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论文

发布时间:2021-07-09 点击:

关于形势与政策论文10篇

关于形势与政策论文10篇

关于形势与政策论文(1)

形势与政策论文

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

12级金数1班


关于中国形势与政策论文

随着当今世界的飞速发展,中国的变化也日新月异,我们不难看到我们所接触到的生活用品器具由着中国制造转而贴成了中国创造的标签,看到这些我们都会感到有所欣慰,当然这些成功的背后与我国的政策是分不开的,中国面临着世界的挑战,形式越趋严峻,中国正向一个世界强国的方向走起,世界需要中国,中国更需要着这个色彩纷呈的世界。

在这过去的几年里,我们很多人都看了,世界上发生了很多事情,这些事情当然是一些大事情,影响着某个国家,或者某个地区和经济体,甚至整个世界。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加剧,经济政治文化在一体化的融合过程中,难免有很多摩擦,甚至引起冲突。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情,都是从自己国家的利益出发,很难在许多共同关心的问题上达成一致。

很多人可能认为我们国家现在经济势头发展良好,在出现全球经济时,能率先实现经济复苏,GDP依然能保持较高的增长率,所以我国形势一片大好,其实不然,在这背后也有我们国家自己的难处,汶川地震,云南旱灾,南方雪灾等等,在这些灾难中,我们国家也遇到了较大的难题,我国经济形势的稳定是做了很多大的牺牲所换来的。再者说来,我国13亿多人口,加之我们的经济基础的薄弱型,这个增长速度所带来实质性利益的老百姓满意程度是远远低于西方国家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无论是美国经济的次贷危机,还是欧债危机,还是石油价格的波动性,都会给我国的经济造成实质性的影响。我们也看到了,美国一直对我国经济的崛起有一定的敌视心里,把中国的崛起认为是对美国经济地位的挑战,通过各种方式使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只要是稍微了解经济学的人都会知道,这是在用当年对待日本的方式对待我们中国人,这是故伎重演!

除了这,我们应该注意到在很多国家,国家政权被推翻,战争出现在被我们中国人所理解的和平年代,这是一种很不可思议的事情对于有些人来说。我们都知道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害是在很长时间里,无法消除的,这只是记忆;对于这个国家的经济等其他方面的影响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当然,我们也看到在这些战争里都有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的影子,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总是想办法利用一些国家的内部矛盾,打着民主正义的幌子,支持一些“叛乱”分子,公然参与这些国家的内政。就拿利比亚来说,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就是这些国家参与别国内政,挑起别国战争,从中牟利典型例子。新闻报道朝鲜最近要发射自己的卫星,而日本派出军舰准备拦截;本来朝鲜核危机才告一段落,现在半岛局势可以说又加剧了本来形势就不明郎的朝鲜局势。这其中我们可以看出,朝鲜想自己走出自己科技的重要的一步,是比较困难的,不但国内经济不堪重负,还要面临国际上这样那样的阻止,发展落后也是必然的。叙利亚问题,伊朗问题等等,我们都可以看到西方国家的影子,特别是美国,在他觉得有人挑战他的权威时,他的航母群就是给你准备的,只要你不听我的话,我就收拾你;当然

上面是我们所说的国际形势,回过头来,我们再看看去年让我们一直很难受的南海问题,本来是我们中国和东盟一些国家的之间的争议,美国又冒出来了,他的重返亚洲的策略,再一次使得南海问题一次又一次升温,所有这些问题纠葛在一起,解决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南海是我们国家的战略门户,也是战略石油的开采的地方,更是我们国家的海上交通心脏,其军事作用更是无法估量的,足以可见其战略作用。可是俄国扶持越南,美国又在菲律宾弄一个军事基地,这其中的深意,说是帮助弱者,实则是另有企图,并且是不言而喻的。我们都知道共和国经历了60多个年头,不说其他的成就,台湾问题一直到现在除了在经济上有一定的发展之外,在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上是没有实质性的进展的,可以说,台湾什么时候回归祖国,还是一个未知数。说到台湾,就是不得不说美对台军售,美对台军售的升级,说是平衡和大陆的火力对比,实则是阻止我国的和平进程;表面上是支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其实上口是心非。再来说说能源问题,这个大家首当其冲关心的是石油。我们看到这一路走来,国际油价有涨有跌,但总体趋势是上涨的,这就对我们国内的油价产生了很大影响。我们国家的石油60%以上依靠进口,并且没有过多的石油储备,一旦国际油价上涨,我们中国老百姓的日子就不好过了。再者,中东很多国家局势很不稳定,而他们正是我们国家重要的石油进口国,如果政权落到亲美者手里,对我国的影响是难以估计的。在回过头来,看看我们身边活生生的例子,就拿大学生就业来说,今年是较去年来说是比较困难的,福利待遇是不能同日而语的。很多企业都在裁员,可见自今年两会以来政府调低经济增长速度,对我国的就业形势有一定的影响;再者说,大学生流水线的批量生产,质量也未必能够保证,这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再说说我们的国防实力,据说歼20已经亮相,航母也有了,可是真正威力有那么大吗?这也是值得探究的一个问题!现在的国防实力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军事实力,更是科技实力和人才储备实力,人才和科技才是国防实力的真是体现。我们国家在这方面是比较匮乏的,科技水平较发达国家的差距太大,也确实一时半会儿赶不上来。就人才来说,人才流失严重,我们国家培养的高素质人才,都戏剧性的服务于美国等西方国家,缺乏长久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科研实力也就不言而语了。有人还指责中国军费近年增长“太快”,怀疑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可事实上,在过去30多年里,军队都没有参加过什么战争,缺乏实战经验;同时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里,精力过多的投在了经济发展上,军队发展投入经费较少,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军队增加经费还在补过去的账。军队的实力并不像外媒所夸张的那样,其实我们军队也有自己的苦衷。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到,如今国际局势复杂多变,我们国家的周边局势也不容乐观,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国内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形势是很严峻的。

2013/9/1

关于形势与政策论文(2)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如下方面下工夫:加强教育,营造氛围,注意实践养成,发挥榜样作用,建设保障机制。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路径 培养 践行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强调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论述,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和具体内容,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现实着力点,标示着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是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深刻把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基本理念

核心价值观属于核心价值体系范畴,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基本理念的统一体,它最直接地反映着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规定性,贯穿于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本质属性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阶级性。西方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统治、夺取政权的斗争中,逐步形成了以“自由、平等、博爱”等基本价值理念为主要内容的资本主义个人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建立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发挥了重要的价值支撑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与资本主义个人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本对立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深层的精神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大厦”的奠基石,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落脚点和归宿。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凝练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字”,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是从迫求目标层面、社会制度层面和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简洁凝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

首先,“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们整个国家、民族的奋斗目标,也是人们对未来实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价值认同,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和制约作用。

其次“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党的十七大以来一直强调的公民意识,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向往和实践的社会核心价值理念。最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2001年党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强调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也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覆盖了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由此可见,党的47第2期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十八大报告倡导的“24字”的基本价值理念,既具有社会主义的质的规定性,又适应和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基本制度的巩固和发展,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创造性;既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遗产、民族精神、良好道德风尚,又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反映时代精神,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感。也就是说,“24字”的基本价值理念,继承传统,符合实际,顺乎民意,是现阶段全国人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内容的最大公约数的表述,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持久的引导力。

二、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如下方面下工夫:

(一)要加强教育

教育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抽象理论概括转化为实际观念和行为的主渠道、主阵地。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这为新时期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正确方向。

首先,要“自上而下”主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旗帜鲜明地弘扬主旋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基本理念融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贯穿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管理服务各个方面。教育中应当始终坚持正面宣传与引导,以主流意识形态强大的吸引力与感召力,进一步汇聚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奏响思想文化的主旋律,强化全民族团结奋进的主心骨,提升中华文化的软实力;以先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广大人民,引导社会思潮,并将其不断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为,使广大人民群众自觉构筑起抵制腐朽价值观念的思想堡垒。

其次,要“自下而上”把握和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规律,增进教育效果。要针对青少年、党员干部等不同群体开展分层次教育,针对青少年在不同成长阶段的思想特点开展分阶段教育。有针对性地运用多种教育方式和手段,努力使“24字”的价值理念教育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增进教育效果。最后,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是开展一切教育活动的根本动力。教育工作只有引导人民群众自觉参与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活动中来,才能引导群众自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仰者、践行者和传播者。

(二)要注意实践养成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人们在长期实践中逐渐养成。注重实践养成,就是要在实践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转化为人们的内心认同和自觉追求,并以此作为人们指导自身实践、规范自身行为的价值准则。引导人们在实践养成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根据人们对于国家社会发展和个人进步的不同追求开展价值实践。要引导人们广泛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政治建设实践、文化建设实践、社会建设实践和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在对历史的分析和现实的把握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认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理想;引导人们在社会发展实践和个人发展实践中,认同、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理念,努力实现社会全面发展和个人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引导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确立和坚持基本的社会主义伦理观念,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关系、个人与社会关系、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基本价值信守。

参考文献

[1]阚和庆.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路径[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03):22-24.

