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发布时间:2021-06-30 点击:

南乡子12篇

南乡子12篇

南乡子(1)

《南乡子》辛弃疾原文

篇一:中考必背古诗文原文2019版

中考必背古诗文原文(2019版)

一、文言文篇(段)

1.《曹刿论战》全文(选自《左传》)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之。”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全文(《孟子》二章)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③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论语》

子曰:

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

4.《桃花源记》 (东晋 陶渊明)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

然自乐。

5.《陋室铭》全文 (唐 刘禹锡)

苔痕上无丝竹之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6.《小石潭记》 (唐 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7.《岳阳楼记》全文 (北宋 范仲淹)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南乡子(2)

《南乡子》辛弃疾原文

  篇一:中考必背古诗文原文2016版
  中考必背古诗文原文(2016版)
  一、文言文篇(段)
  1.《曹刿论战》全文(选自《左传》)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之。”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全文(《孟子》二章)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③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论语》
  子曰:
  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
  ”
  4.《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
  然自乐。
  5.《陋室铭》全文(唐刘禹锡)
  苔痕上无丝竹之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6.《小石潭记》(唐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④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7.《岳阳楼记》全文 (北宋范仲淹)
  ①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
  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
  ④
  互答,此乐何极!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二、古诗词
  1.《蒹葭》 《诗经·秦风·蒹葭》春秋·民歌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
  2.《观沧海》 曹操
  (东汉)
  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3、《饮酒》陶渊明(东晋)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唐)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5.次北固山下 王湾(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6.《使至塞上》王维(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7.《行路难》李白 (唐)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8.《望岳》 杜甫(唐)
  9.《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0.《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唐)
  11.《浣溪沙》 晏殊(宋)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12.《登飞来峰》王安石(北宋)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篇二:中国古代诗歌鉴赏【原文、译文、百字赏析】(共44份)
  诗歌鉴赏百字赏析文四十四题
  目录
  1.周德清《[中吕]满庭芳》
  2 孟浩然《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3.杜甫《绝句》
  4.秦观《如梦令》
  5.2王维《送别》
  6.司马光《客中初夏》
  7.李白《秋浦歌》
  8.张籍《秋思》
  9.白居易《舟中读元九诗》
  10. 杜荀鹤《小松》
  11.欧阳修《田家》
  12.章碣《焚书坑》
  13.许诨《途经秦始皇墓》
  14.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九)》
  15.王安石《孤桐》
  16.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17.杜甫《江村》
  18. 李珣《南歌子》
  19.杜审言《渡湘江》
  20.韩愈《春雪》
  21.徐再思《[中吕]朝天子》
  22.辛弃疾《南乡子·望京口北固亭有怀》
  23.刘禹锡《石头城》
  24.李好古《谒金门》
  25.温庭筠《过分水岭》
  26.白居易《杨柳枝词》
  27.王维《送刘司直赴安西》
  28.顾炎武《海上》
  29.陆游《闲意》
  30.杜甫《天末怀李白》
  31. 郑谷《菊》
  32.王安石《示长安君》
  33.杜甫《月夜》
  34.阴铿《蜀道难》
  35.于良史《春山夜月》
  36.余靖《山馆》
  37.白居易《欲与元八①卜邻,先是有赠》
  38.杨万里《秋山》
  40.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41. 李商隐《柳》
  42.元稹《行宫》
  43.肖德藻《登岳阳楼》
  44.王维《送沈子福归江东》
  正文
  1.原诗
  [中吕]满庭芳
  周德清
  披文握武。建中兴庙宇,载青史图书。功成却被权臣妒,正落奸谋。闪杀人望旌节中原士夫,误杀人弃丘陵南渡銮舆。钱塘路,愁风怨雨,长是洒西湖。
