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发布时间:2021-06-12 点击: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5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5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

心理健康论文

题目:积极健康的心理

班级:13软件

姓名:孙益博

积极健康的心理

这个世界是一个相对的世界,万事万物的好与坏都是相对的,因为好坏是人定义的。很多负面情绪也是人性的一部分,需要我们接受。如果我们能够接受不良情绪,我们就可以从那些负面情绪中得到一些东西。现实中很多人为了追求完美,只肯肯定自己正面的部所以才导致了那么多的不如意甚至是杯具的发生。

比如嫉妒这种情绪,人人都会有。因为我们所认识到的观念是:嫉妒他人是一种不光彩的行为。我们抑制自己的嫉妒心,它却会越烧越旺,以致产生暴力。其实,嫉妒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对待这种情绪。

我们的幸福感,很大部分就在这种“比你更好”的比较中流失。 

当家长或者老师只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正面的部分,会误导孩子只能有正面的形象,孩子一旦表现出负面的部分,往往会自责内疚,认定自己的不好。如果在人面前打开自己,袒露自己真实的人格,才会唤起他们真实的人性。若所有人都能在别人面前做一个自然的人,而非精心装饰的人,谁都能相互尊敬,且活得舒坦。

对美好东西的向往和对坏东西的厌恶是我们自己的本能,对熟悉的事物产生的厌倦、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也是我们人性中的一部分。我们要改变自己,就先要允许自己是一个普通的人,以及有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

最近在看了一部电视剧《last friends》,看完后,对亲情、友情和爱情又有了新的理解。尤其男女主角的纠葛更是让人深省,没有尊重和信任的爱并不能让人得到幸福,反而会彼此伤害。 

宗佑从小在单亲家庭中跟着母亲一起生活,后来母亲组建了新的家庭,也因此抛弃了他。他孤独而又隐忍成长,长大后成为一名社会福利科工作的国家公务员,有着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来源,从表面看来头脑灵活,人缘好,做事面面俱到,非常成熟。后来他遇到同样出身于单亲家庭、一直缺少关爱的美知留,两人开始同居并交往。一开始宗佑是体贴而又深情的,但随着相处时间的增长,他渐渐表现出强烈而又病态的占有欲和控制欲。他偷看美知留的手机,并武断猜忌她同其他男人交往随即对她施以暴力。他每天下班后都到美知留工作的地方等待,看着她的一举一动。当发现她与男性客人有接触时,就以自残的方式强迫她答应不准再接待男性客人。 

美知留不堪忍受他的虐待,逃离了他们的家。宗佑用苦肉计把她骗回家,然而两人交流不顺利,宗佑又对美知留实施暴力。他把她软禁在家里,每隔2小时就往家里打电话确认她没有逃跑。美知留稍有违背他的意思,他就以暴力相待。他甚至怀疑美知留和她的朋友之间有暧昧关系,用各种方式诋毁并攻击他们。 

可以看出,宗佑是典型的冲动型人格障碍。难道他并不爱美知留?并不是。每次实施暴力后,他自己也很痛苦,懊悔着反复声明以后再也不会。当美知留离家出走搬到朋友家之后,他冒着大雨彻夜守在楼下。他生病卧床在家,对着前来探望的美知留说“你不在我就没有胃口”。他的童年是压抑的黑白的,父母的离弃,使他从来没有得到过真正的爱,虽然他还是看似坚强的长大了,有着体面的工作,宽敞的住处,但他永远都无从学习怎么表达爱。他想把美知留留在身边,却总是用偏激的方式彼此伤害。最后他在痛苦中选择了自杀,他说只要自己还活着,对美知留的束缚就不会停止,他要结束自己的生命来给她自由。 

这个案例或许有些极端。但在我们的生活中,的的确确存在着很多这样的人,他们有一颗真诚的心,却不知道怎么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出来。他们爱上了别人就忘了如何爱自己,将目光太多的集中在对方身上,因为太在乎了,就总是会患得患失,而忘了两个人的相处之道最重要的是彼此尊重,互相信任。你可以很爱很爱一个人,但是,要记住他不是你的全部,你要留一部分爱自己。 

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获得幸福。想要幸福,你必须学会怎么与人交往。爱不是控制,不是占有,而是给对方足够的空间足够的信任,也给自己足够的空间,不要将目光狭隘的聚集在一个人一段事情上面。多给彼此一些自由呼吸的空间,你才更能感受幸福的存在。 

很快一个学期的课程就结束了。当初在挑选公选课的时候,我顿时就被这门课吸引,正好自己也是心理学专业的,对关于心理学的一切都很想接触。“积极心理学与幸福方法”,当时我就知道这门课教给我们的不是简单的课本理论,而是真正能给我们启发、能改变我们的人生道理。 

一个学期的课程囊括了很多东西,包括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快乐积极的生活,如何与人沟通,如何管理时间,总而言之,就是让我们更全面的认识自我,更好的安排生活,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得幸福。有些东西我学到并且真的已经运用到生活中,比如按照事情的缓急程度和重要程度制作计划表。有些东西我现在或许还无法真正了解,但在以后的生活中可能会给我突如其来的灵感。 

相比这些实在的能学习到的经验,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我们真正将“得到幸福”这四个字从模糊的概念转变成了一种追求,一种可以通过自己行动去获得的目标。那些人们汲汲追求的东西未必能带给你幸福,但一个积极面对生活、具有幸福感的人,他必定是成功的。我希望能在今后的生活中,能真正领悟到幸福的意义,并得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对于负面情绪,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疏导各种情绪,体验它们、接受它们。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2)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000字(篇2)

大学生心理学论文

09级国贸二班 曹烨

摘要:解决大学生中日益严重的心理问题是当前大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人格缺失、人际交往困难、恋爱情感波动和学习、就业压力是造成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一些大学生的心理上存在着一系列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危害着青年学生身心健康,阻碍着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灵敏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对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大学生,心理问题,解决方法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能够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目标。一直以来,大学生都被认为是受命运青睐的天之骄子,他们具备了各方面的良好素质,是优秀的代名词。但是,从当前反映的一些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潜伏着心理危机。比如,缺乏自信,自卑感强,情绪低落,感情脆弱,耐挫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差,人际交往有障碍,等等。

杨叔子院士曾经提出:“智商越高,情商出现问题,对社会的危害越大。”因此,分析解决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缓解心理压力已经成为各大高校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大学生处于青少年向成年的过度转变时期。在这一阶段中,容易出现考上大学的自豪感和处理问题能力不高的自卑感的矛盾冲突,强烈的交往需要与孤独感的矛盾冲突,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等一系列问题。这些矛盾如果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在遭遇某种刺激时,就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容易出现心理问障碍。

.从学校环境方面来看,高中时期的学习、生活环境与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环境有着很大的不同。高中的学校教育模式只注重学生的成绩问题,只重视升学率。而将学生的生活能力的培养,心理素质的培养,品德的教育等问题放在次要位置,有许多中学根本就没有将学生的生活能力培养,心理素质培养,品德教育问题列入议事日程。这种高中教育的现状,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甚至是有害的。当受到过这种中等教育的学生升入大学后,角色、地位及学习和生活环境与高中时期有着极大的改变。必然对大学生活产生极大的不适应;而中学生中又有许多是独生子女,不论其家庭是贫是富,都是家庭的中心和宠儿,由于聪明、学习好,受到老师及亲友的过多关注。进入大学后,当这一切不复存在时,就会产生失落感,原本脆弱的心灵会变得更加多疑和敏感。加之这个年龄段正处于青春躁动期,渴望友谊、爱情,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信任,然而又不善于和人沟通、交往,不会主动地去理解他人。他们也必然会对大学的生活感到很不适应。第一,大学生要自己安排生活,靠自己独立的处理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问题,但据调查,有相当多的学生以前在家里没有洗过衣服,生活自理能力差,对父母有较强的依赖性。第二,大学中评判学生优劣的条件已不再是单纯的学习成绩,而已包括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其他一些因素,这种标准的多样化,使部分成绩优秀而其他方面较差的学生感到不适应,其自尊心受到强烈的震撼,心理上产生失落和自卑。第三,现在的大学对学生学习要求严格,若几门功课不及格就会面临失去学位,降级甚至遭遇退学的危险,这就给学生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加之大学中主要是靠学生的自学能力来进行学习,与以往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很不一样。使很多学生不知所措不知怎样进行学习,而感到茫然,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情绪低落、失去自信、心理失衡、导致心理异常。甚至出现心理问题。

从家庭方面来看,家庭是始终伴随人类从婴儿,少儿一直到成人时代的重要外在因素。众所周知,人类的价值观,人生观都以少儿时期的思想观念为基础。父母和睦的家庭孩子往往性格比较开朗,心理承受能力较好,父母关系紧张的家庭,孩子的脾气也趋向于暴躁。而大多数单亲家庭的孩子,性格孤僻和自卑是其共通特点。很多大学生家庭的不幸福,会使他的心理产生阴影,在日后的生活学习中逐渐显露甚至演变成严重的心理疾病。同时,对独生子女的溺爱也直接导致了大学生过于依靠父母,心理承受能力偏弱的主要问题。