[2]刘峥,刘新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路径探索[J].求索,2011,(09):122-124.

[3]黄士安,戴木才.如何科学对待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J〕.学习刊.2012(07)

[4] 蔡国英.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J]. 共产党人 2014年05期

关于形势与政策论文(3)

本科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论反腐倡廉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课程名称: 形势与政策

任课教师: 范曦

专 业: 新闻

班  级: 13新闻班

学  号: 222013309022023

姓  名: 张敏

2014 年 9月 30 日

论反腐倡廉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张敏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重庆400715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赌腐败进行廉政建设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心的重大政治问题,近两年来,党一直把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作为有力抓手,加强反腐工作机制体制创新,不断推动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斗争工作向纵深发展,进而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

关键词:反腐斗争;执政能力;廉政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建设理论,彰显了新一届党的领导集体深入推进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的鲜明立场和决心,对于形势下加强反腐倡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必须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党的作风问题关系人心向背,腐败导致人心丧失,进而走向灭亡。无数历史和现实的例子警示我们:从严治党,反腐倡廉,事关党的生死存亡,试管国家的兴衰荣辱,事关社会和谐稳定。

中国共产党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保持清正廉洁,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所在。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名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所以我们党对腐败现象的滋生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反对消极腐败、建设廉洁政治作为自己的重要奋斗目标,并把反腐倡廉的要求贯穿到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和党的事业、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创造出一系列丰富的反腐倡廉经验。

.反腐倡廉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习近平指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把我们党建设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

腐败的滋生是由历史和现实的多重因素造成的,所以彻底根除腐败是一个艰难而长远的奋斗历程。我国是一个封建社会历史很长的国家,封建主义和其他剥削阶级的影响将长期存在,产生“官本位”思想,用“做官”看衡量人生价值,势必滋生官僚思想。加之中国封建社会以宗法制度为基本社会结构。在封建宗法观念下,一个家族总是利害相联,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重重血缘关系还产生了复杂的人情网络,所以任人唯亲,官官相护,这句是所谓的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本位主义,这种裙带关系、宗派主义容易滋生腐败。

随着改革开饭的推进,吸收和利用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内的人类文明成果的同时各种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和腐朽思想也活跃起来,严重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资本主义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不断膨胀,手中握有权力的领导干部被金钱和安逸的生活所诱惑,为一己私利不顾集体利益,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生活作风腐化,背离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加剧了社会矛盾。而在社会改革进入深水区的今天,这些问题日益暴露出来,不利于社会和谐,不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严重阻碍了改革进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近年来,腐败现象不断呈现复杂性、多样性和隐蔽性,反腐倡廉工作遇到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反腐倡廉建设的任务也更加的繁重。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形式,决定了新时期背景下加强反腐倡廉工作既十分重要也十分紧迫。

二.党反腐倡廉的历史经验

土地革命時期,我们党处于被围剿的境地,任何腐败行为都可能产生危机。所以我们党的腐败现象,所以党始终对腐败现象高度警示,把实行廉洁奉公放在党的建设和根据地建设的突出位置。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以史为鉴,倡导全党学习《甲申三百年祭》,警示全党不要当李自成,不要犯胜利后骄傲的错误。全国解放前夕,毛泽东同志又明确提出要经受执政考验的要求,告诫全党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新中国成立以后,毛主席和我们党始终以坚决的态度反对腐败,加强廉政建设,积累了不少宝贵的反腐经验。改革开放30多年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重要任务来抓,旗帜是鲜明的,措施是有力的,成效是明显的,为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发挥了重大作用,为我们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证。

三.新形势下的反腐任务

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坚持和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为繁重和紧迫。我们必须警醒起来,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和发扬我们党在反腐倡廉建设长期实践中积累的好传统、好经验,坚持发扬已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好思路、好办法,同时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宝贵遗产,也积极借鉴世界各国反腐倡廉的有益做法,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坚定不移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

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强化权力运行和制约监督体系,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新时期开展反腐倡廉工作,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切实做好教育、监督、惩治。教育要取得实效,不仅取决于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还要靠监督、严惩作保障。监督工作要取得实效,不仅取决于监督的权威性,还需要加强教育、提高干部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严格规范、健全完善的法规制度,做好违法乱纪严惩工作。最终,通过违法乱纪惩治工作严肃查处腐败案件,才能有效遏制腐败现象的蔓延,才能巩固和发展反腐倡廉的成果,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 

四.反腐败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系  

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反腐败工作是紧密相连、相互促进的。

(一)反腐败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途径

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特点,就是通过具体的执政行为最大限度地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这是我们党的执政优势所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腐败滋生,社会矛盾加剧,党的执政能力面临严峻考验。如何才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呢?当前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清除腐蚀执政能力的毒瘤。只有把反腐败工作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才能保证广大党员干部在复杂的形势下,牢记党的宗旨,经受住考验,不断提高执政能力。

(二)反腐败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保证

党风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历史的经验与教训。党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只有坚决遏制、肃清腐败,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得到人民群众的继续支持和认同,才能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否则,党就有丧失执政地位的危险,甚至可能走向自我毁灭。

(三)反腐败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相互促进

首先,反腐败工作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目的,都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获取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其次,惩治腐败分子,督促、规范职权行为,保障权力正确行使,必然促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提高。再次,党的执政能力受到削弱的重要原因,就是党员干部的腐败行为,所以提高执政能力,必须深入开展反腐败工作。为此,我们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强化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加大反腐败斗争力度,促进执政能力建设。

五.加大反腐败力度,促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一)加大治标力度

治标,就是严惩各种腐败行为,把腐败分子的猖獗活动抑制下去,这样才能为从根本上反对腐败创造前提条件。

1、加大查处力度。职能部门要加强联系和协调,形成反腐败合力,集中精力打反腐歼灭战。在全面反腐败的大局下,以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以查处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权力、谋取私利的违法违纪案件为重点,严厉惩处腐败分子。  

2、加重处罚力度。加重惩处腐败力度,提高腐败的机会成本。一方面,对有贪污、受贿腐败行为的公职人员,至少要给予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并加大金钱处罚数额。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公务人员踩踏贪污、受贿底线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要加重对贪污罪、受贿罪的刑罚处罚,通过法律加以威慑。比如修改刑法,使贪污、受贿罪的起点数额提高,这样,打击贪污罪、受贿罪将更有震慑力,也更具有公平性、说服力。

(二)完善治本体系

治本就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现象,巩固和扩大反腐败已经取得的成果,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注重预防,关键是要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反腐倡廉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协调配合和共同努力,需要与经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紧密结合。因此,要将预防腐败现象寓于各项重要政策和措施之中。

1、加大制度创新,推进制度反腐。着重抓住容易产生腐败现象的环节来推进体制创新,形成用制度规范权力运作、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逐步铲除腐败现象产生的土壤和条件,未雨绸缪。例如:建立和完善官员财产公开制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网络反腐制度化建设、完善公共财政投资体制,全面实现“阳光”工程、逐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建立独立的反腐败机构。

