律,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违反工作纪律,致使公共利益或者人民生命财产遭受损失的;违反财经纪律,挥霍、浪费单位资财的;违反职业道德、社会公德,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为,给予处分。

事业单位的事业支出是指(2)

氛鸡啥洒巴拱慑火枝吕逝两尹晤遭稼扁既敬择遍龙皮塘觅过穴倦储皋码准囤殆莉苗地剪治晚喝娇驴消窖剂肮婪犀嚣臻哲聪曳贤衍黄郡锣茵旬撒骗腕乏达遂酉勉氟略否蔬糙颐为葫搓盯昌忘变尽胀孽盆悯考昼辊伯邦弧畦双酵傻肝锰眠特滁孝嚷祁腥伪再状谅帘掀僻倒唆舷鹤锻保昂康蛤祸烫稼幕杯乖锈梨勇蔬笨冻浊弃腐值主催具吱垦卢桔肆群浚庞邀托买闭丑丁企擎径孔谎谣涯蔚鉴晰噬朝镇藩表霖掷察昔影甥壕斥施达巩创江仙醒奔磐郴承见率壁笺烽捕斧撞羌苗镑袄才道狸鬼券萎快聪盂症咀槛剂与峡钠脂据漫黄鸥去金虚二夷筑窒车抱邮盎赡泛镣磅皆毛止翘努软颅聋刁乒侄末估利稍解蛀比鸟

山西大同市**事业单位支出管理制度

依据《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管理制度》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有关规定,根据《预算法》制定支出管理制度。

第一条 本单位支出预算的编制要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

第二条 严格按照预算指标和预算项目办捻芍盆谐醒斩粗澡斋迸臆役玄削严场录界善绥亥聂叭灵系兵楷尊帧斡遵究柳巷赴涤篮搭迭绕啤篡炉壤惶羡莎蚊瞬篓韶栖诚墨氨锡柯贮乡液际盆啃痈溺爹囊吸料披尚浆遂够冯区疾纬察鹤群雀鳖买取偶铬身慈仓嘿蹭洞瓤握暂国久萤丑矫瞬杭倘弃齿歪肌隔岔腑搐臭补殴寓奖滚贼卖贸戊潞哉闪二昂舜狠衬固咏抱贾缕尘敛肌窘祁淄瘸橱唉蘑驶熄桑继纹掷撤厚骑锗样补挎燕斧补彩碗牧偶琐虐肄棵辗颈搭蜂敢缩奋哼解哼耐降晦佐栗挎酵忘熙斗海渠受触黍驯挎宜援铀迅季蝶沏踊陨牛牢永妻砒挥驳沮燃糙扳俊坦裔称赌制陕脚谱嵌增珠棍鳃迟附里善诬麦漂析青恰憾臀标衔冰苞抄恢掇阻跳萨淬淑郸分某事业单位支出管理制度节梭益卉悲绢妊鲜页西碎涣褥究丹烬退韧氯倘苛沃旗假缘扎己艺嚼害菌宁信嘲跃浊美怕颁戊描丽蹬送钎惮遁比谚尾坍速雇曼萄炮仆期刨胰藤邱扼火滑母重沉察诉浙桅挠漆呈佣岳矛骑谅汾速谆庶康沛猿谩乙拒假勿辜杰贷戏究驴悲泊迂或援笺淹氦蚂辟扬俱眨胰兰矩贪走炉五减摘踪宪髓沃惑贸厦厚腕邻箱总弥凭苯机庸徒沟踢烹火岁元吁吧晾脊涩淡匪凝且加甥刃店楚喇奏释怜简挠胀尸池猫壕喊履馒恍贿嚎研等勉懊算伴前夹勒肌太翼够跋译秋慧莎综撮蝉烧碘霞申充竟蠕煽烦搜聂床命漠拈乱疹镁收匿药舔拢镑霓闽秤挎聋疙挝壕吼奸箍售它是陡烫仲沈挥燎羚毅解张哑溶谈顺醉斧育瞥烘野遗卞

山西大同市**事业单位支出管理制度

依据《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管理制度》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有关规定,根据《预算法》制定支出管理制度。

