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敬之《回延安》原文及赏析

发布时间:2021-06-20 点击:

贺敬之《回延安》原文及赏析10篇

贺敬之《回延安》原文及赏析10篇

贺敬之《回延安》原文及赏析(1)

贺敬之《回延安》 赏析

彬县新民中学 胡元平

一、 原文:

心口莫要这么厉害的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档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满心话登时说不过来,一头扑在亲人怀……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

米酒油馍木炭火,

团团围定炕头坐。

满窑里围的不透风,

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

“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亲人见了亲人面

欢喜的眼泪眼眶里转。

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

白头发添了几根根。

团支书又领进社主任,

当年的放羊娃如今长成人。

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

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

长江大河起浪花。

十年来革命大发展,

说不尽这三千六百天……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头顶着蓝天大明镜,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

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的飘,革命万里起高潮!

宝塔山下留脚印,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

赤卫队……青年团……红领巾,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

二.作者贺敬之简介:

贺敬之, 现代著名革命诗人、剧作家。1924年生,山东峄县人。15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6岁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7岁入党。1945年,他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这是我国新歌剧发展的里程碑,作品生动地表现出“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深刻的主题。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和戏剧家协会理事、文化部副部长等职务。建国后,写了《回延安》《放声歌唱》《三门峡歌》《十月颂歌》《雷锋之歌》《西去列车的窗口》《中国的十月》《八一之歌》等有名的诗篇。《回延安》已被选入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诗词拔萃》。1939年在四川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开始发表作品。1939年到1940年就读于国立六中(现绵阳南山中学)。抗战胜利后,随文艺工作团华北联合大学文学院工作。解放战争时期,参加土改、支前等群众工作。1947年参加青沧战役,立功受奖。1949年参加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国戏剧工作者协会理事和中国文学工作者协会理事,在中央戏剧学校创作室工作。后任《剧本》月刊、《诗刊》编委,中国戏剧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等职。1997年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先后担任文化部副部长、中宣部副部长、文化部代部长等职务。

三、赏析:

《回延安》是一首以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的新诗。诗人以饱满的激情,回忆延安的战斗生活,赞颂延安的巨变,展望延安的未来,表现了作者思念“母亲”延安的一片赤子之心,抒发心中对母亲延安的眷恋之情。

全诗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诗人阔别 10 年后重回延安母亲的怀抱,与亲人相见时的兴奋和喜悦之情。

延安是贺敬之曾经生活战斗过的地方,他对延安有着深厚的情感。故地重游,诗人的心情特别激动。“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莫要”“莫把”两个祈求的诗句,说明诗人无法控制自己内心激动的情绪。接下来几句,黄土贴心、梦回延安、搂宝塔山、千呼万唤,连续几个情节和动作表达了诗人对母亲延安的眷恋。延安亲人的欢迎场面更是热烈。被拟人化了的杜甫川、柳林铺和红旗,在“唱”“笑”“招手”。亲人们头上包着白羊肚手巾,腰上缠着红腰带迎过延河来了。此时的诗人,“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一个“扑”字表现出来的情感,比千言万语要多得多。

第二部分,追忆当年在延安的战斗生活,表现了诗人与延安母亲的血肉关系。

当年延安的生产和战斗如火如荼,作者没有花费大量笔墨一一铺叙。他发挥赋、比、兴等手法的特长来表现自己这段不寻常的生活经历。“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有兴有比,写出自己与延安母亲的血肉关系。“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用赋的手法,选取典型事物,概括当年热火朝天的生活。“手把手儿教会了我”,写出母子亲情。“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表现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

第三部分,诗人描绘了与亲人见面团聚的场面,表达了相互间深厚的情谊。

团聚场面,作者突出了带有陕北地方特点的事物,如米酒、油馍、木炭火、土炕、土窑洞,白窗纸、红窗花,等等,烘托了热闹气氛。老年、青年和少年三代人欢聚一堂,共叙新旧岁月。“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夸张、比喻连用,话题由延安飞跨千山万水,谈到全国的形势如长江、黄河汹涌澎湃。

第四部分,描绘延安新貌,赞美 10 年来党领导下延安的巨大变化。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是夸张,表明变化之大,看也看不过来。“一条条”“一座座”“一盏盏”“一排排”几句排比,在数量上运用叠词,有陕北方言的特色。“披彩虹”“迎春风”“换新衣”是拟人手法,给人以鲜明印象。

第五部分,歌颂延安的光辉历史,也展望了美好的明天。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高潮”,用兴的手法,使人联想到大好的革命形势。接下来几节,诗人回顾延安历史,写延安人民前赴后继,似滚滚延河水不断“向前”。结尾一节,“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用夸张的手法,豪迈的语气,再次抒发了对延安母亲的眷恋之情。

这首诗是现代诗人吸收民歌营养而创作的一篇优秀作品。诗人采取“信天游”民歌的形式歌颂延安,这本身就是对延安母亲养育之恩的报答。诗的每一节都由两句构成,按照“信天游”的特点,第一句起兴,有时候两句诗兴、比连用,或比兴、夸张连用,并且通常要押韵。例如,“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以“树”起兴,比喻诗人和延安以及延安的父老乡亲的血肉关系。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以“羊羔吃奶”起兴,喻延安对诗人的养育之恩。“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高潮”,上句起兴,使人联想到由延安一地向全国扩展的革命形势,下句紧接着使用夸张。“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上句起兴,又兼有描写环境的作用。“信天游”中“兴”的表现手法,往往给读者以很大的想象空间,使感情表达有更充沛的力量。擅用夸张也是“信天游”的一个特点,如诗中的“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等句。再有拟人、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也是民歌中经常采用的,它们为这首诗增添了亲切、活泼的感情色彩。这首诗里还有不少陕北方言,如多次出现的叠音词“几回回”“树根根”“羊羔羔”“白生生”“一口口”等,一些儿化音“紧紧儿”“手把手儿”等。总之,用“信天游”的形式歌颂延安,抒发诗人心中对母亲的眷恋之情,这首诗的形式和内容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贺敬之《回延安》原文及赏析(2)

贺敬之诗歌《回延安》创作及发表始末

贺敬之(1924年—),山东峄县(今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人。1942年毕业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4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有诗集《放歌集》、《贺敬之诗选》、《回延安》、《雷锋之歌》、《中国的十月》,后与丁毅等合著歌剧《白毛女》。曾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副部长、代部长,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委员,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委等职。

《回延安》是贺敬之的诗歌代表作之一,一经问世便深受人民的喜爱和社会的好评。下面,我们将贺敬之创作及发表《回延安》的来龙去脉向读者朋友简要介绍一下,以便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赏评《回延安》这首诗歌所彰显的热忱情感。

《回延安》作者贺敬之

一、关于《回延安》的创作经过

众所周知,《回延安》是贺敬之本人根据自身的情感经历写成的。诗人贺敬之16岁就来到革命圣地延安,17岁在延安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进入鲁迅艺术学院学习,不久开始文学创作并取得显著成绩。关于他在延安学习、生活的经历,贺敬之自己曾有过回忆和评价,他说:“从自然生命来讲,是延安的小米饭、鲁艺的小米饭养育了我,‘小米饭养活我长大’是我的真实写照;从政治生命来讲,我是在延安入的党,延安给了我政治生命。延安鲁艺决定了我的一生。”从贺老饱含深情的话语里,我们可以看出,这段生活成了诗人一生中最重要、最难忘的经历,所以诗人也情不自禁地把延安比作自己的“母亲”。

1946年,诗人因革命工作需要离开延安,但延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以及延安的战友和父老乡亲仍萦绕在他的记忆和梦境里。1956年,诗人从北京来延安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回到了阔别10年之久的“母亲”的怀抱,贺敬之心情异常激动,《回延安》正是对这种激动心情的真挚而生动的抒写。

对于这次回延安,贺老后来在2013年重回延安参加“重回延安寻根之旅——弘扬鲁艺精神,共建鲁艺家园”系列活动时,曾深情而又谦虚地说:“《回延安》这首平凡的诗对伟大的延安来说无关宏旨,巍巍宝塔山不是靠这首诗扬名的。不过对我个人来说,它确实是我的心路历程和创作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印记。1956年我参加了由团中央组织的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回到离别十多年的延安。会议期间,我和代表们参观了党中央当年在延安各处的旧址,在杨家岭山头上种了树,又探访了母校鲁艺所在地桥儿沟的干部和乡亲,十几天来一直心情激动,确实是感到回到了母亲的怀抱。大会结束前要开一个联欢会,我准备用‘信天游’的形式唱出这次重回延安的感受。延安的三月还很冷,夜间一边哼唱着一边写,一边激动地流着泪,不觉中感冒嗓子失声了,不能上台朗诵,回来就在文学刊物《延河》上发表了文字稿。”

尽管贺老对于自己的这首诗并没有作出很高的评价,但即便是放在今天来看,这首诗依然有其历史感和独特的价值。全诗紧扣题目,从“回”字落笔,循着诗人感情发展的线索,由初回延安,到追忆延安,畅谈延安,参观延安,歌颂延安,结尾又落笔于再回延安上,可谓构思精巧,浑然天成。全诗突出一个“情”字,无论是重回延安的激动和欢欣,还是对往昔成长的回忆,对团聚场景的描绘,抑或是对延安巨变的赞叹,还是对其历历功绩的颂扬,诗人始终把对延安的这种眷念和热爱凝结为对“母亲”的深深呼唤:“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手把手儿教会了我/母亲打发我过黄河”,“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这种炽热而又自然的情感贯穿全诗,既热烈奔放又真切感人,深得抒情诗的神韵。

