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真题——理综生物(新课标Ⅲ卷)

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是通过自由扩散实现的

B. 细胞膜与线粒体膜、核膜中所含蛋白质的功能相同

C. 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存在膜脂的流动现象

D. 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胆固醇、脂肪酸和磷酸组成的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物

C

试题分析:主动运输可使离子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以保证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除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所以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是通过主动运输实现的A错误。细胞膜与线粒体膜、核膜中所含蛋白质的功能不完全相同,例如细胞膜上含有具识别作用的糖蛋白,线粒体膜上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等,B错误。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属于胞吐,存在着膜的融合和变形,所以存在膜脂的流动现象C正确。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组成的D错误。

【名师点睛】[思维流程]

1.细胞膜的组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 不同种类的细胞,细胞膜的成分及含量不完全相同。这与细胞的功能有关,功能复杂的膜中,蛋白质数量多。

(2)各种膜所含的蛋白质与脂质的比例同膜的功能有关,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3)细胞膜的组分并不是不可变的,如细胞癌变过程中,细胞膜组分发生变化,糖蛋白含量下降,产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等物质。

(4)糖类主要与蛋白质和脂质结合形成糖蛋白和糖脂,都与细胞识别作用有关。

(5)细胞膜结构图示中糖蛋白的多糖侧链是判断生物膜内、外侧的依据,多糖侧链所在的一侧为细胞膜外侧,另一侧则为细胞膜内侧。

2.细胞膜的功能

 

     

在前人进行的下列研究中,采用的核心技术相同(或相似)的一组是

①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

②用紫外线等处理青霉菌选育高产青霉素菌株

③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④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细胞染色,观察核酸的分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物

B

试题分析:都采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故B正确。是利用物理因素来诱发生物基因突变,用到的是染色方法,属于颜色反应,因此ACD错误。

【名师点睛】同位素标记在实验中的应用

同位素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过程时,叫做示踪元素。用示踪元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变。人们可以根据这种化合物的放射性,有关的一系列化学反应进行追踪。这种科学研究方法叫做同位素标记法。在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有多处涉及到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下面是高中生物教材中涉及的同位素标记类型。

1.标记某元素,追踪其转移过程

如在光合作用中,分别用18O标记H218O和用14C标记14CO2,以追踪18O14C的转移途径:

114CO214C314CH2O 2H218O→18O2

2.标记特征元素,探究化合物的作用

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132P——DNA,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35S——蛋白质,证明蛋白质外壳未进入细菌体内,推测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3.标记特征化合物,探究详细生理过程

13H标记亮氨酸,探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过程。

215N标记DNA,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特点。

     

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

B. 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C. 摄盐过多后饮水量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D. 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物

B

试题分析: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可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最终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正常,故A正确。肾小管通过自由扩散(或渗透作用)重吸收水分,故B错误。盐过多后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通过相关神经调节,会在大脑皮层产生渴感,主动饮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正常,C正确。饮水增加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进而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最终使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正常,D正确

【名师点睛】1.图解水盐平衡调节过程

2.血浆渗透压、抗利尿激素含量和尿量的关系

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二者呈正相关;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二者呈负相关。三者关系如图:

 

     

为了探究生长素的作用,将去尖端的玉米胚芽鞘切段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胚芽鞘上端一侧放置含有适宜浓度IAA的琼脂块,对照组胚芽鞘上端同侧放置不含IAA的琼脂块,两组胚芽鞘下端的琼脂块均不含IAA。两组胚芽鞘在同样条件下,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对照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实验组胚芽鞘发生弯曲生长,如图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胚芽鞘b侧的IAA含量与b'侧的相等

B. 胚芽鞘b侧与胚芽鞘c侧的IAA含量不同

C. 胚芽鞘b'侧细胞能运输IAA而c'侧细胞不能

D. 琼脂块d'从a'中获得的IAA量小于a'的输出量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物

D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琼脂块a中不含生长素,即左图属于对照组,所以胚芽鞘b侧与胚芽鞘c侧均不含生长素。右图属于实验组,即琼脂块a′中含有生长素,所以胚芽鞘b′侧含IAA,故AB错误。胚芽鞘细胞均能运输IAAC错误。琼脂块a′中的IAA经胚芽鞘向下运输到d′,其中一部分会留在胚芽鞘中,D正确。

【考点定位】 生长素的作用

【名师点睛】植物激素的几个拓展实验

1.验证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在尖端

实验组:取放置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置于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一侧(如图甲)

对照组:取未放置过胚芽鞘尖端的空白琼脂块,置于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一侧(如图乙)

 

 

2.验证胚芽鞘生长部位在尖端下段

实验组:在胚芽鞘尖端与下段间插入云母片,如图甲。

对照组:胚芽鞘不做处理,如图乙。

3.验证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

(1)实验操作(如图)

(2)实验现象:装置a中胚芽鞘直立生长;装置bc中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

4.验证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1)实验操作(如图)

 

(2)实验现象:A组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B组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不弯曲。

5.探究重力和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程度

(1)实验操作:如下图所示(注:A盒下侧有开口,可以进光)

(2)结果预测及结论:

AB中幼苗都向上弯曲生长,只是B向上弯曲程度大,说明重力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大于单侧光。

A中幼苗向下弯曲生长,B中幼苗向上弯曲生长,说明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大于重力。

 

     

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

B. 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

C. 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D. 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物

C

试题分析:鹰迁入该树林后,形成了食物链植物→螳螂黄雀,据此可知,的迁入会使该树林中蝉的天敌的数量减少,使蝉数目增加,A错误。

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的能量来自于太阳光能和进行化能合成作用时利用的化学能,且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细菌是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构成,即细菌的能量不能流向生产者,B项错误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食物链的营养级,也就增加了能量消耗的环节C正确。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鹰的迁入没有改变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D项错误。

【名师点睛】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

起点

生产者

源头

光能

能量输入

相关生理过程

光合作用

总能量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能量的传递

传递载体:有机物

传递渠道:沿食物链和食物网

能量的散失

相关生理过程

细胞呼吸

形式

热能

能量流动特点

①逐级递减;②单向流动

 

2.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知识小结

①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 

②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所包括的动物数量越少。 

③在食物网中,如果某一动物的天敌消失,则这一动物在一定时间内数量会明显增多,当增多到一定数量后,由于食物不足,则其数量又会减少。 

④生物在生态系统中食性越单一,生存的稳定性越小。

 

     
@2019 惠好考试网-试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