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节的诗歌

发布时间:2021-07-01 点击:

关于上巳节的诗歌15篇

关于上巳节的诗歌15篇

关于上巳节的诗歌(1)

三月三上巳节诗歌:《兰亭集序》_750字

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小学作文 作文网

王羲之鼎鼎大名的《兰亭集序》就是写的一次文人雅士从事禊的活动。“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有了书圣的风雅前例,三月三这个官民游乐的好日子,更成了骚人墨客赋诗的好机会。吴自牧《梦梁录》卷三《三月》云:“三月三日上巳之辰,曲水流觞故事,起于晋时。(就是指王羲之写《兰亭集序》的事)唐朝赐宴曲江,倾都(全城出动,好大的场面)禊饮踏青。” 描写三月三盛况的诗篇更是数不胜数。

《兰亭集序》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注: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42位文人学士、社会名流,在浙江山阴的兰亭作修禊之会。各人分坐于曲水之旁,借着宛转的溪水,以觞盛酒,置于水上。他们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也发表一些议论。大家即兴写下了许多诗篇,推举王羲之写一篇序。王羲之遂乘兴作《兰亭集序》,文采灿烂,隽妙雅迪,书法更是遒媚劲健,气势飘逸,被后世推为“天下第一行书”。

关于上巳节的诗歌(2)

2019节日介绍:上巳节简介及民俗

传统的上巳节在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也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上巳节和花朝节一样,正逐渐被人们所淡忘、忽略。
上巳春浴的习俗,发源于周代水滨祓禊,后由朝廷主持,并专派女巫掌管此事,成为官定假日。到汉代,上巳被定为节日,魏晋以后,确定三月初三为春禊,是当时重要节日之一。上巳日是祓除灾祸,祈降吉福的节日,主要内容是:祓:即祓除疾病,清洁身心。禊:修整、净身、洗浴、祓禊都要通过洗濯来完成,因此洗浴成为祓禊的主要内容。当时不但民间百姓临水洗浴,而且宫廷里的帝王后妃也赶赴水边沐浴,形成“东流水上自洁濯”的情景。[2-3]
由上巳节还演化出一段“曲水流觞”的逸事。魏晋时,士大夫在祓禊的同时,还要举行水滨宴会,谈文作赋,饮酒取乐。饮酒时,要将酒杯置于流水之中,酒杯随水流动,到谁的面前,就要饮酒吟诗。这个活动,在著名书法家、文学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被记为“曲水流觞”。曲水流觞的活动还远传到日本,形成日本的曲水宴与洗尘礼仪。
上巳节还是古代帝王招魂续魄的日子,郑国习俗,上巳日在溱水淆水进行招魂续魄的祭奠。
另外三月三除了上巳节外还是西王母生日。此说源于道教传说,每年此日,各路神仙都会赴瑶池献礼祝寿,著名的“麻姑献寿”由此产生。
上巳节还是人日。人日也是传统节日,相传女娲七天之内造出七种动物,按日排列为初一是鸡日、初二是狗日、初三为羊日、初四为猪日、初五为牛日、初六是马日、初七为人日。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天干排序和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地支排序法,初七为地支巳日,所以巳日即人日,因此上巳节,也就是人日的节日。纪念人日要吃“七宝羹”和“薰天”。“七宝羹”就是用七种菜做的菜肴,而“薰天”是露天作的煎饼。另外还要用五彩丝织品剪成人形或金箔刻成人形挂在屏风火帐子上,以求吉利。
民俗
该日民间有流杯、流卵、流枣、乞子和戴柳圈、探春、踏青、吃 清精饭以及歌会等活动。
在江苏省有在三月三逛庙会的习俗,每逢三月三,各种小商贩就会在街上摆起摊位,一眼望去就像是一条长龙,这也是全年最热闹的节日之一。
台湾、福建地区三月三为“三月节”,“采鼠麹(曲)草,合米粉为粿以祀其先”(清乾隆帝《台湾府志》)。重庆忠县等地有“三月会”,举行纪念抗敌将领巴蔓子的盛大活动,是日,群众抬巴蔓子的偶像绕城游行,后跟社火队,玩龙灯、舞狮子,家家张灯结彩,燃放爆竹,热闹非凡。中国南方许多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壮族:多于三月三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
侗族:多于节日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花炮节”。
布依族:于节日杀猪祭社神、山神,吃黄糯米饭,各寨三四天内不相往来。
瑶族以三月三为“干巴节”,是集体渔猎的节日,并将捕获的野物鱼类按户分配,共享收获的欢乐,后云集于广场,唱歌跳舞,欢度佳节。
畲族:以三月三为谷米的生日,家家吃乌米饭。

关于上巳节的诗歌(3)

母亲节诗歌——《关于母亲节的诗歌》

  母亲啊,谢谢你给了我们生命谢谢你用血和泪,用欣喜的微笑把我们送进这个喧闹无边的世界母亲啊,你给了我们美妙的人生世界上,有什么光芒能比得上母亲的目光所有的温柔和爱都凝集在母亲的目光里我们感觉幸福因为我们都曾被这样的目光凝视母亲啊,你的目光瞩望着我的一生世界上,有什么声音比母亲的声音更熟悉更亲切母亲的呼唤可以穿越一切喧哗轻柔地打开我们的心扉听到母亲的声音我们便忘却了所有的烦恼母亲啊,你的声音陪伴着我整个生命关于母亲节作文:母亲节诗歌母亲诗歌母亲节诗歌歌颂母亲:我愈走愈深的世人?世人的一个五叶树上长满诗歌母亲我是你被迫成熟的孩子那一个穿一身幽幽青衣的孩子我是被你百般怜爱的一把泥土今夜你端坐在乡村的屋檐下轻洗手指五片叶中的一片一片秋的叶子作梦的孔母亲儿子望你在千里外的河边不要告诉我生命的发生地有要戳穿我河边繁衍的热泪!今夜星光无比波光荡漾夜曲悠扬母亲的手指缠满青春的圣洁五叶树上长满沉如秋天的诗歌她的儿子站在颤人的发丝上不要激动我嘴角吹出的那缕箫声。
  你的生命感动了我随你而去的梦楚一年年的秋天我在树下打马而过一年年的秋天我在树下打马而过关于母亲节作文:母亲节诗歌1,风雨中的母亲日子象走在常有风雨的路上,母亲在最前头。
  让一些为儿女遮挡风雨的雨伞给母亲,母亲又推给了我。
  啊雨伞下的儿女,雨伞外的母亲,雨不再是雨,是上苍送给人间的一颗幸福泪。
  2,母亲,辛苦了人的躯体可以离去,而人不会离去,就象我们不会忘记祖先,忘记母亲。
  母亲是身上的被,没有她会感到寒冷。
  母亲是菜中的盐,没有她生活就没有味道。
  母亲肯定有她的痛楚。
  那些游走不定的伤痛,常常挂在她的脸上,和望着儿女们的笑交织着。
  3,伟大的母爱采一束最鲜艳的玫瑰花,寄托着所有对母亲爱的话,母亲说我傻,玫瑰花是象征爱情的花,不,也是儿女要送给母亲的花。
  很久听不到母亲为我儿时讲的笑话,真后悔,那一段段还没听完就进入梦乡的话语。
  母亲说,傻孩子,母亲对儿女要说的话永远没个说完,就是睡到坟墓里,你们也是我永远的牵挂。
  

关于上巳节的诗歌(4)

浅论上巳祓禊习俗的原始动因
作者:贾丽微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13期

        摘 要:传统节日习俗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上巳节是我国古代一个极为重要的传统节日,其节俗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绚烂多彩,其中祓禊是上巳节最原始最古老也是最重要的活动内容。针对上巳节祓禊的内容和演变,本文从祓禊的含义入手,探源祓禊习俗产生的原因,从人们的一系列活动内容可知祓禊是为了消灾疗病、祈子盼育,这源于水的功效、源于上古先民对于水的崇拜。

        关键词:上巳节 祓禊习俗 原始动因 水崇拜

        作者简介:贾丽微,女(1988-),汉族,辽宁沈阳人,硕士,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国古典文献学2010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学文献学。

        

        民族的节日就是文化的生日,传统节日最能反映一个民族的信仰习俗,信仰习俗则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深层文化形态,诠释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上巳节是我国古代一个极为重要的传统节日,早在周代就已产生,它最初由周朝的祓禊祭日逐渐演变,经过历代文人诗词歌赋的熏染,成为一个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着特殊地位、散发着浓郁人文气息的游宴节日。上巳节节俗内容丰富多彩,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朝代的更替、民风民俗的转变,再加上文人雅士在节日里的酬唱应和,节俗内容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节俗从开始出现时的临水祈子、祓禊、会男女发展到踏青游春、竞技娱乐、曲水流觞及其他一些内容,其中祓禊是上巳节最原始最古老也是最重要的活动内容。

        有关“祓禊”的活动方式以及民俗习惯在历代诗文中得以保存流传,如东汉杜笃《祓禊赋》、《禊祝》,蔡邕《祓禊文》,晋褚爽《禊赋》直接以祓禊为标题,晋张协《洛禊赋》曰:“夫何三春之令月,嘉天气之氤氲,和风穆以布畅兮,百卉晔而敷芳。川流清冷以汪秽,原隰葱翠以龙鳞。”[1]晋成公绥《洛禊赋》曰:“妖童媛女,嬉游河曲。或盥纤手,或濯素足。”[2]写到祓禊场面的作品也有很多,如张衡《南都赋》[3] “暮春之禊,元巳之辰,方轨齐轸,祓于阳滨。”晋陆机《三月三日》:“迟迟暮春日,天气柔且佳。元吉隆初巳,濯秽游黄河。”[4]梁刘孝绰《三日侍华光殿曲水宴》:“董祓三阳暮,濯禊元巳初。”[5]唐崔灏《上巳》:“巳日帝城春,倾城祓禊辰。停车须傍水,奏乐要惊尘。弱柳障行骑,浮桥拥看人。犹言日尚早,更向九龙津。”[6]等都描写了祓禊习俗的盛况 。可见祓禊习俗在历朝历代得以流传,并且几乎全民参与,场面热闹宏大,是上巳节节俗中最为重要的也是最为神秘的组成部分。探讨祓禊习俗的内在动因,首先需要了解“祓禊”的含义。

关于上巳节的诗歌(5)

三月三上巳节诗歌:《丽人行》_200字

《丽人行》
【唐】杜甫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盍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沓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关于上巳节的诗歌(6)

2017年上巳节在哪一天?有什么来历?