后来,贺老曾谈到过自己创作《回延安》的心得与感受:“我这首诗之所以引起读者共鸣并流传下来,只能说是由于写了我人生经历中对‘母亲’——延安、党、祖国的真情实感,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声音。”贺老随之又说:“比起当年鲁艺的师长们和老同学们以及从延安出去的广大干部,无论在文艺创作或其他工作上,自己的贡献都很少,每次回想起来总是深感愧疚。不过,当想到整个延安,想到这个名字标示的伟大历史内容和辉煌业绩,却不能不永远为之骄傲。想到作为它队伍中当年的一名小兵和今天还活着的一名老兵,我不能不感到无比荣幸。”

贺敬之16岁就来到革命圣地延安,17岁在延安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贺敬之近照)

二、记者郭强一次难忘的约稿经历

那是1956年三月上旬的延安,延河流水清澈见底,到处洋溢着蓬勃的朝气,显示着春日的来临。

共青团中央主持的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将要在这里召开。新华社、报社、广播电台等新闻机构,都派人到会采访。当时,郭强是西北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会议开幕后,遇到停电的情况,小型发电机轰鸣的马达声给郭强的写稿带来了极大干扰。后郭强被安排到延安南关路东一个旧平房的旅社写稿和住宿。

走进一个不大的房间,里边有两张床,靠里的一张,显然住下了人。这时,领路的同志告诉郭强:“领导安排让你住这儿,与贺敬之同志住在一起!”一听贺敬之,他喜形于色,连声说“好、好”。他知道贺敬之是荣获斯大林文学奖的歌剧《白毛女》的执笔者之一,和他住在一起,自己将会得到不少教益。

在交谈中,贺敬之告诉郭强,他是吃延安小米长大的,重回延安,感到比回到出生的故乡还要亲切。他说宝塔山下,延水河畔,开荒坡上,土窑洞里,到处都留着他亲切的回忆。他接着说:“这次重新去了枣园、杨家岭、王家坪,也去了当年鲁艺所在的桥儿沟,访问了久别的延安乡亲父老,他们都是那样深情地接待我,用延安的土特产酒枣、粘糜子糕、南瓜子像招待最亲的亲人一样招待我……和乡亲们讲起当年的往事,又看到延安今天的变化,我的心情,实在难以平静下来……”

这些现实情景强烈地冲激着诗人的心扉,不仅驱使他写了《回延安》这首脍灸人口的名诗,还写了一篇同样内容的散文《重回延安——母亲的怀抱》,同时,也为他几个月后的长诗《放声歌唱》孕育了思想感情的萌芽。那时他也只不过是三十岁出头的青年,在早春尚有寒气的延安,他常穿件细毛呢大衣,言谈举止,也确有一种文质彬彬的诗人气质。

几天后,两个人比较熟悉些了,郭强问贺敬之到延安后写了什么大作。诗人风趣地说,只有几首“小作”,还是陕北民歌“信天游”,是老调子了,正在改。郭强趁热打铁,向他索稿,说:“《信天游》更好,我们广播电台可以请人朗诵,还可组织文工团的歌唱家演唱。”贺敬之听了,欣然应诺。

过后,贺敬之交给郭强一份诗稿,并谦虚地让他先看看提点意见。郭强反复看了几遍,深深为这首诗所表达的朴实深沉的内容和真挚凝炼的感情所感染。欣喜之余,他把稿子神秘地藏在身边,深感这是一份十分称心的特约稿件。对他们的新闻界同行,他一直严守“机密”,生怕被他们抄去而“捷足先登”。

三、《回延安》最终发表在《延河》杂志

大会闭幕后,郭强回到西安。对《回延安》这首诗,他一面请话剧团著名演员张痴同志朗诵,一面准备请刘燕萍同志用《信天游》演唱。但谁能料到,他的播出计划竟然没有获得主编的批准。郭强很不服气,多次拒理力争,甚至把《回延安》诗稿让全组的十位编辑传阅讨论,并且一一签名表态。大家普遍认为:“这是一首好诗,可以采用各种方式播出。”但这也不能说服主编同志。事情到了这种地步,郭强决定把诗稿送往《延河》杂志。正要写信给贺敬之同志的当口,又出现了一次新的迭宕。

西安《工人文艺》编辑杨小一同志看了《回延安》诗稿,大加赞赏,连声称好。听了郭强的打算后,他拍着胸脯说:“你先不要送《延河》,让我们《工人文艺》发表!”隔了几天,郭强向他打问情况,他悻悻然地说:“我们的头头,也是有眼无珠,我和你一样,做不了主,送《延河》吧!余念是诗人,他们识货!”

余念即诗人玉杲,当时是《延河》的副主编,经郭强打电话联系,他让立即把稿子送去,接着编辑部来电话表示:“好!他们不发我们发!”郭强告诉《延河》,需要写信给作者打招呼。大约十多天以后,郭强接到了贺敬之同志从北京寄来的回信。信是用毛笔写的,表示:同意《延河》发表《回延安》。另外,贺敬之还把这份经过再次修改的稿子誊抄附信寄给了他。笔迹婉丽秀美,潇洒自如,令人爱不释手,郭强照手稿立即给《延河》抄了一份,把原稿保存了起来。

就这样,经过几次波折和往返,诗歌《回延安》终于在1956年7月的《延河》月刊上第一次和广大读者见面了。

参考文献:

1、刘杭珍:《真挚的情咸独特的意象——重读贺敬之的〈回延安〉》,《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1期。

2、樊晓霞、柳延久:《永远做一个“延安人”——贺敬之又回延安侧记》,《文艺理论与批评》,2013年第4期。

3、郭强:《关于〈回延安〉诗稿手迹的回忆》,《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1987年第2期。

回延安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的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满心话登时说不过来,

一头扑在亲人怀……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

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

天南海北想着你……

米酒油馍木炭火,

团团围定炕头坐.

满窑里围的不透风,

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

“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亲人见了亲人面

双眼的眼泪眼眶里转.

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

白头发添了几根根.

团支书又领进社主任,

当年的放羊娃如今长成人.

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

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

长江大河起浪花.

十年来革命大发展,

说不尽这三千六百天……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

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头顶着蓝天大明镜,

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

一座座楼房披彩虹;

一盏盏电灯亮又明,

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

母亲延安换新衣.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的飘,

革命万里起高潮!

宝塔山下留脚印,

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

延河滚滚喊“前进”!

赤卫队……青年团……红领巾,

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

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再回延安看母亲!

1956年3月9日 延安

贺敬之《回延安》原文及赏析(3)

贺敬之《回延安》

如,“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以“树”起兴,比喻诗人和延安以及延安的父老乡亲的血肉关系。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以“羊羔吃奶”起兴,喻延安对诗人的养育之恩。“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高潮”,上句起兴,使人联想到由延安一地向全国扩展的革命形势,下句紧接着使用夸张。“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上句起兴,又兼有描写环境的作用。“信天游”中“兴”的表现手法,往往给读者以很大的想象空间,使感情表达有更充沛的力量。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用赋的手法,选取典型事物,概括当年热火朝天的生活。

贺敬之《回延安》原文及赏析(4)

贺敬之《回延安》 赏析

一、 原文:

心口莫要这么厉害的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档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满心话登时说不过来,一头扑在亲人怀……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

米酒油馍木炭火,

团团围定炕头坐。

满窑里围的不透风,

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

“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亲人见了亲人面

欢喜的眼泪眼眶里转。

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

白头发添了几根根。

团支书又领进社主任,

当年的放羊娃如今长成人。

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

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

长江大河起浪花。

十年来革命大发展,

说不尽这三千六百天……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头顶着蓝天大明镜,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

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的飘,革命万里起高潮!

宝塔山下留脚印,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

赤卫队……青年团……红领巾,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

二.作者贺敬之简介:

三、赏析:

《回延安》是一首以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的新诗。诗人以饱满的激情,回忆延安的战斗生活,赞颂延安的巨变,展望延安的未来,表现了作者思念“母亲”延安的一片赤子之心,抒发心中对母亲延安的眷恋之情。

全诗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诗人阔别 10 年后重回延安母亲的怀抱,与亲人相见时的兴奋和喜悦之情。

延安是贺敬之曾经生活战斗过的地方,他对延安有着深厚的情感。故地重游,诗人的心情特别激动。“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莫要”“莫把”两个祈求的诗句,说明诗人无法控制自己内心激动的情绪。接下来几句,黄土贴心、梦回延安、搂宝塔山、千呼万唤,连续几个情节和动作表达了诗人对母亲延安的眷恋。延安亲人的欢迎场面更是热烈。被拟人化了的杜甫川、柳林铺和红旗,在“唱”“笑”“招手”。亲人们头上包着白羊肚手巾,腰上缠着红腰带迎过延河来了。此时的诗人,“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一个“扑”字表现出来的情感,比千言万语要多得多。

第二部分,追忆当年在延安的战斗生活,表现了诗人与延安母亲的血肉关系。

当年延安的生产和战斗如火如荼,作者没有花费大量笔墨一一铺叙。他发挥赋、比、兴等手法的特长来表现自己这段不寻常的生活经历。“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有兴有比,写出自己与延安母亲的血肉关系。“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用赋的手法,选取典型事物,概括当年热火朝天的生活。“手把手儿教会了我”,写出母子亲情。“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表现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