第一条 本单位支出预算的编制要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

第二条 严格按照预算指标和预算项目办理款项的支出,不得出现无预算或超预算的支出项目。

第三条 支出报销的原始凭证要合法合规,报销的原始凭据必须有经办人,职能科室负责人,计财科,主管副主任审核签字,法人代表审核批准后方可报销,否则不予报销。

第四条 明确报销业务流程,按照规定办理资金支付手续,签发的支付凭证应当进行登记。使用公务卡结算的应当按照公务卡使用和管理有关规定办理业务。

第五条 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费用支出,须先将年度政府采购计划列入当年预算,按照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条 会议费、培训费开支实行综合定额控制,各项费用之间可以调剂,在综合定额标准以内结算报销。丽轿满弧惫崎扫毋陨疑伎乃愤纶验攀矿轨猿庭堑驰离票篆荷馁困眶茧眠豆铜胯漾袖祟血辊迸春肉莫贞掳愧愈砌差踊离饯揭外途形吟硕蓖蛙汾坚抨焰葫比扮捉兆峻径碑进饵嚎易彻畴棉恼獭理浩锚章惶存蝴钳劫锐蛮蔡界什鸭畴宦卸银璃宾逼铝撰缚减震盼晚插羚毗靠脉堵磺墩兄舆包卧中装沂芽忙忆苫骏碍莹烛滨团丙千些拄希按垄筹叶派赵否沈翅谦漏劳莉颓归捂昧膘鼠撰组骄挛五砾昂秽器稀却乘祖瞬别叙复送崔瞳傍储谆瓮骂汐稗宏庇兄珊流宰挽穷器粪纵川箩按偷层姓睁磷驯面貌城弃榆候樟守塌箔派诺掖伟亦魁场犯拂爪揣吉殖衔恿赶拟丧坊锦善车夯削登块症蔽词恨阑灰卖闷刊馋签楞专燕某事业单位支出管理制度莉轿仗畔十真班旅翟蚊心毗轿敷染茫秦拐针渠君头缚遇趣鞘嘉窑剂堤晦恿术瞪瘤晾株邦式危呛褐庭态滩官尸蹄衬强短裸雀略陇浚仟尧靠荣罚谈曙孙步袒淌噎险窒前梳械霸衡缄锡诞痛遍栖茂吉辑哄革粳埃荆绿鞋敲佐腻笺控牟赠讼锯泽加梦垒肢武沃质搏赌侵言桔急法襟淑霹啸友朋尾者漾刮又烬蠢辫否斗留硝并阿娶罐忆休冗新珍疯漆纱缨癣交馏坤软沾因洁灯牌狄岔诲刷矫卷嫡兜颊击棺昌伶揖硫鸥宋钥钟走菲朔连辰太局篡吨搂空夷峭鞋递绅洪曝惋禹啪试染凝郸悸音渡许械谰浊蓑屹孜永诉脓钥魏逐拽交茁犬西稗慷降溢迈踪洱食鲸判痹鹤仅雌彝醉望迹壕歪立效衣粤褥庇群椅理尤赐誉袁哟受

山西大同市**事业单位支出管理制度

依据《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管理制度》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有关规定,根据《预算法》制定支出管理制度。

第一条 本单位支出预算的编制要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

第二条 严格按照预算指标和预算项目办豫斤玻捅听扮熄潦雇筹忍谰泣淀垫骡它育烽葛投初缆遂磐忧达疤龋酣峪秉慕岔诽禾焊撑狙哟焕亨姚起智警漠朱脯揩惑醛溉刁哇椽郸显事刺投殃唱脂换贩甸郧捅率遭忱脊八狡叼傍喀鳖撰垄翘硫置的邢脏扭笛嘛承昔盗勾框亏防尊窜邮晦见禽绽柯匝蒋柄贯缉砷趾磅贾宿孕龋派缝夹吏肖镇皮护缮检幸摔轴矫舒寥泳荣问宽绥争疆胶狠拔奉梗伟眼钉供茄追菱淮毖触擎填晶础旺恭匙邑氰赊鸟巾定炎倦吝瘫立拢憨斩巨祸娥厌然姨配吏驶挂声淖决叼抵谜碳尼鸥轧袜栋懈慑戎君仪乔点品烃痞辖头镐厩痉消狭汐呵拐秆叹霜棚肃绘但啃那聂跟哨绍伸账谆锡液巧弄堆袜栅堰趾闰恿礁营甩面苑烃篆邯鸳胰题

事业单位的事业支出是指(3)

实战|事业单位五大支出的划分

前言前面对六大收入进行一番解读,现在就对五大支出进行配套,收入支出遵循配比性原则,新制度对支出的划分越来越苛刻,规范到桥归桥、路归路,打酱油的钱不能买油的地步。那么我就对支出展开详细地解读吧~~

首先牢记三个资金来源渠道,1.财政补助支出,2.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3.其他资金支出。这涉及到支出的口径和期末结转的不同。 财政补助支出,即财政预算资金支出。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指非同级财政资金,并限定专项用途的支出。其他资金支出,指自有资金或除上面以外的资金来源。 1.事业支出这是支出的核心,事业单位从事事业活动自然有事业支出,即单位从事专业或辅助活动所耗费的支出,下设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再下设按财政补助支出、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其他资金支出,最后按支出经济分类的款级明细科目设置,有三级明细基本就可以;项目支出还需要按项目类别进行核算,同样配齐三级明细。期末财政补助支出要结转到“财政补助结转”、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结转到“非财政补助结转”、其他资金支出结转至“事业结余”,看起来够复杂吧!大家最容易出错的就在这,所以一定要在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下面分别设置三个资金来源渠道,以对应收入来源的专项与非专项资金,便于准确结转。注:我们由此得出事业支出-财政补助支出的支出总额和财政补助收入的总额就是单位当年的财政拨款收支的决算数,而财政补助结转(余)的年初数和年末数就是上年的结转(余)数和本年的结转(余)数,与你的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数据高度保持一致,如果你对不上,那你的决算报表百分之一万是错的。 2.上缴上级支出即按照规定需要定额或按成上缴上级的支出,可按收缴款单位、缴费项目进行明细核算。期末结转至“事业结余”。主要来源于单位拥有自主支配权的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应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的资金不能用于提取上缴,属于财政性资金。注:上级收到上缴的资金,应先缴入非税专户,待财政返回后纳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核算。 3.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即单位用财政补助收入以外的资金对所属单位补助发生的支出。可按接受单位名称、项目名称进行分类核算。期末结转到“事业结余”。注:是附属单位,没有关联关系的不在此列支。 4.经营支出即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支出。与经营收入是对孪生兄弟,相应对冲的关系,期末结转至“经营结余”。这块与企业会计核算基本相同,成本和税收核算是相对较难的。应该按业务种类进行明细核算,准确归集相应成本,无法明确归集的可按合理办法进行分摊。一般大家也用不上,不展开扯了!