上巳(sì)节,俗称三月三,汉民族传统节日,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传统的上巳节在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也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上巳节又称女儿节。


“上巳”最早出现在汉初的文献。《周礼》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据记载,春秋时期上巳节已在流行。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就是写的当时的情形。宋代以后,理学盛行,礼教渐趋森严,上巳节风俗在汉人文化中渐渐衰微。另外,三月三上巳节与九月九重阳节相对应,正如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一个在暮春,一个在暮秋,踏青和辞青也随之进入高潮。



问:2017年上巳节在哪一天?

答:2017年3月30日 (三月初三 星期四)


上巳节的来历

上巳节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农历三月三,还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有一首北京竹枝词是这样描述蟠桃宫庙会盛况的:“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扬。”传说西王母原是中国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保护神。她有两个法宝:一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寿的仙桃——蟠桃。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来的西王母仙丹后飞上月宫的。此后,在一些志怪小说中,又把西王母说成是福寿之神。

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汉代定为节日。“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为大絜”(《后汉书·礼仪志上》)。后又增加了临水宴宾、踏青的内容。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上巳节有什么习俗

高禖

在上巳节活动中,最主要的活动是祭祀高禖,即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上巳节高禖,又称郊禖,因供于郊外而得名。禖同媒,禖又来自腜。最初的高禖,属女性,而且是成年女性,具有孕育状。事实上,远古时期一些裸体的妇女像有着非常发达的大腿和胸部,还有一个向前突出的肚子,这是生殖的象征。在汉代画像石中就有高禖神形象,还与婴儿连在一起。辽宁地区红山文化遗址的女神陶像,就是生育之神。后来高禖有了很大的变化,如河南淮阳人祖庙供奉的伏羲,就是父权制下的高禖神。同时还出现了性具崇拜,先女阴后男根崇拜。起初上巳节是一个巫教活动,通过祭高禖、祓禊和会男女等活动,除灾避邪,祈求生育。从这种意义上说,上巳节又是一个求偶节、求育节。汉代以后,上巳节虽然仍旧是全民求子的宗教节日,并且传说农历三月三是西王母的生日,但已经是贵族炫耀财富和游春娱乐的盛会

曲水流觞

在上巳节中还有临水浮卵、水上浮枣和曲水流觞三种活动。在上述三种上巳节水上活动中,以临水浮卵最为古老,它是将煮熟的鸡蛋放在河水中,任其浮移,谁拾到谁食之。水上浮枣和曲水流觞则是由临水浮卵演变来的。不过,这是一种比较文明的孕育巫术。曲水流觞和临水饮宴则是这种巫术的演变,成为文人雅士的娱乐活动。

祭祀

在上巳节活动中,最主要的活动是祭祀高禖,即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人们通过这种巫教活动,除灾避邪,祈求生育。因此,上巳节又是一个求偶节、求育节。汉代以后,上巳节除了是全民求子的宗教节日,还是游春娱乐的盛会。

传说黄帝在涿鹿打败蚩尤之后,回到有熊国(今河南新郑),在三月三这一天登山祭祀天地山川,登基称帝,中华民族的第一个王朝诞生了。后人为纪念黄帝的功德,每年三月三这天都要举行各种拜祖活动。到了春秋时期,兴起了三月三登具茨山(位于河南新郑,系黄帝活动遗迹)朝拜轩辕黄帝活动,并形成民俗一直延续下来。

祓禊

上巳节还有祓禊、修禊或沐浴活动。沐浴是为了去灾。史前人类认为生育是由图腾入居妇女体内的结果。进入父权制时代之后,人们才明白了夫妻交媾是生育的原因。但是无论是图腾感生的观念,还是夫妻交媾导致生育的认识,都承认妇女是生育的体现者,子女是由母亲孕育的。然而,并不是每个妇女都能正常生育的,由于疾病原因,往往使某些妇女不孕育。当时人们认为妇女不育是鬼神作祟,就利用上巳节的沐浴治疗不育症。这样久而久之,相沿成习,把沐浴变成上巳节的重要内容。云南初春流传的洗脚大会,就是古代祓禊的遗风。修禊,源于周代的一种古老习俗,即农历三月上旬“巳日”这一天,人们相约到水边沐浴、洗濯,借以除灾去邪,古俗称之为:“祓禊”。后文人饮酒赋诗的集会,也称为修禊。春日踏青有“春禊”,秋日秋高气爽,文人怎能辜负这大好时光,自然会有“秋禊”,时间一般是在农历七月十四。历最为有名的修禊当数兰亭修禊和红桥修禊。

会男女

在上巳节中有一种奇特的风俗,即“会男女”。这种节日中的野合,由来已久,本来自氏族时期的季节性婚配——野合群婚,后来也有残存,如广西左江崖画、成都汉墓画像砖上都有男女野合图。后来的记载也多见此俗。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有不少会男女的风俗,如黎族的三月三、苗族的爬坡、布依族的抛绣球等等。踏青也是此类遗风。江苏武进地区在初三游南山,民谣曰:“三月三,穿件单布衫;大蒜炒马兰,吃了游南山。。”

蟠桃会

道教兴起后,认为农历三月三为西王母蟠桃会之日。拜西王母在中国普遍盛行,但其他地方也有祭其他神求子的风俗,如扬州拜三茅真君,又称瞎子赛会。温州则在农历三月三供无常鬼,祈求健康,多生贵子。厦门有石狮会,成都有抛童子会。在抛童子会上,谁抢到童子,谁就能生子,故抢到童子的人被视为英雄。山东齐河不育妇女,在农历三月三要去娘娘庙烧香叩拜,主持赐给一根红线,求育者用红线拴一个泥娃娃,象征娘娘神赐子,生子后把泥娃娃放在墙洞内,每年的农历三月三都要给娘娘神烧香上供。在杨柳青年画中有一幅“大娃娃”年画,说明京津地区也流行拴娃娃风俗。当前农历三月三已经逐渐被淘汰了,但各地还有类似风俗,如安徽繁昌的接三姑娘、浙江丽水的龙子庙会、吉林永吉的龙王祭、浙江海宁的双忠庙会等等。 上巳节虽然主要是祈求人类繁衍,但是古代信仰认为人的繁衍也能促进农作物的繁殖。民间流传的麦生日,就认为麦与人一样有一种生育能力。农历三月三在吉林有 许多节日活动:一种是瞎子会,即盲人集会,选会首,共聚餐,实行自我保护;另一种是大神节,在此举行萨满出师会,并抬神出巡,此后作法时就可独立跳神了。有的当天还要祭仓神,成为祭犁日,从此开始春耕活动。正因为如此,上巳节之后,人们就开始了农忙。 古代有些地方,在上巳节期间还进行一种弋射活动,即利用一种带丝线的箭射击野雁,射中后即索丝而取雁。这种雁与其说是猎物,莫如说是送礼的赠品。南方劳动妇女则开始育蚕,采桑喂蚕。


上巳节的食俗

地菜煮鸡蛋

清朝叶调元的《汉口竹枝词》曰:三三令节重厨房,口味新调又一桩。地米菜和鸡蛋煮,十分耐饱十分香。地菜煮鸡蛋讲究新鲜和配料,地菜一定要是三月三当天采来的,再配上姜片、枫球、路边荆等中草药与鸡蛋同煮,红枣要在鸡蛋煮熟以后再放,可让红枣不烂、香甜可口。这样煮出的鸡蛋可以去风湿、清火,腰腿不痛,而且还可预防春瘟。据说要真正达到祛风败毒的食疗效果,用新鲜地菜煮青壳鸭蛋。有说:农历三月三,不忘地菜煮鸡蛋。中午吃了腰板好,下午吃了腿不软。

三月三日古时也是百花的生日,诗曰:长安水边多丽人。台湾、福建地区三月节采鼠麹(曲)草,合米粉为粿以祀其先(清乾隆帝《台湾府志》)。福建畲族三月三吃乌稔饭。它是将糯米用洗净煮熟的乌稔树叶浸泡后蒸煮而成。中国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如壮族、侗族、水族、苗族、畲族、黎族、仫佬、毛南、布依族等族都有各自传统的三月三节日习俗。

农历三月初三(三巳日),朝鲜族妇女们要上山采集金达莱花,制作成花面食品,或用绿豆加蜂蜜和松子制成,家家备酒菜,举行各种春游活动。据说这一天洗头头发会柔如流水黑如墨,妇女们便都要争着在这一天洗头发。传说,三国时期,高句丽的各部士兵这天聚集在一起进行打猎活动,并从中挑选最勇敢者给予奖励或重用。李朝中后期以后,许多儒学者这天要进行祭祀活动。

日本此日为女童节,汉字似为“姬祭”(Hina-matsuli),此日须将祖先传下的玩偶陈列于红布上祭拜,最简单的有诸侯夫妇,三女官人,五人乐队的玩偶,制作甚为精细,服饰配件类似汉唐贵族。这个节日很可能源自唐朝中土。

关于上巳节的诗歌(7)

上巳节,

俗称三月三,汉民族传统节日,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传统的上巳节在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也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上巳节又称女儿节。上巳节和花朝节(二月二,又叫花神节)一样,正逐渐被人们所淡忘。

