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定胜天的好词好句

发布时间:2021-07-09 点击:

人定胜天的好词好句15篇

人定胜天的好词好句15篇

人定胜天的好词好句(1)

宁波大学答题纸

(20 —20 10 学年第 1 学期)

课号:工程098 课程名称: 神奇的大自然 改卷教师:

学号:096040149 姓 名:马涛 得 分:

从人定胜天到天人合一

论人与自然观的演变

论文摘要: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也是当今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从古至今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就是大自然。可以说,人类表演的空间是自然,人类更是自然界孕育出的高等生物。自从人类有了思想后,就在不断思考着我们人类与大自然的奥妙关系。其中,涌现出了很多观点:一是人类中心论,它重视、强调人与动物的区别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赞美、突出人的智慧、力量、重要作用和重要地位;二是自然主义,它重视、强调人与动物的共性和人与自然的关系,赞美、突出大自然。而至今我们看到“天人合一”的思想,利用自然,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的观点。都是我们人类在不停的探索,不断的发掘我们与自然界的种种关系。且不说观点的正确与否、思想的辩证与否,可以说,这些都是人类的努力,是科学文化上的结晶。

关键词:人类中心论 ;自然主义 ;天人合一 ;利用自然 ;持续发展

本文主要说明三种观点的一些欠缺的地方,和一些可取之处。通过一些实例来验证和判断观点的可取不可取的实际意义。也是汲取一些可行可用的知识理论,用于实践,造福人类,利于自然;而对用于一些错误的不可取的观点我们可以反思,重视起来,改正过来,也是一种收获。正是本文目的所在。

一,人类中心论

人类中心论是一种认为人是宇宙的中心的观点。按照这种理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世界又是上帝为了人创造的,因而人是宇宙的中心,人可以征服、利用和统治自然界。因此这是一种神学唯心主义观点。后来,这种观点发展为人统治自然的思想。这种思想的核心是一切都以人为尺度。例如,人类发展科学技术,是为了了解自然的奥秘从而找到征服和统治自然的途径和手段;人类发展经济的唯一目标是开放利于自然取得经济增长;等等。这种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点推动人们同自然界作斗争,取得对自然界的伟大胜利。

(一)远古时代的人类中心论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阶段。那时人口稀少,而人们以狩猎和采集经济为主,一般是渔业或以简单的自然农业为主。所以,虽然人与人之间的斗争不是很激烈,但是人与自然的斗争是非常频繁的。比如就是渔业为主的原始经济形态,他们也是要和自然界做顽强斗争,为了生活下去,繁衍下去,他们不得不开垦自然界的林木,作为捕鱼的工具,他们不得不和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物作生死的斗争;当然这其中还有和自然界的天气状况挑战,和自然界的灾害较量。当然,还有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形势。它们可以说是激烈,它们要面对的是开垦土地,进行种植,呵护农作物,这其中就要面对天灾天气的挑战,他们在自然中立足,必须要的就是至少要进行对自己生存的周边的环境改造。所以可以是早起的逆天的做法。就比如是中国远古时代的例子——大禹治水。他就是典型的和大自然作斗争的例子,也是通过人力来改变自然的实例,他所强调的是通过人力是可以征服自然的。人们也渐渐形成了认为在人中有些特殊的人具有神的力量。来带领他们一起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人是这宇宙的中心。

(二)奴隶时代的人类中心论

奴隶社会是奴隶主拥有奴隶的制度。劳力活动须以奴隶为主,无报酬,且无人身自由。在一个社会中,如果大部分物资生产域劳动者是奴隶,这样的社会就是奴隶社会。可能在这个阶段人与人的之间的斗争可能要激烈一些,但是同样随着人与人之间的斗争的激烈,人与自然之间斗争也是更加激烈,何以说,原始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斗争在奴隶社会中是在人与人之间斗争的激烈的促使下加剧的!因为有人与人之间的剥削,奴隶并不会过多的反抗奴隶主,而是对自然更加抗逆。随着文明的发展,人们思想的进步,人们更加体会到人的力量的巨大。所以,人类中心论更加在人们心中潜移默化的烙印,人们更加相信并且认为人类是宇宙的中心。故而,他们对自然的挑战更加加剧,不仅仅是对自然灾害作出一定的抵抗,更有征服自然的热血。比如,他们会主动去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改变环境,比如,建造房屋;炼铁;这都是在改造自然的最初结构,利用自然来达到符合自己的利益的价值。所以这些都表明了人们更加一步的挑战自然,也更加认定了人类的能力。

(三)封建社会的人类中心论

也许大家都知道封建社会的制度是什么吧?很明显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封建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利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所以可以说是穷兵黩武,可谓是最高形式的强调变相的人权,可以叫做是神,就是说皇帝是神的儿子,是神派到到人间来管理人民,来行使神的权利。所以是人类中心论的鼎盛时期。是拥有高度和自然作都斗争的迹象。这里就不需要列举了。这段时间是反映了人类中心论剧烈时期。

(四)近现代人类中心论

也许在近现代人类中心论提到的很少。但是在此过程中并不是没有人与自然做斗争,可以说在这段时间当中,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做斗争的形势是更加隐蔽和更加高端,人们更是认识到人的力量是巨大的,更有与自然斗争资本。我们可以通过实例看到人类的“野心”:1)50年前的5月29日11时30分,新西兰人埃得蒙德·希拉里和尼泊尔夏尔巴人丹增·诺尔盖在海拔8848.13米处激动地相拥,人类的足迹第一次印在地球最高峰之巅。 50年过去了,人们登山的目的和观念在不断发生变化,登顶所能带来的名利效应已变得越来越淡漠。但更多的登山者依然接踵而来勇敢的人们在与珠峰的对话中,前仆后继,一往无前,不断超越前人,不断追求创新——选择新的路线、无氧攀登、突破季节禁区,使人类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不断超越自我、日益强大起来。珠峰顶上,已经出现了七旬老翁、盲人、独腿残疾人、夫妻、父子等各类人士的身影。在珠峰面前,人类已不再是无所作为的弱者。2)东方网1月11日消息:北京时间昨日1时许,中国第21次南极科考队领队张占海在打给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惠根的电话中说,北京时间9日23时30分,中国南极内陆冰盖昆仑科考队李院生队长电话报告,成功“登”上卫星遥测标识的南极内陆冰盖冰穹A的“北高点”,所在位置为南纬80度22分51秒,东经77度27分23秒,从而标志着人类首次抵达南极冰盖冰穹A核心区域。冰盖队将继续寻找“南高点”,据手持GPS接收机初步测量,其海拔高度为4091米,“北高点”海拔高度为4083米,距南极中山站1250公里。冰盖队还要经过12小时的连续测量,确定其最终的海拔高度和准备位置。等等事例不胜枚举,这些都充分说明了人们在不断的探索自然,征服自然。

这种思想强调人对自然有着绝对的自由支配权利,一切从人的利益出发甚至从某个阶级、阶层的利益出发对待自然,人不可能也不应超越自我,根本否认自然的价值、尊严和自然权利,否认和反对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共处,否定法律和道德应当和能够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主要是将人类的中心地位和重大作用无限、过分、不当夸大的产物;但是这也反映了人们探索自然的精神,不惧困难的品格,更是团结一心对待灾害的支柱!

二,自然主义

自然主义,它重视、强调人与动物的共性和人与自然的关系,赞美、突出大自然。它是主要说明自然的力量是强大的,是人类不可匹敌的,人类妄想征服自然是一种痴人说梦的做法。无论人类进化到什么程度,文明与科学技术发展到什么高度,永远也是天地之子,永远都是大自然的产物。人类没有征服大自然,也征服不了大自然。

大自然是万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的生命活动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它,它们构成矛盾的统一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发展,由此构成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人类社会。正如马克思所说:“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下面着重说明自然主义在人们心中的为什么这么强烈?我想主要是因为大自然在人类社会活动中表现的灾害性的危害,在人们心中是剧烈震撼的。这样,人们意识到了在大自然面前,即使再高的科学技术也是无力的,因而才产生了畏惧!

(一)地震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的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

中国的青海省玉树县2010年4月14日晨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截止4月25日下午17时 玉树地震造成2220人遇难,失踪70人。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青海玉树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2010年4月20日国务院决定,2010年4月21日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

1994年1月17日凌晨4时31分(北京时间17日20时31分),在洛杉矶市西北35公里处(北纬34°13′,西经118°32′)发生里氏6.6级地震,震中位于市中心西北200多公里的圣费尔南多谷的北岭地区。发生地震时大多数人还处于沉睡之中,还没有来得及反应,灾难就降临了。在持续30秒的震撼中,大约有11000多间房屋倒塌,震中30公里范围内高速公路、高层建筑或毁坏或倒塌,煤气、自来水管爆裂,电讯中断,火灾四起,直接和间接死亡造成62人死亡,9000多人受伤,25000人无家可归,财产损失300多亿美元。

(二)洪灾

洪灾是由于江、河、湖、库水位猛涨,堤坝漫溢或溃决,使客水入境而造成的灾害。它除对农业造成重大灾害外,还会造成工业甚至生命财产的损失,洪水对家庭和社会造成的损失和伤害。

4月1日南方入汛以来,全国累计有16个省份遭受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835千公顷,受灾人口1367万人,因灾死亡70人(不含重庆因大风倒房死亡32人),失踪21人,倒塌房屋7.4万间,直接经济损失约103亿元。

 2010年阿富汗:阿富汗媒体6日报道,该国过去一周内不少地区遭受洪水灾害,共造成约60人丧生,600多所住宅损毁。据报道,过去一周,阿富汗巴格兰、巴尔赫、乔兹詹、 巴德吉斯和赫拉特等多个省份遭受洪灾,造成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近期阿富汗降水较多,洪涝灾害频发。 2010年美国南部田纳西州:田纳西州1日和2日连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至4日,至少19人死于洪灾。其中,首府纳什维尔受灾最重,共有10人死亡,市中心遭水淹,居民疏散、店 铺歇业。

(三)海啸

海啸,由风暴或海底地震造成的海面恶浪并伴随巨响的现象。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这种波浪运动引发的狂涛骇浪,汹涌澎湃,它卷起的海涛,波高可达数十米。这种“水墙”内含极大的能量,冲上陆地后所向披靡,往往造成对生命和财产的严重摧残。

印度尼西亚海啸发生的范围主要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洲板块的交界处,消亡边界. 地处安达曼海。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给印尼、斯里兰卡、泰国、印度,马尔代夫等国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到2005年1月10日为止的统计数据显示,印度洋大地震和海啸已经造成15.6万人死亡,这可能是世界近200多年来死伤最惨重的海啸灾难。

这么多的灾难,这么多的代价,所以人们认识到了大自然力量是不可逾越的,所以这种观念是在心中油然而生的,虽然我们应该敬畏自然,但我们更应该团结一心,共同度过难关,面对自然的灾害我们不能怨天尤人,我们应齐力,分担在害地区人民的困难,共同迎接一切!