从历史文化方面来看,受中国悠久的文化和封建历史影响,使中国人在骨子里有一种含蓄和矜持,形成了内向的民族性格。西方自文艺复兴以来,对心理学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层面,造就了西方人张扬个性,提倡人权的特点。然而,进入新纪元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世界性的高度同步,中西方文化在新一代骄子们的思想中汇流。格格不入,甚至相互对立的文化特点,使大学生在人格与道德方面倍受冲击,而脆弱的心理防线也随之崩塌。使许多人产生了浮躁的心理,无所适从,有的人由于某些心理压力,产生了心理疾病也不懂得去就医,甚至不敢去就医。

同样的,由于以上原因,也导致了大学生在择业是遇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大学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容易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一下四个方面

(1)自负心理。这种心理主要集中在成绩较好的毕业生当中。他们往往被社会公认为学习成绩优秀,勤奋好学的榜样。因而产生自负心理,择业要求过高,在择业过程中容易产生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

(2)自卑心理。这种现象与自负心理截然相反。一些成绩较差或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的学生,面对当今社会日益尖锐的激烈竞争,总觉得自己“先天不足”,做事及做人都缩手缩脚。自卑使他们缺乏自信心和竞争力,参加面试时心理忐忑不安,心理承受能力极差,遇到挫折概率较大,容易一蹶不振。

(3)急功近利心理。有这种心理现象的学生往往在择业时看重职业的性质,自己的地位和报酬,一心只想进大城市,大机关,到挣钱多待遇好、工作轻松的单位,或渴望一步到位,这种心理不仅脱离实际,而且不利于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的发展。

(4)依赖心理。具有这种心理特征的大学毕业生可分为两种倾向。一是依赖大多数的从众心理,自己缺乏独立的见解,虚荣心和侥幸心理会使他们改变原有的自我期望,而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切合自身实际的选择;二是依赖政策,依赖他人的心理,他们不是主动去选择积极参与竞争,而是坐等学校给自己落实单位,或者依赖家长与亲友走后门、托关系,甚至让家长出面与用人单位洽谈,一切由家长包办。这会使得这些大学毕业生失去更多的机会。同时,依赖心理也反映了这些大学生缺乏开拓能力和竞争精神。

根据上面所述情况,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学校教育方面,需要在反思传统教育方式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理论做指导,重建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主动干预机制。

第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充实高校课余生活,探索不同路径的教育模式。多方面多角度的加强心理的教育,打破模式化和形式化的束缚,走到学生当中去,走进学生生活中去,把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做细,做实,做好,给学生们更多的心理关怀。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开设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讲座,普及和增强他们的心理卫生知识,以便于他们在产生心理问题时,能够及时得到治疗和疏导。

第二,辅导员在加强心理教育这个工程上,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大多数同学们的心目中辅导员是他们最可信赖的人,辅导员是他们心灵中的依靠,他们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就是辅导员。所以,辅导员来做学生们的心里教育工作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辅导员应该将思想政治工作,道德教育和心里素质教育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因此,辅导员应深入到学生当中去,贴近同学、了解同学,进行大量的调研工作,及时的发现问题,及时做好学生们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及早发现,及时疏导,及时解决,是解决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第三,要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主管制度。学院要有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的制定、展开以及经费支持负责,这样才能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贯性、持久性、全面性,真正取得实效。

第四,要建立能够上传下达信息畅达的危机处理网络。有专业人员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班主任,寝室长(学生干部),家长,是构成这个网络的必要环节。建立完善的信息档案,建立多渠道的信息平台,及时掌握患有心理问题学生的状况和可能发生的心理危机事件。

第五,要转换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高校的大学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对他们进行积极健康的引导,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建立有专家和专业人员著称的工作队伍。根据我国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由专家制定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并且把它放在学校网页上,让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心理状况作出判断。在网页上设置由专家主持的心理健康论坛,或者采通热线,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咨询和帮助。

家庭方面,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在潜移默化中就形成了。因此,构建一个和睦,互谦,互让,友爱,尊重,和谐的家庭不仅仅是责任也是义务。给子女营造一片美丽的天空,一个健康成长的氛围是每个家长都应该尽到的职责。此外,家庭的教育也应该趋于科学,不要动辄打骂训斥,也不应过分溺爱。纠正其不良的言行和错误的行为不能手软,但也要尊重事实不可以妄自决断,对孩子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尊重。因此,提高年轻家长和即将做家长的青年们的思想道德水平、思想道德修养和知识水平,普及科学育儿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历史文化方面,转变思想,老师应耐心地引导学生对外来文化仔细筛选,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让两种文化在大学生的思想中融会贯通。用正确的态度面对即将产生的,或者已经产生的心理问题。使人们认识到,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都是一个人“健康”不可或缺的因素,有了心理疾患就像身体不适一样,应该及时去就医以求得咨询、疏导,对待有心理疾患的人,社会和学校要给予更多的尊重、理解、关爱。

同样,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也要充分认识到心理调适的积极作用,提高自我调适的自觉性,增强承受挫折,化解冲突和矛盾的能力,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顺利择业。要控制自己的心境,自觉地调整内在的不平衡心理,增强心理素质,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对择业要充满信心,要注意磨练自己的意志,培养豁达、乐观的态度,不要惧怕困难、挫折,要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的心理。

总而言之,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不仅仅只应从大学开始,而应该从中学、小学和每个家庭开始早期的教育培养,这样更有利于人的成长。因此,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不仅仅是学校的问题,也包括家长,甚至学生自身的调整。只有正确认识并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才能更有效的引导大学生走向成材之路。当今提倡的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更符合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同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对不断地提高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应该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广度。和谐大学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主动干预机制,解除大学生的心理疾苦,调整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让他们顺利毕业,顺利就业,既是我们当代大学培养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和接班人的工作重点,也是我们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3)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一)

人一生中,每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都会遭遇一系列新的问题,都会遇到一些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新矛盾。人类成长智慧启示我们:成长中的矛盾,正是推动我们进行新的学习、获得新的适应能力的力量。本篇将择要介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般问题。希望这些知识能够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健康观、人生观,能掌握正确理解社会、文化与自我的方法,学会有效筹划自已的大学生活,尽快适应环境,接受新的挑战,以清醒的认识、积极的心态、顽强的意志走上成才之路。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水平的评定,一般参照四个标准: 经验标准,即当事人按照自已的主观感受来判断自已的健康,研究者凭自已的经验对当事人 心理健康进行判定; 社会适应标准,以社会大多数人的常态为参照标准,观察当事人是否适应常态而进行心理是

   二、大学生的心理过程: 人的心理活动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有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在人的一生中,心理过程随着年龄的发展而展示出不同的特点。大学生作为特定年龄段、生活在特定环境中的社会群体,心理过程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在记忆、思维、想象等方面。

   三、大学生中常见的不良认知: 大学生对自我的不良认知主要表现为自卑。典型想法有以下几种: (1)我这么矮,别人肯定瞧不起我; (2)我长得不漂亮,肯定没有人喜欢我; (3)别人有几项比我强,我就只有认输了; (4)我什么爱好也没有,也没长处,真是没用; (5)我来自农村,家庭条件不好; (6)我表达能力不好,别人都不怎么和我说话,我人际交往不行;

   自卑有两种表现:一是与他人比较,觉得在知识、能力、体貌等方面,自已都不如别人;二是面对要做的事或试图达到的止标,怀疑自己的能力。要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扩大“视野”,既要看到自身因素,又要看到处部因素;既要看到客观条件,又要分析主观努力程度,从而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和相应的调整。

   四、大学生的情绪心理 大学生的心理也需要释放,他们在学业、情感、经济等方面受者困扰,压力也可能失衡,例如马家爵就是典型例子,我们应正确释放自己的压力。

   五、如何正确地认识自我: 我们时常在各种报刊杂志上看到目前大学生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病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大学生是从为数众多的中学生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但是与此同时,大学生则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大学生往往自视甚高,很容易受挫折,并随之发生一系列心理卫生问题。从外部环境看,当前不断变化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环境等都对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学生必须快速适应紧张的社会生活节奏;就业竞争的加剧所带来职业选择的提前以及与之相关的高强度的心智付出等也使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进一步加大。从大学生自身看,大学正是人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化的协调发展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冲突,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往往会发生矛盾。面对这些问题,如果大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解决问题,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疾病。

因此,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

   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

   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

   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为你的人生雨季撑起一把伞——大学生应如何应对挫折(二)

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的回忆.勤勤苦苦已度过半生,今夜重又走入风雨.我不能随波浮沉,为了我致爱的亲人.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眼神.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一生,会经历很多风雨。对我们大学生来说,所谓“风雨”可能意味着竞选的失败、恋人的分手、经济上的困难、考试的挂科、违纪的处分等等……。人生在世,谁都会遇到挫折。挫折使我们痛苦,但同时又是一种挑战和考验,激励我们成长,这是生活的辩证法。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挫折的有无和强弱,而在于我们对待挫折的态度。如果把挫折比喻为人生的风雨,把大学时代比喻为多雨的季节,那么,当雨季来临的时候,我们就该及时的扪心自问:我该怎样面对雨季,我的伞在哪里?

(一)从容面对、快乐掌控面对挫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

(二)适度宣泄、尽早摆脱面对挫折,不健康的情绪就得到宣泄。宣泄是一种自我心理救护,它可以消除因挫折而带来的精神压力宣泄应当适度,“ (三)激励潜能、独立自救独立自救是生命中最闪光的品性,这已经被很多事例所证明。

四)适当取舍、远离烦恼放弃是一种智慧和境界,但是,面对现实的种种诱惑,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这一点呢?