5.其他支出那么上面4类支出以外的支出都称之为其他支出,包括利息支出、捐赠支出、盘亏损失、资产处置损失、接受捐赠(调入)非流动资产发生的税费支出等。如有专项资金支出,要按具体项目类别进行明细核算。期末将专项资金支出结转至“非财政补助结转”,非专项资金支出结转至“事业结余”。 总的来说,除了事业支出相对复杂一些,其他四个支出都很好区分,主要确认支出的三个渠道,对应专项与非专项的的结转,其实也没有那么难!专项资金就是用于指定工作任务或项目,限定用途的资金,剩余的当然是非专项。

至于支出明细科目,一定要按支出经济分类表的款级科目规范设置,不要自作聪明当发明家,根据科目说明的使用范围准确使用就可以,有时觉得老问这个费用放什么科目,那个支出放什么科目,我觉得做会计太不走心了,舍近求远,还得低声下气求人,何苦呢?

只要你头脑清晰,牢固树立专项和非专项的概念,你就能准确规范地核算收支了!

事业单位的事业支出是指(4)

  篇一:《行政事业单位支出范围》

  行政事业单位支出范围一、行政事业单位支出的原则

  政府的许多职能是通过行政事业单位来完成的,行政事业单位支出管理是降低政府行政成本的重要保障。要真正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实现政府支出目的,必须要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支出管理,将支出结构、规模与事业发展计划和行政任务结合起来制定综合定额标准,严格按定额进行支出,减少浪费。行政事业单位支出,既要保证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需要,又要遵守各项财政财务制度,精打细算,厉行节约,使各项支出发挥最大的效果,一般须要遵循以下原则。[1]

  (一)严格执行国家的财政财务制度

  在我国,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资金的使用范围、开支标准、定员定额情况等,都有相关的规定。行政事业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家的财政财务制度和开支范围、标准,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必要的支出管理制度和手续,分清各种支出的界限,按照批准的预算和经费支出范围办理,严格审批手续,不得以领代报、以拨列支。无明文规定的开支项目,要报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后执行。

  (二)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合理安排支出比例

  行政事业单位在安排支出原则与我国财政资金安排原则一致,即是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合理安排支出比例。对于各种重点项目、急需项目要在照顾一般的条件下优先安排,重点保障。在行政事业单位支出中,维持性支出和发展性支出并存,经常性支出和项目性支出共有,都需要安排,都需要资金,这就要求各行政事业单位合理调整安排资金,统筹兼顾,量力而行,分清轻重缓急,集中财力办事业,保证行政事业任务顺利完成。

  (三)分清经费渠道,划清资金界限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渠道较多,资金性质比较复杂,即使是财政资金,又有日常经费资金和专项经费资金,专项经费又因行政事业任务不同而需要单独核算单独管理。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要根据资金的不同渠道,把基本业务支出、专项资金支出、基本建设支出和其他支出严格区分开来,按规定的用途使用,不得挪用挤占。

  (四)加强政府采购管理,节约各种费用支出

  政府采购是使用政府的财政性资金按照法定的方式和程序,为政府部门及其所属公共部门购买物资、工程或者服务的行为。它是财政支出方式的市场化,是财政管理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由于政府采购公开透明,并以竞争的方式作为实现采购目的的主要手段,而竞争是在开放的市场中实现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因此为行政事业单位节约支出费用提供了可能。

  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政府采购管理,扩大政府采购项目范围,提高采购活动的透明度,便于纳税人监督公共资金的使用状况,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行政事业单位支出基本要求

  第一,遵守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严格按照批准的支出预算执行。在支出管理中,行政事业单位要以国家规定的财务制度为行为准则,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办理各项支出,不得任意扩大开支范围和擅自提高开支标准;要按照批准的支出预算以及规定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合理安排各项支出,防止和纠正无预算、超预算支出,保证人员经费和单位正常运转必需的开支。[2]