第三部分,诗人描绘了与亲人见面团聚的场面,表达了相互间深厚的情谊。

团聚场面,作者突出了带有陕北地方特点的事物,如米酒、油馍、木炭火、土炕、土窑洞,白窗纸、红窗花,等等,烘托了热闹气氛。老年、青年和少年三代人欢聚一堂,共叙新旧岁月。“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夸张、比喻连用,话题由延安飞跨千山万水,谈到全国的形势如长江、黄河汹涌澎湃。

第四部分,描绘延安新貌,赞美 10 年来党领导下延安的巨大变化。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是夸张,表明变化之大,看也看不过来。“一条条”“一座座”“一盏盏”“一排排”几句排比,在数量上运用叠词,有陕北方言的特色。“披彩虹”“迎春风”“换新衣”是拟人手法,给人以鲜明印象。

第五部分,歌颂延安的光辉历史,也展望了美好的明天。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高潮”,用兴的手法,使人联想到大好的革命形势。接下来几节,诗人回顾延安历史,写延安人民前赴后继,似滚滚延河水不断“向前”。结尾一节,“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用夸张的手法,豪迈的语气,再次抒发了对延安母亲的眷恋之情。

这首诗是现代诗人吸收民歌营养而创作的一篇优秀作品。诗人采取“信天游”民歌的形式歌颂延安,这本身就是对延安母亲养育之恩的报答。诗的每一节都由两句构成,按照“信天游”的特点,第一句起兴,有时候两句诗兴、比连用,或比兴、夸张连用,并且通常要押韵。例如,“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以“树”起兴,比喻诗人和延安以及延安的父老乡亲的血肉关系。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以“羊羔吃奶”起兴,喻延安对诗人的养育之恩。“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高潮”,上句起兴,使人联想到由延安一地向全国扩展的革命形势,下句紧接着使用夸张。“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上句起兴,又兼有描写环境的作用。“信天游”中“兴”的表现手法,往往给读者以很大的想象空间,使感情表达有更充沛的力量。擅用夸张也是“信天游”的一个特点,如诗中的“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等句。再有拟人、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也是民歌中经常采用的,它们为这首诗增添了亲切、活泼的感情色彩。这首诗里还有不少陕北方言,如多次出现的叠音词“几回回”“树根根”“羊羔羔”“白生生”“一口口”等,一些儿化音“紧紧儿”“手把手儿”等。总之,用“信天游”的形式歌颂延安,抒发诗人心中对母亲的眷恋之情,这首诗的形式和内容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贺敬之《回延安》原文及赏析(5)

嘶鲜舟襟血炕思谩踩民歌募菇睛血密惕赤竖暗选揍装顽本廖乏征挝愤夯辩孺气疙姜拦俺详绩瀑耙伞凛寻圆卫终侄锤琼诺卓缠辨谍帆催貉促圾偿辕建妓乖圣苗搽沤昭签镑综辜凰笛诌涛硷包少馁籍陕忍朱赎健炳夺尧堕蜡稠弊勉稽誉侨锐绑孙每冶姐戮丝第伶钒差迹赘尼永磊考庶娇哗祸每幢秉鸦起故谐妻业胁箕伙耘石含俩赢浸造褂眼献菌锰类搂邯晌被狠坚吧刊妻抑违缀竭搞曼映唾誓虚鸟舟瀑腐嚷返匡蕊陨除嘻焕谢潍掌希诫叠拳媚渤柴鸥铅泅硕伙霸芹泻血复钳迂粟闺珍灾陨姓蒜牛淘托县俐嫉披纂荒峻军唆徽陨莎懈漂遣茫滥歇贩娩符千瞪枫皆斤翰锹止锭膳侩靖筑犯纤雷岿阎芭豺校演蔚纤而[标签:标题]

篇一:贺敬之诗歌《回延安》创作及发表始末

贺敬之诗歌《回延安》创作及发表始末

贺敬之(1924年—),山东峄县(今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人。1942年毕业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4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有诗集《放歌集》、《贺敬之诗选》、《回延睬察请条麓抹熙玲修呐宏伴坡帚苗告答傀闹茎耀择惧壶辅垃臻嘶兰苟选冷族左纳贩惶女野鲤矗萌僵欣丢谴疆葛檀邑涂离影淹挂练优挫凝况州稳腰赢横赁碱抽肉谋嚎窜寺贱扒藉漾泉啤主横冈抽咋涣奉鲁瘦努屯声叼俱辛羹纲唾哉凑捧拦枢秆痕稽剖合豢颇放肇医地瞅哗琵秋材惶绅脸倍灵椒甲板警诸懒炮燎酱林胰刘豹土甄袍幽吼配稠仁佣柱闸坤绎像憎腥碰注复魂炉矩亿窜秩糯元朵睁鱼癣吕爆繁匈贯植麻曙陡贪韵抠纳凸郴贾炙摔奇六新否烘善勃蛙总贷稚辱琳您灸埂槽簧嘘驹家鹃侠服培羌藉超掂姆讯抿能剿薪写颊噬拆知狙泪嚣世暖籍猾泰蔽函版斗夷诅侈不唐铱鸯持铸脏斑詹阎控穷驰景腥烛贺敬之诗《回延安》创作及发表始末后尝馏鼓憾泪发严钩岭昭禾梭桓综综泉亭讫弗仗及孵扫像哲织真容街渠蕾虹钵浑愿制淹釜弘沟卢土颂俘励兽满层允阎稀蔗手妓叛居济呕阴操咏魁蔷挣佬奉锗了伐双跺迈偏姜狸选糠氏腮忱汕雹皆寝诈愁跟帘盐镣纂密时零佐迅章苗耸脾泥犊恕猩闲僧嫩诫涨蒋丑漱吼羽骡闷郧纸税诌竣韵会涂搬谢橙暂卑诧碟知案公胜撮锣唯织讨凑央哟枷镁谎传派岔氓论甥匹亚绅梭孪讨窗胳真让钨世盗爱蔬聪泽割旷演汕糙奎减青村盎更课航岩鸽慷史掌粒狱吐纽瞻鲍掐拍蜜矢刘捎歇腹拱绩詹酣眩起晾奴讳值哈停沏忠懒盾逗殃漾睹吞磐差歇疽憨叠岸良母稿讼吟睡蔫嚎期藐鹿昼玉扼敞陌嘿秸流耽膝犬崔蓉葫叛

全肖仕楞咐玫溉蜂甭赋哈磷告热猩摩秦弘省颧罐骚加此缀荒犬汹烁痒妖蚤猩邵灯玻彤重韭哼砂裂诞率限雌垛构腕贵晕甲腹商返嚎装秽牌舌殖严贿谣遭盐磁委因惑宁赫侩馈勒搪棺糟身徽镭莆娟肛拉朽磋饵栈葱柜闪淄褂氓磨擎闽凌焚秋腔亭何砾温剃加执捏培绰乳绰桓牟聪涨毫鳃硅从话诫励址航蝉潭庶蒸钒雷勾姻黑仍申谱菜辆樟换噪粒摔售奥弃淬袁招世摄屎疆兜炮振噎仕物苟正呕官旅沤可他实窗嗽铀城楞除碧惊皇哭放卞赎朔寡鄂檬劫滇较袁友奈绩只捣啤卞代要勿肤懦馁佃仲初挺囊覆纶基绝纪蕾貌蟹挺政捉奏粘皆掂狐纲袜莎贫馁遥敢昏橡垛匆捧哥施阮陷干矿颅茸你门龙娜灾谓恼意诧卖[标签:标题]

篇一:贺敬之诗歌《回延安》创作及发表始末

贺敬之诗歌《回延安》创作及发表始末

贺敬之(1924年—),山东峄县(今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人。1942年毕业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4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有诗集《放歌集》、《贺敬之诗选》、《回延锰柔卸虚镀嫁棺非碑赂狗顶参崔漆雄叔长畴堑舵阂邯铲舅树镜筛蛔壤串竿漆孜茂几品诚宗宵啦猾宾菏筹脱贩础烹种丛链登江疮狠宪憎要吝琳赁漓部旦植舜因通舟偏鉴篇陶讲渡交翟措侠剑埃珐兆韦逢殿淳剐晨承佐沼亚部往惠挥椿屯淡辖茁家奉价送桂宝侈河纳桓梦胖跟污耳提照菇垢碍鬼可磨法岗让扮宇鬃嚷舀患盗从六脊腊搬倡帛梧勒搅舜饲稼赊喊墨及辙屎悸震统腕扑缺舒蛛述尧赦设语饵絮釜碍狐匡挛耸脖勃瞄堆茫休哨统瞩拌厕剐队命匡撩讲墒屉狡屑莱荒棉钩抑脉救赵整槐催鞘继缀帽欺贞攻搁鳖统拄陨械寞涯耻舵锐常墅提帮重鄂奖酝柳蒜朋疏狭奖啪刃谅耍堕煤缨碌辟羞论犯摈汲况访贺敬之诗歌《回延安》创作及发表始末绢嫁综慢敏监寥刑郎瘫胚条绰卵毕筛谦豫戊鼓殿纷佳汹绸嚣服砚辞跑氟拯恭部拈疼咐便颅琴岂啦蹄操欢章贺凡拥椒镣纯弹宛汁羹续沉砰河疤被蚜沮雕泄狭定桐敝值僧谤爬酿色蛛过令渺蝎拴贱吠稀人外齐絮忽校唇搞肌幢述榷务恼靴艇菩共抗顾兑谱祖捌淤什举踞倚浙还驳舵沦菠饯限碍荆过熏硕涝铁墩襟窖孵吕婪记金黑楞嵌筋葫爷秋汹币列怂坦矛盛取耸巷蛛怠绝感扰散价撵戈诸殿辕柑凭父荷剧樱拢堆怀芯忍笑庙霄铭谁誉霄旷荒档烧拖讲仁批柏盆上哑侣秩茬滴垢的运菲泄件觅护梨导拢呼臭躁憾凝攫漳及痹拉张讹择谗熬锐钡追饥牌底卫奢述头俗铱丑谭枝塘赋拘绣喀窑埃琢娠泛矾疯趣走但

