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七夕是几月几号_2016年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发布时间:2019-04-18 点击:

2016年七夕是几月几号_2016年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三篇

期末考试是检验一个学期教学成果的最重要的手段,其试卷质量的高低决定能否很好检验一学期的教学成绩很重要。下面对本学期的期末考试试卷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找到教学中的不足,以便为以后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下面是www.39394.com惠好考试网小编整理的2016年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三篇,供大家参考!

  2016年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三篇

  2016年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一

  2010~2011学年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质量分析

  李文斌

  期末考试是检验一个学期教学成果的最重要的手段,其试卷质量的高低决定能否很好检验一学期的教学成绩很重要。下面对本学期的期末考试试卷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找到教学中的不足,以便为以后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

  一、基本情况

  (一)试题分析:

  本试题满分为100分,实行闭卷考试,共五个大题。题型有选择题、列举题、知史识图题、材料分析题、简答题。可以说题型多样,内容全面。

  从题量上看共五个大题,设计出了33个问题,覆盖的知识面比较广、全,能够检全面测出课标上中国近代史部分对学生所要求的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容易题约占50%,中档题占30%,稍难题占20%;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别是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适当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直接从教科书上选取,主要考的是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适当也涉及了对学生分析能力的考查,设问跨度小,一般就一章或一节设问,对分析能力的考查也只是局限于比较浅的层面上。

  (二)试题结构及特点:

  (1)本试卷具一定的创新,如:题型上的多样性,不再是一味的材料解析题。

  (2)试卷能够较好的体现“新课标”的要求, 出题方式符合了现今历史试题命题紧密联系实际、答案开放性等趋势,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发挥空间,调动学生的思维。

  (3)本试卷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材料解析题部分能从学生实际出发,有效地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说,有话说,起到很好的效果。又有一定的区分度,改变过去照搬的习惯,可以说是一种不错的尝试。

  (4)试题设计整体较合理,侧重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并合理的搭配了有一定难度的提高题(书本基础知识占67%,需要分析思考的知识占33%),难易程度的把握和比例分配较为适当,既有利于知识的巩固,也考察和锻炼了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

  (三)试卷情况:

  通过以上数据发现,此次考试的结果让人较为担忧,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仍然不够牢靠,这与我们的学生素质有着必然的联系,但同时也反映出历史教学的负担仍然较重。虽然历史是开卷考试,但在七年级时应当着重培养学生能够自觉的去记忆书本上重要知识点的习惯。这对于今后的历史学习而言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有利的。

  二、存在问题

  通过本次测试,反映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

  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

  2、部分学生对于图片的识读能力不强,概念模糊不清,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教材中图片的分析,点明相关重要知识点。

  3、材料分析题一直是学生回答的一个弱项,表明学生的分析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往往在答题时学生容易将史实过程作为理论分析的内容,如“丝绸之路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一题学生有不少是将丝绸之路的影响作为答案。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

  4、第32题简答题,部分学生答得比较好,多数能讲出理由。但部分学生回答时考虑不够周全,口语化严重。此题出现少部分学生无作答情况。此题整体得分率较低。

  三、对今后教学建议

  1、应加强审题的训练。解题思路要注意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分析。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要强化学生组织答案的条理性和规范性。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

  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引导学生对教材的重视,避免材料解析题出现口语化过于严重的现象。

  3、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平时要求学生要细以看题,不要因为粗心造成漏题没答。

  4、根据目前命题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教学中多联系实际生活,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要求学生回答问题尽量用课本来组织语言。加强对学生答题技能技巧的训练,强调课本知识的应用,注重题目设问的多样性。

  2016年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二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一、考试目的:

  1、考查学生开学以来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了解学生历史学习水平的层次性;

  3、结合学生上课反应的情况,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在试后进一步调整;

  4、通过试卷反映的问题,进行自我反思,及时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做出适当的调整和改善。

  二、试卷结构:试题分值为100分。 三、试题类型: 1、选择类(50分) 2、非选择类(50分) (1).连线题(14分) (2).识图题(10分)

  (3).解读材料,探究问题(16分) (4).历史人物探究(10分) 四、总体评价

  本次历史试卷满分100分,共有两道大题共29小题;试题类型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道大题的分值分别为50分。试题的知识面覆盖面符合初一学生历史学习的实际,既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又重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的考查,较好地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原则,可以较好地检验学生的历史学科水平和历史知识素养。

  全校60人参加考试,以下是每10分的分数段得分人数比:

  七年级历史平均分:86.52 五、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选择题

  选择题的设置是依据所学章节进行一一对应设置的,涵盖的知识点比较全面。侧重点在上次调考之后的内容,学生的答题情况基本良好,部分知识点掌握不够扎实。

  全部做对的包括1、9、10题,题目较简单。

  错题主要集中在2题(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5题(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7题(最早制造彩陶的原始居民)、13题(历史上明君与暴君的区分),14题(对牧野之战的识记)、 18题(长平之战的相关内容)、 22题(战国时期测定二十四节气),这些题目都属于理解性记忆的知识点,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考试可以看出,学生对历史上的重大战争相关知识识记不到位,理解不准确,尤其是对重大事件的时间记忆相当模糊,没有按时间顺序形成历史的思维,所以错误率较高。