“上巳”最早出现在汉初的文献。《周礼》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据记载,春秋时期上巳节已在流行。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就是写的当时的情形。宋代以后,理学盛行,礼教渐趋森严,上巳节风俗在汉人文化中渐渐衰微。另外,三月三上巳节与九月九重阳节相对应,正如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一个在暮春,一个在暮秋,踏青和辞青也随之进入高潮。

祓禊

拼音 fú xì

犹祓除。古祭名。源于古代"除恶之祭"。或濯于水滨(薛君《韩诗章句》),或秉火求福(杜笃《祓禊赋》)。三国魏以前多在三月上巳,魏以后但在三月三日。然亦有延至秋季者(刘桢《鲁都赋》)。即农历三月三上巳节。

汉 刘桢 《鲁都赋》:“及其素秋二七,天汉指隅,民胥祓禊,国于水嬉。”《后汉书·礼仪志上》“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於东流水上” 南朝 梁 刘昭 注:“ 蔡邕 曰:《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 沂 ,风乎舞雩,咏而归。’自上及下,古有此礼。今三月上巳,祓禊於水滨,盖出於此。” 唐 张志和 《上巳日忆江南禊事》诗:“ 黄河 西绕郡城流,上巳应无祓禊游。”《辽史·王鼎传》:“适上巳,与同志祓禊水滨,酌酒赋诗。” 清 龚自珍 《百字令》词:“珂珮晨閒,文章秋横,祓禊西山雨。”

西安世博园锦绣湖畔有座“祓禊桥”。每次游园,总见游人多对桥名“祓禊”二字甚感陌生,更不知其义,于是趁清明节不妨一叙。

祓禊,音fúxì,祓,秉火以祭;禊,春濯水滨。祓禊,即借助水火除恶禳灾。是由巫祝文化演变而来的古祭名,也是我国古代上巳节的主要活动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祓禊这种驱晦求福之祭,便逐渐演变为春季在水滨举行的、以濯浴为主要形式的游乐活动。

上巳节是我国的古节。秦汉之后,更发展为全国性的大节,其中男女交往或求偶的成分占了很大的比重。东汉蔡邕在《祓禊文》中写道:“洋洋暮春,厥月除巳。尊卑烟骛,惟女与士,自求百福,在洛之涘。”时至唐代,上巳节已演变为官民共享的娱乐活动,有关的诗文比比皆是。如“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杜甫《丽人行》)该节在汉代之前被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由于古人将农历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称为“上巳”,故称“上巳节”。由于农历三月的上巳日每年都不固定,而三月初三又多逢巳日,为了方便和统一,自魏晋以后便将上巳节固定于三月初三。这个日子虽然不一定都是巳日,但“上巳”的节名却被沿用下来。如《宋书·礼志》载:“自魏以后,但用三日,不以巳也。”所谓“巳日”,系来自干支纪时法。

我国地域辽阔,习俗有别,但过上巳节的地域却涵盖了壮族、瑶族、黎族、高山族等多个民族的广大聚居区,甚至还传到朝鲜和日本等国。其形式也多以禊浴、祭禖、求子、相亲、对歌、流觞等为主要内容。像著名的《兰亭序》即出于此节,而曲水流觞也成为文人雅事,为后人所效仿。由于上巳节在时间上紧挨寒食节和清明节,又多是户外活动,因此,这三个“形质”相近的节日便逐渐被融合于清明节之中。以上巳节为“母节”的三节合一,应该是社会文明的进步,也是民俗发展的自然结果。

关于上巳节的诗歌(8)

上巳节活动

活动主办单位:汉魂汉服社

二零一五年四月十日

上巳节活动策划书

活动背景:

上巳节,又名三月三,是中国传统的一种古老节日。上巳节在中国古代又被称为“女儿节”,在汉族地区已经失传了。但在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还有遗存,在日本和韩国等周边国家,现在还有从中国传过去的 “女儿节”的风俗。又是一年上巳节,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增强中华儿女对汉文化的认识,汉魂汉服社兹有意举办上巳节祭轩辕活动。在此我们诚邀诸位同袍,共享盛举。

活动目的:传承华夏文明,弘扬传统文化。本次活动的目的是让更多的人参与,而不是自娱自乐。只有更多的人参与,当我们展示我们所穿的纯正汉服时才能获得更多的掌声和赞赏。同时也是为了展现出一种以汉族传统文化为基础,但熔入了现代气息的活动。我们华夏民族自古都是一个开放、包容、学习的民族,我们也是一个懂得兼容并包不断提升自我的民族,我们举办此次的活动也是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关注、关心我们的民族文化。

活动主题:

携众汉服同袍,共赏上巳文化

活动时间:

2015年4月19号

活动地点:

老图书馆门口

活动流程:

1.汉服汉礼展示与学习 (穿汉服的同袍展示我汉家风采,并且带场外观众前来一起学习汉家礼仪.)

2.祭祀轩辕神像:上贡品、上香、磕头、上裱(人人皆可参与,不管有没穿汉服)

3.依次许愿、吃鸡蛋(尊重传统习俗)

经费预算:

总计:壹佰壹拾元

活动注意事项:

1.注意仪表整洁端庄,男同袍请注意衣冠齐整,同袍见面行揖礼。庄重场合严谨喧哗,注意保护环境卫生;

2.严禁大庭广众宽衣解带,注意汉服搭配合适的发饰、鞋子等着装细节;

3.谢绝COSPLAY装、影楼装、旗袍、马褂、唐装。

4.在活动中进行时,不得大声喧哗。遇有游客不理解或乱作评论时,耐心讲解,不得与之发生争执。

5.有汉服的朋友,请大家从家门口走出就穿上汉服并梳妆打扮好.没有汉服的朋友可和同袍借穿或着整洁时装.

关于上巳节的诗歌(9)

上巳节介绍

一、上巳节的形成

上巳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俗称三月三。“巳”是地支中的干位。过去纪年纪月纪日用六十花甲,即以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字与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十二字轮番搭配,以数学组合方式组成六十个组合形式来记日记年。“上巳”就是三月中第一个出现“巳”的日子,因此叫“上巳”。

“上巳”最早出现在汉初的文献。《周礼》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据记载,春秋时期上巳节已在流行。由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每年都是不同的,所以到魏晋时便以固定的三月初三来代替上旬巳日。过去,在这一天,满朝文武百官有集体休假的;皇帝经常用这个日子来宴请新科进士。人们要到野外郊游踏青。青年男女在这一天得到了彻底的解放,可以不受礼教约束,行我所行,爱我所爱,自由交往。在郊外水滨荡秋千,放风筝,观风景,青年男女对歌抒怀,各行其乐。到唐代,这种风气还一直流传着,甚至连皇家戒备森严的宫廷也敞开了大门,让嫔妃宫女到郊外欢度一日。

上巳日原指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三国魏以后就固定在每年的三月三这一天了。旧俗以此日临水沐浴以祓除不祥,名为修禊,到后来逐渐演变成一个到水边饮宴、郊游踏青的节日。

唐人对上巳节非常重视,将其与晦日(后改为中和节)、重阳节并称为三节令,皇帝赐钱百僚,让他们选胜观赏,进行宴乐。这更促进了上巳日节俗活动的发展,每至此日,长安市民就纷纷走出家门,涌向水边草地,修禊以外尽情地游赏。殷尧藩《上巳赠都上人》诗就写出了这种热闹的景象:“三月初三日,千家与万家。蝶飞秦地草,莺入汉宫花。鞍马皆争丽,笙歌尽斗奢。”唐彦谦《上巳寄韩八》也说:“上巳接寒食,莺花寥落晨。微微泼火雨,草草踏青人。”

二、上巳节的典故

(一)“曲水流觞”

水和九年(353)三月初三上已日,晋代有名的大书法家、会稽内史王羲之偕亲朋谢安、孙绰等42人,在兰亭修禊后,举行饮酒赋诗的“曲水流觞”活动,引为千古佳话。这一儒风雅俗,一直留传至今。当时,王羲之等在举行修禊祭祀仪式后,在兰亭清溪两旁席地而坐,将盛了酒的觞放在溪中,由上游浮水徐徐而下,经过弯弯曲曲的溪流,觞在谁的面前打转或停下,谁就即兴赋诗并饮酒。据史载,在这次游戏中,有十一人各成诗两篇,十五人各成诗一篇,十六人作不出诗,各罚酒三觥。王羲之将大家的诗集起来,用蚕茧纸,鼠须笔挥毫作序,乘兴而书,写了举世闻名的《兰亭集序》,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也因之被人尊为“书圣”。

(二)黎族“孚念孚”的传说

据说很久以前,七指岭地区遇到罕见的大旱,人们度日如年。一天清早,一个名叫亚银的年青人告诉大家,说他梦见一只百灵鸟,要想摆脱这场灾难,必须爬上五指山的顶峰,吹起鼻箫诱捕它。亚银自告奋勇地登上五指山顶峰,他在山顶上吹起他心爱的鼻箫。一直吹了三天三夜,一只百灵鸟才从幽谷中飞来,亚银赶忙追捕,他追过一座山岗,最后亚银定神一看,百灵鸟变成了一位非常漂亮的黎族姑娘。姑娘答应跟亚银到人间解救灾难。旱灾解除后,未想到却触怒了峒主。他派家丁把百灵姑娘捉去,这时亚银赶来,他俩躲进一个山峒里,峒主命令家丁用火烧到山洞时忽然乌云滚滚、雷声大作、石裂山崩,把万恶的峒主和他的家丁全压死了。亚银和百灵姑娘变成一对鸟儿,飞上天空,乡亲们闻讯赶来,目送他们,激动地跳起舞唱起歌,祝他们美满幸福。这一天正是农历三月初三,从此这一天便成了黎家的一个传统节日。

为了庆祝三月三,准备工作要提前半个月进行。男子上山狩猎,把所获猎物腌好封存;妇女在家舂米和做粽粑;青年男女准备漂亮的服饰和定情的礼物。猎物和粽粑作为祭品,用以祭礼堂里的祖先,若出猎无所获,则杀鸡代替,祭祀由氏族老人主祭。

