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

发布时间:2021-06-11 点击:

十六年前的回忆4篇

十六年前的回忆4篇

十六年前的回忆(1)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

语文教育专业2班石倩

一、说教材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新课标六年级小学语文第三组教材中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是一篇回忆录,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1943年写的,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文章开头提出十六年前的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又强调母亲嘱咐自己要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这样首尾呼应,充分显示了敌人的凶残和革命者的英勇。

二、说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军阀、娱乐、僻静、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押下去、舅老爷、绞刑。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

  2.创设情境,挑起学生的读书欲望,引发学生探究的心理。

四、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因此教学时,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法: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读中体会李大钊的高尚品质。

自主、合作、探究法:学生之间相互启发、补充,实现思维碰撞,在讨论中感悟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为了完成本课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在教学时充分利用课件,先自学课文让学生通过欣赏图片来加深对课文的认识。同时还让学生自主归纳学习,并带着问题在小组内合作学习,共同讨论,交流感知,将学生的主体作用放到首位。使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一)明确学习目的

1.谈话导入课题:毛主席在“咏梅”词中,赞颂了梅花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梅花的品格在无数革命者身上得到具体体现。李大钊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个,为了革命,他不谓艰险,面对敌人,他大义凛然,表现了革命者无所畏惧的崇高品德。

本课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16周年——李大钊烈士牺牲于1927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忆》。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父亲遇难十六周年所写的回忆录中,把我们带到那腥风血雨的年代。

2.走进李大钊(课件:李大钊的资料、图片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共产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是中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在被军阀张作霖捕后,坚贞不屈,严守党的机密,于1927年4月28日英勇就义,是伟大的革命先烈。(课件展示,老师读,学生代表读,想象自己就是李大钊同志读出那种气势和感情。)

3.时代背景:

1927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正在胜利北阀的国民革命军,还下令通缉在北京坚持革命斗争的李大钊同志,但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仍然留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1927年4月9日被张作霖逮捕,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在狱中继续领导党的工作,4月28日被敌人绞死。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进行学习,在教学中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以此锻炼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再通过指名读、男女生接读来扫清字词障碍。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使学生走进文本,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合作意识。(自读要求)

1.流利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解决课文中出现的生字和生词,可通过小组讨论、查工具书的方式解决。

3.明白课文的大体内容,知道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每一部分主要说的是什么?(小组交流、讨论)。

(三)学习本课生字生词

军阀、娱乐、僻静、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押下去、舅老爷、绞刑。(课件展示)老师领读,注意字音,注意某些字的字形(僻、宪)

男女生分读,表现较出色的奖励课堂表现分3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发挥阅读的作用。)

(四)了解课文大意

哪一个小组愿意第一个来跟同学们分享一下,你认为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每一部分讲的都是什么事呢?(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小组讨论,提高学习能力)

这个小组举手举的最快,你们组派个代表来阐述一下你们的观点。(5部分,其他组也是这么划分的么?表现真棒!每一部分讲的什么内容呢?)

文章首段(1)

被捕前(2-7)

被捕时(8-17)

法庭上(18-29)

被害后(30-32)

(五)再读课文,深入文本

找出课文中对你感触最深的一段话,和同学们分享,一起交流。

看到同学们读的都差不多了,那一位同学愿意第一个来分享呢?

(课件)

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

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师:为什么喜欢这一部分?

生:因为他表现了李大钊同志作为父亲时的形象。

师:一起分析一下,父亲是怎样的父亲?(慈祥、温和、有耐心的好父亲)

“含糊”一词使父亲的表现形成了一个反差,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差?表现了父亲怎样的高贵品质?

(当时情况的危急,局势的严峻,使他对自己最亲近的人也要保密2.对工作的高度负责认真和谨慎)

李大钊同志是一个伟大的英雄人物,完全值得我们去敬佩,去学习!!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别忘了为我们付出生命的千千万万的烈士!!

六、板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

1.文章首段(1)

2.被捕前(2-7)

3.被捕时(8-17)

4.法庭上(18-29)

5.被害后(30-32)

父亲的反常表现:

1.耐心、慈祥、温和

2.“含糊”(结合时代背景,局势严峻 对工作的高度负责,认真,谨慎。)

十六年前的回忆(2)

  1.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出“军阀、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舅姥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感受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教学准备:

  ①收集关于李大钊的资料。

  ②自学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引发兴趣

  同学们,每当清明节时,我们都要祭奠过世的亲人,缅怀离世的朋友。而每一年清明节,我们更应该想起那些为了中国的解放,为了世界的和平而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我们曾经为黄继光勇堵枪眼而感动,为邱少云烈火烧身而震撼,也为卢沟桥的英雄而振奋,更为狼牙山的壮士而激动。今天,让我们在清明节即将来临之际,一起走进第10课,深深地怀念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革命的先驱──李大钊同志。(板书课题)

  二、抓住“回忆”,整体感知

  1.自渎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认读生字、生词情况。

  3.再读课文,想一想:按时间顺序,“我”回忆了父亲的哪些事情?