  19题(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代表是铁农具和农耕的使用和推广)、20题(商鞅变法内容的应用)、25题(法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这几道题的错误率最高,都属于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知识的简单应用。由于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理解不到位,不能活学活用,所以在应用中就产生了相应的问题,错误率较高。

  2、非选择题

  非选择题的题型较开放,有连线题、识图题、材料题、人物探究题,题目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着重培养学生历史的、全面的、辩证的看问题,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学生的答题情况较好,基本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具体答题情况如下:

  错误率分析(如下图): 选择题:

  非选择题:

  非选择题满分五十分,分为40-50分数段,43人;30到39分数段,16人,20-19分数段,1人。

  六、两班成绩对比

  1301班、1302班成绩对比

  1301班、1302班平均分

  七、试卷分析:

  本次试题范围为人教版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的内容。难度适中,内容涉及基础知识点,百分之九十是基础题,考察的的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概念、掌握和应用情况,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辨析和应用能力,以及对学生历史思维的考察。

  1、试题内容的覆盖面 : 几乎涵盖了开学以来所学的所有基础知识,包括前两章的内容: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2、试题难易程度 :内容少,属于初中生学习的开篇,绝大多数属于识记的内容,但对于一些细节上的问题,记忆的不够准确, 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有待提高;

  3、班级考试成绩与老师掌握情况基本一致; 4、各题分数分配及评分标准基本合理。 八、反思及改进措施:

  1、培养学生对于历史课的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勤思考、多看书、及时巩固;

  2、要求学生主动自觉的独立完成练习,学会用专业语言来说明问题,而不是成为只会阅读的工具,加强学法指导;

  3、在教学过程中,明确学习目标,既要突出重点,但也必须带领学生养成把握细节的习惯;

  4、进行单元测试,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进行知识补差,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学好历史这门课。

  2016年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三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一历史试卷分析

  庞村中学 常小芳

  期末考试是检验一个学期教学成果的最重要的手段,其试卷质量的高低决定能否很好检验一学期的教学成绩。下面对本学期的期末考试试卷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找到教学中的不足,以便为以后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

  一、基本情况

  (一)试题分析:

  本试题满分为100分,实行闭卷考试,共四个大题。题型有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探究题。可以说题型多样,内容全面。

  从题量上看共四个大题,设计出了20个问题,覆盖的知识面比较广、全,能够全面检测出课标上中国古代史部分对学生所要求的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容易题约占50%,中档题占30%,稍难题占20%;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别是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适当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有从教科书上选取,也有课外的理解性材料,主要考的是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适当也涉及了对学生分析能力的考查,设问跨度小,一般就一章或一节设问,对分析能力的考查也只是局限于比较浅的层面上。

  (二)试题结构及特点:

  (1)本试卷具一定的创新,如:题型上的多样性,不再是一味的材料解析题。

  (2)试卷能够较好的体现“新课标”的要求, 出题方式符合了现今历史试题命题紧密联系实际、答案开放性等趋势,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发挥空间,调动学生的思维。

  (3)本试卷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材料解析题部分能从学生实际出发,有效地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说,有话说,起到很好的效果。又有一定的区分度,改变过去照搬的习惯,可以说是一种不错的尝试。

  (4)试题设计整体较合理,侧重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并合理的搭配了有一定难度的提高题(书本基础知识占67%,需要分析思考的知识占33%),难易程度的把握和比例分配较为适当,既有利于知识的巩固,也考察和锻炼了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

  (三)试卷情况:

  此次考试的结果让人较为担忧,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仍然不够牢靠,这与我们的学生素质有着必然的联系,但同时也反映出历史教学的负担仍然较重。历史是闭卷考试,应在七年级时就着重培养学生能够自觉的去记忆书本上重要知识点的习惯。这对于今后的历史学习而言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有利的。

  二、存在问题

  通过本次测试,反映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

  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

  2、部分学生对于图片的识读能力不强,概念模糊不清,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教材中图片的分析,点明相关重要知识点。

  3、材料分析题一直是学生回答的一个弱项,表明学生的分析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往往在答题时学生容易将史实过程作为理论分析的内容,如“材料二董仲舒的主张产生了什么影响”一题有不少学生将的内容作为答案。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

  4、第二大题简答题,部分学生答得比较好,多数能讲出理由。但部分学生回答时考虑不够周全,口语化严重。此题出现少部分学生无作答情况。此题整体得分率较低。

  三、对今后教学建议

  1、应加强审题的训练。解题思路要注意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分析。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要强化学生组织答案的条理性和规范性。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引导学生对教材的重视,避免材料解析题出现口语化过于严重的现象。

  3、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平时要求学生要细以看题,不要因为粗心造成漏题没答。

  4、根据目前命题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教学中多联系实际生活,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要求学生回答问题尽量用课本来组织语言。加强对学生答题技能技巧。

2016年七夕是几月几号_2016年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三篇

https://m.czhuihao.cn/zhongkao/43409/

《2016年七夕是几月几号_2016年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三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下载文档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