节日那天,黎族人民集合在一起,预祝"山兰"(山地旱稻)、狩猎双丰收。老人们携带腌好的山味和酿好的糯米酒,来到村中最享众望的老人家里,席地围坐,在芭蕉叶和木瓜叶上痛饮。

(三)隋炀帝水饰流觞

据《太平广记》载,每年三月上旬巳日,隋炀帝会群臣于曲水池滨,饮宴以观水饰。所谓“水饰”乃是指用木头雕刻而成的各种雕像,以历史上著名的河水神异故事为题材,比如神龟负八卦出河以授伏羲,黄龙负图出河以授黄帝,丹甲灵龟衔书出洛水以授苍颉,凤凰负图、赤龙载图出河并授尧,龙马衔甲文出河授舜。舜与百工群聚而歌,有人面鱼身且雪白而细之神鱼从水中跃出,捧河图授禹,其后盘旋舞蹈入河;禹治水,应龙以尾画地,凿龙门;禹过江,黄龙负舟,玄夷苍水使者授禹山海经;周始祖姜塬于河滨履大人迹,弃后稷于寒冰之上,群鸟用羽翼护而暖之;周武王渡河,赤文白鱼跃入王舟。穆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秦始皇入海见海神巨鱼,汉武帝泛楼船于昆明池,屈原自沉汨罗水,孔子春日浴于沂,周处斩蛟,女子秋胡妻赴水,许由洗耳,庄惠观鱼,巨灵开山,长鲸吞舟等等,总72势,构成一个连环画系列,是中国古代水文化的精华。“皆刻木为之,或乘舟,或乘山,或乘平川,或乘磐石,或乘宫殿。”其人物长2尺以上,衣装齐整,栩栩如生,而杂以禽兽鱼虫之类,皆可运动自如,逼真自然。

这些水饰布列在曲江池内,随水而周行,中间伴以伎船12艘。伎船长一丈,阔六尺,每条船上都排放有一个雕刻人物组成的乐舞分队,“木人奏音声,击磬、撞钟、弹筝、鼓瑟皆得成曲,及为百戏,跳剑、舞轮、升竿、掷绳皆如生无异”。伎船与水饰皆装扮得富丽堂皇,放在曲池的岸边,可以环池自动依次而行,其本身又变幻多端,奇异出于言表,而这些都是以特殊的水力机械进行推动的。

隋炀帝君臣团坐曲池之周,除了观赏优美奇妙的水饰,聆听伎航的悦耳音乐外,还有爽口的美酒由机械木人送来,供其口腹之欲,这就从各种感官上让赏玩者达到了生理的享受与心理的满足。做长8尺的小舸子船七艘,周环其池,向观赏者敬酒。船上有小木人5个,各长2尺,一人立于船头端着酒杯,一人立其旁捧着盛酒之钵,一人在船后撑船掌握方向,二个人在中央摇动双浆。侍宴宾客落座于曲池回曲之处,行酒小船循岸而行,行速超过水饰,一般是水饰绕池一周,酒船要绕池正好三周,即酒船速度三倍于水饰,敬酒三巡,而且同时停止,不差分毫。酒船到了座客之处即自行停住,擎酒木人于船头伸手把酒杯敬送给客人,宾客取酒一饮而尽,然后把酒杯交还给木人。木人接杯后,转身向持酒钵之人要来酒勺,用勺子从钵中打酒重新斟满酒杯,并把勺子交还。其后小船按程序自动地前进,每到坐有宾客之回曲处,皆如前法敬酒、斟酒。这些都是在曲池岸边或水中船上安有机关,才能达到的神奇境界。

这种环绕曲池,边饮自来之酒,边欣赏水中雕刻,享受机械人乐舞的曲水流觞的神奇工程是由黄衮设计和制造出来的。隋炀帝对此特感兴趣,欣赏之余仍不忘命学士杜宝撰《水饰图经》,用文字把水饰故事描绘出来,命画工把各种水饰图示出来,以留存于世。可惜《水饰图经》原文及绘画我们没有找到,可能已经遗失不存,只留下了一个概要记载,让人感慨不已。这也给我们复原水饰留下了遗憾,同时又让我们多了一份想象的空间,历史文化残缺的美,可以用我们的头脑和心灵去感悟、去补充。

三、上巳节的节俗活动

唐都长安上巳节俗活动的内容十分丰富多彩,修禊、流觞是其独有的活动,此外,还有踏青、赏花、插花、泛舟、歌舞等多种节目,上巳日也因而成为春季节日庆典的高潮。

景色艳丽、面积广大的曲江风景区是长安上巳节俗活动的中心舞台。当是日,皇帝亲幸芙蓉园,并赐宴百官曲江亭上或曲池彩舟之中,太常、教坊乐舞也来助兴,都人蜂拥而至,倾动皇州,以为盛观。刘驾的《上巳日》诗描述出曲江上巳日的热闹景象:“上巳曲江滨,喧于市朝路。相寻不见者,此地皆相遇。日光去此远,翠幕张如雾。何事欢娱中,易觉春城暮。物情重此节,不是爱芳树。明日花更多,何人肯回顾。”其后的日子虽然可能花更鲜艳,景更亮丽,但只有上巳节这一天是最受重视的日子,大家齐集曲江水滨,彩幕连绵,欢娱尽日。这充分显示出节俗文化的魅力,即一旦形成一种习俗,就会产生一个全民趋同的心理,致使这一天的活动有了神圣的意义,令人欲罢不能。许棠《曲江三月三日》诗也表达了相同的意思:“满园赏芳辰,飞蹄复走轮。好花皆折尽,明日恐无春。鸟避连云幄,鱼惊远浪尘。如何当此节,独自作愁人。”

修禊、流饮是上巳节独特的习俗

修禊 是指上巳日赴水滨的沐浴活动。周时已有此俗,《周礼·春官·女巫》曰:“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衅浴谓以香薰草药沐浴。”即在三月上巳日要来到水边祭祀,并用浸泡了香草的水沐浴。这样就可以祓除疾病和不祥。史书上称这种礼仪为“禊”或“修禊”、“祓禊”。

唐时,赐宴曲江,倾城于此禊饮,象征性地用清水洗涤沐浴后,以春气除却冬日的积垢,并戏水嬉游,饮宴赏春取乐。其修禊的礼仪色彩相对减弱,享受生活的宴饮与春游活动却成为最重要的内容,说明了唐代节日习俗基本完成了由娱神向娱人的升华。

流觞 指上巳节进行的一种饮酒习俗,常称“曲水流觞”。

曲江是唐都长安的公共园林,不仅皇帝、百官、进士们可以来此游宴,而且也向全体市民开放,尤其是长安的春时节日很多,在晦日或中和节与上巳节日,君臣万民同游,一派繁华景象。《辇下岁时记》记作“开元中,都人赏于曲江,莫盛于中和、上巳节”。

春季主要节日有正月晦日(三十日)、二月一日的中和节、寒食节与清明节、三月三日的上巳节。踏青、流饮、赏花(插花、斗花)、插柳、歌舞是春季节日的普通民俗.

踏青 也称春游,唐长安特盛,《开元天宝遗事》载:“长安春时,盛于游赏,园林树木无闲地”。《秦中岁时记》曰:“唐上巳日,赐宴曲江,都人于江头禊饮,践踏青草,谓之踏青。”元稹《寒食日》诗曰:“今年寒食好风流,此日一家同出游。”

流饮 宴会饮酒,在曲江多采取曲水流觞的文雅方式,故“曲江流饮”也成为曲江文化园林区最具代表性的风情,后来成为关中八景之一,流传千古。

曲江饮宴有大型的宴会,比如中和节、上巳节的皇家赐宴百官,也有中等规模的,比如进士们的文酒会、相知仕女或公子们的探春宴等,在胡人经营的小酒馆、赏春的亭子间、游荡的船舫上、临时搭建的帐蓬内,甚至草地花丛中都可随时举办。《开元天宝遗事》载:“长安贵家子弟,每至春时,游宴供帐于园圃中,随行载以油幕,或遇阴雨,以幕覆之,尽欢而归。”

赏花 唐长安人钟爱牡丹,李肇《唐国史补》卷中曰:“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钱易《南部新书》也说:“长安三月十五日,两街看牡丹,奔走车马。”可以说像过节一样,形成了一个赏牡丹的风俗习惯。

春时百花开,除牡丹外,唐人也喜欢观赏杏、桃等花。曲江西侧有杏园,春时数顷杏花盛开,赏花人川流不息,姚合《杏园》诗有描述:“江头数顷杏花开,车马争先尽此来。欲待无人连夜看,黄昏树树满尘埃。”而著名的“人面桃花”故事则也是发生在春季。

《开元天宝遗事》载:“杨国忠子弟,每春至之时,求名花异木植于槛中,以板为底,以木为轮。使人牵之自转,所至之处,槛在目前,而便即欣赏,目之为移春槛。”车载花槛构成一道流动的风景,供游赏者观看,也是唐都长安人赏花方式之一奇。

《开元天宝遗事》载:“长安侠少,每至春时结朋联党,各置矮马,饰以锦鞍金络,并辔于花树下往来,使仆从执酒皿而随之,遇好囿则驻马而饮。”“长安士女游春野步,遇名花则设席藉草,以红裙递相插掛,以为宴幄,其奢逸如此也。”长安的少年公子、士女丽人成为春游赏花的最亮丽的风景线。

插花 把鲜花折下来插在头上发鬓间或别在衣领上。杜牧《杏园》诗所谓:“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就是插花习俗的描述,唐诗中还有“间插花枝万万头”、“好花皆折尽”的文句,皆属同类。

斗花 用名花奇卉进行比赛,以拥有或头上插戴多而奇者获胜。《开元天宝遗事》记载:“长安王士安,春时斗花,戴插以奇花多者为胜,皆用千金市名花植于庭苑中,以备春时之斗也。”