  译文
  孙长江
  (岳飞)文武双全。正是他率领着爱国将士,浴血奋战,屡破金军,收复中原的大片失地使得敌人闻风丧胆,萎靡不振的南宋小朝廷因此才有了一点复兴的气象,他的功绩垂之于青史。可是他的功名却遭到了那个误国害民的卖国贼秦桧的妒忌,秦桧与畏敌如虎的宋高宗赵构互相勾结,狼狈为奸,一日里降了十二道金牌,把他从抗金的最前线召了回来。岳大将军正好落入了投降派设下的一个圈套。中原的那些盼望王师到来的忠义之士被抛闪得好苦啊!丢弃了祖先陵墓而仓皇南渡的小皇帝赵构本就没有收复中原的意思,岳飞被害死之后,收复之事就更无从谈起了,误国害民啊!且看那通往风波亭的钱塘路上,风刮得那般凄怨,雨下得如此哀愁,这就是苍天在为岳大将军哭泣,湖水也在为之动容啊!
  百字赏析文
  孙长江
  本曲可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以叙事为主,后半部分转入抒情。前三句,大处落笔,将岳飞的一生功业,尽括其中。一个“却”字,承前反跌,写岳大元帅的悲剧性结局。可谓言虽简意则赅,辞虽俭意却丰。“闪杀人”、“误杀人”的口语入诗,更将诗人胸中如浪翻如涛卷,那难以抑制的悲愤之情推向了高潮。全曲最终以“愁风怨雨洒西湖”作结,更有如神来之笔——栖霞岭下,西子湖畔,一代英烈埋骨地,天若有情雨为泪,一年三百六十日,“长是洒西湖”。
  2.原诗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孟浩然
  洛阳访才子,江岭①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注】江岭,指的是大庾岭,过此即是岭南地区,唐代罪人往往流放于此。 译文
  孙长江
  家住襄阳的我特地到洛阳访问才子袁拾遗,可惜可叹可悲的是,他却在江岭做了流人。(大庾岭古时多梅,又因气候温暖,梅花早开)听说那里的梅花早早就开放了,可是,流放岭外,怎如这虽无花却有故知的北国呢!
  百字赏析文
  孙长江
  一首短短的五言绝句,将诗人于洛中访友人不遇的遗憾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与牵挂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前二句对偶,既写出了对友人的崇敬和景仰,又暗写出了造访不遇的原因,可谓“一箭双雕”。江南好,江南梅花开虽早,但怎比北国之春来得更浓更亲更有味!南国之春真的就不如北国吗?否!只因友人“做流人”,只因家乡有故知。巧用衬托与反接,才使得这样一首怀人诗如此读趣盎然,如此回味无穷吧!
  3.原诗
  绝句
  杜甫
  迟日①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日:即春日。语出《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
  译文
  孙长江
  春日融融,江山一派秀丽景象;春风吹拂着花草,馨香无限。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小燕子正在繁忙地飞来又飞去,衔泥筑巢,生机一片;日丽沙暖,成双成对的鸳鸯,悠然自适地沐浴在静谧的沙滩上。
  百字赏析文
  孙长江
  本诗首句从大处着笔,描绘出初春灿烂阳光下,明净绚丽的春景,虽为粗笔勾勒,笔底却春意骀荡。二句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春的百花、浓郁的芳香,表现明媚的春光。在这明丽阔远的图景之上,作者又选择到了初春中最常见又最具有特征的景物来勾画春景。泥融土湿,燕子归来,飞来飞去,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静睡。一动一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相得益彰。短短的一首绝句,将诗人“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之后,定居草堂后的安适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4.原诗
  如梦令
  秦观①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①秦观,字少游。一生因党祸遭到惨重打击,多次被贬。绍圣三年(1069年),他自处州再贬。这首《如梦令》词,就作于此时。
  译文
  孙长江
  长夜在沉寂中消逝,沉静得如同水一样静静流淌。寒风阵阵吹来,驿站的门紧紧地关闭着。睡梦被惊醒,一只老鼠正在窥看着油灯,想偷吃灯油;破晓时分的霜天里吹送进来的寒气透进被里。没有觉意啊,没有觉意,门外马在嘶鸣人已起,新的一天里的旅途奔波又开始了!
  百字赏析文
  孙长江
  秦观的一首《如梦令》寥寥三十三字,尺幅之内,写遥夜,写驿亭,写窥灯鼠,写晓寒霜,有听觉,有视觉,有味觉,抒羁旅情怀,抒漂泊况味,抒人生感慨??非大手笔怎能如是之从容。“沉沉”二字有何稀罕,此处相叠,竟传夜之长;“如水”一喻,更为常见,此刻,却道出夜之深,夜之凉,夜之流逝。一个小小的细节——梦破惊见鼠窥灯,驿亭之破败,心绪之凄冷,前途之渺茫,无一没有说着。“马嘶”“人起”,“无寐”之人,苦恨有多少?词人未点破,读者心怦然。
  5.原诗
  篇三:2017高三新增古诗文
  《礼记》一则(虽有佳肴??)
  原文: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 曰:“学学办。”其此之谓乎?
  《列子》一则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①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②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③,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④声哉?”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沈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
  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河中石兽》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傎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ù)?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木兰辞》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满江红》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南乡子》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庄子》一则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南乡子(3)