  三、品词析句,感悟“革命者”形象

  1.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的顺序,默读三部分课文,划出描写父亲语言、行动、表情的语句,然后读一读、想一想:你眼前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革命者?

  2.交流讨论:

  a 被捕前:

  ⑴“局势越来越严重……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这段话中哪个词引起了你的特别关注?(从“坚决、不能轻易、哪能离开”这些词语中能看出父亲很倔强,为了革命,明知处境危险,也坚决不离开。)

  ⑵“那年春天……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父亲为什么而忙碌?

  ⑶ 填空:被捕前的父亲是一位( )的革命者。

  ⑷ 指导朗读。

  b 被捕时:

  ⑴ 读议句子,填空:被捕时的父亲是一位( )的革命者。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对他们的没有道理可讲的。”

  ⑵ 分角色朗读。

  重点品析“父亲瞅了瞅我们……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一段:

  ⑴ 从“安定”、“沉着”两个词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⑵ 父亲为什么“安定”、“沉着”?(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⑶ 填空:法庭上的父亲是一位( )的革命者。

  ⑷ 指导朗读。

  四、回归整体,提升感情

  让我们再次朗读课文,走进课文的字里行间,再次感受这位坚强不屈、大义凛然的革命者的英雄气概。

  第二课时

  一、简介人物,丰富认识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跟随着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回忆了父亲在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的表现。李大钊同志入狱后,备受酷刑,但他始终视死如归、大义凛然。1927年4月28日,在敌人的残害下,李大钊同志第一个走上了绞刑架,毫无惧色,从容就义。时年38岁。

  二、回归文本,感悟“父亲”形象

  1.在我们眼里,李大钊同志是一位卓越的革命者,在女儿的眼里,李大钊同志是一位伟大的父亲。课文的字里行间里无不流露出女儿对父亲深深的敬爱。

  2.再次朗读课文,划出写“我”心里感受的句子,想一想:女儿眼里的父亲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3.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相关语句感受李大钊同志对孩子的慈爱及在危险面前给予亲人信心与力量的父亲形象。

  4.父爱如山。身为革命者的李大钊不能像寻常的父亲与孩子共享天伦之乐,但父亲爱国、爱党的情怀却给年幼的女儿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因此,当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年后,女儿李星华回忆起这些往事,仍然如昨日般清晰。

  三、感悟写法,课外拓展

  1.听老师读第一自然段与后三自然段,说一说:你听出了什么?

  a 内容上:女儿为父亲的遇难而痛苦,并深深地怀念父亲。

  b 写法上:通过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

  2.文中哪一部分内容也采用了前后照应的写法?(工友阎振山被捕前后)

  4.交流展示、评价。

十六年前的回忆(3)

《十六年前的回忆》导学案

导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及主要内容。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实质,受到革命传统的教育。

4.领悟课文的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导学重点

1.能正确读写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及主要内容。

导学难点

领悟课文的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导学准备

1.学生搜集关于李大钊及其所处时代背景的资料。

2.李大钊的画像、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导学过程

预习学案

一、我会读

书籍 含糊 尖锐 抽屉 恐怖 粗暴 魔鬼

肥胖 苦刑 残暴 匪徒 拘留 窝头 乱蓬蓬

二、我知道

1.本文作者是( ),写于( )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文章写的是( ),主要写了李大钊同志牺牲前后的事,按照( )、( )、( )、( )顺序记叙。条理清晰,结构严谨,采用了( )的写作手法。

2.我初步了解了首尾照应的写法:

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

照应句:

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照应句:

三、我的疑惑

把预习中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课堂和同学交流。

导学案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李大剖吗?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播者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1927年4月6日他被张作霖逮捕,被捕以后,受了种种酷刑,始终坚贞不屈。4月28日反动派绞死了李大制。这篇文章是李大铡的女儿李星华1943年在延安写的,当时正是李大制遇难十六周年。所以文章题为《十六年前的回忆》。(板书课题)

二、小组内交流预习学案

三、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1.合作探究:

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的顺序,默读这三部分课文,画出描写李大钊语言、动作、表情的句子,思考:从这些语句中,你觉得李大钊是一位怎样的革命者?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里?