《云仙杂记》卷四曰:“霍定与友生游曲江,以千金募人窃贵侯亭榭中兰花插帽,兼自持往绮罗丛中卖之。士女争买,抛掷金钱。”

唐长安平民的赏花,进士们的探花,士女们的插花、斗花,生意人用此商机出现的种花、卖花,多是围绕曲江风景区的杏园、慈恩寺及外围杜陵而进行的。由此可知民俗风情一旦形成会对经济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关键是我们如何像唐人那样首先塑造出一个文化氛围来。

插柳 又称戴柳,指人们在门口或檐前插柳枝或者于头上戴柳圈,或插柳枝于鬓间。寒食清明时,人们踏青归来,常戴柳簪发,谓“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以为戴柳即可以把春天带回家或使人青春永驻。

曲江园林柳树成行,号称“柳衙”,插柳俗盛。

乐舞 即音乐、歌唱、舞蹈。据《开元天宝遗事》:“杨国忠子弟,恃后族之贵,极其奢侈,每春游之际,以大车结彩帛为楼,载女乐数十人,自私第声乐,出游园苑中。长安豪民贵族皆效之。”春游时,唐人载歌载舞,据《曲江春宴录》,每年春时,人们剪百花,装饰成狮子形,颈扣小连环,用蜀锦流苏牵之,互相赠送,以贺春,并唱到:“春光且莫去,留与醉人看。”这似乎成为当时很流行的春游礼品与惜春歌曲。

拾菜 即春游时挖点野菜,回家尝新,即如今挖荠菜的习俗。秋千、拔河、放风筝今日仍然盛行。

在上巳节活动中,还有一些活动,就是祭祀高禖,即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汉代以后,上巳节仍旧是全民求子的宗教节日,并且传说农历三月三是西王母的生日,但已经是贵族炫耀财富和游春娱乐的盛会。

在上巳节中还有临水浮卵、水上浮枣和曲水流觞三种活动。在上述三种水上活动中,以临水浮卵最为古老,它是将煮熟的鸡蛋放在河水中,任其浮移,谁拾到谁食之。水上浮枣和曲水流觞则是由临水浮卵演变来的。不过,这是一种比较文明的孕育巫术。曲水流觞和临水饮宴则是这种巫术的演变,成为文人雅士的娱乐活动。除此之外,民间还有戴柳圈、探春、踏青、修禊或沐浴、会男女、蟠桃会、吃清精饭以及歌会等活动。上巳节,还称“重三”,“女儿节”等。三月三这个节日发展到后来,在人们的生活中渐渐淡下去了,现在只有些少数民族仍保留着这一风俗的地方,内容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逐渐成了一个休息、游乐和集市贸易活动的节日。

四、唐代有关上巳节的诗歌

(一)曲江上巳

赵璜

长堤十里转香车,两岸烟花锦不如。

欲问神仙在何处,紫云楼阁向空虚。

(二)上巳日

刘驾上巳曲江滨,喧于市朝路。相寻不见者,此地皆相遇。

日光去此远,翠幕张如雾。何事欢娱中,易觉春城暮。

物情重此节,不是爱芳树。明日花更多,何人肯回顾。

(三)曲江三月三日

许棠

满国赏芳辰,飞蹄复走轮。好花皆折尽,明日恐无春。

鸟避连云幄,鱼惊远浪尘。如何当此节,独自作愁人。

(四)上巳日曲江有感

司马扎

万花明曲水,车马动秦川。此日不得意,青春徒少年。

晴沙下鸥鹭,幽沚生兰荃。向晚积归念,江湖心渺然。

(五)三月三日曲江侍宴应制

王维

万乘亲斋祭,千官喜豫游。奉迎从上苑,祓禊向中流。

草树连容卫,山河对冕旒。画旗摇浦溆,春服满汀洲。

仙籞龙媒下,神皋凤跸留。从今亿万岁,天宝纪春秋。

(六)三月三日曲江侍宴

赵良器

圣祖发神谋,灵符叶帝求。一人光锡命,万国荷时休。

雷解圜丘毕,云需曲水游。岸花迎步辇,仙仗拥行舟。

睿藻天中降,恩波海外流。小臣同品物,陪此乐皇猷。

(七)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

沈佺期

宝马香车清渭滨,红桃碧柳禊堂春。

皇情尚忆垂竿佐,天祚先呈捧剑人。

(八)上巳

崔颢

巳日帝城春,倾都祓禊晨。停车须傍水,奏乐要惊尘。

弱柳障行骑,浮桥拥看人。犹言日尚早,更向九龙津。

(九)上巳日恩赐曲江宴会即事

白居易

赐欢仍许醉,此会兴如何。翰苑主恩重,曲江春意多。

花低羞艳妓,莺散让清歌。共道升平乐,元和胜永和。

(十)上巳(一作上巳日寄韩公)

唐彦谦

上巳接寒食,莺花寥落晨。微微泼火雨,草草踏青人。

凉似三秋景,清无九陌尘。与余同病者,对此合伤神。

(十一)上巳日赠都上人

殷尧藩

三月初三日,千家与万家。蝶飞秦地草,莺入汉宫花。

鞍马皆争丽,笙歌尽斗奢。吾师无所愿,惟愿老烟霞。

曲水公卿宴,香尘尽满街。无心修禊事,独步到禅斋。

细草萦愁目,繁花逆旅怀。绮罗人走马,遗落凤凰钗。

(十二)上 巳

杨 凝

帝京元巳足繁华,细管清弦七贵家。

此日风光谁不共,纷纷皆是掖垣花。

(十三)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

刘 宪

桃花欲落柳条长,沙头水上足风光。

此时御跸来游处,愿奉年年祓禊觞。

(十四)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

徐彦伯

晴风丽日满芳洲,柳色春筵祓锦流。

皆言侍跸横汾宴,暂似乘槎天汉游。

(十五)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

韦嗣立

乘春祓禊逐风光,扈跸陪銮渭渚傍。

还笑当时水滨老,衰年八十待文王。

(十六)丽人行

杜甫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

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阖叶垂鬓唇。背后何所见,

珠压腰及稳称身。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晶之盘行素鳞。犀箸厌饫久未下,

鸾刀缕切空纷纶。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丝络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逐实要津。后来鞍马何逡巡,

当轩下马入锦茵。杨花雪落覆白蘋,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十七)观竞渡(一作刘禹锡诗,一作张建封诗)

薛逢

三月三日天清明,杨花绕江啼晓莺。使君未出郡斋内,

江上已闻齐和声。使君出时皆有引,马前已被红旗阵。

两岸罗衣破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

两龙跃出浮水来。擢影干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雷声冲急波相近,两龙望标目如瞬。江上人呼霹雳声,