2、完善民主监督体系, 规范权力正确行使。实践证明,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没有有效的监督,就不会有对腐败现象的真正遏制。改革开放以来,消极腐败现象之所以能乘隙而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够大。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监督主体缺乏起码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另一方面是被监督者的自律意识和监督意识薄弱。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在监督渠道上想办法、在制度创新上做文章。完善民主监督体系,一是政府要自觉地强化公仆意识,实行政务信息公开,建设“阳光政府”,然后教育群众增强权利意识,增强民主参与意识,正确行使民主权利;二是要把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结合起来,要支持和保证人大监督、政府专门机关监督、司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包括舆论监督在内的社会监督,扩大公民政治参与,形成监督合力,对权力运行进行全方位监督。三是要把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结合起来,使监督的关口前移,既防患于未然,又及早发现和解决发生的腐败问题。

3、健全教育宣传制度,加大干部教育力度。开展反腐败斗争,首先要立足于教育,从思想上筑牢反腐倡廉、拒腐防变的堤防。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教育搞好了,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端正了,精神境界提高了,才能真正构筑起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长城。

防止“纵蝇为害”,也决不“养虎为患”。自从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以来,习近平从关乎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反腐,要求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着力清除危害党的肌体健康的毒瘤。众多“苍蝇”、“老虎”纷纷落马,振奋了党心民心,也纯洁了党的队伍,提升了党的执政能力。

关于形势与政策论文(4)

举例说明我国未来调结构的方向和措施

1调整结构的含义2事例3调整结构面临的困难及如何应对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在全球经济的今天,我国难免遭受到了不少的影响,社会热点问题不断暴露,如“民工荒”,“低碳经济”“产业转移”“产能过剩”等词不断出现在大家眼中。而面对如此强烈的冲击,我国又将采取怎样的措施去应对呢?

答案似乎也只有一个,那么就是改变。于是,“调结构”这个词便时常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调结构”既是一项战略任务和长远目标,也是实现“保增长”——特别是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必由路径。“调结构”至少具有以下三个层面的涵义:其一,就整个经济结构来说,应当由过分倚重外需向侧重内需转变。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目前已达到60%以上,其中出口占GDP的比重约为40%。这个数据不仅高于美、日等经济大国,也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外贸依存度走高是中国经济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的反映,它直接拉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并在带动技术进步、解决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二,就内需的结构来说,应当校正投资与消费之间失调的关系。“重投资,轻消费”是中国需求结构的长期痼疾。最近几年,中国居民最终消费率持续下降,2006年首次降至50%以下。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自2000年以来一直快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我们知道,投资需求是一种中间需求,投资形成的生产能力,如果不能进入最终消费就没有意义,只会造成产能过剩。正因为如此,中央在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中着意突出民生,有六条措施与民生问题直接或间接相关,包括建设安居工程、发展医疗卫生和教育事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等。它所透露的政策信号是,要把扩大消费放在与扩大投资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地位,想方设法促进人们消费能力和消费品质的提高。其三,就投资的结构来说,应当杜绝“两高一资”项目抬头,重点培育技术水平高、核心竞争力强、节能环保的产业。针对于此,中央有关部门已在财税、信贷政策等方面出台了多种防范措施。实际上,国际金融危机从外部对国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产生了压力,在此压力下,市场和企业有自主调整的内生动力。政府要做的是顺应这种趋势,引导和推动产业的升级转型。

我国经济结构现状, (一)产业结构失衡,即我国第二产业比例过高,第三产业比例过低。(二)高投资、低消费和高度依赖出口在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中,存在严重依赖投资和出口的扭曲结构。(三)二元结构严重。根据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随着经济的发展二元结构会逐渐被打破。而在我国由于人为原因形成的二元经济结构使得城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根据我国经济的现实情况,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应把握好以下方向和重点。 第一,以农业为基础,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首位,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增长,农民收入增加。 第二,继续加强水利、能源、交通、通信和重要原材料等基础设施、基础工业。这是我国推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不能放松。第三,加大调整、改造加工工业的力度,提高它们的素质。要有重点地积极发展高技术产业特别是电子信息产业,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 第四,努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第五,改善企业组织结构,提高企业素质。要通过市场,形成和发展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第六,促进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协调发展。在使东部地区继续利用有利条件,实现更高水平发展的同时,从多方面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支持力度,努力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

我国经济结构现状

(一)产业结构失衡

通过上面的比较可以明显的看出,我国第二产业比例过高,第三产业比例过低。过高的第二产业占比说明我国的工业化进程正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我国的工业结构中,高投入和高消耗的传统产业仍然占据相当比重。接下来,能否通过科技进步实现第二产业由量到质的转变,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过低的第三产业制约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并在一定程度加剧了就业压力。根据黄乾的实证研究,工业部门的结构变动导致了失业率的上升,而服务部门的结构变动与失业率负相关。因此,在推进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中,必须大力发展服务产业。

(二)高投资、低消费和高度依赖出口

在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中,存在严重依赖投资和出口的扭曲结构。2007年投资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分别达到50.3%和39.8%,消费仅为10.0%。而美国2004年投资、消费和净出口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分别为43.2%、75%和-18.2%。这说明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是大量引进外资,投资生产,然后把产品出口。这种依靠高投资和高出口的增长模式,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对于提高技术含量和增加国民收入是有帮助的。但是长期下去会使我国经济陷入被动的地位,或者说被世界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绑架”。最重要的一点是,这种发展方式本质上背离了经济发展的根本——提高国民的福利水平。

还有一点是我国的投资效率很低。我国的人口占世界的1/5,未来我国经济的一个增长方式可以说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世界的未来。要提高13亿人的福利水平,必须依赖科技的进步。将来在经济增长的重心由对外转向对内时,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至关重要。这也是未来经济结构的本质和核心。

(三)二元结构严重

根据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随着经济的发展二元结构会逐渐被打破。而在我国由于人为原因形成的二元经济结构使得城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欧洲的城市和非洲的农村”不仅仅会限制人力资本向城市的转移。更重要的是其带来的城乡之间的割据和不公平会给社会的不稳定造成严重隐患。因此,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使得更多的资源流向农村,实现农村和城市的共同发展,才是邓小平先生“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发展理论的回归。

一 我国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建议

(一)政府转型

经济发展至今,可以说政府对于经济的规划和干预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政府的过多干预也是导致经济结构不合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表现在国有企业的低效率和部分行业的垄断上。作者认为,接下来政府的主要任务是转型,即由主导型的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主要的工作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加强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和体制的建设。二是做好经济发展的规划,但是对经济的调节以保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间接调控为主。三是工作的中心转向公共部门,如教育、医疗等,以及促进经济的公平。

(二)税收方面

危机过后,政府应该对于税收体系进行全面的调整。调整的原则要三个:个体税方面,以促进社会的公平为原则,调节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公司税和关税方面,以降低资源的消耗,促进科技的研发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为原则,通过大幅调高高消耗、高污染企业的税负,以一种强大的外在力量迫使企业进行生产策略的转变。区域税方面,以引导资源流入落后地区为原则,通过设置差别税率促进乡镇经济和中西部经济的发展。

(三)教育方面

要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根本上要依靠科技,依靠知识。因此,以后政府对于教育方面的投资要加强,尤其是要加强对落后地区的教育投入。在教育方面,政府的重点应该转向基础性教育。对于职业教育和部分正规教育,加大对民间资本的开放,实现教育的多面性。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最终使得我们的教育在继承传统和发挥商业潜力方面保持平衡。

(四)消费方面

为了提升国内的需求,作者认为有两个方面必须完善:一是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只有建立起了相对完善的社保体系,老百姓才会增大即期消费。二是完善我国的信用体系,尤其是消费信贷方面。在老百姓收入不高但存在好的预期的情况下,通过信用体系可以实现收入和消费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平衡。关于刺激国内消费,作者认为,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是我们国家消费的大幅启动必须以科技进步、生产效率提高和增长模式的转变为前提,否则,在粗放经济下的过度消费势必会危及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新华网广州12月13日电(记者 车晓蕙 李亚彪)中国经济专家认为,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大背景下,除了防止经济加速下滑,2009年中国还将致力于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10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继续强调“保增长、促内需”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调结构”的要求。

  中国过分依赖外需的经济结构如果不加调整,即使没有经济危机的冲击,中国经济也难以保证长久平稳发展。

  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部总经理郭世坤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扩大内需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途径”,以此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将对稳定明后两年的经济增长发挥重要作用。