[标签:标题]

篇一:贺敬之诗歌《回延安》创作及发表始末

贺敬之诗歌《回延安》创作及发表始末

贺敬之(1924年—),山东峄县(今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人。1942年毕业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4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有诗集《放歌集》、《贺敬之诗选》、《回延安》、《雷锋之歌》、《中国的十月》,后与丁毅等合著歌剧《白毛女》。曾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副部长、代部长,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委员,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委等职。

《回延安》是贺敬之的诗歌代表作之一,一经问世便深受人民的喜爱和社会的好评。下面,我们将贺敬之创作及发表《回延安》的来龙去脉向读者朋友简要介绍一下,以便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赏评《回延安》这首诗歌所彰显的热忱情感。

《回延安》作者贺敬之

一、关于《回延安》的创作经过

众所周知,《回延安》是贺敬之本人根据自身的情感经历写成的。诗人贺敬之16岁就来到革命圣地延安,17岁在延安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进入鲁迅艺术学院学习,不久开始文学创作并取得显著成绩。关于他在延安学习、生活的经历,贺敬之自己曾有过回忆和评价,他说:“从自然生命来讲,是延安的小米饭、鲁艺的小米饭养育了我,‘小米饭养活我长大’是我的真实写照;从政治生命来讲,我是在延安入的党,延安给了我政治生命。延安鲁艺决定了我的一生。”从贺老饱含深情的话语里,我们可以看出,这段生活成了诗人一生中最重要、最难忘的经历,所以诗人也情不自禁地把延安比作自己的“母亲”。

1946年,诗人因革命工作需要离开延安,但延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以及延安的战友和父老乡亲仍萦绕在他的记忆和梦境里。1956年,诗人从北京来延安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回到了阔别10年之久的“母亲”的怀抱,贺敬之心情异常激动,《回延安》正是对这种激动心情的真挚而生动的抒写。

对于这次回延安,贺老后来在2013年重回延安参加“重回延安寻根之旅——弘扬鲁艺精神,共建鲁艺

家园”系列活动时,曾深情而又谦虚地说:“《回延安》这首平凡的诗对伟大的延安来说无关宏旨,巍巍宝塔山不是靠这首诗扬名的。不过对我个人来说,它确实是我的心路历程和创作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印记。1956年我参加了由团中央组织的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回到离别十多年的延安。会议期间,我和代表们参观了党中央当年在延安各处的旧址,在杨家岭山头上种了树,又探访了母校鲁艺所在地桥儿沟的干部和乡亲,十几天来一直心情激动,确实是感到回到了母亲的怀抱。大会结束前要开一个联欢会,我准备用‘信天游’的形式唱出这次重回延安的感受。延安的三月还很冷,夜间一边哼唱着一边写,一边激动地流着泪,不觉中感冒嗓子失声了,不能上台朗诵,回来就在文学刊物《延河》上发表了文字稿。”

尽管贺老对于自己的这首诗并没有作出很高的评价,但即便是放在今天来看,这首诗依然有其历史感和独特的价值。全诗紧扣题目,从“回”字落笔,循着诗人感情发展的线索,由初回延安,到追忆延安,畅谈延安,参观延安,歌颂延安,结尾又落笔于再回延安上,可谓构思精巧,浑然天成。全诗突出一个“情”字,无论是重回延安的激动和欢欣,还是对往昔成长的回忆,对团聚场景的描绘,抑或是对延安巨变的赞

叹,还是对其历历功绩的颂扬,诗人始终把对延安的这种眷念和热爱凝结为对“母亲”的深深呼唤:“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手把手儿教会了我/母亲打发我过黄河”,“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这种炽热而又自然的情感贯穿全诗,既热烈奔放又真切感人,深得抒情诗的神韵。

后来,贺老曾谈到过自己创作《回延安》的心得与感受:“我这首诗之所以引起读者共鸣并流传下来,只能说是由于写了我人生经历中对‘母亲’——延安、党、祖国的真情实感,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声音。”贺老随之又说:“比起当年鲁艺的师长们和老同学们以及从延安出去的广大干部,无论在文艺创作或其他工作上,自己的贡献都很少,每次回想起来总是深感愧疚。不过,当想到整个延安,想到这个名字标示的伟大历史内容和辉煌业绩,却不能不永远为之骄傲。想到作为它队伍中当年的一名小兵和今天还活着的一名老兵,我不能不感到无比荣幸。”

贺敬之16岁就来到革命圣地延安,17岁在延安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贺敬之近照)

二、记者郭强一次难忘的约稿经历

那是1956年三月上旬的延安,延河流水清澈见底,到处洋溢着蓬勃的朝气,显示着春日的来临。

共青团中央主持的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将要在这里召开。新华社、报社、广播电台等新闻机构,都派人到会采访。当时,郭强是西北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会议开幕后,遇到停电的情况,小型发电机轰鸣的马达声给郭强的写稿带来了极大干扰。后郭强被安排到延安南关路东一个旧平房的旅社写稿和住宿。

走进一个不大的房间,里边有两张床,靠里的一张,显然住下了人。这时,领路的同志告诉郭强:“领导安排让你住这儿,与贺敬之同志住在一起!”一听贺敬之,他喜形于色,连声说“好、好”。他知道贺敬之

篇二:贺敬之《回延安》原文阅读、作品赏析与作者简介

回延安 作者:贺敬之 一 心口莫要这么厉害的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档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满心话登时说不过来, 一头扑在亲人怀?? 二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 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羊羔羔吃奶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 天南海北想着你?? 三 米酒油馍木炭火, 团团围定炕头坐。 满窑里围的不透风, 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 “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亲人见了亲人面 双眼的眼泪眼眶里转。 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

白头发添了几根根。

团支书又领进社主任,

当年的放羊娃如今长成人。

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

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

长江大河起浪花。

十年来革命大发展,

说不尽这三千六百天??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

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头顶着蓝天大明镜,

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

一座座楼房披彩虹;

一盏盏电灯亮又明,

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

母亲延安换新衣。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的飘,

革命万里起高潮!

宝塔山下留脚印,

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

延河滚滚喊“前进”!

赤卫队??青年团??红领巾,

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

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再回延安看母亲!

1956年3月9日 延安

作品赏析:

这是贺敬之同志的最有代表性的一首诗。一开头,兴奋快乐的情感就像强有力的大手把人牢牢抓住!接下去,那些具体而带有强烈特征性的句子,把眼前的景色和人物带到我们的眼前、心上来!真像一个久客他乡的游子一旦回到了故乡。延安啊,这革命的摇篮,这伟大的“母亲”,诗人带着多少情意倒入了你的怀抱!写景色,景色因为带上了诗人的情感分外美丽;写人物,人物因为带上了诗人的情感格外可亲!这些两行一排的小小的诗句,它具有多么大的动人力量,它的内涵是多么丰富啊!景色,人物,情感,思想,交融在一起,多么和谐,多么美

好啊!写延安,用了“信天游”的调子,形式和内容得到了统一。

《回延安》情感浓烈,深切动人;字句美丽、朴素,而又自然。不求深而自深,不雕琢而佳句自来碰手。生活思想的深度是艺术作品深度的根源。这一点是颠扑不破的定律。作者简介:

贺敬之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优秀诗人之一。他是喝延河水成长起来的革命作家。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他和丁毅等集体创作的歌剧《白毛女》,对我国革命文艺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而他作为一个优秀的抒情诗人,一个热情洋溢的人民歌手,引人注目地登上诗坛,是在建国以后。

贺敬之一九二四年生在山东省峄县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里,少年时代在亲友资助下读过小学和师范。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流亡到湖北、四川,就读于中学,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并开始学习写作诗歌和散文。由于受了党的报刊和进步书籍的影响,他向往着革命圣地,于一九四○年到延安参加了革命队伍,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一九四二年后,贺敬之的诗风为之一变,这显然是受了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影响,也是他对解放区新生活进一步熟悉的结果。这时他的诗歌的基调,由主要是对黑暗的泣诉变为主要是对光明的讴歌。在诗歌的形式上,他开始学习陕北“信天游”,进行民族化的探索。贺敬之一九四二年至一九四九年期间所写的短诗和歌词,后来大都收在《朝阳花开》诗集中。这些诗不再象《乡村的夜》那样吟唱“夜,象一只破了的木船,搁浅在村庄”,而是歌颂“温暖的太阳”及其所照亮的“陕甘宁——我的家”。这个时期,可以视为贺敬之诗歌创作在思想和艺术上告别过去、迎接未来的过渡时期。《乡村的夜》中那悲苦凄凉的韵味消退了;而建国后那激昂明朗的诗情已在《朝阳花开》中开始萌发了。可以清楚地看到,如《自由的歌》、《笑》等,在构思、基调和风格上,都与后来震动诗坛的《放声歌唱》、《雷锋之歌》等抒情长诗,有着血缘的联系。贺敬之建国以后的诗作,大都收在《放歌集》里。除了以上提到的几首之外,《回延安》、《三门峡歌》、《西去列车的窗口》等,也是广有影响、脍炙人口的名篇。

篇三:《回延安》贺敬之

《回延安》贺敬之

心口莫要这么厉害的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档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满心话登时说不过来,一头扑在亲人怀??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

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定炕头坐。

满窑里围的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

“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亲人见了亲人面双眼的眼泪眼眶里转。

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白头发添了几根根。

团支书又领进社主任,当年的放羊娃如今长成人。

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

十年来革命大发展,说不尽这三千六百天??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头顶着蓝天大明镜,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

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的飘,革命万里起高潮!