三,天人合一思想

天人和谐思想其实根本反映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一定阶段的必由之路,是人类总结经验教训后的必然选择。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的急剧增加,人类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以后,人类改造自然、影响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人定胜天”“人是自然界的主宰”的思想日益增强,把自然界逐步看作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肆无忌惮地掠夺式开发利用,同时把自然界看成是一个无底的垃圾箱,毫无顾忌地向其中排放废水、废渣、废气。近几十年来,大多数国家“改天换地”行动空前,为了负载过多的人口,争取更多的空间,生产足够的粮食,人们侵占河滩,围湖造田,毁林(草)开荒;为了满足快速增长的用水需求,人们建起一个又—个蓄引提工程,可以让黄河断流,让海河干涸,把地下含水层疏干,利用每一滴水;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污水、废水不经处理,随意排人江河湖泊。

  一百多年前,恩格斯指出,人类可以通过改变自然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但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人类统治自然界决不是站在自然界之外的。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面对资源领域存在的种种问题,由“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转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成为人们对待灾害必然选择。当然,这种选择不是遥远过去的简单重复和回归,而是全面的发展和升华,是基于对大自然的理解和把握,是基于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和渴望。

而在这种思想的孕育下,我国提出的“和谐思想”正是于这种思想符合,它是人类总结经验教训后的必然选择。和谐社会本质上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生存为本,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决定人的生存、生活质量和全面发展的因素很多,但是如果没有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其他各种要素都将失去环境基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要做到在不断认识自然规律、增强预防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基础上,在通过对自然物质进行加工而创造财富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过程中,保护好人类的自然之母,使自然生态永远保持自行修复的能力,保持自然内部进行物质交换的良性平衡状态,以便为人类的全面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洁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充裕的阳光、适宜的气候、不竭的资源和多彩的生物链。为此,就要控制人口的总量,就要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发展观和生活观,就要把对物质的加工延伸到对由此产生的有害物质的无害化处理,防止生产出了有用的,同时生产出和积累了有害的。同时,要按照自然规律进行行为主体主动有益的生态环境建设,增强大自然的良性循环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住“以人为本”之根本。我们必须树立这样强烈的忧患意识,致力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伟大实践中。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必然要求资源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和谐统一。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绝不能以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盲目发展,否则,资源将难以为继,环境将不堪重负,人与自然的严重失调必将危及社会稳定和谐,甚至影响文明的进程。从总体上看,经济增长和环境资源保护是一对矛盾统一体,但是这对矛盾并不是不可调和,是完全可能协调的,我们既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国家竞争力,又可以使生态环境的质量逐步好转。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处理环境资源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资源问题,在发展中落实保护,在保护中促进发展,决不能采取耗竭资源、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方式,而应当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及时修复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原因造成的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严格防范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努力实现资源的集约、合理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资源环境基础。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必然要求环境资源生态文明与“三个文明”建设和谐统一。人类文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个方面。社会主义社会是“三个文明”有机统一、全面发展的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以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来换取一时经济繁荣的矛盾日益突出,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文明备受关注。生态文明与“三个文明”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生态文明创造的生态环境必然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提供必不可少的生态基础,反过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又分别体现着生态文明的物质、精神、制度成果。因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必然要求我们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有机统一,在全社会树立起新的生态观,大力倡扬“天人一体”的思想,弘扬生态文明观和文明发展观,大力建设生态文化,提高人们的生态文明素养,引导人们深刻认识到人类生存资料的有限性和地球的唯一性,强力推进绿色科技转化为先进生产力,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科学、合理、安全、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以资源节约型、科技先导型、质量效益型为基础的可持续的文明发展观,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科技保障,保持和改善生态平衡,保护好地球这个今日唯一可供生息的家园。

结语: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保护好我们的环境,是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个人的责任。属于人类和所有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生物和大自然,只有和谐相处,保护好我们所生存的环境,我们的地球才有未来。

参考文献: 2006-1-11 14:29:00 来源:免费论文网  >

人定胜天的好词好句(2)

“人定胜天或敬畏自然”作文题解析

一、作文原题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人认为,人是万物的主宰,面对世界,我们要有人定胜天的信念;也有人认为,人是自然之子,面对世界,我们要有敬畏和谦卑之心。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 800 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二、题目分析:

(一)作文题材料部分:

命题导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体现立德树人的导向;立足现实,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淡化审题,不回避热点,考查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世界?这是当代中学生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人生活在世界上,不停地改变着世界,又不断地受世界的制约。人与世界的关系历来有两种观点:一是人类主宰世界,人定胜天,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二是人是自然的一份子,面对世界要怀有敬畏之心,顺应天道,要遵循规律行事。这两种观点并不是完全对立的,而是应该辩证地理解。

据此,本题可以从三个角度立意:

1.人定胜天的信念。人力能够战胜自然,认为只要努力就没有办不到的事,它的重点在于突出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种种困难和挑战,必胜的信心和勇气是战胜困难的重要条件。人类因为有了改变世界的勇气,才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发展。

2.敬畏和谦卑之心。敬畏不是害怕,而是我们在面对未知世界时,应该秉持一种审慎的态度,尤其是面对自然时,要尊重自然的存在及其运行规律,人力可以改变现有可触可感的具象自然,却无法改变按规律运行的神秘规律和抽象自然。有了敬畏之心,我们便会懂得遵循规律、趋利避害;才会有所节制,取之有度。

3.人在面对世界时,既不能毫无作为,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又要避免“过于自信”的极端,强调人在面对世界和改造世界时的“度”的把握。论述的难点在于阐明两者的前提条件,即在什么前提下人需要发挥主观作用,在什么情况下要保持敬畏之心,论述的落脚点应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状态。

人定胜天的好词好句(3)

人定胜天英语作文3篇

mancanimitatethingsinnatureandmakenewthingstohelpus improveourlivingconditions, iwanttoexplainthemeaning ofconquer, luban. onthebasisofonekindofgrass・ livingha rmoniouslywithnatureisthegoalandwecanmake itmencancon quernature

manypeople saythatnatu re" ,materia landsoon, bu

篇二:人定胜天

manypeo plesaythatn ature sforc eisirresist ible, butith inkthatmanc anconquerna ture・

firs t, iwanttoex plainthemea ningofdonJ t meantodefea tandcontrol nature, butt ameharmonio

uslywithnat ureisthegoa landwecanma keit.

mane

thingstohel instance, ra tifyobjectb nmilitaryca ndsothebasi artisanofou

animitateth

pusimproveo darismadeon ysearchingu nascertaino sofonekindo rcontry, inv ingsinnatur urlivingrad thebasistha ltrasonicis bject" sshap fgrass, luba entsawwecan eandmakenew arandsawfor tbatcaniden usedwidelyi e, materiala. n, thefamous outoffmanyh


ardthings, m aketoolsand soforth.

篇三:人定胜天

mydea rbrothersan dsisters, id on tknowhe

theryouhave igearthquak itscircumja dtangshanea h, 1976, with beingkilled ・ chuanwitham

herehavecol

an4000after seenthenews e, whichhast centofsichu rthquake, wh magnitudean agnitudeof:

lapsed, andu

shocks, have orinformati akenplacein anprovince・ ichtookplac dmorethan27

laceinsouth

atleast80%o ptonow, they killed22069 onabouttheb wenchuanand youhavehear einjuly, 28t

0,OOOpeople westernofsi fbuildingst

- withmoreth people,thef


igureissaid torisetoabo ut50, 000.

whatagreatd isaster!ifw ehadbeenwar nedbytherel


ateddepartm

ent, whohass

aidthatthef oreseeingth



wasatoughpr oblemallove rtheworld, i


,thelossmay beless・ howe ver,thereis no

ictures,tea scaredordes ourgovernme ciallythese ghong,haier

rsrundownmy perate, beca nt, fromourp orkids,whom

ngthenewsan face・ weshou usewecansee eople,fromt

heruins, the aybelivewit

dseeingthep

ldneverfeel thehopefrom hefirmsespe

ncorporatio nsdidveryba dly, whichha shurtournat ion sfeelin g. ithinkthe yean , tdevel opanyfurthe r, unlessexp lanationswi llbemadeand acceptedbyu s.


ourresp ectableprem

ierwenjiaba

oimmediatel



yflewtothea

ffectedarea

s,tooversee

disasterrel


iefefforts. hesaidgover

nmentleader

swillstanda



tthefrontli nesofdisast erreliefwor kandunitewi

ththepeople isaster・ hes crificingth opshavebeen toovercomew ayschinesel eirlivesoro dispatchedt hatwecalled eadersareno fmakingmist ohelpwithdi averylarged tafraidofsa akes・ ourtro sasterrelie


fwork. webel ieveinourle aders, troop s, andournat ion.

mydea rbrothersan dsisters, le t, sunitetof

ighttooverc omethedisas teranddoany thingwecant ohelpthepeo pleindanger anddifficul ties!