  在中国东部沿海的浙江省宁波市,外经贸局局长俞丹桦感觉今冬以来的工作重点,正在从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向扩大内销转变:不断研究内需、组织外贸企业参加国内展会、到中西部考察国内市场,这些带“内”字眼的工作排满了俞丹桦的日程。

  俞丹桦说,从依赖外贸到寻找内需,出口依存度达85%的宁波市,同它所在的这个东方大国一样,正在全力加快调整经济结构的步伐。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的步伐不能不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当前中国面临的经济形势的研判是:目前,这场金融危机不仅本身尚未见底,而且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正进一步加深,严重后果还会进一步显现。

  海关的数据也显示,以出口拉动为重要特征的中国经济正面临着困难:11月中国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9%,其中出口1149.9亿美元,下降2.2%。

  由于国际经济仍处于下行区间,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明年上半年可能是中国出口的真正寒冬。

  为了应对严峻的外贸形势,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改过去减少贸易顺差的导向,提出保持出口的稳定增长。在今年下半年,中国已相继调高了大部分出口产品的退税率,以帮助企业稳定出口市场。

  为了调整经济结构,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密集出台:从国务院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到促进轻纺工业健康发展六项措施,一直在进行试点的增值税转型改革明年也将全面推开。

  “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可以极大地减轻企业负担与成本,并促进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在中国轻纺城绍兴县,45岁的新乐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明煜说。

  此前,严峻的市场形势曾让王明煜为是否购置新设备提高产品档次犹豫不决。现在,他正忙着召开公司高层会议,商议购置新的大提花机,并加大对内销市场的开拓。

  中国政府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决策,得到了各地政府的积极响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刚刚结束,经济大省广东立即召开会议回应,明确提出“既要保增长更要调整经济结构”。未来5年,广东省将投入2.37万亿元人民币,全面开展涉及交通运输、现代产业建设、能源保障等多个领域的“新十项工程”建设。

  与此同时,广东省加大力度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一方面出台相关文件鼓励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内销,另一方面,在全省设立28个产业转移工业园,鼓励企业提高技术,发展品牌,从最低端的制造努力向“微笑曲线”的两头延伸。

  更多的基层官员意识到,中国农村的市场异常广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多建设一些超市、连锁店,拉动农村消费。”浙江省乐清市委书记黄正强说。

  在安徽省,未来一年内越来越多的社区菜市场、便利店、早餐店将在城市出现。这个省还准备安排800万元人民币支持数十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重点实施加工配送中心等建设与改造,以形成流通成本低、效率高的营销网络。

  专家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应对危机的4万亿元振兴经济方案再次明确了方向,即把保增长、扩内需和调结构有机结合起来。“调结构”成为这一轮宏观调控的重要特色。

  中国人民银行明确表示,在及时向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的同时,将着力优化信贷结构,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工程建设、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兼并重组、节能减排信贷支持,同时继续限制对“两高”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劣质企业的贷款,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透露的信息看,实行结构性减税、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节能减排、自主创新、先进装备制造业、服务业、中小企业、重大改革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将成为明年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力。

关于形势与政策论文(5)

关于习近平主席五四讲话精神的学习

土木111 1109070103 张俊星

近日,我学习了习主席关于五四青年节的讲话精神。在这次讲话中,习主席对我们青年一代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并寄予了殷切的期望。青年一代是一个国家未来的希望,肩负着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重担,对于中国来讲,这一特点尤为明显。这次讲话,不仅让我对祖国的现状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也让我对自己身上的责任有了更清楚的认识,更我对自己未来的定位有了进一步的明确和改善。

周总理早在年少的时候就说过,要“为中国之崛起而读书”。当时代的巨轮旋转至今天,我们的任务已经不仅仅是读好书就可以完成的。习主席在这一次的讲话中就对我们提出了新时代的要求: 第一,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第二,广大青年一定要练就过硬本领。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青年的素质和本领直接影响着实现中国梦的进程。第三,广大青年一定要勇于创新创造。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正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第四,广大青年一定要矢志艰苦奋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第五,广大青年一定要锤炼高尚品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看似简单的五条要求,其实是主席对中国新一代优秀青年的高度概括,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应该积极践行主席对我们提出的这些要求,力求让自己成为一名更优秀的接班人,让自己在未来新中国的建设中能够发挥出自己的力量,让祖国在世界的舞台上站的更稳,说话更有力量!

新中国的建立充满了革命先辈们的泪水与血水。我们经历了残酷的战争,我们付出了血的代价,我们也永远会将革命先烈们的事迹与精神传承下去。历史教会我们的除了奋起,更多的是反思。痛定思痛,我们只有谨记历史带给我们的教训,以史为鉴,才能让我们的国家在未来的日子里发展的更好。新中国建立以后,我们的祖国有了迅速的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是各种资源短缺,环境污染问题。我们并不需要也并不推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发展,我们遇到了新的挑战,与战争时期截然不同的挑战,这对我们青年同志们来说,更是新的要求。

关于形势与政策论文(6)

立足省情 抓住机遇

加快推进甘肃经济发展

摘要:结合我省自然条件差、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贫困比重大的基本国情,由此切入对省情深层次、更全面的认识,增强忧患意识,确定符合甘肃省情的发展思路,是我们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我们把握全局、做好各项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基本依据。

关键字:

全国都在抓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甘肃怎样确定自身的发展定位,如何尽快缩小和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全省2600万人民面临历史性的选择。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近30年,是甘肃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历史时期。尤其是近年来,甘肃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关于经济工作的方针政策,积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甘肃的面貌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仍是一个欠发达地区。概括地讲特点,一是地域辽阔,区位优势明显,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区位优势的作用亟待发挥;二是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实力有所增强,但经济总量小,发展不平衡,地方财力依然薄弱;三是经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产业层次有所提升,但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四是各类资源比较丰富,但支撑经济增长的力量依然薄弱;五是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还未根本解决。

“抓住快速发展的关键期,加快结构调整,寻求跨越式前进。”甘肃省省长陆浩说,甘肃只能立足传统优势,培育新的优势,当务之急是深化改革,调整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经济结构。

  着力调整结构,按科学发展观打好攻坚战

 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之下,从粗放走向集约,以此为主旨的结构调整,成为贯穿甘肃经济增长的一条红线。发挥特色粮食生产比较优势,构筑粮食安全保障机制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本。”粮食是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特殊商品,粮食问题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最重要的基础。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长期努力,我省已经结束了吃救济粮的历史,基本实现了省内粮食供求总量平衡,并开始为全国粮食安全作贡献。去年以来,国际粮食紧缺影响到甘肃,出现了省内市场粮源减少、价格上涨、供给趋紧的情况。在新的形势下,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总量平衡、结构平衡和质量安全的压力不断加大。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有力地支撑了全省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衡量,我省粮食生产仍处于低水平紧度平衡,农业基础薄弱、农民增收缓慢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

农民贫困、农业脆弱、生态恶劣,是甘肃经济社会发展面前的“鸿沟”。当前,关键是要从我省自然资源禀赋和欠发达的基本省情出发,围绕“强基础、保供给、保增收”的要求,把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有机地统一起来,既要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又要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使特色粮食产业成为我省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努力实现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的双重目标。

从总量看,我省粮食总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160亿斤以上,保持了供求总量低水平紧度平衡的态势。从结构看,我省粮食特别是口粮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大米、小麦缺口较大,全省大约有40多亿斤的小麦和10亿斤的大米依赖调入。玉米供应偏紧,马铃薯、玉米种子、啤酒大麦、豆类外销量较大。从区域看,粮食供求矛盾日渐突出,河西商品粮基地对全省的粮食贡献率逐年在降低,粮食产量已不能满足当地需要。陇东商品粮主产区调出量下降,全省吃商品粮的农民越来越多。从质量看,全省优质专用粮食呈不断增加的趋势,产量比重已达48%。
粮食供求总量平衡,是推进结构调整的基本前提。只有粮食安全有了保障,农业结构调整才能向深度和广度进军。我省农村贫困面大,城乡居民收入和财政收入水平低,一旦出现粮食数量短缺,价格大涨,农民买不起,政府补不起。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对粮食的需求将持续增加,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将持续上升,粮食需求刚性增长与人增、地减、水缺的矛盾将更加突出,保障粮食安全的任务非常艰巨。
总体思路和基本考虑是:稳定面积,优化结构,突出特色,改善品质,依靠科技,主攻单产,增加总产,确保省内粮食供求总量基本平衡。重点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玉米、马铃薯和小杂粮等特色粮食生产,形成具有甘肃特色的粮食产业体系。实现总量平衡的目标,今后几年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调整结构,主攻单产,推进粮食主产区由以河西为主的灌溉农业区向以中部为主的旱作农业区转变。