擦亮心灵之窗:大学生心理健康(三)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

1、客观方面 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

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

4)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2、主观方面 新生物质生活的依赖性与精神生活的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以及主观愿望上的自主自立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发生着矛盾。这两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适应新环境能力不强的新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如下心理问题:

一是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

二是失望与失宠感。

三是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

四是畏首畏尾。五、如何正确地认识自我

。从外部环境看,当前不断变化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环境等都对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学生必须快速适应紧张的社会生活节奏;就业竞争的加剧所带来职业选择的提前以及与之相关的高强度的心智付出等也使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进一步加大。从大学生自身看,大学正是人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化的协调发展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冲突,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往往会发生矛盾。面对这些问题,如果大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解决问题,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疾病。

因此,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

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

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六、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措施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但同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以下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每年约有 10%的新生被约请面谈,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因而,面对新形势大学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养自立、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锻炼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使自己在变幻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作出选择适宜自己角色的正确抉择,敢于面对困难、挫折与挑战,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为事业成功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4)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人际交往

卡耐基曾坦言: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85%要依依耐人际关系、处世技巧。由此可见,善于进行人际交往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人作为一种社会性动物,必须掌握与人交往的技巧。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人际关系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因此,处理好人际关系是非常必要的事情。

大学是人生最重要的转折期。对于刚刚经历高考的选拔进入大学这个“小社会”的大一新生来说,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正确对待人际交往,将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好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开展给予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我们知道,踏入大学这个大门,会遇到各个方面的人际关系: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舍友之间,社员之间....如何在众多的人际关系中分配好人际网,成为每个人必须面对,无法逃避的问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在经历一个月大学的洗礼后,很多人都想时光倒流,回到高中,“最美的大学在高三眼里,最美的高三在大学眼里”。虽然时光无法倒流,但这说明了一个实际的问题,大学的环境更为复杂,想在大学中处理好人际关系,并非那么容易。

人际交往也称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心理上的关系,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心理的距离,反映着人们寻求满足需要的心理状态。进一步来说,是人与人之间经过互动而形成的情感联系。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处于一个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中,如何解决好人际关系,如何加强人际交往,大概是每个大学生都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然而,我们应该如何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呢?

第一点,明确人际交往的原则。现在的大学生对于人际关系处理非常地理想化。诚然,每个人都希望他人能够承认自己,接纳自己,重视与他人交往,渴求友谊。但这一切的发生需要在自己同等对待他人的情况下。交往是平等的,民主的,我们需要接受,赞美,认同他人。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与人的相互支持。我们需要了解这样的原则,才会知道如何处理地更好。

第二点,修炼良好的个性。一个积极自信的人,给他人的感觉也是阳光向上的。养成良好的个性,可以借助身体的姿态。多一些POWER GESTURE,少一些LOSER GESTURE,重视与他人交往的礼仪,注意交谈的艺术,适度应用幽默,将会给他人带来良好的印象。切忌过度追求完美,过度以自我为中心。错误效应表明,完美而有能力的人犯些小错误会更加吸引对方,将这些小技巧运用于人际交往中,将会大大提高人际交往的效率。

第三点,克服不正确的认知,不以第一印象直接判定一个人。。。。

   、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5)


论大学生人际交往

罗兰曾经说过:“和太强的人在一起,我会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交朋友不是让我们用眼睛去挑选那十全十美的,而是让我们用心去吸引那些志同道合的。”每个人作为社会的一部分都与周围的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学会如何建立正确、健康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因此,本篇论文将以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人际交往展开论述!

一,人际关系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性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对于大学生的未来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在大学时期的朋友或是未来在社会中的朋友,都对我们大学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为,对于绝大多数的大学生,他们远离亲人,来到异地他乡,一切事物都显得格外陌生,无论是人、环境、事物都是那么的陌生,刚刚步入大学的殿堂,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更没有那些我们高中一同奋斗的同学,无论从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我们都显得茫然、不知所措,这个时候如果不能正确的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尽快融入这个新环境的话,就很可能会产生孤独感,空虚感,生活没有目标,学习没有动力或是造成很大的心理创伤!此时,我们需要有一个正确的观念,以这个观念来处理我们之间的人际关系,才能让我们尽快的融入大学生活,更是在未能能更好的融入社会或是说获得一项能够尽快融入新的环境的技能。

 虽然大学四年认识的人处理的事很多、很繁琐,但是只要在大一刚开始的时候能够建立好的人际关系,那么你的大学生活就一定不会是空虚、无趣的四年。但是,要想让四年的生活更加精彩,你就需要不断的去完善自我,结交更多的人。这些人对你的学习,生活会有很大帮助。

1、首先,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大学生将来的发展非常重要。 

2、 大学的课虽然不多,但都很重,没有那个是好学的,所以认识一些学长、学姐也是很有必要的,偶尔间还可以请教一些问题,这会使你的生活里少很多道砍的。还有就是认识一些非本校的人也是很重要的,他们可能平时看起来对你没有多大帮助,但是你想了解你们学校外的新鲜事,或者是你们学校外人的生活,那么他们对于你来说将是无与伦比的财富。

在当今社会,多认识一个人,你的人生就会多一条路。对于未来毕业的我们,这句话也许是一句真理,从我们刚刚踏入学习的殿堂—幼儿园直至高中,我们是否意识到,我们一直在家人的庇护下成长,就像羽翼还未丰满的雏鹰,但是,当我们走入大学的殿堂,我们会蓦然回首,发现我们一直错了,我们只是像一个刚刚出巢的小鸟一样,此时的我们才刚刚明白,当我们感觉自己有足够能力去飞翔的时候,走出家门才发现,我们对外面世界一无所知!我们有没有能力翱翔于蓝天?我们该飞向何方?懵懂无知的我们在这个时候你需要朋友的进言献策,需要过来人的经验和教训。所以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大学其实除了学习以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那就是更可能多的结交朋友,这些朋友不用很熟,只要认得就好。假想,如果和你一起工作的同事里边有你大学里曾经搭过讪的人,你是不是会觉得他对于你会更亲切一点呢?你是不是会在不开心的时候去找他说说话呢?工作太多做不完的时候,你是不是会第一个想到让他来帮忙呢?所以大学的人际关系其实就是为你以后的人生交往奠定基础,为你以后的发展创造更多,更好的机会。

就拿我来说,我也是一名新生,但是,我所认识的人远远高于别人所认识的人,或是说,认识我的人,远远高于我认识的人!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二,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

首先,在建立人际关系的过程中要主动。

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想要结交新朋友,就必须做到主动和别人搭讪。由于大学课余时间会比较多,所以要经常参加一些社团或是班级学院组织的活动,这些活动为你提供了认识别人的平台,可是要真真的认识别人,还得靠你自己,那就是主动,主动和人说话,主动去尝试做一些事。如果总是等着别人过来和你说话,那么你的人际圈注定不会很大。 

其次,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平等和尊重是最重要的。

如果在朋友之间没有了平等那就意味着没有了一切,所以我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切忌不要歧视他人,要尊重他人。所以,在此我想说的是:尊重不是一味的跟从别人的思想.。跟从别人得人在大学校园里是很常见的,很多本身就不是很有主见并且稍稍有点自卑感的人,很容易就会陷入这种误区。他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很容易就会觉得自己什么地方都不如别人,要向别人学习,因而就会渐渐的失去自我,没有了自己的看法与思想。所以,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不能看不起别人,更不能看不起自己。在真正的朋友面前,是没有什么可以说什么不可以说的。当然这只是针对那些你想要真正的交为知己的人来说的,对于那些只是想要认识一下的人来说,尊重他人是最重要的。 

再次,在人际交往中,要注意理解,宽容别人。

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拥有一颗宽容的心,你的生活或许会更加的光辉灿烂。如果你老是扎着别人的小辫子不放,那么有谁会愿意和你敞开心扉的去谈话的,又有谁敢把自己毫无保留的展现在你的眼前呢?

三、大学生如何建立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

首先,我们要排除不健康的心里!

自卑心理:许多人在高中、初中、小学都是非常优秀的,但是,当这些人进入大学之后,他们发现,还有更加优秀的人走在他们前面,因此,这些在高中优秀的人,会产生一种自卑的心理,然后,在未来的大学生活中,他们从一条“龙”变成了一只“虫”仅仅是因为他们的自卑的心理埋没了他们,其实,这些人只要肯努力,不会比那些在大学里面看似优秀的人差!

自傲心理:还有一部分学生来到大学以后,他们没有正确的观念,也就是上文提到的“平等与尊重”,这些学生,他们是班长,是考入的最高分,目前还是学校里面某些领域的领头羊,他们会俯视其他学生,甚至是藐视、蔑视,因为这些学生他们自己认为自己是最好的,没有人能超越,进而形成了自傲的心理,往往这些人,没有好人缘,没有真正的朋友,甚至是由于自己的自傲失去了自己的职务自己在哪个领域的带头地位!