南乡子·自古帝王州宋代: 王安石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城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这里曾是历代帝王建都之所,周围树木葱茏繁茂,山环水绕,云蒸霞蔚。可是,四百年来的繁华隆盛已像梦一般逝去,使人感叹。那晋代的帝王将相,早已是一杯黄土,被历史遗弃。
绕着江岸尽情地游行游赏,登上一层楼,再上一层楼,往事悠悠,早已不值一问,不如早回头。往事如烟,就像这槛外无情的江水空自东流。

注释
帝王州:指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三国的吴、东晋、南北朝的宋、齐、粱、陈、五代的南唐等朝代在此建都,故称为“帝王州”。
郁郁葱葱:草木茂盛。
佳气:指产生帝王的一种气,这是一种迷信的说法。
四百年:金陵作为历代帝都将近四百年。
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中的名句:“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把晋代与吴宫并举,明确地显示出后代诗人对晋朝的向往。冠(guān):古代士以上的穿戴,衣冠连称,是古代土以上的服装,后引申为世族、绅士。古丘:坟墓。
恣(zì)行游:尽情地绕着江边闲行游赏。恣:任意地、自由自在地。
更:再,又,不只一次地。
悠悠:长久。遥远的样子。
回头:指透彻醒悟。佛家语“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槛:栏杆。语出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诗》中的名句:“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赏析

  此诗亦为王安石晚年谪居金陵,任江宁知府时所作。在表面的表达昔盛今衰之感的同时,把自己非常复杂的心境,也暗含于诗作之中。

  金陵城自古以来便是帝王之州,唐代刘禹锡曾作《西塞山怀古》一诗:“王睿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然而,王安石看到的与刘禹锡所见大不相同,这里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王气正盛之地,佳气上浮。但那是晋代的事情,已经过去四百年了,晋代的白衣胜雪,衣冠之族,已经成为一座座古墓,回首往事的时候,这些是怎堪回首呀。末句借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的名句,表达的是同样的昔盛今衰的怅然之情。将自己的理想寄托在过去的时代里,这是诗歌中常用的写法,借此来表明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同时使诗歌具有一种“高古”的气象。

南乡子(4)

1、第一部分运用意境理论进行诗词分析。要紧密结合作品的内容进行夹叙夹议式的分析,在分析中运用意境理论,而不是“观点+举例”。这一部分可以分小段。

2、第二部分结合诗词分析文学作为审美艺术的特点和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特点。要求采取夹叙夹议的方式,在分析中运用有关理论,而不是“观点+举例”。

3、篇幅不少于2000字;空格、分段等形式规范;用仿宋体小四号字,单倍行距打印在本试卷上。

赏析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宋代豪放派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是一首忧时感世之作。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全词饱含着爱国、卫国的强烈感情,寄托遥深,甚有意境。而所谓的意境主要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生发的审美想象空间。此首词一应俱全。下面我们具体来谈谈这首词的意境。

作者在北固亭登楼远眺,他所日夜想要恢复的中原大地,却全然望而不见。南北的交争,列朝的兴亡,这种永无休止的变化,正如奔腾东下的长江水一般。这是作者囊括了时间和空间的全局,从宏观上发出的一种感慨。极目远眺,中原故土在哪里呢?哪里能够看到,映入眼帘的只有北固楼周遭一片美好的风光了!此时南宋与金以淮河分界,辛弃疾站在长江之滨的北固楼上,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再、山河变色之感。其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不禁兴起了千古兴亡之感。这其中情与景相互交融,情中见景景中含情,仿佛也让读者看到了,想当年,这里的金戈铁马,以及俊杰枭雄意气风发的历史画面,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这就进一步让我们联想到作者怀才不遇,爱国、卫国的强烈感情。

北固亭上所见之景为实,所想之事为虚,然而,“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孙仲谋才是辛弃疾心中之景,眼前“满眼风光北固楼”倒为虚境了。想当年,这里曾演出的那么多惊天动地的历史戏剧,北固楼的“满眼风光”,那壮丽的自然山水里似乎隐隐弥漫着历史的烟云,千年来在这块土地上经历了多少朝代的兴亡更替?这其中画面虚虚实实,实实虚虚,虚实相生正体现了实境是艺术表现的重心,虚境是实境的升华,它体现着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体现着整个意境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制约着实境的创造与描写,处于意境结构中的灵魂和统帅的地位。