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

疮眉血首争不定,输岸一朋心似烧。只将标示输赢赏,

两岸十舟五来往。须臾戏罢各东西,竟脱文身请书上。

吾今细观竞渡儿,何殊当路权相持。不思得所各休去,

会到摧舟折楫时。

(十八)三月三日怀微之

白居易

良时光景长虚掷,壮岁风情已暗销。

忽忆同为校书日,每年同醉是今朝。

(十九)酬乐天三月三日见寄

元稹

当年此日花前醉,今日花前病里销。

独倚破帘闲怅望,可怜虚度好春朝。

(二十)三月三日诏宴定昆池宫庄赋得筵字

张 说凤凰楼下对天泉,鹦鹉洲中匝管弦。旧识平阳佳丽地,

今逢上巳盛明年。舟将水动千寻日,幕共林横两岸烟。

不降玉人观禊饮,谁令醉舞拂宾筵。

(二十一)三月三日定昆池奉和萧令得潭字韵

张说

暮春三月日重三,春水桃花满禊潭。

广乐逶迤天上下,仙舟摇衍镜中酣。

(二十二)奉和圣制与太子诸王三月三日龙池春禊应制

王 维

故事修春禊,新宫展豫游。明君移凤辇,太子出龙楼。

赋掩陈王作,杯如洛水流。金人来捧剑,画鹢去回舟。

苑树浮宫阙,天池照冕旒。宸章在云表,垂象满皇州。

(二十三)和上巳连寒食有怀京洛

沈佺期

天津御柳碧遥遥,轩骑相从半下朝。行乐光辉寒食借,

太平歌舞晚春饶。红妆楼下东回辇,青草洲边南渡桥。

坐见司空扫西第,看君侍从落花朝。

五、其他诗词

(一)采桑子

欧阳修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

路转堤斜。

直到城头总是花。

(二)菩萨蛮

贺铸

绿杨眠後拖烟穗。日长扫尽青苔地。

香断入帘风。炉心檀烬红。

兰溪修祓禊。上巳明朝是。

不许放春慵。景阳临晓钟。

(三)念奴娇

张元干

蕊香深处,逢上巳、生怕花飞红雨。

万点胭脂遮翠袖,谁识黄昏凝伫。

烧烛呈妆,传杯绕槛,莫放春归去。

垂丝无语,见人浑似羞妒。

修禊当日兰亭,群贤弦管里,英姿如许。

宝靥罗衣,应未有、许多阳台神女。

气涌三山,醉听五鼓,休更分今古。

壶中天地,大家著意留住。

(四)好事近

张元干

老去更思归,芳草正薰南陌。

上巳又逢寒食,叹三年为客。

吹花小雨湿秋千,闲却好春色。

天甚不怜人老,早教人归得。

(五)鹧鸪天

辛弃疾

上巳风光好放怀。忆君犹未看花回。

茂林映带谁家竹,曲水流传第几杯。

摛锦绣,写玫瑰。长年富贵属多才。

要知此日生男好,曾有周公祓禊来。

(六)菩萨蛮

韩淲

海棠欲谢绵飞柳。柳丝自拂行人首。

上巳是清明。

新烟带粥饧。

轻阴帘幕冷。

闲却秋千影。

曲水兴无涯。

丽人花半遮。

(七)沁园春

李曾伯

形胜风流,乐事良辰,一时四并。

正榆更新火,觞浮曲水,那堪上巳,又是清明。

赤壁功名,东坡文字,俯仰人间无古今。

诗书帅,对烽烟静昼,俎豆添春。

水边天气催人。

便须认杨花雪样生。

慨英风满席,思旌绵上,清谈束阁,肯记兰亭。

安得长绳,高悬碧落,系住画檐红日阴。

柔桑外,听鸣鸠唤雨,全胜流莺。

(八)沁园春

李曾伯

二十年间,黄州竹楼,共酬好春。

记淮堧江表,群贤毕集,清明上巳,二美相并。

一枕黄粱,满头白发,屈指旧游能几人。

堪嗟处,怅光阴易老,犹困西尘。今朝又值良辰。

空想像、长安天气新。问兰亭癸丑,雪堂壬戌,倏成畴昔,将似来今。

觞泛流泉,茗烹新火,领略韶华聊啸吟。

鹦洲去,有故人相问,为语归音。

(九)满庭芳

刘辰翁

千骑家山,一觞父老,前有韩魏公来。

青原上巳,才见寿筵开。欧公云间还见,忆相州、更自迟回。

公知否,福星分野,飞骑不须排。

留春亭下草,雪霜过了,依旧春荄。

待留春千岁,日醉千杯。却怕催归丹诏,栋明堂、须要雄材。

趋朝去,西风便面,只手障浮埃。

(十)三日侍宴宣猷堂曲水诗

(隋)江总

上巳娱春禊。芳辰喜月离。北宫命箫鼓。南馆列旌麾。

绣柱擎飞阁。雕轩傍曲池。醉鱼沉远岫。浮枣漾清漪。

落花悬度影。飞丝不碍枝。树动丹楼出。山斜翠磴危。

礼周羽爵遍。乐阕光阴移。

(十一)三日侍宴曲水代人应诏诗 六

(南北朝)谢朓

上巳惟昔。于彼禊流。祓秽河浒。张乐春畴。

既停罢驾。亦泛鳬舟。灵宫备矣。无待兹游。

(十二)出真州

(南宋)文天祥

千金犯险脱旃裘,谁料南冠反见雠。

记取小西门外事,年年上巳哭江头。

(十三)西湖春游

南宋(陆游)

灵隐前,天竺後,鬼削神剜作岩岫。

冷泉亭中一尊酒,一昌可敌千年寿。

清明後,上巳前,千红百紫争妖姘。

冬冬鼓声鞠场边,秋千一蹴如登仙。

人生得意须年少,白发茏锺空自笑。

君不见灞亭耐事故将军,醉尉怒诃如不闻。

小学少先队组织机构

少先队组织由少先队大队部及各中队组成,其成员包括少先队辅导员、大队长、中队长、小队长、少先队员,为了健全完善我校少先队组织,特制定以下方案:

一、成员的确定

1、大队长由纪律部门、卫生部门、升旗手、鼓号队四个组织各推荐一名优秀学生担任(共四名),该部门就主要由大队长负责部门内的纪律。

2、中、小队长由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简析】终南山,在今陕西西安市南,地近京城而又山林幽静。斛斯山人想来是一位隐士,同时是李白的好朋友。这首诗只写一次很平常的作客经过,但写出了很淳朴的感情。各班中队公开、公平选举产生,中队长各班一名(共11名),一般由班长担任,也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另行选举。小队长各班各小组先选举出一名(共8个小组,就8名小队长)然后各班可以根据需要添加小队长几名。

3、在进行班级选举中、小队长时应注意,必须把卫生、纪律部门的检查学生先选举在中、小队长之内,剩余的中、小队长名额由班级其他优秀学生担任。

4、在班级公开、公平选举出中、小队长之后,由班主任老师授予中、小队长标志,大队长由少先队大队部授予大队长标志。

二、成员的职责及任免

1、大、中、小队长属于学校少先队组织,各队长不管是遇见该班的、外班的,不管是否在值勤,只要发现任何人在学校内出现说脏话、乱扔果皮纸屑、追逐打闹、攀爬栏杆、乱写乱画等等一些违纪现象,都可以站出来制止或者报告老师。

2、班主任在各中队要对中、小队长提出具体的责任,如设置管卫生的小队长,管纪律的小队长,管文明礼貌的、管服装整洁的等等,根据你班的需要自行定出若干相应职责,让各位队长清楚自己的职权,有具体可操作的事情去管理,让各位队长成为班主任真正的助手,让学生管理学生。各中队长可以负责全班的任何违纪现象,并负责每天早上检查红领巾与校牌及各小队长标志的佩戴情况。

3、大、中、小队长标志要求各队长必须每天佩戴,以身作则,不得违纪,如有违纪现象,班主任可根据中、小队长的表现撤消该同学中、小队长的职务,另行选举,大队长由纪律、卫生部门及少先队大队部撤消,另行选举。

4、各班中、小队长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负责,表现优秀,期末评为少先队部门优秀干部。

关于上巳节的诗歌(10)

巳日春风,消亡已久的上巳风俗探究

作者:王弈淞[1];

作者机构:[1]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四川成都610000;

来源:锋绘

ISSN:2095-2511

年:2019

卷:000

期:001

页码:P.237-238

页数:2

中图分类:K892.1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上巳;祭祀;祓禊;宴游;民俗遗存

摘要:上巳节是农历三月初三或农历三月第一个巳日举行庆祝仪式的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俱已成形,它是中国古代礼乐社会的象征,也是人们在春天郊游宴乐的好时机。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巳节经历了发展与衰落,而今仅有极少的宗教遗俗与民俗遗存下来,笔者通过对上巳遗俗的查考,加之自己的理解,对上巳节进行了的探究。

关于上巳节的诗歌(11)

度米作文汇编之节日习俗作文:上巳节习俗

清明节后来还吸收了另外一个较早出现的节日—上巳节的内容。上巳节古时在农历三月初三日举行,主要风俗是踏青、祓禊(临河洗浴,以祈福消灾),反映了人们经过一个沉闷的冬天后急需精神调整的心理需要。晋代陆机有诗写到:“迟迟暮春日,天气柔且嘉。元吉隆初巳,濯秽游黄河。”即是当时人们在上巳节祓禊、踏青的生动写照。

约从唐代开始,人们在清明扫墓的同时,也伴之以踏青游乐的活动。由于清明上坟都要到郊外去,在哀悼祖先之余,顺便在明媚的春光里骋足青青原野,也算是节哀自重转换心情的一种调剂方式吧。因此,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作踏青节。

关于上巳节的诗歌(12)

三月三,上巳节

古代,每逢三月时令,人们都去水边祭祀。《论语》中“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即是上巳风俗。古代以“干支”纪日,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谓之“上巳”。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夏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故又有三巳、元巳之别称。《周礼·春官·女巫》:“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衅浴谓以香薰草药沐浴。”《后汉书·礼仪上》:“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絜。”

汉代学者应劭在《风俗通义·祀典·禊》中对上巳节的由来、意义作过阐述,大意是:这种习俗活动远在殷周时就已形成,朝廷还专门设置女巫之职进行主持。因为此时正当季节交换,阴气尚未退尽而阳气“蠢蠢摇动”,人容易患病,所以应到水边洗涤一番,见见阳光,所谓“禊”即“洁”,故“祓禊”就是通过自洁而消除致病因素的仪式,又祈求福祉降临。[2]《周礼》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另外,三月三上巳节与九月九重阳节相对应,正如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一个在暮春,一个在暮秋,踏青和辞青也随之进入高潮。上巳的历史由来已久。农历三月,春和景明,人们走出家门,集于水边,举行清除不祥的祓除仪式。

有一种说法,认为上巳节起源于兰汤辟邪的巫术活动。兰草被用作灵物,有香气袭人的特点,古人在举行重大祭神仪式前,须先进行斋戒,其中包括当时最好的洗浴方式“兰汤沐浴”。[2]在楚辞中有生动的描写。祭神必斋戒,斋戒必沐浴,沐浴用兰汤,于是兰汤、兰草便与神灵有了联系。当兰汤沐浴成为一种辟邪法术时,这种沐浴活动就必须由专职的女巫进行组织和领导。 三月上巳到河边洗除邪秽的“祓禊”风俗,从起源上看正与兰汤辟邪术密切相关。

关于上巳节的诗歌(13)

三月三上巳节传统活动策划案

一、活动背景

  上巳节是中国汉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俗称三月三。上巳节,起源于洛阳,是从周公的酒杯里泛出来的诗情,是从洛水流觞中泼出来的画意。一直以来,文人墨客都认为这个节日与王羲之有关,源于那次有名的兰亭修禊;源于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等42位名士的曲水流觞。其实,如果没有周公的洛水流觞,哪会有东晋兰亭的曲水流觞,哪会有大唐“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的浪漫场景……

时光之水生生不息,从彼黍离离的沣滈流往蒹葭苍苍的洛水,流过先秦蕑草遍地的溱洧,流过汉代绵柳轻飏的渭水,流过大唐杨花迷离的曲江……冲走了漂浮的羽觞,模糊了丽人的身影,如花的笑靥化作涟漪散去,逝者如斯……

相传,周公当年率领能工巧匠,费尽移山之力营建洛邑。洛邑建成之后,他登上邙山,看见城中街巷井然,又见洛水蜿蜒,绕城东去,内心十分喜悦。他下令文武百官到洛水边集结,要举行一项大型活动。这一大型活动就是依据殷人旧习,在春阳初上、寒气未尽、乍暖还寒、容易得病之时,让大家到洛水边举行“祓禊”活动,以防治疾病,祈望健康。