嫉妒心理:这依然是一个不健康的心理,嫉妒心理是由于嫉贤妒能,不愿意别人超过自己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情绪体验。嫉妒者因为怕吃苦而不想与别人竞争,又容不得别人的优点与长处,害怕别人超过自己,心理上发生矛盾,失去平衡,便自觉或不自觉地贬损别人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

其次,我们要有正确的方法

第一,尽量避免争论。人与人之间的争论是很正常的事,但是争论往往都以不愉快的结果而结束。事实证明,无论谁赢谁输都会很不舒服。赢者当时可能获得一种心理满足,但很快会被人际关系恶化的阴影所笼罩,一时的满足心理会变得烟消云散。输者的心理挫折感更加强烈,往往会演化为人身攻击,对于人际关系是非常有害的,争论的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

第二,尽量不要批评别人,如果非要批评,那就学会批评!到不得已时,决不要自作聪明地批评别人。但是,有时批评是不可避免的。这时学会批评的艺术是维护人际关系的重要策略。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别人会使他人的自尊心和自我价值感受损,尤其是一时面子上感到难堪。更不要在一个公共场合让别人难堪,如果别人犯了错误,你可以私下里和那个人说,在公共场合说出,只会让那个人的面子挂不住,更严重的,会让你们的关系进入僵局!用暗示的方式提醒他人注意自己的错误;领导者应以启发而不是命令来提醒别人的错误;给别人保留面子。

第三,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当人际关系产生障碍的时候,承认自己的错误是明智之举。虽然承认自己的错误是一种自我否定,但是,承认错误会使自己产生道德感的满足;另外,承认自己的错误是责任感的表现,对他人也具有心理感召力,在此情境中的人际僵局会因此被打破。  

人际交往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能力之一。我们大学生正处于一种渴望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们心理正常发展的必然要求。每个人生命的主宰其实就是自己,关键是你要有所改变,以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对待人际交往,逐渐学会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6)

心理健康是当代大学生成才的基础

学习《心理卫生学》有感

教育部曾经就“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意见.》,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要充分认识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意见》明确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依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式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学校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分析和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不断地加强心理品质修养和锻炼,为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
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

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另外,物质生活的依赖性与精神生活的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以及主观愿望上的自主自立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发生着矛盾。这两方面的矛盾使那些适应新环境能力不强的新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如下心理问题: 一是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 ;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里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 二是失望与失宠感 ;有的学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学后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因而产生失望感,有的学生曾是中学的尖子,是家庭与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进入大学一下子不受重视了,就会产生失宠感。 三是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有的同学认为考上大学就是端上了铁饭碗,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适应能力不强,竞争的气势也有所减弱,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了。 四是畏首畏尾; 因为环境变化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社会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不光顾,整日除了学习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有碍个性发展。
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教育措施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和全国其他大学一样,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由杨眉老师主讲的《心理卫生学》课程就是帮助我校在校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最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

2、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为教学过程是经社会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主导的。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他们身上持久扎根。
3、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基础
培养新世纪人才是时代赋予高等学校的历史重任。如何培养跨世纪人才,其核心是加强对青年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全面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二十一世纪人才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质,且相互和谐统一,这也是健全人格的科学内涵。保持健康的心态,不仅关系到广大学生健康生理、心理的发展,良好思想道德的养成和完美人格的塑造,而且关系到人才素质的整体提高、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直至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薪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

当代大学生在接受提高心理素质教育的同时,还要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并养成良好的、科学的生活方式,同时要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第一,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 第二,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所以大学生要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没有意志,没有不屈不挠的向上精神是不可能的。健康的心理,以积极进取、服务于社会的人生观作为自己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树立远大理想,“以天下为己任”,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内驱力,推动大学生努力完成学业,自觉攀登科学高峰。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有了良好的心态,不仅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如果离开良好心理的培养,就培养不出具有先进文化知识的合格大学生。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要求,而且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四有”人才的重要保证和基础。
总之,大学生要做到心理健康,争取身心健康是关系到成才与否的头等大事。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学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内在条件,一个对国家建设有用的人才才能真正形成。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7)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

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学生心理素质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土木水利学院 2002级学生入学第一年便因心理问题休学4人,他们四人分别因为:1、追求女生遭到拒绝而情绪不稳定;2、长时间怀疑同学背后议论自己、鄙视自己,因而不敢面对别人;3、对生活目标丧失信心,低糜消沉,抑郁;4、狂躁不安,行为异常。最终都不能继续学业。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四、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1、客观方面

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 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学课程几年一贯学习仅有的几门高考课程,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 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多数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 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这对年龄仅有十七八岁的新生来说,是极不习惯的,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

4)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中学的工作和活动多是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由少数同学承担的。大学强凋学生的自我管理,班里事情多,社团活动多,学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习外,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关心班集体建设。新生往往不大适应这种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动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谋其政,感到压力大。

2、主观方面

新生物质生活的依赖性与精神生活的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以及主观愿望上的自主自立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发生着矛盾。这两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适应新环境能力不强的新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如下心理问题:

一是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 。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里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

二是失望与失宠感 。有的学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学后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因而产生失望感,有的学生曾是中学的尖子,是家庭与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进入大学一下子不受重视了,就会产生失宠感。

三是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 有的同学认为考上大学就是端上了铁饭碗,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适应能力不强,竞争的气势也有所减弱,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了。

四是畏首畏尾。 因为环境变化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社会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不光顾。整日除了学习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有碍个性发展。

五、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措施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但同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以下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每年约有 10%的新生被约请面谈,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3、 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为教学过程是经社会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主导的。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他们身上持久扎根。

4、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六、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基础

二十一世纪的晨钟已经敲响,在这新旧世纪交替之际,培养跨世纪人才是时代赋予高等学校的历史重任。如何培养跨世纪人才,其核心是加强对青年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全面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二十一世纪人才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质,且相互和谐统一,这也是健全人格的科学内涵。我们应该反思以往的教育工作,人们往往偏重的是科技文化、学识才能素质,而较为忽视的是思想道德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即使在比较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今天,仍未对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心理卫生死角”引起足够的重视,其结果是导致学生中出现了大量的心理问题,严重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影响了人才的整体素质,阻碍了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给国家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因此,保持健康的心态,不仅关系到广大学生健康生理、心理的发展,良好思想道德的养成和完美人格的塑造,而且关系到人才素质的整体提高、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直至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8)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摘要】大学生时代是人生中一段既美好又特殊的时期。现在的社会给我们提供了充分施展自我才能的舞台和多方面的发展机遇,而他们可凭借的竞争优势已不单单是智力和体力,更重要的是健康和健全的人格。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由青春期向成年期转变的重要时段,也是自我意识不断完善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尤其重要,大学生们应加强认识,掌握技巧,积极训练,不断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促使自我健康成长。

【关键字】大学生心理健康,人格的发展和培养,大学生恋爱心理,大学生自我认识,心理教育。

【引言】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都迅速发展的阶段,也是一个伴随着个体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个过渡时期。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特点、人际交往、自我角色等方面的改变。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正文】

一、大学生的时代主题

心理健康是时代的主题,是现在社会进步与人类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对当代大学生而言,全方位开放的新局面为其提供了成才得广阔舞台和更多的发展机会,但同时,激烈的竞争也带来更多严峻的挑战,时代的发展对大学生提出了更多、更新、更强的要求。提高个人的修养,保持心理的健康,增强人格的魅力,优化心理素质是每一个立志成才的大学生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新世纪的挑战。综合国力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人才素质的提高和合格人才的培养。心理素质是人才素质系统中的基础,同时又渗透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职业素质之中。由于21世纪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更高、更全面,与以往任何时期相比,当代大学生更需要心理健康的指导和锻炼。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大学生人格的培养与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三,大学生恋爱心理分析

步入大学,许多的同学都步入了大学恋爱这一人生事业当中。大学恋爱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现象,而是已经从现象转变成了潮流,就像许多同学说的那样,在大学恋爱是正常,不恋爱才是不正常,因此,大学生恋爱是个值得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

大学生恋爱,除具有一般青年恋爱的特性外,还具有自己独有的特点:

1) 注重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

2) 主观学业第一,客观爱情至上

3) 恋爱观念开放,传统道德淡化;

4) 失恋态度宽容,承受能力较弱。

大学生恋爱的利弊并不是恋爱与生俱来的东西,而关键取决于我们对待恋爱问题的态度,以及是否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是否正确选择恋爱时机,是否能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业的关系等因素。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不确定的,都是因人而异的。处理的当,可以成为学习和事业的催化剂,使人努力学习,成绩上升。而处理不当,则可能分散精力,浪费时间,情绪波动,成绩下滑。大学生的恋爱问题关键取决于自己,而学校则应当加以正确的引导。

四,大学生自我认识

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

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这是因为,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正在发生复杂和深刻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发展。这种情况也会在早晚要进入社会的青年学生中引发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例如父母下岗、家庭生活发生变故、学习成绩不佳、交友失败、失恋等。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总是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让学生和苦闷。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正在发生复杂和深刻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

五、对大学生心理教育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但同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以下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每年约有 10%的新生被约请面谈,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3、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为教学过程是经社会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主导的。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他们身上持久扎根。

4、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应该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未来的建设添砖加瓦。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9)

对于现代大学生来说,每一个人的成长都不曾离开自己的努力汗水和劳动,同时每一个人的成长都曾有过闪耀的成功和落魄的失败,如何正确的看待自己的价值,首先要对自己有个正确客观的分析。