康德曾经说过,有一种美的东西,人们接触到它的时候往往感到一种惆怅。这首词正是让人接触到它的时候感到一种惆怅,为辛弃疾怀才不遇而惆怅,总之这首词的意境中蕴含有咀嚼不尽的艺术之美,这首词中实际上包含了作者的一种人生感、历史感。词中所写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据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何等英雄气概,而作者拥有着同样的气概同样的志向,可而立之年却仍无报国无门,沧桑之感油然而生。“年少”而敢于与雄才大略、兵多将广的强敌曹操较量,这就需要非凡的胆识和气魄,作者在这里极力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突出他的盖世武功,其原因是孙权“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极似,显然作者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懦怯苟安。这其中作者的人生感、历史感使人感到一种惆怅,忽忽若有所失,就像长久居留在外的旅客思念自己的家乡那样一种心境。这种美感,韵味无穷。

这首词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还有其特殊的审美属性,是社会意识形态和审美艺术的统一。文学作为审美艺术的特征,主要体现为情感性、形象性和超越性。这首词实现了人与自然现实关系的超越是一种语言艺术。这首词的语言深刻、全面地影响着词的每一个环节,使词呈现出有别于其他艺术的间接性、精神性和韵律性。下面具体来分析这首词。

文学的间接性,是指文学具有通过阅读语言符号而间接地在内心唤起形象画面的特性。这首词不但给人看到北固亭上的无限风光,还让人看到了风华正茂拥有雄心壮志的孙权,使读者插上想象的翅膀,给读者留下了更加自由的想象空间。这首词讽刺了当时南宋朝廷无能,不但不能光复神州,连江南也快要保不住了。辛弃疾生于南宋时代,国家已经只能偏安江南,所以他借古喻今,颂扬孙权。委婉地暗示了对于朝廷的不满,也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便是这首词的情感性,通过词表达情感并以此激发读者共鸣、促进社会情感交流,让人理解词人对收复失地发挥才能的渴望。情感构成了审美活动的心理基础。欣赏这首词是一种非实用而又使人产生情感愉悦的活动,是一种非概念而又能引起情感与认知的自由协调运动的过程,是一种个体的同时又可以普遍传达的内心情感体验。这首词的情和理相互交融,既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又说明了自己如此愤懑的理由是因为南宋朝廷无能,不能像孙权那样英勇无畏,国家已经只能偏安江南。情理交融是文学审美活动的现实表现。这首词的审美活动并不只是一种局限于感性心理范围的愉悦和快意,它始终和理性的理解连接在一起。

这首词传达着的孙权的精神,体现了文学的精神性。文学的精神性是指文学具有通过语言符号而传达人类精神的丰富性和深刻性的特性。“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权是这首词刻画的主要形象,文学形象是有创造性、有生气、有意蕴的形象。据历史记载: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西征黄祖,北拒曹操,独据一方。赤壁之战大破曹兵,年方二十七岁。因此可以说,上面这两句是实写史事,因为它是千真万确的历史。。作者在这里一是突出了孙权的年少有为,“年少”而敢于与雄才大略、兵多将广的强敌曹操较量,这就需要非凡的胆识和气魄。二是突出了孙权的盖世武功,他不断征战,不断壮大。正是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懦怯苟安。这具体生动的文学形象正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性。

辛弃疾艺术地运用语言使这首词具有节奏美和声韵美。这首词三问三答读起来朗朗上口,诗歌的滋味全从句子的安排中流露出来,语调自然,极有气势。这首词的好不但在他的韵律性上还体现在他的超越性,文学的超越性是指文学通过艺术想象和审美理想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获得心灵自由的特性。作者通过想象,超越古今,借古讽今,很好的抒发了自己的感情,实现了对自我对自然的超越

南乡子(5)

南乡子·自述宋代: 苏轼

凉簟碧纱厨。一枕清风昼睡馀。睡听晚衙无一事,徐徐。读尽床头几卷书。
搔首赋归欤。自觉功名懒更疏。若问使君才与术,何如。占得人间一味愚。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簟席生凉,碧纱橱帐,白日里闲眠醒来,枕边轻风拂过。躺在床上听闻向晚的衙门里没什么公事,慢慢地,把床头的几卷书给看完了。
抓着脑袋吟诵起归隐的诗句来,自己感到对功名利欲已经没多少兴趣。假如有人问起我的能耐如何,只不过是一个愚字罢了。