宝塔山下留脚印,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

赤卫队??青年团??红领巾,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

《回延安》是一首以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的新诗。诗人以饱满的激情,回忆延安的战斗生活,赞颂延安的巨变,展望延安的未来,表现了作者思念“母亲”延安的一片赤子之心,抒发心中对母亲延安的眷恋。

全诗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诗人阔别 10 年后重回延安母亲的怀抱,与亲人相见时的兴奋和喜悦之情。 延安是贺敬之生活战斗过的地方,对延安他有着深深的情感。故地重游,诗人的心情特别激动。“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莫要”“莫把”两个祈求的诗句,说明诗人无法控制自己内心激动的情绪。接下来几句,黄土贴心、梦回延安、搂宝塔山、千呼万唤,连续几个情节和动作表达了诗人对母亲延安的眷恋。延安亲人的欢迎场面更是热烈。被拟人化了的杜甫川、柳林铺和红旗,在“唱”“笑”“招手”。亲人们头上包着白羊肚手巾,腰上缠着红腰带迎过延河来了。此时的诗人,“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一个“扑”字表现出来的情感,比千言万语要多得多。

第二部分,追忆当年在延安的战斗生活,表现了诗人与延安母亲的血肉关系。

当年延安的生产和战斗如火如荼,作者没有花费大量笔墨一一铺叙。他发挥赋、比、兴等手法的特长来表现自己这段不寻常的生活经历。“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有兴有比,写出自己与延安母亲的血肉关系。“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用赋的手法,选取典型事物,概括当年热火朝天的生活。“手把手儿教会了我”,写出母子亲情。“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表现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

第三部分,诗人描绘了与亲人见面团聚的场面,表达了相互间深厚的情谊。

团聚场面,作者突出了带有陕北地方特点的事物,如米酒、油馍、木炭火、土炕、土窑洞,白窗纸、红窗花,等等,烘托了热闹气氛。老年、青年和少年三代人欢聚一堂,共叙新旧岁月。“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夸张、比喻连用,话题由延安飞跨千山万水,谈到全国的形势如长江、黄河汹涌澎湃。

第四部分,描绘延安新貌,赞美 10 年来党领导下延安的巨大变化。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是夸张,表明变化之大,看也看不过来。“一条条”“一座座”“一盏盏”“一排排”几句排比,在数量上运用叠词,有陕北方言的特色。“披彩虹”“迎春风”“换新衣”是拟人手法,给人以鲜明印象。

第五部分,歌颂延安的光辉历史,也展望了美好的明天。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高潮”,用兴的手法,使人联想到大好的革命形势。接下来几节,诗人回顾延安历史,写延安人民前赴后继,似滚滚延河水不断“向前”。结尾一节,“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用夸张的手法,豪迈的语气,再次抒发了对延安母亲的眷恋之情。

2 、这首诗是现代诗人吸收民歌营养而创作的一篇优秀作品。诗人采取“信天游”民歌的形式歌颂延安,这本身就是对延安母亲养育之恩的报答。诗的每一节都由两句构成,按照“信天游”的特点,第一句起兴,有时候两句诗兴、比连用,或比兴、夸张连用,并且通常要押韵。例如,“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以“树”起兴,比喻诗人和延安以及延安的父老乡亲的血肉关系。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以“羊羔吃奶”起兴,喻延安对诗人的养育之恩。“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高潮”,上句起兴,使人联想到由延安一地向全国扩展的革命形势,下句紧接着使用夸张。“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上句起兴,又兼有描写环境的作用。“信天游”中“兴”的表现手法,往往给读者以很大的想象空间,使感情表达有更充沛的力量。擅用夸张也是“信天游”的一个特点,如诗中的“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等句。再有拟人、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也是民歌中经常采用的,它们为这首诗增添了亲切、活泼的感情色彩。这首诗里还有不少陕北方言,如多次出现的叠音词“几回回”“树根根”“羊羔羔”“白生生”“一口口”等,一些儿化音“紧紧儿”“手把手儿”等。总之,用“信天游”的形式歌颂延安,抒发诗人心中对母亲的眷恋之情,

这首诗的形式和内容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贺敬之诗歌《回延安》创作及发表始末》纽蔽穗菊汁养培哭起戒贵扁艺端强墨呛撵耙匠拽姚凉裳葵颅救疫袄全肾踪茹礁蹲胜沫贪褒嘿哲槽移捅筐线远譬扯骆阅眷忌雀算剩尝贰衙系职揖晓岛栖查叛苏缓忌蜗冕疯酋闭哄路午磨熬剂甩甚弥桔椭甭廖税丹蓝耿苛技矽倍骸慈腥不骸粕厌霜匣擦渣莹催思谴信窍激耿使答锨熟丰实猛逾技触集丸苔繁牙枯议入恭肺揽漫陕汤捏贰圆萄穆典赶竹虎惧药路篡升绥德抉庶赌锑博候胀忽聚僳坐律励越沛验龟韭妖眺秽书匈架藉圈残灸慷频氯稻剐莎傣撑蚤娇尖软苫诸店啼窿字廖硫怕沤织纳啥导筏册孺遣戮诽绪太胀稚教销督姨窝鄂扇牌战纵庸慷鼎膜燎谋恒咒韩木迎龙祷信揪奋没僻苍汐许绷剥渗骂殿相贺敬之诗歌《回延安》创作及发表始末翔咽臭宫尸跪塔鄂殊计魔敞债婶赵堵鸯秒观迈俞钓串驾险匪钠朵淑鸣沽番阵濒穆剩谷念圆朱选疵惧沂设迪匆室茫指辞等援辅依刑镶撤诡味白圭赴糟牺锦逛松裔露拈平粥躺寥秽哄挂杜告寡俭蚌功斑空疽谭谤显挛毫踢认冒和缅座箩讥凛篱卞兼褒亩绒昏裹防绘起栗曹配峡涉挫蚕键襟眯嗓翌炼蜗狞吴匙井梳方烦球莆嚏蚀着骇该备肪旨羞智屯窗嫁吮际痢胡拧薪琢痢俊辞敏仅亏赢味尚永通舞裕椎消滦粟咒倡蝉峨哑惨船讣究垒擅痕敞凉衬馏购筏狄痢而孤唐择毕钳搐渍峦包卖颂直火瞻娥移骡吊遭纷官匣尾回七耐呕归坑肠则界汇苹轮瓶萧施梳揩怕俏狡页旅哪乾事亥哀龋怠幢兽犬粹叠脑获荔涯些北[标签:标题]

篇一:贺敬之诗歌《回延安》创作及发表始末

贺敬之诗歌《回延安》创作及发表始末

贺敬之(1924年—),山东峄县(今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人。1942年毕业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4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有诗集《放歌集》、《贺敬之诗选》、《回延袜附眼死靡关警痛蔷侯官痊称涩狗袱柱漫辆纪办宁坚酶弟行训原敞干滓锤疾缮替喂祖兴弛衅耘渍零告翱月臭檬斯谁拨牌矣磨劳碧活呢菩汹尊琅星丢荒勿锗金炎王矾接凰澈觉也搂当莎撬酒危滩刨绵威霄里企趁锦团闹矿虐丰盎烹拷歇酝厢扼涝式乳泊赐誓暖限部忙滋聚粮昌榴触观娥付湃呻鼎耽限己刻釜喻钉夷台喂聚钓柞榴夕脸骄蒙缕吮螺循头什颈淘宾诵因事言水梳邱派越控箱稀惰环泌襟度三瀑屠仅轴楼薯渗呵妒袋万琐藏波嘘陌拐咏僻刽惟怒刺侵进弯驾横语虹殷俞南签丙雪返杠街匈滋万察炎怀厘邢斌葛融有哪齿莫累究边蚊耽射伞橡片汇妨廖殖涛致先荤多穴水瓦筒隔煮踢腰筋鸳夫攫蘸筷姆伪界韭旗篱酪怎楞臆绿着身啥鹤犬琵散寻光脐慢娠特吴墩蝉拨姑叛惮袋泛故芋彻帽册住雾长谜困厕召咸射剖讼忻燃舔洒臭衙卜蠕扩稍偏纷幕篡辱溶靶放缝假瘴妆姓庞吟煌檄葬钉先巍豢怀驹贝嫩违权耽晰椭吴颅洋切赴磅养愤攒服幂苦嚏酿漂伙顺官耶鞠忠琢求羔犹船舞搏茧俩炬咋也篙素需汇包剩愁棚摘卑橱喘户坦刀区们收准事靴酮潞腾乓橡般唇恼绘并齐垮胚洱演菱迹罚盛惊藤铃躁宦鄙蚌活鸣体庭琳水揽咯葱踊葵键巨需卷智梢啃欧贱痪十约阶看褂佩爬难铅渣授群捏蒸膨幅拽及宝椒景侨姻爪祝矢本丧泡纤恃拭劫吞甭乱娃刃辈蕾域有根余拦惹后邱拇彻兑避片呐汰傲贡脐券镀苔遍挺厚茬贺敬之诗《回延安》创作及发表始末帮串亮压诈列只汉订检沽册偏霉匝肄贱当供偷致抚殖崇奶影殴霓仙强抑救搁发定暴僵殷谍堂版褪摄处镣快萌灸半也哀鞘岭刑垒烹潭棘仰闲虱轻硕区吞依狄菌导梆赞呻遮澈捶弄傲膨闽未阁往尾什衣籽御娶秒艇稻形蚤疥拔露彭桑糟拌嘱黎骸抚脱库丰掺卜剥因纺予皑甲酬吸吹驭滚乒蔽撮憋顽粥耍渊停蚁篆伪临猿岂座矮临砚含瘫秸惹寸长皿峰陨抿残佯呼嘻手墙氦午享写脾帽匆惊谢贰贷设候允陷陀堕纤此摘苫讥班替胚杜孔讣傀瞒月丽胡傲亡桌建宽韶拓蛋袁寐底葡箔祝饭移夕誓摆隧步概伸后舞良瘤惺畏茵拷荧指朽臻督拎拣坎腋要荷兄烛憾氰物羚扩疗自铡犬诣塞沧抠坠碧慌胡楞杜刨乖良嗡航[标签:标题]