回首我的成长历程,爸爸妈妈迄今为止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人,从上学开始的那一天,我就一直按照爸爸妈妈的要求该做什么,如何做,怎么做,我听从他们的指挥与安排,因为我知道他们是为我好。虽然有的时候,他们对我的关心让我反感,但是我的不满仅限于嘴上的牢骚,行动上我还是会按照他们的想法去做。甚至于我曾一度认为我是他们学习的工具,考试的机器。没有进入大学之前,那些曾经教过我的老师都认为我是个懂事听话,虽然不爱学习,但是成绩还算可以的学生。

可是我清楚,如果我活出真实的自我,现实的环境会令我遍体鳞伤,生活就是如此,它不会为了某个人的某个特性而改变,矛盾存在于任何时刻。但是我还是要感谢我的爸爸妈妈,他们知识渊博,待人真诚善良,为人正直,许多60年代人的优秀品质都能够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他们待人接物的处事原则都是我学习的典范。我的成长环境可以定义为非常的好,十几年的求学生活,让我的成长史是一道清晰的轨迹。小学六年生活,听老师的话,听爸爸妈妈的话,成绩优秀,班级干部。初中三年,学习优秀,异常得到班主任的赏识,班级学校的各种好事都不会缺少我,一度的飘飘然,执迷不悟的走过一段弯路,在大家的拥护下,一直认为我当时做的很好,或许青春期的叛逆就开始于我的初中生活。在初中那种异常光环照耀下,我的中考成绩十分的不理想,于是在我的高中生活中,我和爸爸妈妈之间因此有了很多无法形容的冲突、矛盾,成绩依旧优秀,不过放弃了很多学习之外的生活。中考失利的阴影让爸爸妈妈更加的干涉我的生活,更加严格控制我的安排,于是我更加的叛逆,更加的不乖,更加的让他们不解。在这种情况下,我注重体验、变动、创造、存在、变化,但是我绝对反感拒绝精神僵化。我不甘于绝对的服从,我开始调整,我开始“挑战”。当我意识到我开始真正成长的时候是我的高考,一个人经历了高考是一个人蜕变的全过程。报考志愿的时候妈妈强烈要求我报考他们认可的学校,我不是叛逆拒绝他们权衡利弊之后的学校,我只是认为我必须要尝试不同的生活环境,我必须要为自己负起责任。我不再是个孩子,我已长大成人。关于理想,关于梦想,我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全力去一一实现。大学生活让我对事情的看法上有了很大的转变,年龄阅历的增长,也让我意识到曾经的幼稚,人应该从本质上看清自己,纵观以前的我,我可以很诚恳的说,我是个好人。

作为大学生,不仅意味着拥有渊博的知识、实用的技能,更应该具备健全的心态。当一个人接二连三的遭遇挫折,心里的承受能力已经到达了极限,这时候应该怎么办?生存往往比命运还残酷,只是没有人愿意认输。  是的,没有人愿意认输。       
        或许,我们真的应该相信希望,相信毅力,相信未来,相信很多以前认为是命中注定的东西。再窘迫的困境,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所改变的,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虽然,坚持不一定会有结果,但总会有收获的,不管是哪一方面的收获。 
        有的时候我会不厌其烦地问别人:你幸福吗?快乐吗?你现在的生活是你所想要的吗?可,好象,人们给我的答案总是否定的,是人太不知足,还是生活真的辜负了我们?我也不知道。 
        或许,人们只有在真正面对生存问题的时候,才会理解何为幸福吧。

心理素质的健康与否很大决定于一个人如何对待感情,此情包括亲情友情爱情……暂且不说亲情的浓,友情的真,认真的以一个健康的角度看待爱情,会发掘爱情的确很伟大。爱情可以分为情爱,性爱,灵爱,每一阶段的爱情都是神圣的。不要认为20岁前没谈过恋爱有多么的纯洁,那是爱无能的表现。我赞同这种观点,却又抵触这种观点,因为很严重的事实展现在众人面前,有许多人很明显的以爱情的名义招摇逛骗为了某种生理心理上的需求。其实人不用多情,只要情有独钟,其实爱不用死去活来,只要刻骨铭心;其实遇事不必想不开,顺其自然;其实有些事不必用心去记,因为已印在心底。

很多已经拥有爱的年轻人,却偏偏忽视了自己已经拥有的爱,不知道去呵护、珍惜,而是欲望无限,贪婪之心永远也无法泯灭,而这往往是他们爱情失败的根源。只陷在一次失败的爱情里无法自拔,只能说明他不懂得爱。如同因为一次考试的失败就心灰意冷一样。有人认为“如果明知道两个人在一起不会有结果,就不要在一起!”那么,你爱他么?明明知道将来会死,那么还要活吗?明明知道冬天会到,那么还要过春天吗?明明知道花儿会谢,那么还要浇灌?最重要的是,现在我们相爱!仅仅怕被伤害,所以就放弃一段美好的感情?正是从一次次的恋爱失败中,我们才学会什么叫体贴,什么叫疼爱。我们才知道该分辨什么,该拒绝什么,该珍惜什么,该争取什么。至少两个人曾经拥有过。恋爱不是为了结婚,是为了学习。学习如何更好的拥有健全健康的心理素质。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0)

大学生心理健康

姓名:** 系别:软件工程系 专业:2013-Linux软件开发

摘要:

大学生群体,一个看似轻松,事实上却承担巨大压力的群体,学业、生活、情感、就业多重大山的压迫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告急。大学生心理健康已经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一些大学生因心理问题休学、退学的不断增多,自杀、凶杀等一些反常或恶性事件不时见诸报端,一个个血淋淋的事实,在不断警示我们,要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健康的心理,以积极进取、服务于社会的人生观作为自己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树立远大理想,“以天下为己任”,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内驱力,推动大学生努力完成学业,自觉攀登科学高峰。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有了良好的心态,不仅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如果离开良好心理的培养,就培养不出具有先进文化知识的合格大学生。

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地遇到一些诱惑,这些诱惑往往会给你的心理带来些许的波动,诱惑贯穿每个人的一生,面对诱惑我们应该调整心态,以正确的方式对付,以合理的方式解决,我们才能成长,成熟。

关键字:心理、健康、调整、成长。

大学生心理健康是一个被受关注的话题,如今对于以踏入大学生活的我们来说,如何正确的树立一个好的人生观,培养一个健康的心理是尤为重要的。通过这次学习我明白了人生也许可以分为很多阶段,每个阶段心理都有着不同的转变。

心理健康是一种想法上的、观念上的健康。在这里我对大学生活的人际交往问题以及大学生恋爱心理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大学生活中的人际交往问题

记得上课时老师讲过“比起中学生,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更为复杂,更为广泛,独立性更强,更具社会性。”这也就意味着我们从一个私有的小空间,逐步的向社会这个大的空间融入,如何可以更好的融入这张大的人际关系网成我们前进的潜在问题。正因如此交往能力越来越成为我们心目中衡量个人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我们正处于一种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我们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然而并不是每个人在交往中都能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在这一过程中,有相当数量的人会产生各种问题。认知、情绪及人格因素,都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建立。一旦在这一过程中受挫,就可能表现为自我否定而陷入苦闷与焦虑之中,或因企图对抗而陷入困境,并由此产生心理问题。

如何在大学中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呢?首先在大学人际交往中要注意一下几点。

1、 要注重自身人格塑造和能力的培养。

人们喜欢真诚、热情、友好的人,讨厌虚伪、自私、冷酷的人。在同学中选择朋友,首先考虑的是个性品质,与成熟、热情、坦率、有责任感的人多交往。所以,若想要增强人际吸引力,融洽地与他人相处,就应充分健全自己的品格,表现自己的特长,使自己的品格、能力、才华不断提高。

2、 要宽宏豁达,学会体察对方心理,做到以诚相待。

我们在交往中要学会做个有心人,善于体察别人的心境,主动关心他人,使他们感受到你的善意和温暖。以同宿舍的室友为例,每个人都要注意观察,尽量满足他人的需要,如经常打水、扫地,为生病或有事的同学打饭、补习功课等。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的时候,我们需要多进行换位思考,只有将心比心,以诚换诚,才能达到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共鸣。

3、掌握一定的社交技巧。

交往中的技巧犹如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它可以帮助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增进彼此的沟通和了解,缩短心理距离,建立良好的关系。

二、大学生恋爱心理

大学生的恋爱心理是指大学生在心理、心理能量。环境的共同作用下表现出来的对异性的求知、接近、进行恋爱、追求爱情等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

长久以来恋爱心理问题就是是困扰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站在一个理性的角度来说,恋爱所带来并不一定是快乐和幸福,往往有些人体会到的是烦恼和苦涩。对这样的人来说,还需进一步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否则匆忙进入恋爱,很可能弊多利少。大学阶段的学习很紧张,时间很有限,如果为了处理恋爱中的矛盾、烦恼而花去很多时间、精力,影响学习和全面发展,无疑是于己于国都不利的,也是违背恋爱心理健康的。人格不成熟的大学生匆忙涉足恋爱容易导致不成熟的恋爱,容易产生多种心理问题。如果恋爱双方都不成熟,那么失败的可能性就更大,或者会产生更多的负面影响。从大学生心理咨询的实践看,恋爱中的矛盾纠纷多产生于他们不成熟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在我看来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主要存在的现状。