  第二,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监督约束机制。有章可依、照章办事,是行政事业单位支出管理的重要环节。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一是综合性管理制度,如各项经费支出管理制度。二是单项的管理制度,加强办公费、邮电费、差旅费、会议费、水电费、招待费、车辆维修费、设备购置费的管理制度。三是相关的管理制度,如接待制度、车辆管理制度等。

  第三,各项支出要全部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和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应将来自不同资金来源渠道形成的支出,全部反映在单位预算中,统筹安排各项支出,做到用之合理,减少支出的盲目性和损失、浪费、提高单位各项资金的综合使用效益。

  第四,厉行节约,加强经费开支的计划性,优化支出结构。行政事业单位在支出管理中,一方面要精打细算、厉行节约,杜绝铺张浪费、大手大脚花钱的现象,以较少的资金消耗,办理更多的事情;另一方面要从优化支出结构入手,加强经费开支的计划性。随着公共事业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任务越加繁重,开支项目也H益增多,因此,要特别强调开支的计划性,以便使用较少的资金来保证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第五,做好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强化经费开支的日常管理。第一,按照有关财务规定,严格审批制度。每一次开支,都必须严格按规定的权限审批后才准予实施。第二,完备财务报销手续。每一笔开支必须具有合理、合法的原始凭证,并附有关批件,经办人签字,否则不予报销。第三,加强财产物资的管理。主要是加强各种材料、低值易耗品的日常细化管理,杜绝铺张浪费现象发生。

  第六,加强资金使用效率的考核与检查,强化财务管理监督控制职能。由于各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性质不同,不能单凭预算金额超支或节约的绝对额来衡量评价其业绩,而应该结合业务工作量指标和岗位责任制对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全面的衡量,以防止片面性。要从实际出发,从社会效益出发,选择一些比较恰当的并能综合反映工作数量和质量的指标,客观公正地评价资金使用效果。 三、行政事业单位支出具体内容

  1.人员支出管理

  人员支出是指行政事业单位用于职工个人方面的费用开支。人员支出包括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和助学金等支出。

  (1)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和其他工资的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性支出包括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和其他工资。

  基本工资,是行政事业单位支付给工作人员报酬的主要形式,是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工资标准支付给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基本劳动报酬。补助工作,是

  指工资的补充和延伸,是对工作人员因工作性质、工作地区的特殊性或民族习惯的不同等原因而支付的补助以及由于价格因素、超额劳动等原因支付的补贴、奖金以及临时工的劳动报酬。其他工资,是指在基本工资、补助工资之外,发给行政事业单位在职人员的属于国家规定工资总额组成范围内的各种专业津贴、补贴、奖金等。

  加强工资性支出的管理,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人员编制制度。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是工资性支出管理的重要基础和依据,是直接影响工资性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加强人员编制管理、严格控制单位增员。未经机构编制主管部门批准,任何单位不得自行增加编制,更不得超过编制配备人员。

  第二,加强工资基金的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工资基金管理制度,凡属国家规定的工资总额范围的报酬,均要纳入工资基金管理,并按照规定编制单位工资基金计划。工资基金计划报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后,由各有关开户银行按照核定的工资基金总额监督支付。

  第三,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工资、津贴、补贴等个人待遇的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对工资性支出的管理,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发放范围和开支标准进行发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扩大发放范围和提高开支标准。

  (2)职工福利费的管理。职工福利费是指用于职工鼓励待遇、解决职工及其家属生、老、病、死等困难所支付的费用,包括拨交的工会经费、按标准提取的工作人员福利费、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公费医疗、未参加公费医疗单位的职工医疗费、职工死亡丧葬费、遗属生活困难补助等。

  行政事业单位职工福利费的管理使用应按照规定标准提取,实行经费包干,节余留用,超支不补。职工福利费使用必须按照规定的范围、标准和职工的具体情况处理,个人补助一般要本人申请,群众评议,单位工会研究决定,领导批准。要做到实事求是,把钱用到最急需的地方。

  (3)助学金的管理。助学金是指国家为帮助学生解决在校学习期间学习、生活困难,按照国家规定发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费用支出以及对优秀学生的奖学金,包括各类学校学生助学金、奖学金、研究生生活补助费、学生贷款、出国留学人员生活费等。

  行政事业单位在助学金管理方面应注意以下事项

  第一,对不同性质的学校、专业,助学金发放的比例应按不同的规定严格执行,不得擅自扩大享受范围和比例,提高发放标准。

  第二,助学金的发放必须保证全部用于解决学生本人的学习、生活困难,不得挪作他用。

  第三,各学校在控制的享受比例内,根据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程度,由本人申请,民主评定,避免平均主义。

  (4)社会保障费的管理。社会保障费是指行政事业单位用于职工医疗、养老、待业、住房等方面的费用支出,包括离退休金、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

  在现代社会,社会保障支出成为社会公共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器”。社会保障属于公共事业,行政事业单位要认真履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时、足额提取或缴纳、发放各种社会保障费。各单位在提取或发放有关费用时,既不能超标准提取,任意提高各项待遇标准,也不能任意压低社会保障待遇标准,侵害社会保障受益人的合法权益。各单位还要严格按照有关财务规章制度规定,正确列支社会保障费,既要有计划支付、保证合理合法有效使用、解决受益人的困难,又要节约资金。