统筹协调,搭建更好的发展平台

统筹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构建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近年来,我省农民收入虽然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态势,但农民增收的基础仍比较薄弱,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城乡收入差距仍呈扩大趋势。从未来看,遏制城乡收入差距,需要多方形成合力。坚持“扩大分子”和“缩小分母”并重,实施”促农增收六大行动“,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对农村的投入力度、对农民的补贴力度,不断激发农业的增产潜力、激活农村的要素潜能、激励农民的创业热情。着力构建支农惠农政策不断强化、农业科技不断进步、农业产业不断发展、农产品价格不断上升、农村居民逐步转移的有效机制。

第一,强化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促进机制,进一步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第二,健全科技创新进步的动力机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益。第三,构筑农业组织化程度提高机制,把分散的农户纳入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的产业体系。第四,建立资源永续利用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机制,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第五,完善农民培训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第六,形成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提升强农惠农政策支持能力。同时,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农民增收的外部条件;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环境。

加快发展农业发展,必须从我省农业和农村实际出发,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完善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素质等紧密结合,与当前农户家庭经营、市场经济不健全、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等客观条件紧密结合,与各地开展的建设新农村选点、县域经济试点县和生态文明小康示范村建设等工作相结合,寻求多种途径,加快发展。必须把脚下脆弱的基础夯实,统筹协调,才能搭建更好的发展平台。

走自主创新之路,构建创新型甘肃。

第一,破除束缚,坚定信心,确立建设创新型甘肃的战略目标。形势和省情决定,在推进自主创新上,必须要提高思想认识,解决好信心问题,正确看待我们的优势和劣势,排除一切畏难情绪,克服各种无所作为的消极倾向,勇敢地迎接自主创新带来的挑战。

建国以来,我省围绕资源开发形成了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资源型经济结构。这种资源型的产业结构,导致经济增长粗放,也日益显现出产业链条短、科技含量低、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等一系列突出矛盾,成为我省经济缺乏竞争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低的主要症结所在,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需要依靠科学技术的支撑。必须牢牢把握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难得机遇,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发展层次,推动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

只要我们深化改革、激活资源、整合力量、发挥优势,在加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基础上,用心关注和研究各种新的发明和创造,就一定能够在自主创新方面大有作为,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在一些领域完全可以实现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第二,广泛发动,完善政策,为构建创新型甘肃营造有利环境。省委、省政府建设创新型甘肃的决策,得到了全省各界、各市州的热烈支持和积极响应,掀起了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科技大会精神、齐心协力推进自主创新的热潮。

我省技术创新应着重在“营造环境、夯实基础、增强能力、支撑发展”的基本定位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从企业需求出发,组织产学研共同研发的运行机制,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加快人才结构调整,建立健全育才、引才、聚才、用才的体制机制,加强科技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发挥政府在技术创新中的主导作用。

第三,夯实基础,突出重点,努力走出一条符合省情的自主创新之路。我省科技工作围绕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的总体目标,从省情实际出发,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设立甘肃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二是加快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基地的建设。三是努力改善省属科研院所基础条件。四是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五是实施甘肃省技术创新引导工程。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甘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伟大事业,也是一项复杂和庞大的系统工程。甘肃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和深厚文化底蕴,新的历史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人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团结奋斗,一定能够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汗水谱写出自主创新的壮丽篇章。

  锐意进取、百折不回的气概是一种宝贵资源

 我省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立足改革发展的火热生活,汲取传统文化精华,培育和弘扬甘肃精神,对于凝聚人心、鼓舞民气、鼓励创业、振兴甘肃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在长期同严酷自然环境的不屈抗争中,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中,造就了陇原儿女独特的精神风貌,形成了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为核心的甘肃精神。这种精神包含了艰苦奋斗、不怕困难,崇尚实干、不甘落后,坚韧不拔、顽强拼搏,锲而不舍、奋发有为等丰富内涵,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发展需要这种精神,改革同样需要这种精神;创业需要这种精神,创新同样需要这种精神。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大力弘扬甘肃精神,全方位提升陇人品格,使之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弘扬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统一的地域精神,塑造和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高尚品格是十分必要的,特别对于我们甘肃这样一个经济社会欠发达的省份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我省经济的欠发达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甘肃目前总体上仍然处在一个夯实基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强化保障、加快发展的阶段。甘肃的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对外形象,投资环境、人居环境、人文环境,最根本的是人的形象和素质。但长期以来,外界对甘肃的印象大多是荒凉、贫瘠、闭塞、落后,甚至有一些国内外媒体对甘肃的报道还有些失之偏颇,需要我们加大力度,强化正面声音,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之所以造成这种被动局面,与我们的发展水平、自然条件有关,也与我们系统地总结不够、包装不够、宣传不够有关。这些年来,其它一些省份,包括一些国外的大城市,都非常注重整体宣传、推介自己的形象。因为形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资本的转移、人才的流动,关系到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甘肃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长期在这里生息繁衍而形成了具有各民族自身特点的文化。因此,各民族的团结、和谐相处,就成为甘肃历史、现实的重要特点,也是甘肃发展的客观需要。团结奋进也是甘肃人所具有或应该具有的高尚品格。我们坚信,在这种精神的发扬中,不仅陇人品格可以得到新的升华,而且甘肃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会跃上一个新境界,甘肃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关于形势与政策论文(7)

当前我国反腐形势

——结合国外反腐经验

中文摘要:腐败是一种全球性的社会现象,它腐蚀各国的政权基础,妨碍经济发展,影响遍及社会的各个领域,受到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公民社会的普遍关注,社会主义建设特殊国情的中国当前也开展反腐败斗争。尽管世界各国制度、国情不尽相同,但是都在加大反腐斗争力度,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且一些发达国家在反腐败斗争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世界各国在制度防腐上进行积极探索,对于当前我国惩防体系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法规制度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字:借鉴 国外 反腐 经验 国际合作 国情

腐败,这看似很伤大雅的隐晦之词,如今却频繁跳入公众的眼帘。媒体中频频爆出的腐败丑闻令人气愤,又不禁令我们反思,经济的飞速发展给我们带来的究竟是什么?

国内反腐形势

改革开放后经济飞速发展给人民带来物质与精神的双丰收,但同时也萌生出许多腐败丑闻。上海原市委书记陈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亲属谋取不正当利益、袒护严重违纪人员、为不法企业谋取利益等严重违纪问题,造成了恶劣的政治影响;安徽原省委副书记王昭耀、安徽宣城原副书记杨枫他们可谓并驾齐驱完成家族式腐败的“伟大壮举”,被冠以“安徽第一权力家族”之称;铁道部原部长刘志军滥用职权获取巨额非法利益、收受他人巨额贿赂、道德败坏、对铁路系统造成严重问题……诸如此类的丑闻数不胜数。我国目前的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甚至蔓延、攀升,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成为影响党和政府形象的一个严重问题。我们难以去相信,一个泱泱大国究竟存在多少祸国殃民的腐败分子,而这些腐败又在怎样的破坏民生乃至社会的和谐。