注释
南乡子:词牌名。
自述:题目一作《和杨元素》。
簟(diàn):竹席。
碧:绿色。
纱厨:古人挂在床的木架子上,夏天用来避蚊蝇的纱帐。
一枕清风:是苏轼非常喜欢用的意象。如“一枕清风值万钱,无人肯买北窗眠。”
晚衙:古时官署治事.一日两次坐衙。早晨坐衙称“早衙”,晚间坐衙称“晚衙”。
归欤:即归去。据《论语·公冶长》载,孔子在陈国的时候,曾发“归欤”的感叹。
懒更疏:即懒散,不耐拘束。
使君:太守,此系作者自指。作者当时任徐州太守。
占得:拥有。
一味:所有,全部。

赏析

  上片写初秋的黄昏,苏轼在碧纱帐里一觉醒来,枕边微凉的秋风也吹不尽浓浓的睡意,于是继续躺在凉席之上,听外面公堂一片寂静,他知道这意味着今晚不用上堂处理公事了。这是一个清闲的黄昏。“一枕清风”是苏轼比较喜欢用的一个词组和意象,诗里多次用到。它把晚风吹拂下那种清爽而又舒畅的困意表达得淋漓尽致。“卧听”二字表现出苏轼起床的慵懒和悠闲,也说明他早就料到今天“无一事”的状况了。这里实是反用古人之意,古人常用“晚衙”来叹息公务繁忙,而苏轼却道“卧听”“无一事”,一种超脱的感觉就上来了,于是他徐徐起身,半躺半靠着看起了床头的书卷。这里一个“尽”字,再次把这种悠闲无止境放大,拉长。

  下片开始议论,“归欤”二字直接点明了议论的主题,也就是他心中追求功名与早日归隐二者之间的矛盾。“自觉”句表面上是一种自嘲,说自己对功名日渐疏懒,但实际上却是一种窃喜,窃喜自己终于能够看破功名,心无挂碍了。正式由于这种无挂碍的心态,当别人问及“使君”的才学时,苏轼才能通达、释然而略带自嘲地说自己是“占得人间一味愚”。言外之意,在他看来,是否有才学并不重要,但自己到现在才看破功名,这才是真的“一味愚”。整个下片议论,表面上看都是自嘲,在贬低自己,实际却是在表达一种摆脱尘世功名束缚的愿望,同时也是在庆幸自己已经慢慢摆脱了这些束缚。

南乡子(6)

南乡子

李珣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词的前三句在整首词中有什么作用?(4分)

词的前三句主要写了烟、雨、落花以及鹧鸪的叫声等景象,

来渲染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

给整首词奠定了一种感伤的基调,

从而为下文表达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做一个铺垫 。

    

⑴漠漠:烟雾迷蒙的样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⑵临野渡:靠近荒野渡口处。[2]

作品鉴赏

这首《南乡子》,是一幅着墨不多的水墨画,一片江乡暮春景色,却被作者弄得满纸春愁。说起来,烟当然漠漠,而雨却未见得人人都觉得凄凄。以愁眼看世界,雨不免凄凄。至于岸花零落,当然是自然现象,但斯时也故有斯落也。它自落它的,根本不买任何人的账,看落花泛乡愁的人,即使给他看花开,他也只会看到“愁”。作者的感情,使这些烟枝雨叶改变了它们的本来面目。只有这样,才能从这些被扭曲了的事物身上表现出作者内心的感情。

此词给读者的是“愁云恨雨,满目凄清”的感觉,而拆碎下来,却是烟、雨、落花与鹧鸪的叫声而已。但就在开头这十三个字里,却使人觉得这些碎玉零珠滚滚而来,既是互相连贯,又能互相配合。说到底,这都是作者那条感情丝线上悬挂的琼瑶,它们是由感情组织在一起的。

这首词属于“单调小令”,但它有个特色,那就是前十三字用平韵,后十七字换仄韵。从韵脚的改变,使人产生一种分了上下片的错觉。实际上这首词在行文方面也的确如此。前十三字,以比兴见作者情思;后十七字,用叙述方式说明上文的情思是自己的乡愁。在韵脚上似断,而在文字和内容上却一气呵成。