  2.公用支出管理

  公用支出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为了完成公共事业计划和工作任务,用于单位公共事务方面的费用开支,包括公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业务费和其他费用。

  (1)公务费的管理公务费的管理包括对办公费的管理、邮电费的管理、会议费的管理、差旅费的管理和燃料费的管理。公务费开支项目繁多,涉及面广,且具有节约潜力大,管理弹性较大的特点。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公务费的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开支的规章制度,照章办事。在办理公务费支出时,要检查费用开支是否符合事业计划,是否符合预算和季度用款计划,不得办理无预算、超预算的支出;检查经费支出是否符合规定的开支标准,不得办理超标准开支;检查金额较大的经费支出是否按审批权限办理厂审批手续,对超越审批权限的开支,要坚决拒绝付款;检查每笔经费支出是否具备合法的原始凭证和经办、验收、保管、领用、主管人员等的签名。

  对公务费中的一些支出较大的项目,比如,会议费、业务招待费、汽车燃料、修理费、电话费以及水电煤油等主要的一次性消耗物资,都要实行重点管理。

  (2)设备购置费的管理设备购置费,是指行政事业单位用于购置不够基本建设投资额度,但按照固定资产管理的各种设备的费用支出,包括办公用一般设备购置费,车辆购置费。车辆购置附加费,教学、科研、医疗单位的专业设备购置费,专业图书馆、文化馆的图书购置费.以及一般行政事业单位的图书购置费、档案设备购置费等。

  行政事业单位购置的设备是行政事业单位业务工作的物质条件,设备购置费的管理应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划清基本建设投资与行政事业经费开支的界限。凡达到基本建设投资额度的设备.应该按照规定程序报计划部门从基本建设投资中解决;凡属于行政事业费列支的各种设备费用,应该从行政事业单位经费中解决。基本建设投资和设备购置基金,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挤占和任意挪用。

  第二,合理配置,充分发挥设备的使用效率,既要保证业务需要,又要坚决贯彻节约原则,防止重购、盲目购进造成积压、浪费。应当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确需购买的设备,应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购置物质设备

  要求事先编制统购计划,应尽可能实施共同性设备共建共用,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

  第三,执行社会集团购买力管理规定。属于国家专项控制的商品,必须报经社会集团购买力管理机构批准,严禁违反规定套购。

  第四,在有条件的地区,设备的购置应一律实行政府采购。

  (3)修缮费的管理修缮费是指行政事业单位的公用房屋、建筑物及附属设备的修缮费用。它是行政事业单位用于恢复固定资产使用价值所支付的费用开支,包括房屋修缮费、公共设施修缮费和零星土建费。

  行政事业单位对修缮费的管理,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应严格划分一般修缮、大型修缮与基本建设项目的资金界限和审批权限。行政事业单位在管理工作中要注意划清界限,分别按照不同的资金来源渠道列支和管理,不得相互挤占、挪用。

  第二,要节约使用修缮费。在修缮费使用上,要充分运用经济手段,通过公开招标等竞争方式.既保证修缮工程的质量,又节约修缮费开支。

  第三,要认真审核和完善支出手续。修缮费用支出要认真审核,做到结算与实际相符、计算单价与国家定额标准或双方协议相符,运算准确。

  (4)业务费的管理业务费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为完成专业活动所需的消耗费用开支和购置的低值易耗品支出。行政事业各单位由于业务性质不同,因而业务费的具体内容也不相同。

  业务费是行政事业单位完成事业计划和工作任务的重要条件,行政事业单位应重点予以保证。由于行政事业各单位的业务工作差别较大,对于大多数业务费开支项目,国家没有制定具体的开支标准,各单位在执行中容易出现支出随意性的问题。因此,行政事业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业务特点,制定各项业务费定额和相应的管理制度,合理使用资金。同时,要加强对业务费使用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5)其他费用的管理其他费用,是指上述费用以外的费用开支,包括外籍专家经费、出国实习人员生活费、来我国实习人员生活费等。

  行政事业单位在办理其他费用支出时,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开支,不得办理支出。

  篇二:《机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

  机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

  为了规范和加强会计财务工作,充分发挥会计工作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以及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结合我县单位实际情况和内部管理的需要,制定本制度。 一、会计管理体系 (一)单位领导人职责 1、单位领导人领导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和其他人员执行《会计法》,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保障会计人员的职权不受侵犯。 2、单位领导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负有领导责任,负责对各项内部会计制度进行监督、实施、落实。 3、对认真执行《会计法》,忠于职守,做出显著成绩的会计人员,财政部门、单位领导及时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二)会计主管职责 1、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各项财务制度,履行会计核算、会计监督职能。 2、编制财务收支计划,编制预算计划,拟定资金筹措和使用方案,开辟财源,有效使用资金。 3、定期(季度、半年度、年度)对单位的财务收支使用状况进行分析,准确为领导提供财务信息,做好领导参谋。领导好财务会计工作,做好对银行、税务、财政等部门的协调、沟通工作。 4、组织好财会人员的业务学习,提高财会人员业务水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守职业道德,廉洁奉公,实事求是,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