四 :课堂检测

一、看拼音写汉字:

shū jí cí xiáng jūn fá yán jiù

lǎo yé jū liú suǒ

二、用“√”选出正确读音   

被难(nán nàn) 僻静(pì bì) 抽屉(tī tì)

棉袍(páo bāo) 宪兵(xiān xiàn)新夹衣(jiājiá) 

待了一会儿(dāi dài)xkb1.com

三、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脚步 ( )的喊声 ( )的态度

( )的眼光 啧啧的( ) 出神的( )

永远忘不了父亲被难日

             被捕前  局势严重  工作紧张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时 不慌不忙  保持严峻

             法庭上 平静慈祥  安定沉着

               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

李大钊是个对亲人慈爱和善、有着深沉的爱;忠于革命、对敌人坚贞不屈、不畏强暴、冷静沉着、勇于牺牲、视死如归、临危不惧, 处变不惊,坚贞不屈,大义凛然。

预习学案

一、我会读

书籍 含糊 尖锐 抽屉 恐怖 粗暴 魔鬼

肥胖 苦刑 残暴 匪徒 拘留 窝头 乱蓬蓬

二、我知道

1.本文作者是( ),写于( )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文章写的是( ),主要写了李大钊同志牺牲前后的事,按照( )、( )、( )、( )顺序记叙。条理清晰,结构严谨,采用了( )的写作手法。

2.我初步了解了首尾照应的写法:

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

照应句:

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照应句:

三、我的疑惑

把预习中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课堂和同学交流。

十六年前的回忆(4)

  《十六年前的回忆》

学习过程:

  一、初读课文。

  1、看了课题,我想知道

  2、读第一遍课文,推荐生字词。

  3、本文是回忆录,作者采用第 人称的叙述方式回忆了

  4、读了课文,我有些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

  5、默读课文,除开头外,文章按 顺序写了 被捕前 、 、 、

  和 这四件事。从文章中我看到了一个 的李大钊。

  二、质疑自探,合作交流

  1、父亲为什么而忙碌?  

  2、填空:被捕前的父亲是一位( )的革命者。

  被捕时的父亲是一位( )的革命者。

  法庭上的父亲是一位( )的革命者。

  3、读到课文结尾处,再次出现了“4月28日”,我找到了与结尾相照应的句子是  

  4、文章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句子,我是这样理解的:

  A、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面对亲人的哭喊,李大钊只是

  “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原因是“ ”,这力量就是 。正因为他 ,所以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能够坦然自若;正因为他 ,所以不但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毫不动摇,而且也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相反地,他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

  B、我还能用这样的方法理解其他的句子,如:A、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1)李大钊在孩子眼里是个怎样的父亲?

  (2)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3)这里我们体会到了什么?

  C、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读读李大钊的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呢?( )你从哪品味出来的

    (2)从中可以知道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三、展示:

  四、课堂检测

  学完课文后,我想对先烈说:  

   我想对同学说:

第 一 课 时

学习目标:

1. 学习生字新词

2. 初读课文,大致理清写作思路。

学习过程:

一、明确本单元教学目标。

学习本单元导语,

二、交流资料 导入新课

1绍李大钊的生平及作者。(让学生用搜集到的材料进行交流,教师进行补充)

2齐读课题,说说想知道些什么。

三、学生初读课文,完成以下提出学习要求:

(1)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理解词意。提出不懂不理解的词句。

(2)思考:作者回忆了16年前发生的哪些事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四、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自由学习。

五、展示与交流

(1)读准字音

(2)认清字形

(3)提出不理解的词语,班内同学互相解决,教师适时指导。

(4)集体交流,理清文章结构。

①被捕前 (第2---7自然段)②被捕时(第8---17自然段)③在法庭上(第18—29自然段)④被害后(第30---32自然段)

五、课堂作业

(1)读词语,注意下列带点的字的读音与写法。

含糊 尖锐 僻静 恐怖 粗暴 制服 宪兵 魔鬼 肥胖 苦刑 残暴 匪徒 拘留 窝头 姥爷。

(2)辨析每组字的字音、字形,并组词

锐( )刑( )徒( )幻( )祥( )

悦( )形( )陡( )幼( )详( )

第 二 课 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文章的重点词句,体会李大钊具有什么样的精神。

学习过程:

一、听写词语,对照课文检查改错。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

1. 重点读一读描写李大钊的语句,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或词语勾画出来,谈谈体会。

2. 如何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生自由学习(小组讨论交流)

四、展示交流,拓展思维。

被捕前:不顾局势严重,坚决留在北京。

① 局势严重:从父亲早出晚归,张作霖派人检查,烧了一些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捕等可以感受到。

② 从第7自然段父亲的两个反问句体会父亲不顾朋友和母亲的劝说的含义。

③ 从父亲的话,从中看出李大钊是一个对革命高度负责任的品质

④ 感情朗读.