此词前后照应,结构完整,字少思深,平易感人。[3]

南乡子(7)

南乡子

李珣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幕。

1. 烟、雨、落花、鹧鸪组合在一起,除了点明暮春时节之外,还有哪些作用?请简要作答。

2. 下面哪一个选项的诗句最能表达词中“远客”的心境?请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

A.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B.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C.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D.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南乡子(8)

南乡子·紫薇花

作者机构:不详;

来源:诗词月刊

ISSN:1672-1462

年:2014

卷:000

期:011

页码:P.16-16

页数:1

中图分类:I207.23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诗词;文学;文学作品;诗集

摘要:一自别东皇,淡抹浓妆到异乡。神似赤霞烧半载,昂扬。傲放枝头笑暑狂。无意占春光,不用骚人费墨章。屋后庭前盈紫气,情长。只愿黎民百世昌。

南乡子(9)

《南乡子》的诗词赏析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赏析
  辛弃疾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旧历六月被起用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的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这首词讽刺了朝廷,委婉地暗示了自己对于朝廷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一腔爱国豪情。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极目远眺,中原故土在哪里呢?哪里能够看到,映入眼帘的只有北固楼周遭一片美好的风光了!此时南宋与金以淮河分界,辛弃疾站在长江之滨的北固楼上,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再、山河变色之感。望神州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己有了!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收回遥望的视线,看这北固楼近处的风物:“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这里金戈铁马,曾演出多少惊天动地的历史戏剧啊!北固楼的“满眼风光”,那壮丽的自然山水里似乎隐隐弥漫着历史的烟云,这不禁引起了词人千古兴亡之感。因此,词人接下来再问一句:“千古兴亡多少事?”世人们可知道,千年来在这块土地上经历了多少朝代的兴亡更替?这句问语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悠悠”者,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也。
  “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千古多少兴亡事,逝者如斯乎?而词人胸中倒来倒去的不尽愁思和感慨,又何尝不似这长流不息的江水呢!“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想当年,在这江防战略要地,多少英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三国时代的孙权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位。“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他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据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何等英雄气概!据历史记载: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西征黄祖,北拒曹操,独据一方。赤壁之战大破曹兵,年方二十七岁。因此可以说,上面这两句是实写史事,因为它是千真万确的历史,因而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作者在这里一是突出了孙权的年少有为,“年少”而敢于与雄才大略、兵多将广的强敌曹操较量,这就需要非凡的胆识和气魄。二是突出了孙权的盖世武功,他不断征战,不断壮大。而他之“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政权相似。显然,稼轩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禄无能、懦怯苟安。
  接下来,辛弃疾为了把这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英姿。他异乎寻常地第三次发问,以提请人们注意:“天下英雄谁敌手?”若问天下英雄谁配称他的敌手呢?作者自问又自答曰:“曹刘”,唯曹操与刘备耳!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刘备)与操耳。”辛弃疾便借用这段故事,把曹操和刘备请来给孙权当配角,说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刘备才堪与孙权争胜。曹、刘、孙三人,论智勇才略,孙权未必比曹、刘强。稼轩在《美芹十论》中对孙权的评价也并非称赞有加,然而,在这首词里,词人却把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颂扬,其所以如此用笔,实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也!这种用心,更于篇末见意。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吴历》说:曹操有一次与孙权对垒,见吴军乘着战船,军容整肃,孙权仪表堂堂,威风凛凛,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刘表)儿子若豚犬耳!”一世之雄如曹操,对敢于与自己抗衡的强者,投以敬佩的目光,而对于那种不战而请降的懦夫,如对刘景升儿子刘琮则十分轻视,斥为任人宰割的猪狗。把大好江山拱手奉献敌人,还要为敌人耻笑辱骂,这不就是历史上所有屈膝乞和、靦颜事仇的缺乏骨气的人的共同的可悲命运吗!
  曹操所一褒一贬的两种人,形成了极其鲜明、强烈的对照,在南宋摇摇欲坠的政局中,不也有着主战与主和两种人吗?这当然不便明言,只好由读者自己去联想了。聪明的词人只做正面文章,对刘景升儿子这个反面角色,便不指名道姓以示众了。然而妙就妙在纵然作者不予道破,而又能使人感到不言而喻。因为上述曹操这段话众所周知,虽然辛弃疾只说了前一句赞语,人们马上就会联想起后面那句骂人的话,从而使人意识到辛弃疾的潜台词:可笑当朝主和议的众多王公大臣,不都是刘景升儿