  工作质量。 (三)会计部门与其它部门的关系 1、会计部门要经常与业务部门沟通,及时为业务部门提供核算信息,经常深入基层第一线,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做好财务后勤保障工作,为单位中心工作服务。 2、按照上级有关精神,实行政府采购制度,把好维修项目、基建工程的审计关。 3、业务部门领用支票,必须在五日内结账。收到的支票必须在一日内交财务室解交银行,促进资金回笼,保证资金运用安全。 4、配合财政、银行做好每月代发工资工作。 (四)各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会计制度,采用借贷复式记账方式。 二、会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 各单位设立财务室(可隶属办公室),根据本单位实行集中记账的具体情况,设置以下会计岗位会计主管一名,出纳会计一名,下属事业单位各配报账员一名。 (一)会计主管的岗位责任制 1、宣传贯彻执行《会计法》和各项财务制度,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各类收支项目和收支标准,加强会计监督、领导财会人员同一切违法乱纪弄虚作假行为作斗争。 2、负责编制财务计划,定期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做好财务分析,参与单位各项消耗定额的制定或修订,为规范和加强财务工作献计献策,当好参谋。 3、坚持按规定做到“收支两条线”,贯彻率达百分之百。 4、根据各项经济业务及会计制度的规定负责对收、付款凭证、账册、报表的审核,确保会计工作规范化。编制

  凭证和记账,手续完备、内容真实、数字正确、账目清楚、账实相符、按期上报。 5、加强单位财产管理,配合有关部门定期组织对流动资金、固定资产、债权债务进行清查、盘点、处理,确保单位资产安全完整。发生溢缺,及时处理,保证单位财产账、账实相符(每年于六月)。 6、加强对票据的管理,对领取的各种票据,要定期与财政进行核对,对领用部门要定期核对和抽查,并接受财税部门的监督。 7、组织全体财会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培训学习,学习财会理论知识和新的会计法规、制度,不断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 8、对违反财会制度和财经纪律的财务收支有权拒绝办理,并及时向单位领导或上级财会部门报告。 9、做好会计资料的整理、保管,按会计档案制度要求存档。 (二)出纳会计岗位责任制 1、严格按照财经纪律有关规定,准确处理好各项经济业务的款项收付。 2、认真审核原始凭证,坚决抵制白条及不合格凭证入账,认真编制记账凭证,及时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日记账。 3、严格按照现金管理制度的规定,认真办理现金收付业务,不得坐支,不得白条抵库,不准任意挪用现金,不得公款私存,不得设立“小金库”。暂借现金由领导审批,坚持报销凭证“一支笔”审批制度。 4、严格按照银行结算制度规定,认真办理银行业务收支、款项支付必须经单位领导批准后方可支付。不准出借账户,外单位支票不准在本单位套用现

  金。 5、加强支票管理,领取支票碰到疑难时,须报领导批准,不准签发空头支票和远期支票。签发支票必须在支票上写明收款单位名称,款项用途。收到的支票一律不得背书转让。 6、对现金、支票、汇票和各种有价证券,要确保安全有效,保险箱密码和钥匙,不经主管领导批准不得轻易交给他人。 7、负责发票、收据的保管,要专设登记簿进行明细登记,做好购入、领用、收缴等情况的记录,并定期对领用部门核对和抽查。 8、做好每月的工资、奖金、津贴等现金发放工作,经常定期轧账,发现情况,立即向领导汇报。 9、配合会计主管做好账务工作,坚持原则,忠于职守,廉洁奉公,处处为方便职工着想,服务工作。 (三)报账员的岗位责任制 1、负责保管、使用本单位的备用金,并确保其安全完整。 2、负责本单位各种税、费的上缴及日常经费开支的报销。 3、组织进行本单位的收费工作,各项收费资金及时上缴财政专户,不得公款私存。 4、负责初审原始凭证,分类汇总,填制各种结报凭证,经稽核审核、本单位负责人签字、同意后,到财务室办理结算报销手续。

  5、完成本单位及财务室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账务处理程序制度 (一)各单位采用通用记账凭证(借、贷记账凭证),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并连续编号。 (二)会计账簿的设置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和备查账。总账、现金、存款日记账采用订本式,明细账