人定胜天的好词好句(4)

对"人定胜天"的历史反思

对"人定胜天"的历史反思
【作者简介】罗见今(1942-)男,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史研究所所长,教授,西北大学数学系博士生导师. 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史研究所,呼和浩特 010022
【内容提要】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哲学,科学思想史的重大课题.围绕它针对我国古今思想分为"合天论"与"胜天论"两大流派,概述其历史发展和演变.高度评价"人与天调","道法自然"和"天人合一"的积极思想价值,指出合天论在几千年中占据的主导地位.列举诸多胜天论的史料(若干不为学界所提及),说明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胜天论的历史作用.本文著重指出,50年代始在事实上作为指导思想的"人定胜天",阉割和窜改了古人的原意(其中"定"不是"必定","胜"不是"战胜"),成为反自然,反科学的口号,对生态环境大规模灾难性的破坏,起到直接的作用,必须引起深刻的反思.
【关 键 词】科学思想史/合天论/胜天论/生态保护
引言
"人定胜天"这一命题表明了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人与自然的关系,它不仅是中国思想史,科学史的研究物件,而且反映在当代中国"改造自然"的科学政策当中,作为指导性的理论或思想路线,几十年来在广阔的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探讨"人定胜天"的观念及其影响在研究中国科学思想史和当代科学政策中具有基本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中国人心目中的"天"具有主宰之天,道德之天,命运之天,物质之天,自然之天等多种含义,在"人定胜天"中指的是大自然.我国学术界经常把"人定胜天"看作是积极进取的唯物主义口号,本文将对这一思潮的背景,形成,发展,影响与后果作概括的回顾,指出它的片面性和局限性,特别在已进入环保时代的今天,仍在使用这一未经严格定义的口号,应当进行历史的反思.
在中国历史上,许多学派都要研究"天人之际"的问题,回答: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合"还是"相分" 人对自然的态度是"相调"还是"相胜" 为敍述之便,本文将不同的观点概略分为两类,简称之为"合天论"与"胜天论".
一,合天论:占据主流地位
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重要的课题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中具有非常丰富的内容."传统文化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1]"在中国人看来,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是宇宙的缩影,人和自然应该通过相互作用而达到辩证统一".[2]这种观点可以追溯到易经.易经中摹仿天地,经纬万物的思想影响深远,它的哲学反映出古人留心仿效自然,顺应自然,而不是克服它,战胜它,体现出仔细观察,认真求知的科学精神.[3]
春秋前期政治家管仲( ~前645)在《管子·五行》中阐发"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的命题,并将这一基本观点应用於农业和生态保护,[4]提出"山林虽广,草木虽美,禁发必有时,……江海虽广,池泽虽博,鱼鳖虽多,网罟必有正."(《管子·八观》)这些约束性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反复强调"衡顺山林,禁民斩木"(《五行》),"毋行大火,毋断大木,毋斩大山,毋戳大衍"(《经重乙》).在2650年前就具有人与自然相协调的思想,闪耀著东方智慧的光辉.
春秋时的思想家老聃在《老子》中提出"道法自然"的观点,即道家的最高原则是师法自然,顺应自然,认为"天道无为",自然之道并无有所作为的目的,并且"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听任万物自由发展.战国时的思想家庄周(约前369~前286)在《庄子》中表达了"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认为"庸讵知吾所谓天之非人乎 所谓人非天乎 "(《庄子·大宗师》)他要求"无以人灭天",认定一切的人为都是对自然的损害.
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孔丘(前551~前479)继承了商周的"天命"思想,他说"五十而知天命"(《论语·为政》).天命论认为上天能把它的意志传达给人类,并决定人类的命运.孔子之孙孔jí@①即子思(约前483~前402)的书《中庸》提出"天命之谓性".孔子学派的另一思想家孟柯(约前372~前289)发展了天命论,认为"知其性,则知天矣"(《孟子·尽心上》).儒家学派对天命论多有阐述,产生了极大影响.
西汉哲学家董仲舒(前179~前104)提出"天人感应"的神秘学说,认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春秋繁露》)他是一个文化专制主义者,依靠皇权实现了独尊儒术,形成了封建的神学体系.南宋哲学家朱熹(1130~1200)提倡"天人一物,内外一理",他说:"天命,谓天所命生人者也".天命论叫人安於命运,不利於促进科学发展.
儒家学派多从抽象的理,性,命等方面业论述天人合一,一般说来他们并不重视人与自然界的直接关系.但是,儒家关於"天人合一",天命论的著述很多,在2500年的历史中形成了思想界的主流,影响到人在同自然界打交道时的观念,在天文学,地理学,生物学,医学,农学中形成了指导性的思想,许多现代学者认为"天人合一"的思想至今在保护生态环境中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胜天论:附有前提或条件
中国古代神话保存了上古时代的传说,有的曲折反映出人同自然界的矛盾和斗争.如《山海经》中的"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禹治洪水,又如《淮南子》中的"女娲补天","羿射十日"等,故事中的人物成为千古传颂的英雄.以"精卫填海"为例:"炎帝之少女,……游於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御西山之木石,以堙於东海."(《北山经》)晋代诗人陶渊明(365~427)写道:"精卫御微木,将以填沧海"(《读〈山海经〉》),歌颂斗争和反抗的精神.在想像中人们总是希望人类比自然更强大.
在一本失而复得的古书《逸周书》中首次出现了"人强胜天"的命题.此书旧题《汲冢周书》,指该书晋太康二年(281)在一古墓出土的竹简中被发现.但据考证,此说有误.然而此书被认为"春秋时已有之".[5]由於它来历不明,古今引用"人强胜天"者极少,可以说是鲜为人知.
约与孔子同时,春秋末期吴国大夫伍子胥( ~前484)说过:"吾闻之,人众者胜天,天定亦能破人."(《史记·伍子胥列传》)这裏的"定"不作"必定"解,一种解释是"发挥它之所长".可见约2500年前,中国人已清楚看到人与自然各有所长,而人多势众,则有力量克服自然带来的困难.
战国晚期赵国思想家荀况(约前313~约前230)在《荀子》一书中系统论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天论》篇的开始,他提出"天行有常",接著阐述"明於天人之分",即人与自然各守其职分,人"不与天争职",即不能超越自己的能力和职分去取代自然,达到与天地"参",即天时,地财与人治三者互相配合,为此,人须"知其所为,知其所不为",在这样复杂的前提下,引出一篇堂皇的议论: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望明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
因物而多之,孰与聘能而化之!
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
愿於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
荀子"制天命而用之"是先进的思想,产生了较大影响.
东汉初年的哲学家王充(27~约97)在《论衡·自然》中阐发了"天道自然"的命题,他继承了荀子积极进取的思想,分析和批评了董仲舒"天人感应"和神学迷信,但他亦有人的生死贵贱"皆由命也"的感慨.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刘禹锡(772~842)在《天论》上篇论述道:"大凡入形器者皆有能,有不能.天,有形之大者也;人,动物之尤者也.天之能,人固不能也;人之能,天亦有所不能也.故余曰:天与人交相胜耳".在《天论》中篇关於"天与人交相胜"回答持有不同意见者时,他说:"天非务胜乎人者也,何哉 人不宰则归乎天也.人诚务胜乎天者也,何哉 天无私,故人可务乎胜也."刘禹锡发挥了荀子"知其所为,知其所不为"的思想,指出天与人各有所能亦有所不能.在这裏,"胜"是"胜过","优於","强於",并非突出"战胜"之意.承续上文,是比较天与人的能力.他的"人务胜乎天"在"天人交相胜"的前提下,同20世纪所流行的"人定胜天"意义有重要的差别.利用古人的片言只语,篡改他的原意而为今所用是一种实用主义态度.其实,刘也有"天为人君,君为人天"(《砥石赋》)的诗句,意即"上天是人民的主宰,君主是人民的上帝",因此他不可能有人一定战胜上天的概念.
南宋学者刘过在《龙川集·襄阳歌》中写道:"人定兮胜天,半壁久无胡日明".金元时的官员和史学家刘祁在《归潜志》中说:"人定亦能胜天,天定亦能胜人.大抵有势力者,能不为造物所欺,然所以有势力者,亦造物所使也."两例中的"定"字均不作"必定"解,一解为"谋略",一解为"长处",或指处於某种状态;两例中的"胜"字均为"优於","强於",后者所说的"胜天",指"不为造物所欺"而已,无战胜自然之意.直到近代,因传播西方学术而著名的思想家,翻译家严复(1853~1921)大力提倡救亡图存,"与天争胜",即与自然和命运抗争,进行了系统和详尽的论述.他的思想来源,已超出传统的胜天论的范畴.
在中国历史上,作为"合天论"的补充,"胜天论"发挥了它的积极作用.人类早期生产力低下,从事艰苦的体力劳动,而对险恶的自然环境,必须克服不利条件,改造自然,以利於人类繁衍生息,所以"胜天论"充满活力,受到学者的重视.但是,详尽论述"胜天论"的著作很少,有的只是片言只语,有的是诗歌,散文,与其说是科学的,不如说是文学的.因此,它没有形成支配的思潮.刘禹锡"人务胜乎天"的观点,在此后一千多年的科学思想史上,并没有产生多少影响.
三,1950年代后"人定胜天"在中国大陆盛行
从古希腊开始,西方民族一般比较侧重於处理人与自然的矛盾.如果借用"胜天论"这一名词,可以认为在文艺复兴之后,特别在18,19世纪,西方"胜天论"获得了相当的成功.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向保持人与自然协调一致的东方发起了严重挑战.20世纪中期,伴随著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改造自然"的宗旨深入人心."人定胜天"便是它的中国版本,应运而生,广为传播.当然,这也与毛泽东的个性,爱好与影响力直接相关.
毛泽东具有诗人的气质和反抗的精神,他在青年时代说过:
"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定胜天"的表述方式非常相似,精神实质也有共同之处.他很喜欢《列子·汤问》中的寓言"愚公移山",引用它写过一篇重要的政治论文,号召人民学习愚公,移走压迫人民的"三座大山".[6]此文针对的是社会问题,并非关涉自然.
毛泽东很欣赏刘禹锡和唐代另一位文学家柳宗元(773~819)的诗文和哲学,政治观点.柳宗元在《天说》中抨击了神学,而刘禹锡在《天论》三篇中阐发了无神论和"天人交相胜","人务胜乎天",在当时是进步的,具有超前的意义.在"文化革命"中,毛泽东否定儒家文化,曾批评诗人,史学家郭沫若从柳宗元的立场倒退.
1950年代后期以来,特别是在"大跃进"和"文化革命"中,"人定胜天"同"改天换地","愚公移山"等成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最响亮的口号.学者们津津乐道它在破除神学迷信和焕发革命精神中的积极作用."人定胜天"从未被怀疑过,每谈及它,甚至带著崇敬的心理.例如70年代初流行的一本哲学书中说:"(荀子)强调人要与自然作斗争,并进而征服自然,这是光辉的人定胜天思想".[7]对自然凡讲"斗争","征服",均带有神圣的光环.
直到90年代,学者们仍然认为"人定胜天"并非片面强调人与自然的斗争,[8]现在生态环境的恶化,并非在"人定胜天"的思想指导下所产生的后果.([1],p.148)
因此,很有必要追溯"胜天论"的历史根源,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本文作者强烈认为,必须把古代的思想同20世纪"人定胜天"的口号作严格的区分.
四,对20世纪"人定胜天"的分析与批判
20世纪50年代以来流行的"人定胜天",其含义是"人一定能战胜自然".这是一个未经严格定义的口号.大量的事实可以证明,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中,它已成为指导性的观念,几十年来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很有必要进行历史的反思和深入的批判.
从思想来源来看,首先,它区别於中国古代一系列有关命题.如前所述,荀子的学说"制天命而用之"和刘禹锡"人务胜乎天"都有明确的前提,天与人有职分之不同,人须知其所为,知其所不为;天与人各有所长,各有所能,亦有所不能.他们是实事求是的,决非忘自尊大,以天为敌.伍子胥引用的话"天定亦能破人"与"人众者胜天"相提并论,《归潜志》"天定亦能胜人"与"人定亦能胜天"相提并论,表明两命题具有相同的价值,互为前提.而我们看到的口号"人定胜天"则断章取义,舍去了这些必要的前提.
"人强胜天"(《逸周书》),"人众者胜天"(伍子胥),"人定兮胜天"(《襄阳歌》)中"强","众","定"均为人所以胜天的条件,新的口号将"定"字理解为"一定",即完全舍弃了这些必要的条件.特别是,将"胜"字解释为"战胜",窜改了"优於","长於"的含义,完全将自然置於敌对的位置.无论是有意的或是无意的,经过以上的阉割和窜改,20世纪的"人定胜天"失去了历史上的原意,变成了人类妄自尊大,可以为所欲为的口号,而自然界则变成了终究要失败的敌人,可以长期斗争,战而胜之,取而代之.
其次,它与西方传入的社会主义思想也不相同.恩格斯说:"我们这个世纪面临的大改革,即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9]他特别指出人类"征服自然"取得的胜利是有代价的,"如果说人靠科学和创造天才征服了自然力,那麼,自然力也对人进行报复."并警告人们不要陶醉于这种胜利,因为到后来产生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取消了.([9],第18卷,p.342)因此,这种胜利是虚假的,靠不住的.但他的论点并没有被人们接受,在19世纪的西方如此,在20世纪中的中国亦然.
从字面上看,"人定胜天"的口号简炼有力,颇有气势,这可能是许多学者喜欢它的原因.但它存在片面性.首先,它强调人与自然的矛盾斗争,忽略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是"胜天论"的基本观点确定的.其次,它夸大人对自然的作用,藐视自然存在的客观前提,这是从刘禹锡"交相胜"观点的倒退.第三,它只看到改造自然的成就,完全无视破坏自然的恶果,满足人类自以为是,急功近利的心理."人定胜天"的口号还存在局限性,它不能回答两个根本性的问题:第一,按什麼标准去改造自然 第二,用什麼方法去改造自然
五,1950年代以来"人定胜天"的实验结果
40年前,人类在生态学方面还处在蒙昧状态,对於空气,水,土地污染,资源破坏,砍伐森林,野生生物减少,水土流失及环境公害等熟视无睹,麻木不仁.曾几何时,人类要主宰,控制,征服,战胜自然,充满人的头脑,成为最英勇的口号.李约瑟(N.J.T.M.Needham)认为,"人主宰自然"这种狂热是欧洲科学思维中最具有破坏性的特点之一.1960,1970年代在西方,由於工业化的积累,人们饱尝了各种污染,公害和灾难带来的痛苦.美国学者,生物学家莱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在著名的《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10]中指出,"控制自然"这个提法是一个妄自尊大的产物,是生物学和哲学低级,幼稚的产物,是科学上蒙昧的产物.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中国,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和延续十年的"文化革命",表现出人似乎无所不能,无往不胜.为了实现工业和农业高产,在"改天换地","人定胜天"的口号下,人们狂热地,有时是不自觉地投入了大规模破坏自然的活动.
我们仔细审视那个历史时期发生的与自然界有关的一系列事件,分析各种事件的联系而非就事论事,探求它们产生的思想背景,就会相信"人定胜天"已形成了影响全局的主导思想.这些事件有压制马寅初的人口论,使中国人口失控,所谓"人多,热气高,干劲大";砍伐树森,破坏草场,围湖造田,所谓"开荒开到山顶上,插秧插到湖中央";大炼钢铁,"两条腿走路","土法上马",土法开矿,冶炼,土法开工厂,破坏了资源,污染了环境;消灭四害(蚊,蝇,鼠,雀等),掠夺性开发野生动植物资源……所有这些破坏了生态环境,使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遏制,受到大自然的报复和惩罚.
实践的结果证明,"人定胜天"是一个貌似英勇的口号,人们缺乏科学的精神,先进的技术和有效的组织,实际上把大自然当作敌人一样的长期斗争的物件,陶醉於虚假的"胜利"之中,狂热地犯下了不可挽回的错误.现在,40年前开始的那场灾难的后果日益显现,时时见诸报端.以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破坏的恶果来看,实在是怵目惊心.也许,我们不可以把一切灾难性后果都归咎於"人定胜天",但至少应进行政策的检讨,以恢复它的历史面貌;更重要的是,在新的世纪使中国的自然界恢复到良性回圈,使中国的经济社会得到持续发展.
〔收稿日期〕1999年12月27日
【参考文献】
[1] 袁运开,周翰光主编:《中国科学思想史论》,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年11月,p.1.
[2] 冯契:"究天人之际"与"通古今之变",同[1],p.19.
[3] 罗见今:"天行健"与自强哲学,同[1],p.241.
[4] 金健民:《管子》"人与天调"的自然科学观及其意义,[1],p.142.
[5] 《四库全书总目》史部别史,p.445.
[6] 毛泽东:愚公移山,见《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p.1101.
[7] 杨荣国主编:《简明中国哲学史》,人民出版社,修订版,1975年5月,p.91.
[8] 陈爱容:精神文化背景对科技发展的影响,同[1],p.40.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第1卷,p.603.
[10] 转引自吴彤等编:《人与自然:生态,科技,文化和社会》,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5年8月,p.72.