国际反腐形势及经验

其实腐败也并不只是我国存在这种情况。腐败是一种全球性的社会现象,它腐蚀各国的政权基础,妨碍经济发展,影响遍及社会的各个领域,受到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公民社会的普遍关注。为反腐倡廉,各国普遍加强反腐法规建设,加大反腐机构设置,强化政党内部纪律和监察制度建设。世界反腐败斗争也出现了反腐形式多样化、反腐对象高层化、反腐力度加大的趋势,反腐国际合作不断增强,反腐国际组织作用越来越明显。从中国的现实状况来看,腐败严重抵消了政府对于推动经济发展的政策努力,刺激虚假繁荣的“泡沫经济”,扭曲市场竞争和产权制度,导致分配不公与机会不均;侵蚀国家的政治体系,导致人事、领导和决策的体制劣变,以及国家能力与管理权能弱化;败坏社会风气和道德水平,引发人力资源的浪费和社会流动机制的变形,造成民间社会组织的畸形发展和社会无序。因此,腐败问题是我国现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1】

国际上的很多国家也积极投入到反腐的战役在中。他们的形式多种多样:如越南在反腐工作中重视发动人民群众的作用,对案件的突破起到重要作用;西欧国家的新闻媒体对官员腐败丑闻的追踪、揭露起到了廉政监督的积极作用。各国反腐力度的加大也使很多高官纷纷落马,如菲律宾前总统埃斯特拉达因涉嫌受贿、贪污腐败被弹劾、起诉并被罢免;赞比亚前总统奇卢巴因被指控犯有“窃取国家资源罪”被警方逮捕;以色列总理沙龙因涉嫌腐败面临被起诉的窘境;韩国总统卢武铉因涉嫌腐败被弹劾。

在国际众多的国家中,美国、俄罗斯、韩国等国家的反腐方式和政策相对有效。

在美国,反腐工作交由联邦调查局来负责。联邦调查局有权利对被怀疑触犯法律的公职人员进行电话监听,电子监察等。他们还可以化妆成便衣特工,近距离的接触受贿的官员。此外,联邦调查局的调查依据还来自与联邦政府各部门巡视员办公室的合作,并极大地依赖公众举报、媒体监督。公众可以在线直接向其报告,也可以与其所在的当地办公室联系。

在俄罗斯,腐败已成为制约俄罗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顽疾,因此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俄领导人的高度重视。2008年初,梅德韦杰夫成立直属总统的反腐败委员会并签署了《反腐败法》。同时官方还开设网上信访接待室,通过网上信访接待室的投诉在三天之内就会被打印出来,作为书面投诉予以登记,然后按照规定提交进一步审理。

在韩国,反腐工作可以归纳为一下三个方面;

第一,政府为了防治腐败于2001年制定《腐败防治法》,并于2002年成立“腐败防治委员会”专门负责反腐败工作,08年更名为“国民权益委员会”。

第二,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预防为先,韩国政府更重视预防腐败,同时每年对韩国中央政府部门、地方政府、教育厅等机关进行清廉度指数测定,并对社会公布各机关的清廉度指数。

第三,打击腐败行为毫不留情。2003年,韩国政府出台《公务员行动纲领》,严格规范公职人员的行为,并在每年年底、春节、中秋节等容易出现腐败行为的时期进行集中检查整治。对于涉嫌腐败被罢免、解聘的人员,韩国政府规定,在其离开工作岗位起5年内,禁止到与原单位有业务往来的工作单位任职。

总结与反思

国外反腐败的有效措施是:权力制衡、媒体监督、司法独立。 而我国毕竟国情不同,应结合自身的国情,借鉴国外适合本国发展的反腐经验与措施,在此基础上找到适合自己的一条崭新的反腐道路。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2】针对我国的国情和形势,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权利制约

腐败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是权力没有制约和监督,当权者拥有很大的权力,可以为自己、亲友谋取私利。很多腐败行为都是权力与金钱、物质、美色等的交易。权力需要制约和监督,监督是制约权力、抵制腐败和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手段。反腐的重要手段在于建立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机制。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的授权,人民有权监督政府。

二、加强制度的建设

反腐的根源在于应建设各个环节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以制止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如有重大决策,必须坚持集体讨论决定和公开办事的原则,增强权力行使的透明度。同时,对于财务的管理应建立独立的机构。也可以结合我国的国情,建立独立的反腐机构对他们赋予行使监督的足够权利如美国、英国、巴西、澳大利亚等国的专门反腐机构。

三、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人们走向腐败的歧途很大一部分是由其文化素养和人生观决定的。所以我们需要我们强化教育,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这样,我们国家才能从根本上减少腐败人员的数量,缓解如今的反腐形势。

反腐是一项艰巨而且长期的斗争。单凭一时的努力也许不会立竿见影。但是只要全民一起努力,国家出台合理的政策和治理方法,一定可以遏制腐败之风的扩大。当然也可以借鉴国外的反腐经验,取其精华使我们的反腐效率提高。

参考资料:

[1] 中国金州廉政网 《反腐倡廉建设任重道远》2009-07-21

[2] 摘自新华网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中共十八大高度关注反腐败》 2012年11月09日

关于形势与政策论文(8)

世界经济形势与前景分析

摘要:今年以来,以欧美为主的债务危机持续发酵,给世界经济复苏增添了新的变数。发达国家是否会重陷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困境?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将面临怎样的挑战和机遇?世界经济何去何从?本文中提出,尽管当前世界经济前景充满不确定性,但我们仍面临着难得机遇。

21世纪头10年的世界经济先是繁荣发展,随后便经历了风雨飘摇的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阶段,世界经济进入了艰难复苏的“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2010年世界经济实现复苏性增长后,迎来了本世纪第二个新10年的开端——2011年,人们对此抱以厚望。但现实并不尽如人意,2011年已过去大半,世界经济的发展形势并非此前多数国际金融机构预测的那么乐观,前景充满了风险和不确定性。

(一) 世界经济正在复苏之中,但复苏进程很不平衡

今年伊始,世界经济总体上在上年的基础上保持着复苏态势。今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显示,预计2011和2012年世界经济的年均增长率将为4.5%左右,发达经济体的增长率为2.5%,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为6.5%,世界经济将延续去年的复苏态势。

但事实上,复苏进程还很脆弱、很不平衡。中东、北非局势动荡不定,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引发的全球性通胀压力增大,日本地震和海啸,以及近一段时期欧美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和一些发达国家经济明显放缓,都为世界经济增长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

从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的基本面看,风险因素主要包括:

第一,一些发达国家经济增速出现回落,一些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也有所放缓。

特别是前期量化宽松政策刺激带动的复苏,随着量化宽松政策执行的结束或减弱,停滞的可能性有所增加。美国一、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按年率分别增长0.4%、1.3%,大幅低于去年四季度3.1%的水平,不少生产、需求指标出现走弱态势,明显低于市场预期,特别是房地产市场复苏乏力。

第二,随着部分国家主权债务违约风险形势的骤然紧张,欧元区又一次被推上了债务危机的风口浪尖。如果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蔓延趋势不能得到有效遏制,欧元区核心国家有可能被拖下水。债务危机成为欧元区挥之不去的阴影,也为世界经济形势增添了另一层面的不确定性。

第三,通胀成为世界经济形势基本面中潜在的重要风险因素。各种大宗国际商品价格轮番波动,虽然有受到全球极端天气和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但也进一步表明,市场上流动性泛滥和投机炒作是推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今,通货膨胀已成为新兴经济体普遍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巴西7月份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6.9%;印度6月份批发价格指数上涨9.4%。为了抵御通胀风险,新兴经济体不断加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经济的强劲复苏。

今年下半年,在世界经济前景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情况下,国际金融机构纷纷下调了2011年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测。种种迹象表明,世界经济确实又到了一个需要警惕和呵护的时段。

从上述世界经济的基本面看,世界经济正笼罩在部分发达经济体债务危机和经济疲弱及失业率上升的阴影下。欧美能否从债务危机的泥潭中拔出双脚?世界经济的走势又将向何处发展?这一切的答案依旧存在着悬念,需要时间做出回答。但可以确定的是,目前世界经济并未全面走出危机,也没有恢复到正常的发展轨道,仍然面临着下行风险。