被捕时:与敌人形成鲜明的对比。

① 学生读出李大钊和敌人形成鲜明对比的词语或句子。

② 从神态、动作的描写上来体会李大钊英勇无畏的精神。

李大钊 敌人

不慌不忙 尖锐的枪声,纷乱的喊叫

惯有的严峻态度 粗暴的吼叫

没有讲任何理由 满脸横肉、冷笑着

镇定 从容 大义凛然 残暴

③ 分角色朗读“被捕时”的描写,读出李大钊的英勇无畏和敌人的凶狠残暴。

法庭上:李大钊从容不迫、镇定自如地与敌人斗争。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①请同学读一读,并说说读后的体会。这伟大的力量是什么,说明了什么,表现在什么地方?

②有感情地读这部分。自由读、大声朗读、指名学生读。

被害后:李大钊被害后一家人沉痛的心情。

① 指导学生朗读:朗读的基调应该是悲痛的,语气要低沉些,语速要适中。读出李大钊被害后,全家人沉痛的心情。

② 自由读,指名读。

③ 集体有感情地朗读,

五、课堂作业: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 )、( )、( )、( )四件事。从中可以看出李大钊是一个( )的人。

第 三 课 时

学习目标:

1.领悟文中使用了什么表达方法

2.总结全文,从中受到怎样的革命传统教育。

学习过程:

一、检查朗读,体会感情。

二、提出学习要求:

领悟表达方法。

1. 作者在描写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时用了对比的方法,找出句子读一读,体会一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吗?

(1)父亲整理书籍文件对我的提问是含糊地回答。平时,父亲对我的提问总是感兴趣,耐心地讲给我听。

(2)父亲被捕时我的恐惧心情,而父亲沉着、平和。

(3)父亲被捕时与敌人形成鲜明对比。

2. 读课文中的第一节和课文的最后两节,你发现了什么?这是用了怎样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 学生自由学习(包括小组讨论)

4. 展示交流:

① 首尾呼应的写法

② 这样写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的事情记忆深刻,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三、学习课文,谈感受。

1.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什么?受到了什么教育?

2. 学生结合自己的准备,进行自由发言。

四、阅读拓展

你读过哪些革命题材的诗歌和文章或英雄人物的故事,受到了什么启发?

课堂作业:

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两自然段有( )的关系。

板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前 形势严峻 工作紧张

被捕时 不慌不忙 态度严峻

法庭上 平静慈祥 安定沉着

被害后 伤心过度 记住日子

(李大钊 : 忠于革命事业,坚贞不屈的品格)

预习学案

一、我会读

书籍  含糊  尖锐   抽屉  恐怖  粗暴  魔鬼  肥胖  苦刑  残暴   匪徒  拘留  窝头  乱蓬蓬

二、我知道1.本文作者是(        ),写于(       )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文章写的是(                                   ),主要写了李大钊同志牺牲前后的事,按照(         )、(        )、(         )、(         )顺序记叙。条理清晰,结构严谨,采用了(          )的写作手法。

2.我初步了解了首尾照应的写法:

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

照应句: 

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照应句:                                                  

三、我的疑惑

把预习中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课堂和同学交流。

                                                     

课堂检测

一、看拼音写汉字:

shū  jí     cí  xiáng     jūn  fá     yán  jiù 

lǎo  yé     jū  liú  suǒ

二、用“√”选出正确读音   

被难(nán nàn) 僻静(pì bì)   抽屉(tī tì)  

棉袍(páo bāo) 宪兵(xiān xiàn)新夹衣(jiājiá) 

待了一会儿(dāi dài)xkb1.com

三、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脚步  (   )的喊声  (    )的态度

(    )的眼光   啧啧的(   )  出神的(    )

四、读下面的句子,再找出课文中和它相联系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1、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天。

2、  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3、  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五、用几个词语概括你眼中李大:

————  ————  ———— 。     

六、课外作业

积累革命格言,抄写下来。

十六年前的回忆4篇

https://m.czhuihao.cn/gaokao/139799/

《十六年前的回忆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下载文档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