人定胜天的好词好句(5)

初三作文议论文:赞“人定胜天”

人类的历史是一首诗,但缺字少句让人无法诵读;人类 的历史是一首歌,而失去音符让人无法聆听;人类 的历史是一杯茶,却缺少时间让人无法品味。

人类的现代是调色盘,丰富多彩,内涵真谛;人类的现代是五味瓶,各种滋味,随时体味;人类的现代是许愿瓶,到处漂流,终会实现。

人类的未来是一面镜子,清晰透明,真实可性;人类的未来是一个闹钟,何时定时,由人操控;人类的未来是一潭清水,清澈见底,甘甜清凉。

虽然在现代和未来,人类都在步步高升。但是,在不久的将来,地球将会被人类毁灭。

“人定胜天”这句话,充满激情,充满豪情,充满自信,但却极易遭到误解。说它是人类向大自然挑战的宣言并不错,可如果说它是对大自然的藐视和冒犯,就违背了原意。

莎士比亚早就宣告:“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这可以说是发源于欧洲的人本主义精神的浓缩。

人本主义就是相对于人文宗教而言的。至于“天”在东西方各指代的事物都不同。

在东方,“天”是指人类或大自然。然而,有太多太多的人却以人为“天”,随意地破坏大自然,污染环境已经成了一个令众人头疼的事。“白色污染”、“声音污染”、“黑色污染”……已经向人们不断进攻了。

在西方,“天”是指既超越自然也超越人类的驾御一切的绝对的神。“人定胜天”体现的正是人类自我意识的张扬和摆脱神权束缚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人既是自然也是“天”之宠儿。不过,人类拥有太多“天”没有的东西。“人定胜天”表达的是人类对自己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自信。

然而自信并一定就是那么的好。因为人类过度的自信,使他们看不起大自然,从而破坏大自然。

大自然也有尊严。我们人类要善待它,就像善待自己。只有这样,人与大自然才能和谐统一。

人类一而再,再而三地伤害大自然,大自然也会有爆发的那一天。总之,自然是死的,人类是活的;自然是被动的,人类是主动的。面对自然的威力,人不能无所作为,更不能坐以待毙,而应当积极有为,战而胜之。“人定胜天”应当是人类永不消失的旋律。

时间不会心疼人类的文明,不会留给我们机会去保护被破坏的文明。人类在叹息之余,只能学会接受,接受这残缺不全的文明。

历史在前进,文明还会继续。多么希望人类的自私不要割断人类文明代代相传的纽带。它留给我们的痛还不够吗?