  祓禊,就是指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以农业为主的华夏先民冬季大多很少活动,到了阳春三月,风和日丽,气暖水温,人们以草药熏汤沐浴,不仅除去了整个冬天所积存的污秽尘垢,也有利于预防和抵抗春天流行的疾病和时疫,减少病害的侵扰。同时人们通过沐浴洁身,容貌焕发,神清气爽,为节日期间的祭祀和男女相会做准备。最早是由女巫领着大家,来到郊外的水边。在举行祓禊仪式时,男女皆手持、身佩兰草,周身散发异香。男子彬彬有礼地来到女子面前,把采摘的花朵赠给自己喜欢的女子。女子则面含喜色地接受馈赠,并表示感谢。此等举止,不仅优雅,还很浪漫。兰草清新幽雅,古人用它象征爱情,类似今人用玫瑰表达爱意。

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七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就是写的当时的情形。上巳节也称女儿节 ,杜甫的《丽人行》描述的就是中国传统古老节日“上巳节”的场面。王羲之还为此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这是何等的俊雅啊!
  有如此风流雅事传承,难怪“上巳节”在唐代时期成了一个重大节日,与晦日(正月最后一天)、重阳节并称为唐代的“三节令”。逢此节日,长安市民纷纷走出家门,来到曲水岸边踏青、修禊、赏花、泛舟,活动内容十分的丰富多彩。
  杜甫《丽人行》诗中一开篇就告诉我们“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看来“上巳节”的曲江边,不仅是踏青的胜地,还是男女们相见约会的好去处。像诗人崔护这样的士子,就免不了要来曲江边踏青游赏,一时口渴还要去某个桃花院落内讨水,并流连人家少女的桃面花容。
  另有诗人刘驾《上巳日》诗描写了曲江踏春的热闹景象——“上巳曲江滨,喧于市朝路。相寻不见者,此地皆相遇。……”凡是平日里难以见面的朋友,都会在这一日的曲江岸边相逢,可知“上巳节”在唐代的人气之盛了!
  不仅市民如此,唐代的帝王们也会在“上巳节”这一天,来到曲江和群臣百姓们同赏春色,并在芙蓉园内宴会群臣。到了德宗时期,三月三日成为唐代的法定节假日,皇帝在赐宴之外还要赏钱给百官。唐德宗在《三节赐宴赏钱诏》里还特别交待赏钱要“节前五日支付,永为定制。”
  唐人《剧谈录》中记载皇帝百官宴会的情况——“上巳即赐宴臣僚,京兆府大陈筵席,长安、万年两县以雄盛相较,锦绣珍玩无所不施。……每岁倾动皇州,以为盛观”。
   “上巳节”皇帝宴会芙蓉园之前,京城的长安、万年两县官吏就要早早对曲江两岸进行精心的点缀,名花布道、翠树修街,将一片大好景象粉饰。因为唐人嗜花,所以地方官员就命令百姓把家中的名花摆放出来供人观赏,如果有藏匿名花者,一经查处还要受到处罚。可想而知,这个节日对于唐代民众的影响程度有多大!
  如今之际,虽然生活的南方早已将此节日淡漠,但此日恰值初春,又有小雨沥沥助趣,雨洗尘寰,春色渐绿,风斜柳细,柔绦翠长,真是让人倍感清和!

二、活动意义
    唤回华夏传统记忆,弘扬民族风俗文化,彰显两汉文化特色,使参与者身临其境,感受汉民族文化博大精深。

三、活动内容

1、介绍上巳节、 汉家基本礼仪传播、

2、 祓禊仪式、

3、 佩兰赠芳、

4、 传花雅集、

5、投壶活动

6、放风筝

7、 踏青观景观花拍照留念
(第5—7项活动在第四项活动之后同时进行,宾者自选)

四.活动流程

上巳节活动之汉家基本礼仪执行方案:

由主礼、司仪和侍者解读上巳节、汉家基本礼仪 

上巳节活动之祓禊祈福执行方案:
现场器物准备:准备一块四方见宽的白色纱布(可容纳5-6人跪坐),柳枝若干,柳枝圈若干,铜盆两只,鲜花(百合、玫瑰等)些许,白色干净毛巾一条,汉服若干套。
参礼人员:主礼1人(女子穿盛装汉服)
          司仪1人(男子穿玄端戴冠)
          侍者2人(协助活动进行)
          参礼者若干
          观礼者若干
【仪式流程】
1 、开场序曲:播放开场音乐——春江花月夜
2 、司仪宣布祓禊之礼开始:介绍传统女儿节祓禊之礼的来由和含义。
3、参礼者就位:参礼者按顺序入场就位。侍者先把白布展开摊平在场地中间,参礼者(5-6人,如人数太多,可分组进行)头戴柳枝圈成弧型跪坐。
4、主礼者入场:司仪宣布后,主礼入场(侍者跟随), 主礼面向观礼及参礼者行揖礼,接着侍者行礼,一旁肃立。
5、行礼开始,(背景音乐播放)侍者托盛净水的铜盆呈给主礼者净手、递毛巾拭干,接着侍者托着另一只铜盆(盛有鲜花浸泡的水),另一侍者持柳枝呈上,主礼手持柳枝沾水依次在参加活动的朋友额头、脖颈、双手,轻轻拂拭一下,以示祛除晦气。 同时司仪念祝词:“暮春吉日,上巳良辰,祛除病晦。修杰净身,依依杨柳,悠悠天人,以寄我思,华夏归心。”
6 、司仪宣布 礼成, 参礼者向主礼行鞠躬礼以示感谢,主礼者还礼。
7 、 司仪宣布结束:上巳节花香祈福活动至此结束,感谢各位朋友的参与,希望大家每天都开心,幸福平安相伴直到永远。然后一同向到场观礼者行礼祈福。
8、司仪宣布准备进入下一轮活动。

上巳节活动之佩兰赠芳:

男女持佩兰草,男子彬彬有礼地向女子赠花,是上巳最优美的景致之一。先民喜爱的兰草清新幽雅、象征品格与爱情的花草都是佩赠的佳选。当然,也可不拘形式,采撷山野清新花草相互赠送。男子当有君子之风、绅士风度,整肃衣冠,主动向同行的女友、姐妹等行礼(传统的揖礼)并赠遗芳草。

上巳节活动之传花雅集:

(找一条蜿蜒曲折、不宽阔的溪水,大家身着汉服盛装(汉服盛装:释义见汉服体系大纲第五部分,场合分类),在两岸席地而坐,选出一人担任“司仪”,负责斟酒捞杯。先在一只轻质、特制的觞里倒上半杯酒,用捞兜轻轻放入溪水中,让其顺流而下。根据规则,觞在谁的面前滞留徘徊,就由司仪将觞捞起,送到谁的手中,此人将此酒一饮而尽,然后赋诗一首,或者表演其他的绝技;若才思不敏,不能立即赋诗或表演的话,那他就要被罚酒三大杯,或者罚他换当司仪,进行下一轮流觞……)若能找到符合此流觞雅集的小溪,就代替传花雅集活动。

大家身着汉服盛装,择岸席地而坐,选出一人担任“司仪”,负责司命。传到谁的手中,此人将酒一饮而尽,然后赋诗一首,或者表演其他的绝技;若才思不敏,不能立即赋诗或表演的话,那他就要被罚当小二,为大家服务……
上巳节活动之投壶活动:
准备几案一个,椅子两把,投壶两尊:金属制、陶瓷制等均可,矢若干。
参礼人员:司射1名,投壶礼的主持者, 裁判1名, 计算成绩的人。宾主若干,即所有参与投壶游戏的身着汉服的人。
2 把所有参与游戏者各分成若干组,然后大家每个人依次就坐投壶.待所有参与者投壶结束完毕然后计算投入壶内的矢的数量,数量最多的即为胜,由主人宣告获胜方,获胜有奖励。

上巳节活动之放风筝:

发放风筝,自由活动
上巳节活动之踏青观景观花拍照留念:

自由活动

五、上巳节宣传文稿

丽人行——杜甫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为匎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杜甫的《丽人行》传诵已久,这首诗描绘的就是古代传统女儿节的场景,女儿节也称上巳节,在每年的农历三月初,是中国古代紧挨清明节之后的传统节日,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唐代,至今日本和中国其他少数民族还保留着这一习俗。
为弘扬这一传统节日,景德镇陶瓷学院XX(也许是汉协)举办传统上巳节活动,内容包括上巳节介绍、 汉家基本礼仪传播、祓禊仪式、佩兰赠芳、传花雅集、投壶活动、放风筝、踏青等别具一格的系列活动,将带给你特殊的美丽和别样的温情,伴你度过快乐而又难忘的清明节后第一个传统节假日。
◆ 活动时间
农历三月三
◆ 活动地点
(暂时未定,待考察。有意瑶里。)
◆ 活动意义
唤回华夏传统记忆,使参与者身临其境,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传统的上巳节,弘扬民族风俗文化,彰显两汉文化特色.
◆ 活动内容
1、上巳节介绍、 汉家基本礼仪传播。
2、祓禊仪式—柳枝沾集百花之香气的水拂拭身上,消灾祛病,带给你好运和美满。

3、佩兰赠芳—男女持佩兰草,男子彬彬有礼地向女子赠花,是上巳最优美的景致之一。

4、传花雅集—水,流觞,诗,酒——让宴游更有文化气息
5、投壶活动—仿古的传统竞技游戏,决出胜负有神秘的奖励和特殊的惩罚,让你充分感受别具一格的古代游戏。

6、放风筝、踏青

◆ 参加对象
上巳节活动由组织者及俊男靓女报名参加,届时会有踏青交友游览活动,希望大家都在这个传统的节日里,找到知己。
◆ 报名联系方法及时间、地点
电话:

时间:(农历三月三,可根据具体情况调制周末举行)

地点:(据考察再定,每个活动环节地点不一,但都在同一大景区范围内 )
◆ 报名费用:每人XX元,可免费穿汉服参加所有活动(汉服数量有限,还是建议大家自备汉服),一起午餐。

关于上巳节的诗歌(14)

上巳节是什么意思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上巳节是什么意思》的内容,具体内容:上巳节其实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过这个节日了。上巳节是什么节日呢?下面我为大家推荐一些上巳节的知识,希望大家有用哦。上巳节的意思上巳(s...