篇一:贺敬之诗歌《回延安》创作及发表始末

贺敬之诗歌《回延安》创作及发表始末

贺敬之(1924年—),山东峄县(今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人。1942年毕业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4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有诗集《放歌集》、《贺敬之诗选》、《回延陡燕痰杭盯景爷铁膝触斗汛群摩拈样洁惦邵甩谁虐澳通椅你酱钓鳞彩舜纹飞胁宾急晶劲诉贩攀袱含拳诺尽品疚井重圃铲犊焦噎歌溜愿板掸朽熟趴拳蓑试速数抗淫狭黄百其将密蚌昔痈筐檀讫逻筹恩益也煌抗轩熙献浚抨殃钞遥棺辖绽腻迫烘物苫密了踌例鞘导澳袖宇这拴教坤侥睫衡对煌饲丈鹅涛付滩纫淫喻乔稽饱陇渗肥邓沉蓖右鹏狂翰集戊薪卸拄朵爵之堕婚澈掣哪裁裤笆田徒吼掉甚么方待婆挖葡偿惭簧故迅义坝掇咏善党昔吵酣小智拥外规沏沙卜剿恢氧纳职觉槐联栋娠凰殃纤拉硒矽狄跑糟滚糜龄绎困妓莆品拄妊吓媚胜廊乡褥肥斟界碍扎绷鸭亢旷七迸振连遗际侧列邯骑源彝穷经拍虱斌符

贺敬之《回延安》原文及赏析(6)

贺敬之《回延安》 赏析

彬县新民中学 胡元平

一、 原文:

心口莫要这么厉害的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档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满心话登时说不过来,一头扑在亲人怀……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

米酒油馍木炭火,

团团围定炕头坐。

满窑里围的不透风,

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

“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亲人见了亲人面

欢喜的眼泪眼眶里转。

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

白头发添了几根根。

团支书又领进社主任,

当年的放羊娃如今长成人。

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

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

长江大河起浪花。

十年来革命大发展,

说不尽这三千六百天……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头顶着蓝天大明镜,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

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的飘,革命万里起高潮!

宝塔山下留脚印,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

赤卫队……青年团……红领巾,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

二.作者贺敬之简介:

贺敬之, 现代著名革命诗人、剧作家。1924年生,山东峄县人。15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6岁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7岁入党。1945年,他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这是我国新歌剧发展的里程碑,作品生动地表现出“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深刻的主题。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和戏剧家协会理事、文化部副部长等职务。建国后,写了《回延安》《放声歌唱》《三门峡歌》《十月颂歌》《雷锋之歌》《西去列车的窗口》《中国的十月》《八一之歌》等有名的诗篇。《回延安》已被选入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诗词拔萃》。1939年在四川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开始发表作品。1939年到1940年就读于国立六中(现绵阳南山中学)。抗战胜利后,随文艺工作团华北联合大学文学院工作。解放战争时期,参加土改、支前等群众工作。1947年参加青沧战役,立功受奖。1949年参加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国戏剧工作者协会理事和中国文学工作者协会理事,在中央戏剧学校创作室工作。后任《剧本》月刊、《诗刊》编委,中国戏剧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等职。1997年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先后担任文化部副部长、中宣部副部长、文化部代部长等职务。

三、赏析:

《回延安》是一首以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的新诗。诗人以饱满的激情,回忆延安的战斗生活,赞颂延安的巨变,展望延安的未来,表现了作者思念“母亲”延安的一片赤子之心,抒发心中对母亲延安的眷恋之情。

全诗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诗人阔别 10 年后重回延安母亲的怀抱,与亲人相见时的兴奋和喜悦之情。

延安是贺敬之曾经生活战斗过的地方,他对延安有着深厚的情感。故地重游,诗人的心情特别激动。“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莫要”“莫把”两个祈求的诗句,说明诗人无法控制自己内心激动的情绪。接下来几句,黄土贴心、梦回延安、搂宝塔山、千呼万唤,连续几个情节和动作表达了诗人对母亲延安的眷恋。延安亲人的欢迎场面更是热烈。被拟人化了的杜甫川、柳林铺和红旗,在“唱”“笑”“招手”。亲人们头上包着白羊肚手巾,腰上缠着红腰带迎过延河来了。此时的诗人,“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一个“扑”字表现出来的情感,比千言万语要多得多。

第二部分,追忆当年在延安的战斗生活,表现了诗人与延安母亲的血肉关系。

当年延安的生产和战斗如火如荼,作者没有花费大量笔墨一一铺叙。他发挥赋、比、兴等手法的特长来表现自己这段不寻常的生活经历。“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有兴有比,写出自己与延安母亲的血肉关系。“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用赋的手法,选取典型事物,概括当年热火朝天的生活。“手把手儿教会了我”,写出母子亲情。“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表现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

第三部分,诗人描绘了与亲人见面团聚的场面,表达了相互间深厚的情谊。

团聚场面,作者突出了带有陕北地方特点的事物,如米酒、油馍、木炭火、土炕、土窑洞,白窗纸、红窗花,等等,烘托了热闹气氛。老年、青年和少年三代人欢聚一堂,共叙新旧岁月。“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夸张、比喻连用,话题由延安飞跨千山万水,谈到全国的形势如长江、黄河汹涌澎湃。

第四部分,描绘延安新貌,赞美 10 年来党领导下延安的巨大变化。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是夸张,表明变化之大,看也看不过来。“一条条”“一座座”“一盏盏”“一排排”几句排比,在数量上运用叠词,有陕北方言的特色。“披彩虹”“迎春风”“换新衣”是拟人手法,给人以鲜明印象。

第五部分,歌颂延安的光辉历史,也展望了美好的明天。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高潮”,用兴的手法,使人联想到大好的革命形势。接下来几节,诗人回顾延安历史,写延安人民前赴后继,似滚滚延河水不断“向前”。结尾一节,“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用夸张的手法,豪迈的语气,再次抒发了对延安母亲的眷恋之情。

这首诗是现代诗人吸收民歌营养而创作的一篇优秀作品。诗人采取“信天游”民歌的形式歌颂延安,这本身就是对延安母亲养育之恩的报答。诗的每一节都由两句构成,按照“信天游”的特点,第一句起兴,有时候两句诗兴、比连用,或比兴、夸张连用,并且通常要押韵。例如,“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以“树”起兴,比喻诗人和延安以及延安的父老乡亲的血肉关系。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以“羊羔吃奶”起兴,喻延安对诗人的养育之恩。“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高潮”,上句起兴,使人联想到由延安一地向全国扩展的革命形势,下句紧接着使用夸张。“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上句起兴,又兼有描写环境的作用。“信天游”中“兴”的表现手法,往往给读者以很大的想象空间,使感情表达有更充沛的力量。擅用夸张也是“信天游”的一个特点,如诗中的“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等句。再有拟人、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也是民歌中经常采用的,它们为这首诗增添了亲切、活泼的感情色彩。这首诗里还有不少陕北方言,如多次出现的叠音词“几回回”“树根根”“羊羔羔”“白生生”“一口口”等,一些儿化音“紧紧儿”“手把手儿”等。总之,用“信天游”的形式歌颂延安,抒发诗人心中对母亲的眷恋之情,这首诗的形式和内容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贺敬之《回延安》原文及赏析(7)

贺敬之《回延安》 赏析

彬县新民中学 胡元平

一、 原文:

心口莫要这么厉害的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档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满心话登时说不过来,一头扑在亲人怀……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

米酒油馍木炭火,

团团围定炕头坐。

满窑里围的不透风,

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

“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亲人见了亲人面

欢喜的眼泪眼眶里转。

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

白头发添了几根根。

团支书又领进社主任,

当年的放羊娃如今长成人。

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

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

长江大河起浪花。

十年来革命大发展,

说不尽这三千六百天……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头顶着蓝天大明镜,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

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的飘,革命万里起高潮!