多么希望有一天,文明可以与人类和平同步,让人类的文明在一片宁静的土地上,闪耀着亮丽的光彩。

让众人不在呼吁:“维系人类文明,保护环境资源,人人有责……”

人定胜天的好词好句(6)

人定胜天

我命由我不由天,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风水师。
——习题记
       人常说,环境将直接影响一个人的人生,这个人将要到哪去可以先看这个人从哪里来。而我却不这么认为。
       岔路口面前,我们总是踌躇,该往左走还是往右走;考试面前,我们总是踌躇,该选A还是选B;命运面前,我们总是踌躇,该是屈服还是挑战。 上天给了每个人一个公平的平台,后天的开展完全取决于自己。让一个只会安于现状的人来说,也许他的命运与自己没有丝毫关系完全取决于上天的安排,但假如让一个有头脑,敢于挑战,敢于拼搏,敢于尝试的人来说,也许会是人定胜天的说法。每个人总会遇到形形色色的路口,但总有那么一些人怕了,放弃了选择的时机,让自己陷入一种不堪的状况;也总会那么一些人抱着尝试的心态选择了,最终功成名就。
        东汉末年,刘备陷入即将灭亡的处境,他被曹操包围,地位也将随着刘表之死变得一文不值,当他听说隆中卧龙岗的诸葛亮博有才识,但是没人请出过他,刘备却执拗的去尝试造访诸葛亮,第一次序递次二次都未曾见过诸葛亮,刘备真诚造访又去了一次,第三次,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就一直等到他自己睡醒,才坐下谈话。后来在诸葛亮的帮助下解除了当时的窘境。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1960年的一次饥荒,让多少当时的中国人败在了饥饿下,人民流离失所,贫困交加,饱暖不得保障。袁隆平也是一位忍受饥饿的人,他不甘倒下,他以自己的才智,进行一次次的实验,他顶着炎炎夏日的太阳,忍受着炽热,驼背弯腰,寻找自己实验用的植株,他尝试了千万次,失败了千万次,但他始终不放弃,一次次的实验,一次次的尝试,他成功了,成为了我们举世瞩目的崇拜者,他以最快的速度,将自己的方法扩展到全国甚至到了各个国家,让我们中国人摆脱了饥饿的压迫,让我们人类有了力气去拼搏,去努力。
         并不是所有事情都被环境所限制,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自己的路最终还是属于自己来完成的,假如一个人总是安于现状,事事都要被环境所牵制,那么这个人始终都是仰人鼻息的。尝试了不一定成功,但是每一次尝试都是你积下的结晶。假如说,你有时机去尝试,那么你每次的尝试都代表你离成功的更进一步。
         尼采,德国哲学家,尼采对于后代哲学的开展影响极大,尤其是在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上。开始他是一名哲学家,他的著作对于许多科学领域都提出了批判,但是也由于这个原因他的思想其实不使当时人接受,尼采却一直发表鞭挞,批判传统的基督教道德和现代理性的著作,并且建立许多新的哲学。但尼采后来却长期不被人理解,最终失去了理智。他其实已经走到了成功的边缘但他却仍是没有忍受
住,最终在精神中崩溃。假如当时尼采可以尝试着寻找一种属于自己的环境去开展,那么以他著作的成就也许会是另一种样子。
          梦想,环境,命运,尝试改变环境去成就梦想,尝试改变环境去选择命运,尝试着去做自己的风水师。纵观古今,凡有成者,他们无不具有勇于尝试的精神。刘备不因自己形势险危儿放弃自己的理想,去尝试着三顾茅庐,最终成功;袁隆平不因艰辛而放弃拯救中国的襟怀大志,去尝试着杂交水稻,最终成功;而尼采却相反,他因为接受不了长期的不被人认同而导致神经崩溃,最终在这样中死去。
          其实我们都在疑心自己,我行吗?就这样的一念让两个起点相同的人却走完了两条不相同的路。我们总是不相信自己,总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时间,却未曾想过去做自己命运的风水师。
          有些时候就该试一试,在面对命运对你发起挑战时,不管成功与否,不妨对自己说,试一试,在试一试。

人定胜天的好词好句(7)

人定胜天?

  人定胜天??
  读

人定胜天的好词好句(8)

荷兰地缘格局 一个坚信人定胜天的发达国家

荷兰王国是西欧的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包括了欧洲部分和加勒比海上的一些岛国部分。欧洲本土的荷兰地区是这个国家最发达的核心地带,因此也常常被用于代指这个国家的整体。

位于英、法、德之间的低地国家—荷兰▼

由于海拔较低,荷兰在历史上的很长一段时期被称为低地国家,在很多欧洲语言中,这个称呼仍然有其留存。地缘概况▼

荷兰国家几乎无险可守,向西面对着法国,向东面对着德国,而两国都曾经暴力征服过荷兰。

英法德之间的荷兰▼

在海上,荷兰也没有什么值得改造的陆基海防设施。插入北海的弗里西亚群岛多少为荷兰提供了一些近海保护,但这个群岛的西侧带与欧洲大陆隔着的细长的浅水带与潮间泥平台,似乎还是更方便拦海拓田。面对近在咫尺的英国,荷兰人在水上占不到便宜。

弗里西亚群岛是荷兰、德国沿海的一条漫长的岛链荷兰所拥有的是西弗里西亚群岛▼西弗里西亚群岛与荷兰被水网穿插切割的荷兰真的不大▼

外向型的扩张不现实,荷兰只能反求诸己。

荷兰的地缘政治焦点主要是围绕这个低地国家的三条河流展开的:默兹河、莱茵河和斯海尔德河。

这些欧洲大河汇聚于此,给荷兰带来了丰富的灌溉水量、水道航运和战略纵深。围绕这三条河支配资源的过程,就是荷兰这个国家兴衰的过程。

西欧诸多大河汇聚于此▼

你身边的人都在悄悄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从发展农业到经济崛起,从防御外敌到统合内部,这些河流都在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荷兰国的政治经济核心腹地荷兰地区就是在这些大河交汇的三角洲地带北部发展起来的。现在荷兰全国一半以上的人口都聚居在这个地区内。

这里也有着荷兰这个国家最为人所知几大城市阿姆斯特丹、海牙、鹿特丹、乌特勒支等,是全国最富庶的地区。

三角洲北部是荷兰核心区三角洲南部则是比利时核心区▼

荷兰人口密度示意图(2006年)▼尽管淡水水系丰富,但是由于海拔较低,一旦来自海洋的潮汐过大,荷兰的淡水系统就会被倒灌的海水破坏。为了弥补这一自然缺陷,荷兰人在历史上经常修建人工运河,连接主要城市和郊区的村镇。这是促使这一地区一体化的重要动因之一。

通过大量的运河建设将北部的环艾瑟尔湖与南部的三角洲紧密连在一起▼

在地区性的一体化完成之后,人工水网继续向外扩展,让居于正中的阿姆斯特丹成为了17世纪荷兰黄金年代里的欧洲航运和金融中心。在20世纪,接过这个前期航运成果成为荷兰新中心的,变成了鹿特丹。

阿姆斯特丹就是一座运河之城被誉为“北方威尼斯”▼荷兰东印度公司在阿姆斯特丹的造船厂▼鹿特丹至今仍然保持全欧洲数一数二的航运吞吐量,并且是整个中欧的能源枢纽。主要来自南美和部分来自中东的液化天然气经过鹿特丹转运,进入德国腹地,为欧洲经济火车头提供燃料。成为中欧门户的鹿特丹▼德国也有巨型港口:汉堡和鹿特丹在近代成竞争关系点击下图即可打开▼事实上,除了转运能源以外,荷兰自己就是欧洲第三大的天然气生产国,仅次于俄罗斯和挪威。

1959年被发现的格罗宁根气田是世界第十大气田,将在2020年代中期以前都承担着荷兰大部分的天然气供应,并出口至输往德国、英国、意大利和法国。

格罗宁根气田▼▼但从2015年开始,荷兰在格罗宁根削减产量,以促进国内非能源的高附加值产业发展。

土地与自由▼荷兰西部的人口密度极高,事实上这个国家的人口密度本就已经比所有欧洲国家更高,和韩国相当接近。

但这一地区也正是荷兰著名的水涝区,密集的人口全依靠水坝和围海墙保护。世界海平面的上升对这个国家的经济腹地来说可能是致命的。

假如阿姆斯特丹被淹没?(此时荷兰沿海肯定都已被淹....)▼荷兰人用密布的堤坝把默兹河、莱茵河和斯海尔德河层层截断,并在三角洲上筑起拦截海水和艾塞尔湖水的长堤,这便是著名的三角洲工程(Delta Work)。

该工程自上世纪中叶开始建造,有效改良了荷兰的水利环境。这场伟大的工程甚至生生从水里抽出了一大片国土,荷兰中部省份弗莱福兰就是这场围海作业的产物。

在宽阔的三角洲上层层截断▼荷兰人围海造田的工作自从15世纪的开始就没有停止。

在工业时代前,要统一规划整个国家的水利工程并不容易,每个地区都需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设计合用的围海方案。

因此工程早期历史上,起作用的不是国家层面的统一工程而是地方的散碎工程。荷兰西北部的海岸线基本上就是那个时代工程的产物。

荷兰人不知从水里捞出了多少土地?▼这段各自修筑水利设施的历史给了荷兰很强的自治传统。中央权威在很大程度上只是起到协调者的作用。由于缺乏明确的知识,中央管理者面对地方势力没有绝对的权威,这个传统一直保留至今。

一旦有人要挑战这种地方特权,便会遭到最激烈的反抗。

荷兰建国史上最重要的独立战争之起因,就是殖民荷兰的西班牙君主费利佩二世希望加强对荷兰事务的控制,让当地刚刚兴起的市民阶级和正在平民化的贵族感到了危机。为了保留自己的特权(比如信仰自由),他们举起了反旗。