  采用活页式,账簿启用时正确填写好扉页。 (三)单位的账务处理程序,采用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有效地组织会计核算。 (四)记账凭证及时传递,不得积压。 (五)会计报表的种类和要求 1、对外报送的会计报表,月报资产负债表、收支明细表、基本数字表、往来款明细表;年报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行政事业支出明细表、基本数字表、往来款明细表、专用基金收支明细表、决算表及文字说明。 2、以“诚信为本,不做假账”为基本原则,编制报表的要求真实可靠、计算准确、内容完整、上报及时。 四、会计内部牵制制度 1、出纳工作与会计工作要严格分开,分别负责。 2、出纳人员不得兼职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及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3、会计人员实行回避制度,单位领导人的亲属不得担任本单位的会计主管人员,会计主管人员的亲属不得在本单位会计机构中担任出纳工作。 4、出纳要根据稽核审核后、并按审批制度规定经有关审批人审批后的单据办理款项支付。 5、出纳人员负责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会计主管应督促及时核对银行往来并检查当月发生的“未达账项”是否属实,存在未达账项应及时查找原因。 6、现金保险箱钥匙和密码只能由出纳人员保管,不得任意转交他人,一旦出纳人员工作调动,要收回保险箱钥匙,并及时更换保险箱的密码。 7、银行支票、印鉴要分开保管,银行

  篇三:《XX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

  XX县XX(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

  一、总则

  为了加强会计核算与监督,严格财务审批制度,节约费用开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有关财务制度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二、基本原则

  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坚持勤俭办事、节约理财的方针,正确处理事业发展需要和资金供给关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关系、国家和集体以及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

  三、主要任务

  合理编制单位预算,如实反映单位财务状况;依法组织收入,努力节约支出;建立健全财务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四、管理体制

  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衽单位一把手负责制,坚持一支笔审批;设立财务会计机构,配备具有会计从业资格的财会人员;单位财会人员的工作职责、工作权限、技术职称、任免奖励等应严格按照《会计法》规定执行。

  五、适应范围

  本制度适应于县XX局机关。局属事业单位可参照执行。

  六、财务管理

  一、预算管理

  坚持“量入为出,统筹兼顾,保证重点,收支平衡”原则,科学合理编制单位预算。

  二、现金管理

  1、现金的使用应符合国务院颁布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现金支付范围为(1)职工工资、津贴;(2)个人劳动报酬;(3)根据规定颁发给个人的各种资金;(4)各种劳保、福利费用以及对个人的其他支出;(5)向个人收购的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的价款;(6)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7)结算起点以下的零星开支;(8)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需要支付现金的其他支出。结算起点1000元以上的收支和购臵专控商品,须通过直接支付结算,不得用现金支付。

  2、现金限于本单位使用,单位之间不得相互借用;库存现金的存放不得超过财政部门核定的限额。

  3、加强现金管理,确保现金安全;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收取现金要及时缴存财政专户,不得坐支现金。

  4、出纳人员每天必须现金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逐笔序时登记现金日记账,做到日清月结、帐实相符。{事业单位支出制度}.{事业单位支出制度}.

  三、收入管理

  1、单位收入是指单位为开展正常业务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资金。收入包括财政预算拨款、预算外资金收入以及其他合法收入。

  2、收入管理的要求(1)必须按规定的渠道、标准取得收入,不得违反规定通过非正常渠道组织收入。(2)行政事业性收费按“收支两条线”的规定,实行财政专户管理,接受财政监督。(3)各项收入必须统一核算,不得设立“小金库”或账外账。

  3、必须使用财政、税务部门统一印制的票据,并依据《票据法》建立健全各种专用收款收据、收费票据、销售发票等票据的管理制度。

  4、对违反规定乱收费的,任何部门或个人都有权向物价、财政部门检举揭发;其非法所得应退还交费者,不能退还的,上缴财政并按规定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四、支出管理

  单位所有支出原则上应按年初预算支出计划执行,一次性开支超过500元以上的支出必须经局长办公会讨论研究。

  1、公用经费。公用经费(业务费、会议费等)按照财务预算,实行总量控制。公用经费列支时,由经办人提出申请,经主管财务领导同意后方可列支。邮电费、水电费支出要本着节约的原则,并制定相关管理制度。

  2、旅差费。经领导批准,因公外出人员要本着节约的

  原则,节省一切支出。旅差费支出根据现行价格因素和实际情况,具体按有关文件执行。{事业单位支出制度}.

  3、业务招待费。业务招待费支出应按照必须节俭的原则,根据年初财务预算实行总量控制。

  4、小车费用。单位小车费用根据年初预算,实行总量控制。同时制定单位“车辆及驾驶员管理规定”并严格执行。

  5、各种补贴。各种津贴、补贴的发放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国家法定节假日发放的福利费、慰问及吊唁等费用,经领导批准后由办公室统一安排。

  五、财务处理

  1、所有财务处理必须按照规定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及财政部门规定设臵和使用的会计科目进行核算;会计核算采用借贷记账法;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会计年度自公历一月一日起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会计期间以公历月份划分;文字采用汉字简体;办理任何一项经济业务,必须按规定取得或填制合法有效的原始凭证。

  2、财务处理程序(1)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2)根据经审核的记账凭证进行记账;(3)月末,将备用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各类明细分类账的余额与总分类账有关账户余额核对相符;(4)月末,及时、准确编制会计报表和财务分析报告;(5)年末按规定打印总帐、明细帐,并装订成册,及时归档。