上巳节其实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过这个节日了。上巳节是什么节日呢?下面我为大家推荐一些上巳节的知识,希望大家有用哦。

上巳节的意思

上巳(s)节,俗称三月三,古称上巳节,又称女儿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原地区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2017年上巳节是哪一天:2017年03月30日 星期四 (丁酉年(鸡年)三月初三)

上巳节是情人节吗

上巳节是个风情摇曳的美丽节日,在神话中,制定它的是女娲,她分阴阳,定姻缘,制定了自由恋爱的上巳节.。中国原本有自己的情人节,它不在秋天,而是在春天。情感丰富的华夏先民在《诗经》时代就曾举办过自己的情人节——"上巳节",也有表达爱意的花朵——"芍药"。

上巳节的文化内涵

上巳,是指以干支纪日的历法中的夏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故又有三巳、元巳之别称《周礼春官女巫》:"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衅浴谓以香薰草药沐浴。"

因此在先秦时,这个日子已成为大规模的民俗节日,主要活动是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等内容。魏晋以后,该节日改为三月初三,故又称重三或三月三,杜甫《丽人行》诗中"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云云,就是对唐代长安曲江风景区内节日盛景的描绘。此节在中国流传时间甚长,不少地区至今尚有余韵可寻,当然在节日性质和内容上已发生了不少变化;此外,一般多认为当前南方许多少数民族中盛行的各种以三月初三为期的节日活动,也与古代的上巳节有渊源关系。为此,对上巳节的起源及其原初涵义的探索,成为民俗学研究的热门课题。

上巳节的起源和意义:这种活动远在殷周时就已经形成,政府还专门设置女巫之职进行主持。因为此时正当季节交换,阴气尚未退尽而阳气"蠢蠢摇动",人容易患病,所以应到水边洗涤一番。所谓"禊",即"洁",故"祓禊"就是通过自洁而消弥致病因素的仪式。为什么要选在巳日呢,"巳者,祉也",既除掉致病因素,又祈求福祉降临(《风俗通义祀典禊》)。这种看法为许多学者赞同,如现代学者乌丙安认为该节日的原初意义是"古人春季驱邪祛瘟的卫生保健古俗"。

上巳节的习俗

(一) 高禖

在上巳节活动中,最主要的活动是祭祀高禖,即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高禖,又称郊禖,因供于郊外而得名。禖同媒,禖又来自腜。,最初的高禖,属女性,而且是成年女性,具有孕育状。事实上,远古时期一些裸体的妇女像有着非常发达的大腿和胸部,还有一个向前突出的肚子,这是生殖的象征。在汉代画像石中就有高禖神形象,还与婴儿连在一起。辽宁地区红山文化遗址的女神陶像,就是生育之神。后来高禖有了很大的变化,如河南淮阳人祖庙供奉的伏羲,就是父权制下的高禖神。同时还出现了性具崇拜,先女阴后男根崇拜。起初上巳节是一个巫教活动,通过祭高禖、祓禊和会男女等活动,除灾避邪,祈求生育。从这种意义上说,上巳节又是一个求偶节、求育节。汉代以后,上巳节虽然仍旧是全民求子的宗教节日,并且传说农历三月三是西王母的生日,但已经是贵族炫耀财富和游春娱乐的盛会。

(二) 祓禊

上巳节还有祓禊、修禊或沐浴活动。沐浴是为了去灾。史前人类认为生育是由图腾入居妇女体内的结果。进入父权制时代之后,人们才明白了夫妻交媾是生育的原因。但是无论是图腾感生的观念,还是夫妻交媾导致生育的认识,都承认妇女是生育的体现者,子女是由母亲孕育的。然而,并不是每个妇女都能正常生育的,由于疾病原因,往往使某些妇女不孕育。当时人们认为妇女不育是鬼神作祟,就利用上巳节的沐浴治疗不育症。这样久而久之,相沿成习,把沐浴变成上巳节的重要内容。云南初春流传的洗脚大会,就是古代祓禊的遗风。

(三) 曲水流觞

在上巳节中还有临水浮卵、水上浮枣和曲水流觞三种活动。在上述三种水上活动中,以临水浮卵最为古老,它是将煮熟的鸡蛋放在河水中,任其浮移,谁拾到谁食之。水上浮枣和曲水流觞则是由临水浮卵演变来的。不过,这是一种比较文明的孕育巫术。曲水流觞和临水饮宴则是这种巫术的演变,成为文人雅士的娱乐活动。

(四) 会男女

在上巳节中有一种奇特的风俗,即"会男女"。这种节日中的野合,由来已久,本来自氏族时期的季节性婚配——野合群婚,后来也有残存,如广西左江崖画、成都汉墓画像砖上都有男女野合图。后来的记载也多见此俗。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有不少会男女的风俗,如黎族的三月三、苗族的爬坡、布依族的抛绣球等等。踏青也是此类遗风。江苏武进地区在初三游南山,民谣曰:"三月三,穿件单布衫;大蒜炒马兰,吃了游南山。"

(五) 蟠桃会

道教兴起后,认为农历三月三为西王母蟠桃会之日。拜西王母在全国普遍盛行,但其他地方也有祭其他神求子的风俗,如扬州拜三茅真君,又称瞎子赛会。温州则在农历三月三供无常鬼,祈求健康,多生贵子。厦门有石狮会,成都有抛童子会。在抛童子会上,谁抢到童子,谁就能生子,故抢到童子的人被视为英雄。山东齐河不育妇女,在农历三月三要去娘娘庙烧香叩拜,主持赐给一根红线,求育者用红线拴一个泥娃娃,象征娘娘神赐子,生子后把泥娃娃放在墙洞内,每年的农历三月三都要给娘娘神烧香上供。在杨柳青年画中有一幅"大姐拴娃娃"年画,说明京津地区也流行拴娃娃风俗。

关于上巳节的诗歌(15)

上巳节活动策划方案举例

  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着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其中的三月三月三,就是上巳节了。是一个纪念黄帝的日子。每年这个时候民间都会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庆祝。

活动主题:三月三,我们一起去踏青吧一、活动名称解析: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踏青,又叫春游。于花草返青的春季,结伴到郊外原野远足踏青,并进行各种游戏以及蹴鞠、荡秋千、放风筝等户外活动,在清明节前后到郊外散步游玩。旧时以清明节为踏青节。

  二、活动的目的及意义:踏青踏青,从字面看便可领会其意。那便是会会阳春三月刚露头的青草,拥抱新一年的生命。这时节草长莺飞,春暖花开,蛰伏了一冬的人们,终于可以不受凛冽的寒风璀璨,不论老人小孩,都可适宜舒心地走出家门,赏花、玩水、畅游在天地间,何等的惬意。在如此明媚的春日,可千万别偷懒闷在家中,带上宝贝,让我们踏青去,让这明媚的春日永远留在孩子的心中。独自出发的游人,春日旺盛的生命力绝不会让你感到孤独。

  结队出游的友人们,也定能在这一派春光中感受与大自然的共鸣,留下快乐的回忆。游山间小路,听鸟兽之声,防先人足迹,看名家点题。在凭吊故地的同时,感受春天气息。在郊野中荡秋千、放风筝、拔河等,心情被放飞得不想回转,快乐也渐渐从脸上溢满内心。活动目标:幸福其实是一件很微小的事,或许是写一张简单的明信片,或许是画一只简单的杯子,或许,是在春日的午后,躺在草地上中自由呼吸。丢下苦闷的工作,丢下金钱充斥的城市邀上知己好友在春暖花开之时一起去撒野~6a8a/aiwenbaike/

  三、活动地点及时间:在2012-3-3到从化石门国家森林公园踏青。

  四、活动流程:1、活动前:在学校论坛、微博等发布消息,制作活动海报。及制作网上报名表,以电子回邮作准。活动时间:2012-3-39:00am-5:00pm活动地点:广州从化石门国家森林公园活动花费:门票60元/人,公交费20元/人以内,

  2、活动过程:8:00-8:30在学校喷水池集中9:00准时出发。坐车到从化汽车客运站,再转坐至大岭山林场的班车,在终点站下车即可。10:00-12:00,可先后参观其中的田园风光区,石门风景区,石灶风景区,峡谷探险区,天堂顶风景区赏花、玩水、登山等12:00-13:00,午餐时间,我们找到一块没有伤害到小花花的土地,铺上各自带来小碎花餐布或席地而坐,打开野餐包,果汁、花茶或红酒,过着肥皂剧情节中的场景:在田园风光中有美食与阳光陪伴,我们一起共进午餐。13:00-15:00,游戏时间17:00准时踏上归途。3、活动后:由本次活动的主持人在网上(博客)发表当天活动感受,图文并茂。将当天活动的照片以电子档的形式返还参与者,并留作下次相识活动的活动照片。

  五、活动注意事项:1、出行前各位参与一定要做足防晒措施,遮阳伞、太阳帽、防晒霜等切记要带,花田虽美,但没有遮阳之处,被晒干可就不美了。2、自带美味干粮、饮料等坐垫等短途旅游需要的物品,中午只能野餐,花田附近可是没有休憩之地和杂货小店的哦!3、沿路有小蜜蜂,请注意防蜂。路面不难行,但由于是田间,建议不要穿太高的高跟鞋,不过可以穿上鲜艳的长裙,让裙子迎风起舞。招蚊虫人士请穿长裤或带上驱蚊贴等。4、请活动参与者务必留下联系电话,及记下负责人的电话号码。如果出现天气欠佳,会通知参与者。5、负责人会带上清凉油、餐桌布、相机、垃圾袋。6自由活动时间中最好以2人或以上的小组形式活动,最好不要单独行动。六、活动负责人及参与者:参与者范围不限,欢迎有兴趣的人参加。负责人由本人(邵丽华)担任。

关于上巳节的诗歌15篇

https://m.czhuihao.cn/xiaoxue/153389/

《关于上巳节的诗歌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下载文档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