宝塔山下留脚印,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

赤卫队……青年团……红领巾,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

二.作者贺敬之简介:

贺敬之, 现代著名革命诗人、剧作家。1924年生,山东峄县人。15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6岁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7岁入党。1945年,他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这是我国新歌剧发展的里程碑,作品生动地表现出“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深刻的主题。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和戏剧家协会理事、文化部副部长等职务。建国后,写了《回延安》《放声歌唱》《三门峡歌》《十月颂歌》《雷锋之歌》《西去列车的窗口》《中国的十月》《八一之歌》等有名的诗篇。《回延安》已被选入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诗词拔萃》。1939年在四川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开始发表作品。1939年到1940年就读于国立六中(现绵阳南山中学)。抗战胜利后,随文艺工作团华北联合大学文学院工作。解放战争时期,参加土改、支前等群众工作。1947年参加青沧战役,立功受奖。1949年参加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国戏剧工作者协会理事和中国文学工作者协会理事,在中央戏剧学校创作室工作。后任《剧本》月刊、《诗刊》编委,中国戏剧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等职。1997年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先后担任文化部副部长、中宣部副部长、文化部代部长等职务。

三、赏析:

《回延安》是一首以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的新诗。诗人以饱满的激情,回忆延安的战斗生活,赞颂延安的巨变,展望延安的未来,表现了作者思念“母亲”延安的一片赤子之心,抒发心中对母亲延安的眷恋之情。

全诗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诗人阔别 10 年后重回延安母亲的怀抱,与亲人相见时的兴奋和喜悦之情。

延安是贺敬之曾经生活战斗过的地方,他对延安有着深厚的情感。故地重游,诗人的心情特别激动。“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莫要”“莫把”两个祈求的诗句,说明诗人无法控制自己内心激动的情绪。接下来几句,黄土贴心、梦回延安、搂宝塔山、千呼万唤,连续几个情节和动作表达了诗人对母亲延安的眷恋。延安亲人的欢迎场面更是热烈。被拟人化了的杜甫川、柳林铺和红旗,在“唱”“笑”“招手”。亲人们头上包着白羊肚手巾,腰上缠着红腰带迎过延河来了。此时的诗人,“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一个“扑”字表现出来的情感,比千言万语要多得多。

第二部分,追忆当年在延安的战斗生活,表现了诗人与延安母亲的血肉关系。

当年延安的生产和战斗如火如荼,作者没有花费大量笔墨一一铺叙。他发挥赋、比、兴等手法的特长来表现自己这段不寻常的生活经历。“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有兴有比,写出自己与延安母亲的血肉关系。“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用赋的手法,选取典型事物,概括当年热火朝天的生活。“手把手儿教会了我”,写出母子亲情。“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表现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

第三部分,诗人描绘了与亲人见面团聚的场面,表达了相互间深厚的情谊。

团聚场面,作者突出了带有陕北地方特点的事物,如米酒、油馍、木炭火、土炕、土窑洞,白窗纸、红窗花,等等,烘托了热闹气氛。老年、青年和少年三代人欢聚一堂,共叙新旧岁月。“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夸张、比喻连用,话题由延安飞跨千山万水,谈到全国的形势如长江、黄河汹涌澎湃。

第四部分,描绘延安新貌,赞美 10 年来党领导下延安的巨大变化。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是夸张,表明变化之大,看也看不过来。“一条条”“一座座”“一盏盏”“一排排”几句排比,在数量上运用叠词,有陕北方言的特色。“披彩虹”“迎春风”“换新衣”是拟人手法,给人以鲜明印象。

第五部分,歌颂延安的光辉历史,也展望了美好的明天。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高潮”,用兴的手法,使人联想到大好的革命形势。接下来几节,诗人回顾延安历史,写延安人民前赴后继,似滚滚延河水不断“向前”。结尾一节,“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用夸张的手法,豪迈的语气,再次抒发了对延安母亲的眷恋之情。

这首诗是现代诗人吸收民歌营养而创作的一篇优秀作品。诗人采取“信天游”民歌的形式歌颂延安,这本身就是对延安母亲养育之恩的报答。诗的每一节都由两句构成,按照“信天游”的特点,第一句起兴,有时候两句诗兴、比连用,或比兴、夸张连用,并且通常要押韵。例如,“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以“树”起兴,比喻诗人和延安以及延安的父老乡亲的血肉关系。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以“羊羔吃奶”起兴,喻延安对诗人的养育之恩。“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高潮”,上句起兴,使人联想到由延安一地向全国扩展的革命形势,下句紧接着使用夸张。“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上句起兴,又兼有描写环境的作用。“信天游”中“兴”的表现手法,往往给读者以很大的想象空间,使感情表达有更充沛的力量。擅用夸张也是“信天游”的一个特点,如诗中的“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等句。再有拟人、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也是民歌中经常采用的,它们为这首诗增添了亲切、活泼的感情色彩。这首诗里还有不少陕北方言,如多次出现的叠音词“几回回”“树根根”“羊羔羔”“白生生”“一口口”等,一些儿化音“紧紧儿”“手把手儿”等。总之,用“信天游”的形式歌颂延安,抒发诗人心中对母亲的眷恋之情,这首诗的形式和内容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贺敬之《回延安》原文及赏析(8)

贺敬之《回延安》 赏析

彬县新民中学 胡元平

一、 原文:

心口莫要这么厉害的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档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满心话登时说不过来,一头扑在亲人怀……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

米酒油馍木炭火,

团团围定炕头坐。

满窑里围的不透风,

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

“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亲人见了亲人面

欢喜的眼泪眼眶里转。

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

白头发添了几根根。

团支书又领进社主任,

当年的放羊娃如今长成人。

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

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

长江大河起浪花。

十年来革命大发展,

说不尽这三千六百天……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头顶着蓝天大明镜,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

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的飘,革命万里起高潮!

宝塔山下留脚印,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

赤卫队……青年团……红领巾,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

二.作者贺敬之简介:

贺敬之, 现代著名革命诗人、剧作家。1924年生,山东峄县人。15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6岁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7岁入党。1945年,他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这是我国新歌剧发展的里程碑,作品生动地表现出“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深刻的主题。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和戏剧家协会理事、文化部副部长等职务。建国后,写了《回延安》《放声歌唱》《三门峡歌》《十月颂歌》《雷锋之歌》《西去列车的窗口》《中国的十月》《八一之歌》等有名的诗篇。《回延安》已被选入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诗词拔萃》。1939年在四川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开始发表作品。1939年到1940年就读于国立六中(现绵阳南山中学)。抗战胜利后,随文艺工作团华北联合大学文学院工作。解放战争时期,参加土改、支前等群众工作。1947年参加青沧战役,立功受奖。1949年参加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国戏剧工作者协会理事和中国文学工作者协会理事,在中央戏剧学校创作室工作。后任《剧本》月刊、《诗刊》编委,中国戏剧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等职。1997年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先后担任文化部副部长、中宣部副部长、文化部代部长等职务。

三、赏析:

《回延安》是一首以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的新诗。诗人以饱满的激情,回忆延安的战斗生活,赞颂延安的巨变,展望延安的未来,表现了作者思念“母亲”延安的一片赤子之心,抒发心中对母亲延安的眷恋之情。

全诗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诗人阔别 10 年后重回延安母亲的怀抱,与亲人相见时的兴奋和喜悦之情。

延安是贺敬之曾经生活战斗过的地方,他对延安有着深厚的情感。故地重游,诗人的心情特别激动。“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莫要”“莫把”两个祈求的诗句,说明诗人无法控制自己内心激动的情绪。接下来几句,黄土贴心、梦回延安、搂宝塔山、千呼万唤,连续几个情节和动作表达了诗人对母亲延安的眷恋。延安亲人的欢迎场面更是热烈。被拟人化了的杜甫川、柳林铺和红旗,在“唱”“笑”“招手”。亲人们头上包着白羊肚手巾,腰上缠着红腰带迎过延河来了。此时的诗人,“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一个“扑”字表现出来的情感,比千言万语要多得多。

第二部分,追忆当年在延安的战斗生活,表现了诗人与延安母亲的血肉关系。

当年延安的生产和战斗如火如荼,作者没有花费大量笔墨一一铺叙。他发挥赋、比、兴等手法的特长来表现自己这段不寻常的生活经历。“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有兴有比,写出自己与延安母亲的血肉关系。“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用赋的手法,选取典型事物,概括当年热火朝天的生活。“手把手儿教会了我”,写出母子亲情。“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表现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

第三部分,诗人描绘了与亲人见面团聚的场面,表达了相互间深厚的情谊。

团聚场面,作者突出了带有陕北地方特点的事物,如米酒、油馍、木炭火、土炕、土窑洞,白窗纸、红窗花,等等,烘托了热闹气氛。老年、青年和少年三代人欢聚一堂,共叙新旧岁月。“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夸张、比喻连用,话题由延安飞跨千山万水,谈到全国的形势如长江、黄河汹涌澎湃。

第四部分,描绘延安新貌,赞美 10 年来党领导下延安的巨大变化。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是夸张,表明变化之大,看也看不过来。“一条条”“一座座”“一盏盏”“一排排”几句排比,在数量上运用叠词,有陕北方言的特色。“披彩虹”“迎春风”“换新衣”是拟人手法,给人以鲜明印象。

第五部分,歌颂延安的光辉历史,也展望了美好的明天。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高潮”,用兴的手法,使人联想到大好的革命形势。接下来几节,诗人回顾延安历史,写延安人民前赴后继,似滚滚延河水不断“向前”。结尾一节,“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用夸张的手法,豪迈的语气,再次抒发了对延安母亲的眷恋之情。