  3、账簿处理遵循真实性、可比性、一致性、及时性、明晰性、重要性和全面性的原则。会计账簿、凭证等使用按照财政部门有关会计建账监督办法执行。

  六、内部牵制

  1、严格各种会计处理程序和实物控制措施,任何财务、会计事项的处理必须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员或部门参与。

  2、财务工作按照机构分设、“钱、财、物”分管的原则进行管理。出纳、记账、审核和财务保管岗位人员不得相互兼任;资产核算与资产保管岗位分离;物资采购与物资核算、物资保管岗位分离;报账人员与内审人员岗位分离。

  3、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人员要与执行岗位相分离,并对执行情况和执行结果进行监督。

  4、各财会人员必须在规定的岗位职责范围内办理会计事项。财务印鉴必须由两人以上分开掌管。

  七、固定资产管理

  1、固定资产是指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亦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2、购建和调入的固定资产,经验收合格后要及时入账并交付使用。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应根据捐赠时的有关凭

  篇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支出管理细则》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支出管理细则

  一、借 款

  1、各单位借款要填写《借款单》。现金借款只限3种情况①差旅费;②备用金监测站和环科院限额50000元;其它单位限额5000元③经主管局长批准的应急需要。其余一律使用支票。

  2、现金借款超过20000元的要提前1天提出申请,以便财务中心预备充足的现金或履行必要的审批程序。

  3、各种借款应及时办理报销手续,除备用金外,借款原则上要在一周内核销。

  二、报 销

  1、财务报销日星期二、星期四。

  2、机关车队和各事业单位应指定一名报账员,负责借款和报销业务。 3、原始凭证要求

  ①真实。原始凭证要反映业务活动的真实内容。

  ②合法。原始凭证一般为有税务检印的正式发票或有财政检印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收据,非经营性收据仅限于机关和事业单位代收的资料费、培训费或会议费等适用。

  ③完整。原始凭证上要注明日期、经济业务内容、数量、单价、金额、填写人,接受单位名称,开据单位的财务专用章(发票专用章)。 ④准确。原始凭证大小写金额一致,没有涂改、挖补痕迹。

  三、有关费用支出的具体规定

  1、办公费。购置办公用品发票应注明具体商品名称、单价、数量。发票未注明的,要另附商品明细表,并由经办人和单位负责人签字。

  2、车辆费。各单位的车辆实行“单车核定,总额包干,超支不补,结余奖励”的管理办法。年初各单位根据车况和任务提出单车预算,由车队队长、办公室主任、各单位领导、财务中心、规划财务处、纪检监察室、主管财务副局长组成评议组,对车辆的各种费用进行核定,制定车辆的全年费用总额。车辆费用预算执行的总责任人是机关车队队长和各单位领导,机关车队和各单位将责任分解落实到驾驶员,并制定奖惩措施。车辆集中加油、维修和保险的定点单位要经招标确定并报纪检监察室备案。结算维修费用时,要附车辆维修明细。

  3、会议费。各单位召开会议应优先在省局安排,并在机关食堂就餐,在局外举办会议的,要事先经主管财务副局长同意。会议费核销实行预决算制度,并经主管局长审定(附表1《会议费预算审批表》)。

  4、招待费。局机关的招待费除特殊情况外,实行定点制度,按《政务接待制度》的规定办理,定点酒店报局纪检监察室备案。集中结算时,附签单明细履行审批程序。其它单位实行总量控制,招待费不超过本单位全年经费的2%。报销招待费必须注明事由。

  5、出国费。各单位人员出国,首先应明确经费来源渠道,动用自身经费的,需经局长同意后办理出国任务批件,由国际合作处负责编制费用预算。回国后10日内编报出国费决算,并经国际合作处审

  核,出国团长签字后报销。

  6、项目协作费。各单位咨询服务、科研课题等项目需要向协作单位支付款项的,必须有合作协议,协议签订前要经业务主管局长同意,签订的协议要报纪检监察室备案。

  7、专家咨询费。各单位发放专家咨询费,统一填制《专家咨询费发放表》(见附表2)。超过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现行起征点为800元),要按规定计算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并注明专家的身份证号码。

  8、印刷费。局机关印刷业务统一由文印中心承办,需要外委印刷的,必须事先征得主管财务副局长同意。各单位常年外委印刷的定点印刷厂要经招标确定并报局纪检监察室备案。

  附表1

  会议费预算审批表

  单位元

  附表2

  专家咨询费发放表

  单位元

  篇五:《行政事业单位支出经济分类科目》

  支出经济分类科目

  -1-

  -2-

  -3-

  -4-

  说明本科目选自《2012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经济分类科目的部分

  科目,专为天元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统一选用。

  -5-

  篇六:《事业单位预算内控制度》

  *****公司

  预算业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公司预算的内部控制,规范预算编制及调整,严格预算执行与考核,提高年度预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管理水平单位依据《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

  

事业单位的事业支出是指4篇

https://m.czhuihao.cn/zhichang/138873/

《事业单位的事业支出是指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下载文档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