1、 自卑现象

总感到自己缺乏被爱的吸引力常有一些人为自己还没有恋人而自卑,认为自己对异性没有吸引力,认为别人瞧不起自己,不敢坦然与异性交往,更怕在异性面前失误,只好用回避与异性接触的办法保护自尊心,并极力掩盖内心深处的痛苦与失落。

对于有这种心理困境的大学生应从各方面多寻找自己的长处,挖掘自己能吸引他人的闪光点,并学着变换一下思维方式,用自己的优点与别人的缺点去对比,以增强自信。

2、 能做恋人的异性朋友难寻

这种恋爱心理困境的原因主要在于对友情和恋情的认识还很肤浅,对社会中人际关系的科学认识的缺乏更证实了他们的性心理发育的确滞后于性生理的成熟。当然,也不排除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观念更新所形成的复杂人际关系对大学生们的影响及心理冲击。

揭示爱情的自然性、社会性和复杂性,引导大学生在寻求爱情的过程中既要有主观上的用心、又要顺应自然。在与异性的交往中要学会控制感情,勇于说“不”,不自作多情,更不要错把迷恋当爱情。

3、“试婚”现象

“试婚”现象这除了与大学生性心理发育的成熟及角色的特殊性相关外,一方面是受西方“性自由、性解放”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与我国在学校性知识教育上的薄弱、大众媒体宣传的不适当有关。

大学生应该正确的恋爱观将对他们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对于在大学生中出现的恋爱现象,我们要正确对待,积极引导。

结束语:

通过大学里心理健康课程的学习使我明白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性和不可或缺性,我们需要时刻保持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态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适应快节奏的生活,同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一下需要帮助的和有心理障碍的同学,让大学充满健康,充满快乐和温馨的气息,远离心理问题。

虽然这个学期的心理学课程已经结束了,他能给我的也很有限,但是有更多的东西值得我自己去领悟,去体会。通过这次的学习,我受益非浅,他给我的生活带了很多改变。在此,我要真诚的感谢陪我走过这一学期的心理学,更要感谢我们的心理学老师的精彩讲授,教会了我们很多很多……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1)

育 结

课 课

姓名:

年级: 12级

专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

学号:

管窥心理问题 笑傲多彩人生

-----关于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其调节和改善的方法

大学生处在青春期后期,在此期间他们要在自我接纳、社会适应、人际关系、异性交往、社会责任等方面不断取得经验和发展基础上,在思想和行为方面真正摆脱对外界的依赖感而全面成熟起来,并最终树立独立完整的人格体系。可见大学期间的大学生正经历这人生发展过程中的多事之秋,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很容易产生适应不良,从而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根据有关调查,大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及调节和改善方法如下:

一、理想与现实的心理矛盾

年轻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这个理想是彩色的、崇高的、神圣的。在他们的理想中,置身其中的校园是花园式的学校,课任老师是满腹经纶的学者,有光明的专业前景,有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有亲切友善的人际关系,有温柔漂亮或英俊潇洒的恋人……然而,当我们真正置身于大学以后,发现现实与自己的理想相距甚远,很多人面临的是沉重的学业负担和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气氛不浓、品位不高、频度不足的校园文化、名存实亡的学生社团组织、庸俗化的人际关系……这些现象使不少学生心理难以平衡,产生心灵的孤独感、寂寞感与强烈的不适应感。

我们不能改变社会,我们只能改变自己。学业的确是沉重的,就业压力是很大,可是,每个大学生都一样,应该考虑的是,为什么别人不责备,又为什么还是有人会找到工作。此时,我们应调整好心态,多参加课外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全面发展,全力以赴,以自强不息,越挫越勇的态度迎接课业,迎接就业压力。

可能每个学校情况不同,在抱怨学校文化的气氛不浓,品味不够,,频度不足的时候,我们是否思考一下,大学是学生自己的生活家园,学校文化应该由大学生集思广益,推陈出新共同构建,应该有高度的责任感,学校相当于是我们的第二个家,没有理由不为它美化。

与此同时,大学的社团是比比皆是,可是当我们报完以后却发现它们名存实亡。此时,不要抱怨,正是自己一展身手的时候了,用我们的行动维护我们的权利,找相关负责人交流,更是锻炼了自己的交际能力。

最后提醒我们大学生同胞们,过度的抱怨只会增加抱怨,从自身出发,改变自己才是良策。

二、角色定位产生的心理偏差

在校的大学生,在高中阶段,一般为佼佼者,犹如“鹤立鸡群”,有着一种心理优越感,而进入大学以后,发现现实并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和周围同学相比,没有让人注目的文艺特长,没有漂亮的容貌,没有让人羡慕的家庭背景,就连高中阶段引以为傲的学习成绩也不尽人意, 大学生中人才济济,唱歌、舞蹈、美术、摄影、运动等方面会有很多佼佼者,只能作为大学生中的普通一员。很多大学生在思考这些问题时,心里矛盾重重,不愿接受自己成了“普通人”的现实,苦恼缠身,表现为急于、焦虑甚至逆反等不良情绪反应。

可是,在羡慕别人家庭背景的同时,我们应该想到那些为了生活而无法上学的孩子们,当我们坐在明亮宽敞的教室里时,他们也许正在为一捆柴禾、为一筐猪草、为某些生存必须的条件而在烈日下、风雨中流着汗、流着泪甚至是流着血。当我们因没有物质享受而哀怨叹惜的时候,我们是否知道还有多少人为了一顿满足的肉食而无比欣喜、为了一件普通的新衣一些简单的文具而笑意盎然。我们已得到了大多数人都还没有得到的东西。理想与上进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东西,但如果是因为我们那些物欲上的理想,只能靠我们自已在生活中打拼得来,也只有那样我们才可以享受的安宁。

Google全球副总裁李开复在《做最好的自己》这本书写到:“如果你拥有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并能把两者应用到追寻理想、发现兴趣、有效执行、努力学习、人际交流、合作沟通等六种最基本的行为方式中去,你就有可能成功。”因此,我们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学习、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活动中培养自己能力,扬长避短,在众多普通学生中凸显出来。

另外,创造自信的气氛,消除借口和拖延,会让我们体验到一种能量,一种效能感,一种力量感,在自信的氛围中,我们未必能赢,但在胆怯的状态下,我们肯定输;同时,保持个人本色,消除恐惧和忧虑,我们才能挖掘并发扬自己性格中的优势,才能真正做到扬长避短;我们还可以利用服饰来表现和张扬自己,适当的装扮,会使你看起来很重要,同时也会使你觉得自己真的很重要。

三、学习适应不良的心理困扰

学习适应不良是很多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许多大学生没有深刻认识到大学学习和中学学习不同,把中学时期的学习方法应用到大学学习中,结果遭遇了成绩不理想、挂科等情景。特别是上课时间的减少,自主学习时间的增多,一些同学在下课之后感到无所事事,不知道从何学起;还有的同学很用功,但是学习效率不高,一个晚自习看不了几页书;甚至有的同学不知道为什么要努力学习,我来大学的目标是什么。导致大学生产生紧张、焦虑、失眠等情绪困扰。

生活没有了目标,也就没有了支点。首先,我们先明白大学学习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种种难题给我们造成了迷惘。

哲学家陆九渊说:“学而不得其法,则反受其蔽。”在大学学习中要把握的几个环节是:预习、听课、复习、总结、做作业、考试。明确学习方法至关重要,大学学习要求我们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明确目标,科学安排时间,学会做笔记;同时,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为此,我们不应该对教授讲的深信不疑,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老师、同学探讨,喜欢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最后,课堂学习与课外、校外学习相结合,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不断和校外社会现实相结合,从实践中学习。培根说:“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浪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送给一代又一代。”要善于学习课外知识,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选取自己必读之物。

在长时间的学习之外,不要忘了劳逸结合的道理,有自己的生活规律;多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学会放松自己的身体;合理安排自己的营养,补充必要的元素。

四、人际交往不适应产生的心理挫折

在大学校园这一特定环境之中,大学生具有强烈的归属感,对友谊、对朋友、有着热切的依恋和期望。但大学的人际关系和高中阶段的人际关系有了明显的不同。高中阶段,交往双方是根据个人好恶来取舍的;大学的交往是一种似成人的人际交往模式,要求大学生不管喜欢不喜欢,愿意不愿意都必须和周围的人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因为是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是由于很多大学生不愿意交往、不敢交往、不会交往,一直很多人体验到孤独、寂寞、害羞、恐惧、拘束等情绪体验,进而在交往中出现沟通不足、关系失调、人际冲突等现象,从而导致心理挫折。

“一个人成功15%要靠专业知识,85%要靠人际关系与处世技巧。”这句话是人们所熟知的,形象地说明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与人交往,要平等交往,正确估计自己,在态度和人格上尊重他人,真诚待人,热情关心朋友,不求回报;说话时要称呼得体,注意礼貌,用词准确,巧妙掌握和运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情;努力增加自己的人际魅力,如: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说话时微笑,提高自己的外在形象,适当的修饰自己的容貌,培养良好的个性特征,自信、谦虚、积极、努力、宽容,是理想伙伴不可缺少的内涵。