(二) 中国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中,既有挑战也有难得发展机遇,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近一个时期主要新兴经济体为缓解通胀压力纷纷采取加息等措施,经济出现一定程度放缓,但长期增长动力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近一个时期,关于世界经济可能二次探底的议论再度引起各界关注。对此我们必须加以重视。从世界经济的风险因素看,虽然未来世界经济仍将处在一个复苏阶段,但下行风险犹存。首先,美国经济可望步入新的增长周期,但增长率将会有所减缓,失业状况要想从根本上得到改善比较困难,消费疲软仍将是美国难以化解的难题,为此美国则有可能进一步扩大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规模,继续刺激经济。一旦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失灵,美国经济可能再度衰退,世界经济也将受到冲击。其二,在债务危机仍得不到缓解的情况下,欧元区经济有可能出现反复和波动。其三,虽然前一段时期日本经济正在逐渐摆脱长期衰退的困境,但地震和海啸以及紧随其后的核泄漏危机又将日本经济带入了一个非常时期,再加上日元升值和经济结构性问题以及政府频繁更迭等因素影响,其经济增长速度受到制约,其间经济出现反复也有可能。其四,新兴经济体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并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不断升温的通胀压力和加剧的贸易保护主义正严重影响着新兴经济体的复苏,而且如果发达经济体陷入经济衰退必然也会拖累新兴经济体。与此同时,一旦美国加大刺激经济措施的力度,美元的新一轮贬值将导致全球性通胀上升,新兴经济体将承受更大的压力。

但也要看到,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中,我国既有挑战也有难得的发展机遇。尽管美欧经济复苏乏力、世界经济前景充满不确定性,但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大方向是确定的,这使得我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面临着较好的环境和机遇。

还应看到,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没有改变。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经济全球化继续深入发展,国际环境总体上仍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国内外两个大局互动加深,相互联系更为紧密,为我国在全球范围提高配置资源能力、拓展外部发展空间提供了机遇;全球科技产业变革趋势,为我国发挥后发优势、实现技术和产业整体跃升创造了条件;国际经济体系和治理结构进入调整期,发展理念和模式的多样性更加受到重视,为构建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使我们在更大程度上参与国际事务成为可能。

尽管近一个时期主要新兴经济体为缓解通胀压力纷纷采取加息等措施,经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放缓,但长期增长动力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而且,这种经济态势的此起彼伏,显然对进一步缩小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差距是有益的。

参考文献:

[1]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课题组;张永军.世界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A].国际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2011)[C].2011年.

[2]吴雪明. 世界经济形势研讨会综述[J].世界经济研究.2002年01期.

关于形势与政策论文(9)

形势与政策论文

以大学生的视角看两会和谐

2012年的“两会”非比寻常,它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两会自开幕到结束,都一直是社会讨论的热点话题。 作为当代大学生,也是即将踏入社会的优秀接班人。我所关心的,也是大家所关心的,即国民幸福感的问题。虽然每个人的幸福感的来源都不一样,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国家幸福感唯一来源是国民的幸福感。从两会看和谐,从两会看民生!

2012年,我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分别于2012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开幕。两会作为一个连接民意传达与政府了解民情的的一个平台,每年的两会都会吸引大量的中外媒体及中国公民的关注。它的召开代表着广大人民的利益,通过代表,公民可以提出自己对国家政治经济等自己所关心的话题提出意见和要求,从而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胡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反复强调着力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问题。q其实,在元旦的新年贺辞中,他就已经指出要“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这一系列讲话都有力地表明,全党在今后的工作中,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最大的政治,把改善民生问题作为最大的政绩,把关注民生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关注民生
  民生问题是最紧要、最根本的问题,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重视和解决民生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
  一是发展经济是关注民生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是途径,改善民生是目标,构建和谐社会是目的,如果不抓住民生这个根本,不积极关注民生,经济发展就会失去实际意义。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二是深化改革是重视民生的强大动力。在深化改革中重视民生,能够使广大民众不断地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能够使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地认同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从而使改革和发展获得一种强大的动力;三是维护公平是保障民生的重要条件。公平与公正是协调社会各阶层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社会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重要源泉。在实现公平公正中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四是解决问题是改善民生的有效途径。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切入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民生问题连着民心,抓住了民生问题,就抓住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改善民生就要从解决民生问题入手。
  

二、关注民生必须做到富民、安民、为民
  要切实关注民生,必须善谋富民之策,恪守安民之责,多办为民之事。
  首先是在富民之策上关注民生。通过项目建设促进发展,造福于民。一是通过项目建设促进经济发展。二是通过项目建设增加群众就业。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吸纳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了城市人员就业。三是通过项目建设促进社会和谐。我们通过加大交通运输、电力能源、农田水利、科教文卫、城乡公用设施等项目建设,不仅优化了经济发展的环境,也改善了城乡人民群众的生活。
  其次,在安民之责上关注民生。坚持从平安建设抓起,让群众安居乐业,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一是构建防控体系,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动和谐。二是创新工作方法,妥善化解各种矛盾维护和谐。科学决策,减少失误,从源头上减少矛盾;在工作中注重把重心和关口前移,有效解决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三是倾听群众呼声,畅通民主渠道促进和谐。畅通社情民意的反映渠道,把决策的过程变为群众意志表达和意见统一的过程。把畅通渠道的过程,变为密切联系群众、促进社会和谐的过程。
  最后,是要在为民之事上关注民生。一是以优质的服务赢得民心。在作风建设中,我们注重把干部作风的转变体现在行政效能上,把高效的服务寓于经常性工作中。二是以具体的实事凝聚民心。把关注民生真正变成为群众办实事和好事的具体行动,强化干部的爱心之心,浓化忧民之情,转变工作作风。三是以真实的帮扶温暖民心。加大对低收入阶层和困难群体的生活保障,加大农村扶贫开发力度,密切干群关系,促进社会和谐。
  三、关注民生必须增强民本意识
 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关注民生,必须进一步增强民本意识,解忧于民,取信于民。一是在感情上贴近群众,树立执政为民理念,真正从思想上贴近群众;二是在行动上深入群众。党员干部只有深入到群众之中,才能汲取到群众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关注民生既重“心入”,又重“身入”;三是在生活上关心群众。要认真关注好和及时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基本问题和紧迫问题,多给群众办一些实实在在的身边事、生活事,促进和谐;四是在工作上服务群众。高效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必须有效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等主体服务者的责任感、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激发广大基层干部队伍的活力,在实践和基层中高效服务群众,致力发展经济,积极建功立业。

关于形势与政策论文(10)

形势与政策论文 2021形势政策论文3000

形势与政策论文 2021形势政策论文3000

摘要:本文从民生财政建设的现实意义出发,通过分析当前民生财政建设的不足,从如何构建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现代化民生财政管理模式的角度出发,进行关于民生财政建设的若干思考,并提出了能够提升民生财政建设水平的若干建议,以便为相关财政工作者提供参考,力争全面促进财政事业向前发展。

关键词:民生财政建设 若干思考

民生财政,顾名思义就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财政体系,伴随着我国对民生财政投入力度的加大,民生财政建设引发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大关注,特别是在教育领域、生活保障领域、就业领域等重点领域,民生项目的投资更是呈直线增加态势。

无容置疑,民生财政建设已成为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重点项目,在当今社会经济体系不断深入改革的今天,我们如何从“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角度出发,对关于民生财政建设做出详细思考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民生财政建设的现实意义分析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呈现出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伴随着经济的良好发展,社会事务需求也不断增多,与此同时也引发出来越来越多的人民利益诉述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改善民生建设的难度,民生建设改善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

要知道,民生财政是“庶政之母”,加强民生财政建设能有效缓解社会经济压力,消除社会经济矛盾,确保社会经济得以长久稳定发展。以下就民生财政建设的现实意义展开分析。

1.1、是实现“中国梦”,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

改善民生财政建设,宏观角度上是要求财政建设从社会经济体系架构改革出发,立足社会经济发展实际,跟随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而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创新,特别是在社会保障领域、教育领域、住房保障领域、公共卫生领域等民生方面的财政消耗,

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种不同的社会需求,进而达到“中国梦”与“人民梦”的相互统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民生基础。

1.2、是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现实需要

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需要多方面要素支持,宏观角度上要求通过科学规划合理配置充分发挥财政分配功能作用与地位,着重改善民生和保障民生,把财政支出向人民群众保障领域转移,重点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包括公共卫生医疗设备、教育、社会住房等社会服务问题,进一步缓解社会民生矛盾。