南乡子(10)

南乡子阅读附答案

  南乡子①

  陆游

  归梦寄吴樯,水驿江程去路长。想见芳洲初系缆,斜阳,烟树参差认武昌。

  愁鬓点新霜,曾是朝衣染御香。重到故乡交旧少,凄凉,却恐他乡胜故乡。

  【注】①南宋淳熙五年,陆游自蜀东归。这首词为临近武昌时舟中所作。

  简要说明“归梦寄吴樯,水驿江程去路长” 在全词中的作用。

  诗人在舟中主要想了哪些事情?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却恐他乡胜故乡” 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交代自己在归途中,表达急切归乡心情,引出下文。

  初到武昌情景,仕途经历,想象重回故乡情形。

  表达了想回故乡又怕回乡的矛盾心情。诗人久别故乡,迫切希望回乡,但又担心故乡交旧离散反而勾起比客居他乡更深的寂寞与伤感。

  [解析]?

  “归梦寄吴樯,水驿江程去路长。” 写作者只身乘归吴的船只,虽经过了许多水陆途程,但前路还很遥远。担忧前程的遥远,寄归梦于吴樯,也无非是表达归吴急切的心情,希望船行顺利、迅速而已。妙在“寄梦” 一事,措语新奇,富有想象力。

  “想见芳洲初系缆,斜阳,烟树参差认武昌。” “想见” ,是临近武昌时的设想。作者设想在傍晚夕阳中船抵武昌,系缆于洲边上,必然能看见山上山下,一片烟树参差起伏的胜景时的情景。“愁鬓点新霜,曾是朝衣染御香。” 上句自叹年老,是年五十四岁;下句追思曾为朝官,离开朝廷已经很久。这次东归,是奉孝宗的召命,念旧思今,一样是前程难卜,感情复杂,滋味当然不会好受。下面三句,与上片结尾相同,也是运用了设想的手法。这时作者在还乡途中,忽然想起:“重到故乡交旧少,凄凉,却恐他乡胜故乡” 。意境新奇。

  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久别回乡,交旧多死亡离散的变化,怕比客居他乡所引起的寂寞与伤感更大。

  

南乡子(11)

南乡子(12)

1、词的上阕用了两个问句,一个感叹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中,"悠悠"即指,又指。"不尽长江滚滚流"是借用了杜甫《登高》中的名句:,。

  3、词的下阕怀古,作者写到"生子当如孙仲谋",根据你所掌握的史料,简述作者为何如此推崇孙权?

  4、本词与作者同期写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相比,风格上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

  1、作者登楼远望,不禁引发了千古兴亡之感。其中"何处望神州"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千古兴亡多少事"句,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问答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而词人胸中翻滚的不尽愁思和感慨,又何尝不似这长流不息的江水呢?

  2、时间之漫长久远词人思绪之无穷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参考:①突出了孙权的年少有为。"年少"而敢于雄大略、兵多将广的曹操较量,具有非凡的胆识。②突出了孙权的盖世武功。他"坐断东南",不断征战,不断壮大,以弱胜强。③讽谏南宋王朝。孙权所处的形势与南宋政权相似,但他却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反衬了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

  4、《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三问三答,互相呼应,感怆雄壮,意境高远,风格明快;《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沉郁顿挫,忧国、伤时、伤己,两首词同为怀古伤今,写法大异其趣,都不失为千古绝唱。

1.《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作者看江水东流,抒发思古幽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2.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热情赞颂孙权年少有为,成就一番盖世功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这是一首登临怀古的词作。

B.全词即景抒情,借古讽今。作者之所以称赞孙权为天下英雄,无疑是对苟且偷安、不求进取的南宋朝廷的鞭挞。

C.“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一字不改地借用刘备这句话,不仅“曲尽其妙”,而且还含蓄深刻地进行了讽刺。意在言外,耐人寻味,手法上含蓄、委婉。

D.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风格明快,气魄阔大,尽显豪放风格。

(1) 本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渊人借这一人物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塑造了一个统帅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方,奋发自强,战斗不息的英雄孙权形象。或塑造了一个年少有为,具有非凡胆识,盖世武功的不断征战的英雄孙权形象。
(2)词人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正是反衬当朝文武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

(2)

南乡子12篇

https://m.czhuihao.cn/zhongkao/152506/

《南乡子12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下载文档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