被人爱是一种幸福,被一个合适的人爱是一笔财富。在准备接受一段感情之前,要考虑清楚自己是否真的也同样喜欢对方,是否有足够的地心理准备开始一段感情,开始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拒绝别人时,首先不要伤害别人的自尊,首先应感谢对方对你的这份感情,而不是仗着对方喜欢自己就百般刁难,说话尖酸刻薄,尽量肯定对方的优点和长处,真诚的给对方讲明自己不能接受感情的理由;在追求恋爱的过程中,可能因为遭到对方的拒绝而让恋爱受挫,也可能在恋爱的过程中,因为对方的退出而遭受失恋。失恋后,先自我总结一下,好好分析一下原因,要不收拾行囊出去旅行换一种心情,或者化悲痛为力量,失恋后自己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学习和其他社会活动,趁机好好给自己充充电,为将来的生活做好准备。

五、生活不适应而产生的心理挫折

在校大学生的平均年龄在18~22岁之间,他们在生理上多已发育成熟,但其心理发展远没有成熟,仍带有一定的幼稚性、依赖性和冲动性。许多学生第一次离开到一个全新的环境,一时难以应对诸如水土不服、饮食不习惯、集体生活不适应等问题,难以承受理想中大学环境和现实中的大学环境之间的反差等,致使他们产生孤独、苦闷、烦恼、忧愁等不良心理。同时,这个时期是人生由青年向成年的过渡阶段,大学生的独立精神、自主精神还没有完全成熟,许多学生无法适应新的生活。

每个人都有一个独立的头脑,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要在生活的实践中去培养、去锻炼。只有尝试着独立去解决问题,才能得到锻炼,才能发展自己的独立能力,早点适应大学生活。正如日本一句名言所说:“除了空气和阳光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余一切都要通过劳动才能获得。”因此大学生可以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社团活动,在活动中审视自己、分析自己。并逐步提高自己的适应力。

要适应“大学生角色”,就要尽快熟悉校园的“地形”,多向高年级的同学请教,向同乡请教也是不错的选择,共同的家庭背景能够让彼此迅速熟悉并开始交往,可以适当的在班级担任一定的职务,负责一定的工作,与同学、老师接触得越多,掌握的信息越多,锻炼的机会也就越多,能力提升的越快,自信心也就逐步建立起来了。

正如陶行知所说:“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只要我们能够一步一步前进,就一定会有彩虹!

最后,让我们微笑着学会面对

每个人对生活、对世界、对他人、对自己抱有美好的愿望,我们希望生活既舒服又顺利,我们希望社会处处美好,我们希望他人真诚友好善良,我们希望自己完美优秀成功……我们期待美好的同时也应该管窥一下现实,自己是否具有心理问题,是否应该解决,应该既看到好的一面,又看到自己的弊端,不用抱怨,只需自己的行动,美好的一切不会太远。如果你想在这条路上往前走,墙上的每一块砖头都是一个你必须解决的特殊问题。不管这块砖头是别人放置的还是你自己放置的,你都要一一认清,并判断怎样解决。

走进大学,一段美好的开始,必不可少的心理问题不是你的绊脚石,而是你成长的脚印,微笑着迎接你美妙的四年时光吧!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2)

大学生心理健康

这节课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啊,在上完形势政策之后心理接踵而来。其实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根本不会重视自己心里一点一点产生的变化,但是这种细微的变化经过时间的积累就会成为产生心理疾病的一个隐患。学校开这门大学生心理课,也是希望用课堂的形式来提醒我们这些大学生可以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

上这节大学生心理课的时候,老师讲了许多和我们自己非常贴近的心理现象。比如说像自卑,我们进入大学之后不再像高中时期那样天天穿着校服,现在的我们都穿着各种牌子各种样式的衣服,这时,有些同学之间就在暗暗地攀比着谁的衣服牌子好,谁的衣服价格高,但一些家境贫寒的学生就会默不作声,心理暗自较劲。时间一长就会酝酿出一些不好的情绪,排斥和同学在一起,怕他们瞧不起自己。上了大学之后消费水平会比之前上高中的时候翻一倍,不在父母身边的我们有时对花钱会没有节制,消费水平的增高也会使得那些家庭相对而言比较贫困的学生更加自卑。关于自卑,其实也有一部分人由于觉得自身不如人,羡慕别人有一身的特长,而自己却什么也不会,在看着别人展示才艺的时候,自己却什么也做不了的时候,心里自然不舒服。所以大学生自卑心理是一个在我们身边非常常见,非常普遍的一个现象。

这个课程也介绍了有关抑郁心理的内容,大学生抑郁心理也是非常常见的一个现象,最近有关大学学生因为就业压力大或者升学压力大等因素的跳楼事件时候发生,这让我们不得不把目光关注到大学生身上。上课的时候老师给我们看了一幅漫画,说是一个人在跳楼之后看到每层人家的现状,看到了比他要惨得多的生活状态,但是他后悔也来不及了。其实说白了抑郁心理的产生就是觉得自己不如人,不受别人重视,不被他人理解等,如果自己不是老钻牛角尖,不是太在乎别人对自己的一些看法,就能够获得一个豁达的心境。现代的大学生一般都不太注重自己的心理,自己心里偶尔产生的小抑郁都很快会化解,但是一旦碰到大问题就会不知所措,碰到大的挫折就会退缩,其实这也是对自己心里的一种保护,没有大的挫折就没有伤感,没有伤感心里就不会抑郁。所以我们自己对自己也有一种“善意的保护”。

这节课上老师还讲了有关于同学间相处的内容,在我身边有这样一个同学,她因为开学的时候十分想家就不经常在学校住着,军训也没有参加,因为这样她失去了和同宿舍同学相处的最佳时机,现在她就很难融入到宿舍里面。她这个人很想有一个和她好的朋友,但是她越想就越是找不到。她害怕失去,害怕没人理她,她总是觉得很朋友好就一定要给同学买点东西,这样一来就会让别人觉得自己是因为她拿点东西才和他好的。她越是想改变,事情就越是向相反的方向走。现在的她很是迷茫,知道她的人就知道她并没恶意,但不熟悉他的人就会觉得她很势力,不会说话。像她一样的同学并不在少数,我们都住在宿舍,生活上难免有些小摩擦,我们不能因为吵一次架就失去一个朋友吧,在家里的时候我们都是爸爸妈妈的心肝宝贝当让不会让我们受什么委屈,但是到了宿舍我们都应该把自己身上的棱角磨平,让自己更快的融入这个大家庭里。像“狗血”剧集《情深深雨蒙蒙》里有一段陆依萍对何书桓说:“我是一个刺猬,我为了你拔掉了身上所有的刺。”其实就应该这样,我们生活在宿舍里就应该多符合其他人,这样才能有一个和睦的生活环境。所以,当同学相处的时候顺其自然就好,把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出来,喜欢你的人就会跟你好,不喜欢你的人就自然不理你了,所以不要强求太多,顺其自然就好。

解脱了高中的束缚,好多人到大学就开始谈恋爱了,感情好则已,感情不好了就伤人伤己啊。其实由于大学失恋而造成的后果有好多,失恋了心情不好,心情不好就不想去上课,不想上课就耽误学习,耽误学习就容易考试不过,考试不好就毕不了业,毕不了业就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工作就没办法挣钱,没办法挣钱就会生活困难,最后由于生活困难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实在不值。其实失恋说白了就是青黄不接,如果你要是失恋以后就又找到一个你觉得想白马王子一般的人心里那种失恋的痛处就会少之又少。不要太重视失恋这件事,其实什么事情都是因为你太过于重视了,所以就回凸显的特别重要。我们都应该洒脱一点,什么都太重视会让自己过的很累。

大学生心理现在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往大了说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如果栋梁之才存在什么心理疾病的话,那么之后的中国还将怎样发展。往小了说,大学生本身也是家长千辛万苦供出来的,一旦出现什么差池,那家长肯定承受不住了,所以于情于理都得好好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那天听老师说,今年的首师大初教院的面试多加了一项就是心理测试,如果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就不录取了,可能因为我们这个专业很特殊,我们是未来的小学教师,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怎么能教出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我们现在在大学所学的知识都是为我们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小学教师,但是我们不能光注重自己知识的培养而忽略了了心理、精神的培养。所以,不仅社会要关注我们,我们自己更要关注我们自己的心理,让我们成为一个真正健康的人!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3)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1、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2、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3、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惊叹“皇帝女儿亦愁嫁”。因而,面对新形势大学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养自立、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锻炼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使自己在变幻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作出选择适宜自己角色的正确抉择,敢于面对困难、挫折与挑战,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为事业成功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4、心理健康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教育部日前印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要充分认识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意见》明确了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依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式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学校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分析和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不断地加强心理品质修养和锻炼,为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那么,如何消除他们的心理差距,使其顺利成才呢?其具体的途径和方法如下:

第一,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

第二,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

第三,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这是因为,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正在发生复杂和深刻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发展。这种情况也会在早晚要进入社会的青年学生中引发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例如父母下岗、家庭生活发生变故、学习成绩不佳、交友失败、失恋等。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总是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3、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心理健康的学生乐于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通过人际交往,使他们能够认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培养遵守纪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增强心理适应能力,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保证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4、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对大学生心理产生影响和作用的环境包括生存环境、成长环境、学习环境、校园环境等。

第四,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通过社会交往才能实现思想交流和信息资料共享。发展社会交往可以不断地丰富和激活人们的内心世界,有利于心理保健。