费利佩二世▼当经历了分为上下各四十年的漫长战争后,虚弱的西班牙终于承认了低地国家的独立,这也就是后来现代荷兰的基本雏形。

西班牙王室虽然拥有众多领地但是也处处征战在荷兰的战争掏空了西班牙的国库▼

独立后的荷兰积极发展商业和航运业。尤其是信仰新教的北方,努力吸收来自全欧洲的人才,很快发展出了当时世界上最强的海权国家。这便是荷兰历史上的“黄金年代”。淡水水利的修建在整个黄金时代的建立过程中,间接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在荷兰人的黄金时代甚至有着与英帝国争夺海上霸权的实力不过这是我们以后要讲的主题了▼机遇和危险▼

尽管国小力微,荷兰显然不是欧洲棋局中可有可无的玩家。实际上,这个小国家在欧洲诸强轮番崛起的过程中,始终扮演着十字路口的角色——无论是字面意义上还是引申意义上的。

从地理位置上看,如果把英法德三国视为争霸欧陆的三个大国,荷兰则正好位于这些国家的当中。

如果把在三十年战争中表现突出的瑞典也算进去,则荷兰的地理枢纽地位就更加毋庸置疑了。在大国互相倾轧的夹缝中,荷兰可以有很多机会寻找自己的利益。

▼荷兰版图最大的时期——也就是包括现在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三国的大荷兰联合王国,正是在诸强的博弈中诞生的。英国为了制衡法国的再次崛起,尤其是从荷兰渡海攻击英国东南沿海,才力主让大荷兰地区的南北两部分合并。

假如英国能长期与低地国家结盟就能有效阻止法德之前的整合(即使是通过战争手段)▼另外,只要法德之间的隔着低地三国,交火线变短,穿插选择变少,便很难短时间内征服对方。这很符合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

而对荷兰来说,这样的安排也让它有了强大的后台老板,成为了英国在欧洲的桥头堡。

曾经三家一统的年代1815-1839(显然是为了制衡拿破仑之后的法国)▼从军政牌局上看,国防薄弱的荷兰在事实上也并不需要维持一支强大的陆军。一旦欧陆战火燃起,互相杀伐的大国在明面上会禁止一切和敌国的贸易,但是对外汇和商业税的需求又会让它们忍不住偷偷和敌方保持有限的贸易。

在战争的僵局中,借道荷兰会是明智的选择。拿破仑战争中,拿破仑针对英国的贸易封锁之失败,一方面是因为俄国的阳奉阴违,另一方面就是荷兰作为中间人为英国提供了很多便利。

同样的,东边的德国一旦崛起,由于要借用荷兰的大西洋入海口,又不愿攻击荷兰,便只能讨好这个邻居。

即使拿破仑帝国控制了全部欧洲大陆也难以杜绝诸国与英国的走私贸易何况还有荷兰人做中间商▼但谈判桌上的长袖善舞也有不管用的时候。如果真的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荷兰人也有办法。

他们或许可以拆除阿姆斯特丹东南的堤坝,让泛滥的艾塞尔湖水淹没整片地区,给对手造成麻烦。在1672年的法荷战争中,这一招多少起到了作用,滞阻了法军的攻势。

荷兰人的这种自我阉割式的防御方法,很容易让人想到中国抗战期间的花园口决堤事件。但两者并不可同日而语。1938年黄泛区示意图▼同样决堤放水,黄河丰沛的水量基本把华北和华东彻底用黄泛区隔绝开。日本机械化部队于是面对着穿越泽国或是沿长江沿岸密布的水网前进的两难选择。两种结局都为中国军队争取了时间。

黄泛区泥水中作战的国军官兵▼而荷兰靠低海拔导入的湖水覆盖面积相当有限,在工业化时代就已经基本丧失了实用价值。

纳粹德国对荷兰的入侵只用了七天,正是因为荷兰人还没有反应过来自己防御策略的过时之处。

其实他们早就该意识到的,拿破仑入侵时期放水防御战就失败过一次——那时候是因为放进来的水被冻上了。

以水为防的国家,还有威尼斯点击下图即可打开▼

进入现代,荷兰仍然处在几个地区大国的包围下,开始谋求中立。他们应用着开国时代祖先的智慧,试图用稳定的贸易利益牵制周围的国家,让自己的安全性建立在某种网络关系上。

正因如此,荷兰是欧盟、欧元区、申根区、北约这所有四个重要同盟的创建者之一。

但是近年来荷兰国内也有退出欧盟的呼声也许和英国的榜样大有关系▼身居网络中心的荷兰也并不是没有自己的担心。由于德国和法国两个大佬在欧盟的话语权太重,联盟政策很有可能对荷兰不利。

为了制衡两个庞然大物的权威,荷兰需要在新时期做出新的平衡外交:即联系尽可能多的中小体量国家,在欧盟中对德法两国产生阻击效果。

能加入讨论的小国家越多,被大国支配的恐惧也就越小。END

人定胜天的好词好句(9)

人定胜天吗?!

樊晓雨 20110302028

人定胜天这句话出自荀子的《大天而思之 孰与物禽而制之》,在这篇文章中,荀子说的天,是自然规律的意思。天与人的关系:一是顺应天,即顺应自然规律,不与天争;二是制天,就是利用自然规律,改造条件。以唯物主义观点看,人定胜天是不可能的,只能顺其势而利用、改造。

很多人误解如今常用的“人定胜天”为破坏自然的一种狂妄,为此颇有深恶痛绝。实际上,破坏自然的人类群体一般是只谈消费、索取,不谈“人定胜天”精神的。“人定胜天”的现代本意,首先是掌握自然规律,掌握自然规律本身就是一种“人定胜天”,使人类脱离了动物低层次生存,使人类和自然的互动不再是一种低层次的被动,变为掌握了规律(“道”),得到了“道”的一种生存状态;其次,掌握自然规律的另一个方面,就是让自然与人类都向有益的方向发展,这是更高层次的“人定胜天”,人类历史整个就是顺应规律、改造自然的历史。

我们曾误认为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是无限的。于是,就发生了诸如1958年大跃进时期,政府组织群众到冰川撒草木灰,搞“融冰化雪”,致使祁连山冰川提前融化、面积迅速缩减的案例。即便是现在,也有许多地方不顾及地下水的补充,在出山口地区修建水库,用固化的渠系替代了水库以下自然河道。渠系系统讲求“滴水不漏”,断绝了地下水的所有补给来源,一旦地表水源不足就抽取地下水,中游、下游一起超采,造成区域性的地下水下降,生态环境恶化。

对于近年来逐年恶化的沙尘暴天气,我们不应仅仅纠缠于技术性讨论,而是应该指向一个更深更根本的问题,即人类和自然环境应该如何相处的问题。

在过去,几百年前或者更长远的时间,人类对环境的态度是依赖,哪里的环境好,人们就到哪儿去住。后来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有了一定的能力,要求更好的生活条件,人类就去干预环境的发展,干预环境的变化,直到提出“人定胜天”。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又认识到,对于环境,我们可以干预,也可以改造,但更要适应环境,不能一味蛮干,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我们有享受物质生活、追求自由与幸福的权利,但这种权利只能限制在环境承载能力许可的范围之内。因此,我们需要从“人定胜天”转向“敬畏自然”。有了敬畏之心,我们便会懂得遵循规律、趋利避害;有了敬畏之心,我们才会有节制,取之有度,适度开发;有了敬畏之心,我们才会在防沙治沙的行动中不使用蛮力,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

 与自然和谐,才能得到自然的眷顾, 与自然和谐,才有持续健康长久的发展。若以恶意的去想人定胜天,这是不理智也是不对的. 要以善观的去看待“人定胜天”,才能得到自然的接受。 顺应自然规律善意的去利用并保护自然才是正确的。

其实,华夏先哲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天人合一”思想,近来伸手中外学者重视。“天人合一”说的是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我理解,它的核心,是把人类看作自然界的一个和谐的组成部分,虽说人乃万物之灵,但人类与万种生物一样,都是由大地母亲哺育,靠阳关雨露滋润,才获得生命和生存条件的。因此,妄谈“征服自然”、“人定胜天”,为所欲为,就有破坏环境和遭受大自然惩罚的危险。2004年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会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大家终于认识到切实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经济建设和人类文明才有可能可持续发展,这个认识,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经历了无数痛苦教训之后才获得的。保护环境,已经成为本世纪末和新世纪全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环境意识,是当代最先进和最科学的思想之一。

人定胜天,本意乃人定兮胜天,不是人兮定胜天。

人定胜天的好词好句(10)

简析荀子“人定胜天”思想的内涵及其影响

张安礼;

【期刊名称】《福建信息技术教育》

【年(卷),期】2011(000)001

【摘要】"人定胜天"思想是荀子思想体系的哲学基础。文章在辨析"天命论"思想与"人定胜天"说的基础上,阐述了"人定胜天"思想的内涵,包括对天和自然现象、自然现象和社会人事变化关系、人类自身认识功能的认识,指出"人定胜天"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总页数】4页(P.36-38,42)

【关键词】天命论;荀子;人定胜天;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作者】张安礼;

【作者单位】中共怀远县委党校;

【正文语种】英文

【中图分类】B222.6

【相关文献】

1.“人定胜天”是对荀子《天论》的误解 [J], 雷庆翼

2.简析荀子对先秦诸子思想的整合 [J], 张科

3.荀子政法思想简析 [J], 田海舰

4.简析《荀子·劝学》的教育思想及现代价值 [J], 崔暐

5.简析荀子礼治思想的实质 [J], 黄忠晶

以上内容为文献基本信息,获取文献全文请下载

人定胜天的好词好句(11)