1.3、是推动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建设的具体体现

数据表明,20__年,全国31个省(区)市的财政支出中,民生支出普遍增长,且多数地方占到了当地公共财政支出的50%以上。以安徽省为例,据财政厅厅长罗建国说:“20__年,安徽省民生支出3161.2亿元,增加553.8亿元,增长21.2%,占全省财政支出近80%。”

一系列数据说明了民生支出比重正在不断优化。可见,加强民生财政建设,必须把财政支出重点向人民群众公共需要或公共服务转移,解决公共服务不到位的局面,进一步推动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建设。

2、民生财政建设面临的问题

2.1、管理体制问题

随着社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财政拨款的形式也向复杂化、多样化趋势发展,政府投资形式也更加多元化。然而,财政管理体制中的事权和财权不匹配,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决策权都在上级领导手上,下级领导空有管理头衔,却无法实施正确的管理权限。这种不平衡的决策方式,使得地方政府压力加大,导致很多民生政策无法落到实处。

除外,由于财政局财政管理的组织建设不完善、财政管理人员配置不合理、职能分配不明确。财政局在进行财政管理工作时,缺乏健全的财政管理监督与控制体系,甚至出现私自挪用单位内部资金、私设账外账,避开财政监督把单位预算外的收入据为私有,进行公款玩乐等情况,严重影响了财政局的经济利益,民生财政建设受到影响。

2.2、财政约束问题

从现阶段我国政府的财政决算预算看来,财政管理模式单一,无法精确、完整地反映出政府的债务、资金等情况。从财政局发布的财政预算信息来看,财政报告不够全面,对资金使用细化不到位,存在多方面不足,极容易滋生腐败行为。

由于财政资金管理缺乏足够的公开透明度,这种模式下的财政报告也缺乏足够的约束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民生建设工作开展的难度。

2.3、资金管理问题

首先是资金来源渠道单一。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等相关的一些民生领域尚未完全向社会资金开放,再加上社会公益、慈善等民生领域制度建设不健全,使得社会资金流入民生建设领域的渠道单一,民生建设支出仍然需要附属财政投入。

其次是民生资金使用存在“越位”与“缺位”现象。民生建设项目虽然遍布社会各大民生领域,然而发达地区却相比于经济欠发达或者偏远地区更为深入。

在经济发达地区,由于经济水平较高,在这种经济条件较好的大环境背景下,出现“越位” 的情况就比较多;而在经济落后地区,由于受到经济限制,一些应用政府承担的民生领域得不到相应的建设,多会出现“缺位或不到位”的状况。显而易见,民生建设现阶段还存在明显的资金管理难题,出现地区建设不平衡现象。

3、完善民生建设的几点可行性策略

民生建设工程意义重大,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针对当前民生建设工程存在的种种问题,必须加以改变,才能提高民生建设水平,以更好地发挥民生财政对扩内需、调结构,促和谐的多重效应。

3.1、在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领域加大公共财政投入,严格控制行政经费的过快增长。

通过把财政支出向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公共教育、社会保障和社会公共设施等方面转型,凸显社会公共保障在国民经济总值当中的比重,加大公共设备与产品的供给,努力做到经济性公共服务与社会性公共服务相互统一,让民生建设项目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得以服务大众,服务社会。

3.2、要以财政改革为先导,强化政府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加快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型。

实践证明,行政改革与财政建设制度的变革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财政建设制度的变革会引发行政建设改革同步改革。因此,财政制度改革可以作为先导,现行一步进行改革,引导政府行政改革。例如通过将预算管理、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等整合到统一的平台,加强对单位基层和管理层的内部控制,确保财政管理记录、财政报告信息和其他财务管理信息的及时性、真实性、完整性。

在企业岗位设置上,建立合理高效的管理机制、运行机制、激励机制、决策机制,建立科学的考核标准,制定比较合理的,操作性强,有激励性的考核方案,形成相互激励、相互制约为主体的运作模式,以把更多的力量放在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人民生活问题上。

3.3、继续改革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进一步照顾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政府。

民生建设工作不仅联系着政府的各个职能部门与处室,与千家万户也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当前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下,一些欠发达地区及基层政府事权、财权不匹配,财政财力不足。民生建设要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进行不同建设。对于一些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应重点建设,而一些地处偏远,远离中心城区的地区应充分放权,给予优惠政策,大力鼓励其快速发展。

4、结语

民生财政建设工作的进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目的不单是为了优化民生管理,同时也是为了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配置使民生财政建设发挥最大的功能效应,从而改变人民群众生活环境,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事业的发展。

对关于民生财政建设做出思考,以找出提高建设水平的可行性策略,对于实现民生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其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形势与政策论文 2021形势政策论文3000

不知觉学习《形势与政策》课已有两年了,通过这两年的学习使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虽然每学期的课不多,但却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首先,蒋老师上课非常生动,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听,而老师的思维更是睿智敏捷,素材也丰富多彩,以及别有风趣的讲演,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位大学教师所具备的良好素质和出众能力,在这里,我们不仅享受着知识的积淀所带来得无限快乐,更被其无穷的讲演魅力所陶醉。我们用自己年轻、活跃、开放、包含的个性来聆听哲人的教诲,固然会受益匪浅、泽被至深。

我认识到,形势与政策左右我们的发展,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史有“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应为“适时务者为俊杰”。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环境、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树立一个远大理想,做一个成功人士!

关注世界。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其次,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

再者,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综上所述,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为了更好的把握住自己,必须在努力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应该学习好《形势与政策》课,这样在我们才能更好的为祖国明天的建设添砖加瓦。

最后,我想说,学校开设的《形势与政策》课非常有必要。因为,高等学校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中国,了解了世界,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也为我们走出学校进入社会提前上了一课,让我们感受到社会的形势和国家政策,好让我们更有准备的为人民服务,为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

形势与政策论文 2021形势政策论文3000

从当前我国的发展现状看,有好的方面也有坏的一方面,对此,为稳定经济的发展,我们应该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纵观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导致*增生,*是人类尚未攻克的顽疾,它的出现时经济发展带来的结果。对此,我们现正在积极应对,以来,党中央对反*从战略上予以高度重视,实施了多项措施,包括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上打出“组合拳”,扎实推进反*行动,反*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再次是反*不留死角,法律面前不分国企、外企、和私企,反腐子弹不长眼,不管你是教授、官员、医生还是高人,击中谁就是谁,打‘老虎‘��苍蝇��绝不手软。20xx年反腐有一新亮点,就是纠正不正之风,将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列为“靶心”动员全党对作风上的弊垢扫除,全面改革以清除*土壤。同时加强监督力度,监察机构履职能力大幅提升。国内大学毕业生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外部原因影响了大学生就业的大环境,高等教育体制、培养模式和学生就业观念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不相匹配。造成了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困难,还有一些大学生虽然落实了工作,但就业状况不好,进退维谷。这一批不得志的大学生构成了“蚁族”等“族化”群体,破解“族化”应从几方面入手,政府上,健全相关政策措施,加大相关领域的改革力度;社会上,营造良好的有利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环境;教育主体上,结合社会需求全方位培养大学生;大学生自身层面上,正确定位,做好自身发展。我国还面临着产能过剩的现状,产能过剩呈现着全面化特征,传统产业和部分。战略新兴产业均出现了明显的产能过剩,部分产业出现绝对和长期产能过剩。

近几年,集中投资造成了产能增长过快,而且新产能还在不断地释放和形成。原因是由于自由竞争,政府行政力量推动产业发展,经济波动性大,政策有效性不高,政府服务信息不足,国际金融危机使供求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对此,我们应该创造有效的需求,消化一批产能,还有就是增强企业跨国的经营能力,向境外有序转移一批产能;优化产业结构;严格执行环保、安全、能耗等市场准入标准,淘汰一批落后产能,而最根本的还是要有效地发挥市场机制。当今形势下的中国面临着国内外的复杂环境,只有不断加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以事业的发展,不断开阔周边外交工作新局面,积极应对世界经济结构大调整,才能更好的建设好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

关于形势与政策论文10篇

https://m.czhuihao.cn/zhichang/158675/

《关于形势与政策论文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下载文档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