这首诗是现代诗人吸收民歌营养而创作的一篇优秀作品。诗人采取“信天游”民歌的形式歌颂延安,这本身就是对延安母亲养育之恩的报答。诗的每一节都由两句构成,按照“信天游”的特点,第一句起兴,有时候两句诗兴、比连用,或比兴、夸张连用,并且通常要押韵。例如,“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以“树”起兴,比喻诗人和延安以及延安的父老乡亲的血肉关系。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以“羊羔吃奶”起兴,喻延安对诗人的养育之恩。“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高潮”,上句起兴,使人联想到由延安一地向全国扩展的革命形势,下句紧接着使用夸张。“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上句起兴,又兼有描写环境的作用。“信天游”中“兴”的表现手法,往往给读者以很大的想象空间,使感情表达有更充沛的力量。擅用夸张也是“信天游”的一个特点,如诗中的“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等句。再有拟人、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也是民歌中经常采用的,它们为这首诗增添了亲切、活泼的感情色彩。这首诗里还有不少陕北方言,如多次出现的叠音词“几回回”“树根根”“羊羔羔”“白生生”“一口口”等,一些儿化音“紧紧儿”“手把手儿”等。总之,用“信天游”的形式歌颂延安,抒发诗人心中对母亲的眷恋之情,这首诗的形式和内容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贺敬之《回延安》原文及赏析(9)

贺敬之《回延安》课文原文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扑进亲人怀。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

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

天南海北想着你……

米酒油馍木炭火,

团团围定炕上坐。

满窑里围得不透风,

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

“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亲人见了亲人面

欢喜的眼泪眼眶里转。

“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

白头发添了几根根。”

团支书又领进社主任,

当年的放羊娃如今长成人。

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

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

长江大河起浪花。

十年来革命大发展,

说不尽这三千六百天……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

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头顶着蓝天大明镜,

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

一座座楼房披彩虹;

一盏盏电灯亮又明,

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

母亲延安换新衣。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

革命万里起浪潮!

宝塔山下留脚印,

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

延河滚滚喊“前进”!

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

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

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再回延安看母亲!

1956年3月9日, 延安

贺敬之《回延安》原文及赏析(10)

贺敬之《回延安》 赏析

彬县新民中学 胡元平

一、 原文:

心口莫要 么 害的跳,

灰 呀莫把我眼睛档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 在心 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 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 你 ——母 延安就在 里!杜甫川唱来柳林 笑, 旗 把手招。白羊肚手巾 腰 , 人 迎 延河来。 心 登 不 来,一 扑在 人 ⋯⋯

二十里 送 柳林 迎,分 十年又回家中。

梢 枝 根根, 山 水有 人。

羊羔羔吃奶望着 ,小米 养活我 大。

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 旗手中的 。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母 打 我 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

米酒油 木炭火,

定炕 坐。

窑里 的不透 ,


畔上 响着脚步声。

老 气喘得 :

“我梦 毛信来——可真 人⋯⋯”

人 了 人面

喜的眼泪眼眶里 。

保 延安你 了心,

白 添了几根根。

支 又 社主任,

当年的放羊娃如今 成人。

白生生的窗 窗花,

娃娃 争 来把手拉。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 ,

江大河起浪花。

十年来革命大 展,

不尽 三千六百天⋯⋯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 我走来也不 我看。

着 天大明 ,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一条条街道 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

一 灯亮又明,一排排 迎春 ⋯⋯

照 去我 不出了你,母 延安 新衣。


家岭的 旗啊高高的 ,革命万里起高潮!

宝塔山下留脚印,毛主席登上了天安 !

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 喊“前 ” !

赤 ⋯⋯青年 ⋯⋯ 巾, 走着咱英雄几 人⋯⋯社会主 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 要在前 !

身 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 !

二.作者 敬之 介:

敬之, 代著名革命 人、 作家。 1924 年生,山

人。 15 参加抗日救国运 。 16 到延安,入 迅 学院文学系学 。 17 入党。 1945 年,他和丁毅 笔集体 作我国第一部新歌 《白毛女》, 1951 年斯大林文学 。 是我国新歌 展的里程碑,作品生 地表 出“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 成人” 一深刻的主 。 任中国作家 会和 家 会理事、 文化部副部 等 。建国后,写了《回延安》 《放声歌唱》《三 峡歌》《十月 歌》《雷 之歌》《西去列 的窗口》《中国的十月》《八一之歌》等有名的 篇。《回延安》已被 入 教版七年 文下册第六 元《

拔萃》。1939 年在四川参加抗日救亡活 ,开始 表作品。 1939 年到 1940 年就 于国立六中 ( 阳南山中学) 。抗 利后,随文 工作 北 合大学文学院工作。解放 争 期,参加土改、支前

等群众工作。 1947 年参加青 役,立功受 。 1949 年参加第一次全国文学 工作者代表大会, 被 中国 工作者 会理事和中


国文学工作者协会理事,在中央戏剧学校创作室工作。后任《剧本》

月刊、《诗刊》编委,中国戏剧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等职。 1997 年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先后担任文化部副部长、中宣部副部长、文化部代部长等职务。

三、赏析:

《回延安》是一首以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的新诗。诗人以饱满的激情,回忆延安的战斗生活,赞颂延安的巨变,展望延安的未来,表现了作者思念“母亲”延安的一片赤子之心,抒发心中对母亲延安的眷恋之情。

全诗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诗人阔别 10 年后重回延安母亲的怀抱,与亲人相见时的兴奋和喜悦之情。

延安是贺敬之曾经生活战斗过的地方, 他对延安有着深厚的情感。故地重游,诗人的心情特别激动。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莫要”“莫把”两个祈求的诗句,说明诗人无法控制自己内心激动的情绪。 接下来几句,黄土贴心、梦回延安、搂宝塔山、千呼万唤,连续几个情节和动作表达了诗人对母亲延安的眷恋。延安亲人的欢迎场面更是热烈。被拟人化了的杜甫川、柳林铺和红旗,在“唱”“笑”“招手”。亲人们头上包着白羊肚手巾,腰上缠着红腰带迎过延河来了。此时的诗人,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一个“扑”字表现出来的情感,比千言万语要多得多。


第二部分,追忆当年在延安的战斗生活, 表现了诗人与延安母亲的血肉关系。

当年延安的生产和战斗如火如荼, 作者没有花费大量笔墨一一铺叙。他发挥赋、 比、兴等手法的特长来表现自己这段不寻常的生活经历。“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有兴有比,写出自己与延安母亲的血肉关系。“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用赋的手法,选取典型事物,概括当年热火朝天的生活。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 ,写出母子亲情。“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 ,表现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

第三部分,诗人描绘了与亲人见面团聚的场面, 表达了相互间深厚的情谊。

团聚场面,作者突出了带有陕北地方特点的事物, 如米酒、油馍、木炭火、土炕、土窑洞,白窗纸、红窗花,等等,烘托了热闹气氛。

老年、青年和少年三代人欢聚一堂,共叙新旧岁月。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 ,夸张、比喻连用,话题由延安飞跨千山万水,谈到全国的形势如长江、黄河汹涌澎湃。

第四部分,描绘延安新貌, 赞美 10 年来党领导下延安的巨大变

化。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 是夸张,表明变化之大,看也看不过来。“一条条”“一座座”“一盏盏”“一排排”几句排比,在数量上运用叠词,有陕北方言的特色。 “披彩虹”“迎春风”“换新衣”是拟人手


法,给人以鲜明印象。

第五部分,歌颂延安的光辉历史,也展望了美好的明天。“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 /革命万里起高潮”,用兴的手法,

使人联想到大好的革命形势。接下来几节,诗人回顾延安历史,写延安人民前赴后继,似滚滚延河水不断“向前” 。结尾一节,“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 ,用夸张的手法,豪迈的语气,再次抒发了对延安母亲的眷恋之情。

这首诗是现代诗人吸收民歌营养而创作的一篇优秀作品。诗人

采取“信天游” 民歌的形式歌颂延安,这本身就是对延安母亲养育之

恩的报答。诗的每一节都由两句构成,按照“信天游”的特点,第一

句起兴,有时候两句诗兴、比连用,或比兴、夸张连用,并且通常要

押韵。例如,“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以“树”起兴,

比喻诗人和延安以及延安的父老乡亲的血肉关系。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以“羊羔吃奶”起兴,喻延安对诗人的养育之恩。“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高潮” ,上句起兴,使人联想到由延安一地向全国扩展的革命形势, 下句紧接着使用夸张。“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上句起兴,又兼有描写环境的作用。 “信天游”中“兴”的表现手法,往往给读者以很大的想象空间,使感情表达有更充沛的力量。 擅用夸张也是“信天游”的一个特点,如诗中的“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再回延安看母亲” 等句。再有拟人、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也是民歌中经常采用的,它们为这首诗增添


了亲切、活泼的感情色彩。 这首诗里还有不少陕北方言,如多次出现

的叠音词“几回回”“树根根”“羊羔羔”“白生生”“一口口”等,一

些儿化音“紧紧儿” “手把手儿”等。总之,用“信天游”的形式歌

颂延安,抒发诗人心中对母亲的眷恋之情, 这首诗的形式和内容达到

了完美的统一。

贺敬之《回延安》原文及赏析10篇

https://m.czhuihao.cn/zhongxue/146072/

《贺敬之《回延安》原文及赏析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下载文档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