人定胜天造句

导读:  【词语】:
  人定胜天
  【拼音】:
  [réndìngshèngtiān]
  【释义】:
  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不是两者的排斥对立。即便是皇帝也只称自己为“天子”。
  【造句】:
  (1)人定胜天,凭借科学的力量,将来人类将更有力量战胜天灾。
  (2)我们相信人定胜天,就能够用科学技术战胜一切自然灾害。
  (3)而今,庶民得智而失敬喊着“人定胜天”的口号聊以自慰,无敬自然以致天道失衡,终反诸己。
  (4)人到太空去旅行,这是人定胜天的一个特例。
  (5)要相信人定胜天,不能听天由命。
  (6)人到太空去旅行,就是人定胜天的一个实例。
  (7)如果过分执着人定胜天,往往会破坏了大自然的环境。
  (8)中部横贯公路的辟建,证明了人定胜天的道理。
  (9)赌侠之人定胜天是张家辉版赌侠的最新一集。这部续作基本上和以往的赌侠电影毫无关系,赌侠一角名存实亡,在片中并不存在。
  (10)坚信人定胜天的毛泽东更以"截断云雨巫山,高峡出平湖"的诗句来表达他的愿望。
  (11)圣人学问,只是人定胜天。
  (12)人定胜天,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克服台风带来的灾害。
  (13)我要凭双手创造命运,因为我相信人定胜天,路是自己走出来的。
  (14)我们坚信人定胜天,你的命运是完全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的。
  (15)望着这一片沙漠上开辟出来的绿色稻田,更让人相信人定胜天的道理。
  (16)人定胜天:母亲告诉我"人定胜天"的道理,叫我别害怕失败。
  (17)数学教授古兹托夫一向认为人定胜天,万事万物皆服膺于科学定律,只要掌握足够数据,命运完全在我手。
  (18)传统发展观以经济增长为其全部内涵,以人定胜天为根本指导思想,把自然看成是人类征服、奴役和掠夺的对象。
  (19)其"人定胜天"的环境思想的提出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20)为什么到现在还要相信“人定胜天“?人总是自以为非常聪明,事实上在大自然面前非常渺小。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人定胜天的好词好句(12)

“人定胜天”到底如何解释

“人定胜天”到底如何解释呢?我翻了几本词典,也从网上查了一下,真可谓种类繁多,花样百出!尽管如此,皆不能令人信服。最普遍的解释是:人力或人的主观努力可以战胜自然。好像人一生下来就要与大自然为敌!要战天、要斗地!要改造、要征服大自然!昨天我还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说某某国家的某某人,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登上了某某山顶,夸赞他——征服了世界最高峰!——天大的笑话!他不知道人类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就是人的最可怕的傲气!根本不知道自己就是大自然的产物,是大自然的一份子,与大自然密不可分。他不只道最后战死的那个人竟是自己!

我们不禁要问,人的主观努力真的能够战胜大自然吗?我们平常看到的地震海啸、火山喷发、山体滑坡、干旱水涝等等等等,我们的人类又能怎样呢?况且,这些事情在人们的主观意识中是没有一丝“希望发生”的意念,而且是讳言、排斥的。

一座城市毁灭了,通过人们的努力,重建了家园,就说,通过战天、斗地,终于战胜了大自然!大家想想,这句话是不是“阿Q精神”,充满了“儿子打老子”的意味呢?

而那些被埋地下,连尸体都找不到的人们,他们在阴间又发出怎样的呐喊呢?!他们是不是也有话要告诫我们活着的人呢?我们活着的人,是不是也应该为那些死去的人担心一下,他们魂归何处呢?······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事情。当今世界一切以经济利益为中心,美其名曰,为了美好的生活,为了美好的未来,为了创造新世界——就要改造、战胜大自然。毫无敬畏之心,大刀阔斧地进行森林砍伐、矿产开采,违背大自然规律、破坏生态平衡;大搞核武,污染空气、混浊海洋!······把天空搞得乌烟瘴气,把地球改造得千疮百孔!金钱利益让人们忘记了,人类如何对待大自然,大自然就如何地回报给人类!所以说,任何改造、战胜大自然的行为都是在破坏大自然、都是在进行慢性自杀!最终结果,便是人类的毁灭!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当然,在这里并不是说要排除人的主观努力。而是相反,人要生存就应该为生存而努力。天上掉下馅饼来,你不张嘴那是会饿死的。但人的努力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当然,假如你决意要跟大自然“决斗”,那大自然也不会还手。它会对你无限地包容、无限地忍耐,直到你死在它的怀里。就像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体一样,毫无怨言,反而更欢喜!

跑题了。言归正传:

词典和网上大体有这么几种讲法,把“人定胜天”分开几个词来讲:

0人——定——胜——天;(人一定能够战胜自然。)

0人——定胜天;(意同上。)

0人定——胜天;(人定:人谋;人安定;人的主观努力。等等。胜天:战胜天;超越天;等等。)

还有按道家、儒家以及《周易》的理论来解释的,唯独没有发现用佛家的理论来讲的。而这个词恰恰是佛教的词汇。也只有用佛教的理论才能解释通。

词典中解释最早源出《史记·伍子胥列传》“人众者胜天”,显然是人多力量大的意思。“胜天”是形容词,形容众人的力量比天还大。《史记》成书于公元前104年至91年,佛教还没有传入中国,所以还没有“人定”这个词。

其次,是源出宋·刘过《龙州集·襄阳歌》“人定兮胜天,半壁久无胡日月。”这里的“人定”是安定、团结、和谐的意思;“胜天”是形容词,是形容美好的生活比天人还要好;“半壁”指江山、国家。“久无”是好久没有。“胡”指胡人。“日月”指日常生活。整句的解释是:全国人民安定团结,国力强盛,人民生活过得比天人还要好。很久没有胡人敢来扰乱人们的正常生活了。

我们大体可以断定,这个“人定胜天”是经过千年的演变,最终在宋代形成的。

佛教是公元前67年传入了中国,宋代开国是公元960年,也就是说到了宋代,佛教传入中国已经有一千多年了,儒释道三家的互相渗透、融合已经进入了中国人的血液里。

我孤陋寡闻,也无法从浩如烟海的佛教经典中查出,“人定胜天”源出自哪一部经典,但我可以根据自己所学的佛学理论来试解一下。我把它写出来,与朋友们共同交流、探讨、分享。

人:不必解释。定:禅定。胜:超越。天:此天,彼天。

总结为:人在禅定中可以超越此天,观见彼天。

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第一句就是“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这里的“行深般若波罗蜜多”就是进入很深的禅定中,就可以“照见五蕴皆空”,就是超越此天,观见彼天的意思。

就以上这样解释未免有些简单,还是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会追问:什么是禅定?一个天,怎么又岔出个此天和彼天来?这确实是大问题。而这个大问题又很难解释。

什么是禅定?这对学佛的人来说比较容易理解,而对没有接触过佛教的朋友来说,可以说根本不理解。有人会说我从词典或网上查查不就知道了。实际是查了也不懂。比如:词典和网上解释禅定“佛教中的静坐默念”;“禅定又名三昧,也即止观”;“外禅内定,专注一境”,等等。

那么到底什么是禅定呢?我想是没有一个人能够讲全面、讲圆满的!虽然古德对禅定都有合情合理的解释,那都是自己的体会,是自己证悟的境界。绝对代替不了别人。就像盲人摸象一样。因为,禅定有层次深浅的区别,层次浅的跟层次深的解释都不一样。就是同样的层次,他们进入禅定的切入点也不相同。在《楞严经》中,佛问二十五位大菩萨“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这里的三摩地就是禅定。二十五位大菩萨各述圆通,各有各的方便法门,各各都不一样。就好像一个圆球,从球体表面的任何一点,都可以达到圆心,但每个进入圆心的选择点都不一样。那么谁能把这个圆球里面的丝丝缕缕,一条条地择清捋顺?换句话说,谁能把禅定讲全面讲圆满呢?正如佛经上所说的“唯佛与佛方能究竟”。而现在无佛,就是真正能够进入禅定的人,恐怕也很稀少。那么,凡夫怎么能够讲得清呢?我给朋友们讲,就是试着用凡夫的讲法,希望朋友们能够对“人定胜天”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禅定”是心住于一境,而不散乱。在定中就会产生无上的智慧(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智慧),能够突破一切障碍(包括生理的、心里的等等),达到完全无我的状态(即佛家讲的“空”),就超越了我们所在的这个天。

佛家讲的天,用现代科学的名词讲,就是“空间维次(或称维度)”。据报道,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已经发现了十六种空间维次。比如,我们人是生活在三维空间里的。而有的生物就生活在一维空间(或称一度空间),二维空间,三、四、五、六······多维空间。佛在经中讲,像这样的“空间维次”是无量的。

再打个比方:我们人是在三维空间,鬼也是在三维空间,但各是各的三维空间。一般情况下,人看不到鬼,而鬼也看不到人。人鬼相撞的事情也有,那肯定这个人或是在禅定中或是这个人的生理或心里出现了十分怪异的情况(也包括有特异功能的)。再则,人鬼的空间,以及其他众多的空间又共同在一个空间里。也就是说,我们这一个空间里也有无量、无数的空间维次。

佛说的二十八层天,十八层地狱,也是说空间维次的不同。另外,佛说的三千大千世界,世界里面有微尘,微尘里面有世界,世界之中有世界,重重无尽。佛在《楞严经》中说“一毛端现宝王刹,微尘里转大法轮”。就是说大能容小,小能含大。等等。都是讲空间维次的。

人定胜天:人在禅定中能够突破自己所在的空间维次(即此天),看到其他的维次空间(即彼天)。

写了这么多,恐怕还是没有讲清楚,再讲就又跑题了。再说,这根本不是我这样的具缚凡夫能够说清楚的事情,也不是一篇小文就能够讲明白的。若想真正明白这四个字的含义,只有学佛,在学禅定的过程中,慢慢体会。总之,我觉得,学佛就是学禅定、修行就是修禅定、出家就是为了入禅定,成佛就是圆满的胜天!也可以这样说:浩如烟海的佛教经典,字字句句都是讲这四个字的。

我想做一件抛砖引玉的“功德”,也不知能不能“圆满”。

2016.7.17.

人定胜天的好词好句(13)

人定胜天造句

本文是人定胜天造句,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人定胜天造句
  1、数学教授古兹托夫一向认为人定胜天,万事万物皆服膺于科学定律,只要掌握足够数据,命运完全在我手。
  2、人定胜天,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克服台风带来的灾害。
  3、如果过分执着人定胜天,往往会破坏了大自然的环境。
  4、《赌侠之人定胜天》仍然不乏胡闹和粗糙的缺点,但整体来说,无论人物和故事内容都胜过前作《赌侠2002》。
  5、传统发展观以经济增长为其全部内涵,以人定胜天为根本指导思想,把自然看成是人类征服、奴役和掠夺的对象。
  6、其“人定胜天”的环境思想的提出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7、望着这一片沙漠上开辟出来的绿色稻田,更让人相信人定胜天的道理。
  8、我要凭双手创造命运,因为我相信人定胜天,路是自己走出来的。
  9、中部横贯公路的辟建,证明了人定胜天的道理。
  10、我们坚信人定胜天,你的命运是完全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的。
  11、赌侠之人定胜天是张家辉版赌侠的最新一集。这部续作基本上和以往的赌侠电影毫无关系,赌侠一角名存实亡,在片中并不存在。

人定胜天的好词好句(14)

人定胜天还是命由天定,完全取决于你自己

人定胜天,真的能战胜天?还是人的命都是天注定的?我们到底要相信那个?有的时候真的感觉不知道,真的不知道何去何从。或许,这真的就是注定?

古人都说:这是天注定的,命中有的时候终究是会有的,有的人,一生不需要努力,但是到最后却能得到努力一生都得不到的东西。或许,这就是我们应该注定的命运,命真的是天注定吗?难道我们真的不能去改变吗?

现在,我们总是拿出一句:人定胜天,只要人努力,最后终究能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因为,很多东西,你去尝试,你永远不知道你能不能得到。可能,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不见黄河不死心吧。但是,有的时候真的感觉人真的能胜的了天吗?还是我们的坚持在作祟?

人定胜天还是命由天定,可能完全取决于你自己。

人定胜天的好词好句(15)

如何纠正对“人定胜天”的误读

   “天定则胜人,人定则胜天;故狼众则食人,人众则食狼 ” ――《吕览》。意思是如果人人都能推心置腹,求同存异,达成共识并且道义相勖,那么人类体现出的凝聚力和力量能够超越自然界,足以改变现实环境。当然,‘人定胜天’必须建立在尊重事物客观发展规律,且天时、人心、技能、势位四项因素齐备的基础之上。(作者按:注意,此处的‘人定’为一个词,可译为人心安定,团结一致。而此处的‘天’,不独指大自然。在新时期内,‘天’也暗指外界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等等)

  《韩非子》曰:“非天时,虽十尧不能冬生一穗;逆人心,虽贲、育不能尽人力。故得天时,则不务而自生;得人心,则不趣而自劝;因技能,则不急而自疾;得势位,则不进而名成。”韩非的话语虽然并未摆脱黄宗羲定律中所包涵的六种专制体制的影响,但单在中国而言,不是毫无道理。

  起初王莽虚怀如谷、察时辨利的做法不可谓不聪明;定下韬光养晦,以退为进的策略,不可谓没城府;循序渐进,不期速成的劫夺大宝,计划不能说不缜密。然而一朝登位九五,改革币制,竟遭天下唾弃,终被光武帝及其手下二十八宿脚踩马踏,消失于历史的尘芥堆中。陈胜、吴广、陈余、张耳,不过是“瓮牖绳枢”之子,奴隶之人而迁徙之徒,振臂一呼,竞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由此可见,天时、人心、技能、势位四项因素如果没有聚合,即便是贵族阶层也难以改变现实环境,革故鼎新;四项因素一旦齐备,即使平民百姓也可以造就“人定胜天”的局面。

  惟是,如果连平民百姓也懂得如何造就“人定胜天”的局面,统治阶级不也危如累卵吗?所以在乱世之中,“聪明”的领导懂得用“人定胜天”的理论煽动大众,令下属为之效死。世道承平之时,也懂得用“人众胜天、人定胜天”的理论蛊惑大众,做自己想做的工程。(利己工程、维稳工程、形象工程)而一旦分定之后,大众又妄图以‘人众胜天、人定胜天’的精神改变现实环境、现行体制,对统治阶级的利益有所威胁之时,当权者又马上借助民间的市侩、禄蠢、顺民、犬儒攻破‘人定胜天’这种“谬论”,转而安抚进步者暂时适应环境,从而分散民意,削弱民力。

  我们现在所进行的工程正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所搞的建设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并且顺应历史规律的,所用的方法论也是科学高尚,无可置疑。所以同志们只要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坚持不懈的完成下去,我们一定会取得成功。

  然而当世间清流、骨鲠之士、进步青年对现实有所不满,欲图以所学加以改造时,他们便绝口不提“人众胜天”、“人定胜天”,反而这样宣传:“当我很年轻的时候,我想改变世界。后来我发现, 世界很难改变,我便试图改变我的国家。后来我又发现, 我不能改变一个民族,我开始把重点放在改变我的城市。我发现我无法改变我的城市, 这时作为一个老年人,我试图改变我的家里人。现在我知道,唯一可以改变的是自己。”

  正是由于这两种截然相反、首鼠两端的宣传在民间泛滥无忌,所以那一座座血淘骨堆、令人叹为观止、被外国友人誉为“人定胜天”的杰作――阿房宫、长乐宫、未央宫、悬空寺、隋唐大运河、万里长城建成了。确是‘一作’功成万骨枯。改变体制,自我维权与剖心沥血、修筑宫室,同样都需要付出“血”的代价,可百姓宁愿在后者上受尽‘人定胜天’的蛊惑,从而用血与泪造就一幕幕巧夺天工之作,也不愿在体制改革、民族解放上贯注丝毫“人定胜天”、“人众胜天”的精神。这难道不是历代统治阶级对“人定胜天”之论应权通变的时扬时弃所造成的吗?

  统治阶级借助“人众胜天”、“人定胜天”之论,以求形象、利己、维稳之案例:

  案例一:

  开元四年(716年),山东(泛指华山以东之黄河流域)蝗害成灾,老百姓受迷信思想束缚,以为天降,不敢捕杀,而在田旁设祭、焚香、膜拜,坐视庄稼被蝗虫吞食。玄宗唯恐灾民成患,破坏法纪,不得已而用宰相姚崇之论教化百姓:“儒家经典中的所谓‘天降大灾,是由于为政者不修仁德所致,因此天降大灾,要靠修德律己来祛除’这句话,是庸儒们死抠书本,不懂得变通之道的体现。凡事有时要违反经典而顺乎潮流,有时要违反潮流而合权宜之计。今山东蝗虫,孳生之处,遍地皆是,倘农田没有收成,则人民就要流移,事关国家安危,不可拘守成规。即使除之不尽,也比养了成灾好。而况人众胜天,只需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何愁蝗灾不除?”于是百姓与官吏们坚持捕杀蝗虫,故虽连年发生蝗灾,仍未造成严重的饥荒。

  案例二:

  自魏明帝曹睿登基以来,诸葛亮不顾“荆益非进取之地”、“曹魏非速亡之国”、“己身非将略之才”三大因素,盲目提倡“与其坐而待亡,孰与伐之”的以攻为守的战略,并用人定胜天、汉室可兴等等言论教化蜀中才俊。东州集团、益州集团、荆州士人中的豪族果然相信了这番不切实际的鬼话,于是捐资支持北伐。

  防范原则:

  “天定则胜人,人定则胜天;故狼众则食人,人众则食狼 ” ――《吕览》。这的确是一句好话,通过自身努力来改变生存环境抑或改朝换代的仁人志士向来不绝于史。但是我们要清楚明白的是,当“大众已合,民心一致”之时,正是‘人众胜天’这股力量产生的绝佳良机,切记不要用这股力量来为上位者维稳、谋利,而要以这股力量为自身进取、维权。

  破解之道:

  如果有才能而没有权势,虽然贤能也不能制服不肖之徒。所以将一尺长的木材放到高山上,那么就可以俯视千仞深的沟壑,并不是木材很长,而是站的地势很高。夏桀作为天子,能够治理天下,并不是他贤能,是他站的地势很重要;尧作为一个普通人,不能管好三家人,并不是他不贤,而是他的地位卑微。千钧重的东西得到船载就能浮在水面上,几两重的东西没有船载就会沉入水中,并不是千钧轻而几两的东西重,是有载体与没有载体的关系。所以短的东西放在高处是因为它的位置,不肖之徒能够制服贤人是因为权势。所谓人民的主人,天下人同心协力来拥戴他,所以能够安稳;民众同心同德共同树立他,所以能够尊贵。

  我们要坚信,天时、民心、技能、势位四种因素一旦聚合,‘人定胜天’、‘人众胜天’绝不是空谈。但对于这四种因素是否已经齐备,齐备之后又要朝哪个方向进行社会改造,仁人志士要有自己的看法,决不能受历代统治者的民间意志延伸――犬儒、市侩、禄蠢、顺民之言论的摆布。他们的主张不惟短视晦涩,而且具有极强的阶级局限性,贸然听从他们的意见,很可能造成四种因素的消失。当初因为项伯的一句话,楚项羽险亡其国,因为宋江的一个举动,梁山泊分庭抗礼的局势终于不在,这难道不值得深思熟虑吗?

人定胜天的好词好句15篇

https://m.czhuihao.cn/gaokao/159034/

《人定胜天的好词好句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下载文档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