第五,求助心理老师或心理咨询机构,获得心理咨询知识。心理老师具备了较雄厚的理论功底和生活实践经验,对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具有良好的解答方式和处理技巧。大学生在必要时求助于有丰富经验的心理咨询医生或长期从事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和心理老师。心理咨询是指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技巧,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的过程。从心理咨询具有治疗功能的角度来说,心理咨询属于心理治疗,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和治疗手段,心理治疗的对象主要是正常人和有轻度心理障碍的人。通过咨询者与求询者的交谈、指导,针对求询音的各种心理适应和提出的问题,帮助求询者正确地认识到自身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引导求询者更为有效地而对现实,为求询者提供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的机会;增加求询者的心理自由度,帮助求询者改变过去的心理异常,最终恢复健康的心理。心理咨询兼有心理预防和心理治疗功能,通过心理咨询,为咨询对象创设一个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和条件,提高其精神生活质量和心理效能水平,以实现降低和减少心理障碍,防止精神疾病,保障心理健康的目的。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所以大学生要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没有意志,没有不屈不挠的向上精神是不可能的。健康的心理,以积极进取、服务于社会的人生观作为自己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树立远大理想,“以天下为己任”,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内驱力,推动大学生努力完成学业,自觉攀登科学高峰。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有了良好的心态,不仅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如果离开良好心理的培养,就培养不出具有先进文化知识的合格大学生。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要求,而且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四有”人才的重要保证和基础。

总之,大学生要做到心理健康,争取身心健康是关系到成才与否的头等大事。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学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内在条件,一颗颗人才的新星就有可能升起。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先生这一名言震荡着一代代年轻大学生的心灵,我们大学生要以良好的心理素质迎接未来的挑战,为国家的富强奉献自己的青春。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4)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摘要】大学生时代是人生中一段既美好又特殊的时期。现在的社会给我们提供了充分施展自我才能的舞台和多方面的发展机遇,而他们可凭借的竞争优势已不单单是智力和体力,更重要的是健康和健全的人格。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由青春期向成年期转变的重要时段,也是自我意识不断完善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尤其重要,大学生们应加强认识,掌握技巧,积极训练,不断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促使自我健康成长。

【关键字】大学生心理健康,人格的发展和培养,大学生恋爱心理,大学生自我认识,心理教育。

【引言】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都迅速发展的阶段,也是一个伴随着个体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个过渡时期。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特点、人际交往、自我角色等方面的改变。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正文】

一、大学生的时代主题

心理健康是时代的主题,是现在社会进步与人类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对当代大学生而言,全方位开放的新局面为其提供了成才得广阔舞台和更多的发展机会,但同时,激烈的竞争也带来更多严峻的挑战,时代的发展对大学生提出了更多、更新、更强的要求。提高个人的修养,保持心理的健康,增强人格的魅力,优化心理素质是每一个立志成才的大学生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新世纪的挑战。综合国力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人才素质的提高和合格人才的培养。心理素质是人才素质系统中的基础,同时又渗透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职业素质之中。由于21世纪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更高、更全面,与以往任何时期相比,当代大学生更需要心理健康的指导和锻炼。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大学生人格的培养与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三,大学生恋爱心理分析

步入大学,许多的同学都步入了大学恋爱这一人生事业当中。大学恋爱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现象,而是已经从现象转变成了潮流,就像许多同学说的那样,在大学恋爱是正常,不恋爱才是不正常,因此,大学生恋爱是个值得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

大学生恋爱,除具有一般青年恋爱的特性外,还具有自己独有的特点:

1) 注重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

2) 主观学业第一,客观爱情至上

3) 恋爱观念开放,传统道德淡化;

4) 失恋态度宽容,承受能力较弱。

大学生恋爱的利弊并不是恋爱与生俱来的东西,而关键取决于我们对待恋爱问题的态度,以及是否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是否正确选择恋爱时机,是否能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业的关系等因素。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不确定的,都是因人而异的。处理的当,可以成为学习和事业的催化剂,使人努力学习,成绩上升。而处理不当,则可能分散精力,浪费时间,情绪波动,成绩下滑。大学生的恋爱问题关键取决于自己,而学校则应当加以正确的引导。

四,大学生自我认识

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

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这是因为,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正在发生复杂和深刻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发展。这种情况也会在早晚要进入社会的青年学生中引发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例如父母下岗、家庭生活发生变故、学习成绩不佳、交友失败、失恋等。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总是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让学生和苦闷。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正在发生复杂和深刻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

五、对大学生心理教育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但同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以下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每年约有 10%的新生被约请面谈,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3、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为教学过程是经社会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主导的。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他们身上持久扎根。

4、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应该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未来的建设添砖加瓦。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5)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大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大学生人际交往

论大学生人际交往 物电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20160608009

赵世伟

赵世伟

2016/11/7 Monday

论大学生人际交往

罗兰曾经说过:“和太强的人在一起,我会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交朋

友不是让我们用眼睛去挑选那十全十美的,而是让我们用心去吸引那些志同道合 的。”每个人作为社会的一部分都与周围的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

此学会如何建立正确、健康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因此,本篇论文将 以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人际交往展开论述!

一,人际关系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性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对于大学生的未来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无论

是在大学时期的朋友或是未来在社会中的朋友, 都对我们大学生有着 不可估量的作用。因为,对于绝大多数的大学生,他们远离亲人,来 到异地他乡,一切事物都显得格外陌生,无论是人、环境、事物都是 那么的陌生,刚刚步入大学的殿堂,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更没有那 些我们高中一同奋斗的同学,无论从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我们都显得 茫然、不知所措,这个时候如果不能正确的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尽 快融入这个新环境的话,就很可能会产生孤独感,空虚感,生活没有 目标,学习没有动力或是造成很大的心理创伤!此时,我们需要有一 个正确的观念,以这个观念来处理我们之间的人际关系, 才能让我们 尽快的融入大学生活,更是在未能能更好的融入社会或是说获得一项 能够尽快融入新的环境的技能。

虽然大学四年认识的人处理的事很多、很繁琐,但是只要在大

一刚开始的时候能够建立好的人际关系,那么你的大学生活就一定不

会是空虚、无趣的四年。但是,要想让四年的生活更加精彩,你就需 要不断的去完善自我,结交更多的人。这些人对你的学习,生活会有 很大帮助。

1、首先,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大学生将来的发展非常重要。

2、 大学的课虽然不多,但都很重,没有那个是好学的,所以认 识一些学长、学姐也是很有必要的,偶尔间还可以请教一些问题,这 会使你的生活里少很多道砍的。 还有就是认识一些非本校的人也是很 重要的,他们可能平时看起来对你没有多大帮助, 但是你想了解你们 学校外的新鲜事, 或者是你们学校外人的生活, 那么他们对于你来说 将是无与伦比的财富。

在当今社会,多认识一个人,你的人生就会多一条路。对于未来 毕业的我们, 这句话也许是一句真理, 从我们刚刚踏入学习的殿堂— 幼儿园直至高中,我们是否意识到,我们一直在家人的庇护下成长, 就像羽翼还未丰满的雏鹰,但是,当我们走入大学的殿堂,我们会蓦 然回首,发现我们一直错了,我们只是像一个刚刚出巢的小鸟一样, 此时的我们才刚刚明白,当我们感觉自己有足够能力去飞翔的时候, 走出家门才发现, 我们对外面世界一无所知! 我们有没有能力翱翔于 蓝天?我们该飞向何方?懵懂无知的我们在这个时候你需要朋友的 进言献策,需要过来人的经验和教训。所以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大学 其实除了学习以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 那就是更可能多的结交朋 友,这些朋友不用很熟,只要认得就好。假想,如果和你一起工作的 同事里边有你大学里曾经搭过讪的人, 你是不是会觉得他对于你会更

亲切一点呢?你是不是会在不开心的时候去找他说说话呢?工作太 多做不完的时候, 你是不是会第一个想到让他来帮忙呢?所以大学的 人际关系其实就是为你以后的人生交往奠定基础, 为你以后的发展创 造更多,更好的机会。

就拿我来说,我也是一名新生,但是,我所认识的人远远高于别 人所认识的人,或是说,认识我的人,远远高于我认识的人!这是怎 么做到的呢?

二,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

首先,在建立人际关系的过程中要主动。

在一个陌生的地方, 想要结交新朋友, 就必须做到主动和别人搭 讪。由于大学课余时间会比较多, 所以要经常参加一些社团或是班级 学院组织的活动, 这些活动为你提供了认识别人的平台, 可是要真真 的认识别人,还得靠你自己,那就是主动,主动和人说话,主动去尝 试做一些事。 如果总是等着别人过来和你说话, 那么你的人际圈注定 不会很大。

其次,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平等和尊重是最重要的。

如果在朋友之间没有了平等那就意味着没有了一切, 所以我们在 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切忌不要歧视他人,要尊重他人。所以,在此我 想说的是:尊重不是一味的跟从别人的思想 .。跟从别人得人在大学

校园里是很常见的, 很多本身就不是很有主见并且稍稍有点自卑感的 人,很容易就会陷入这种误区。他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很容易就 会觉得自己什么地方都不如别人, 要向别人学习, 因而就会渐渐的失 去自我,没有了自己的看法与思想。所以,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不 能看不起别人,更不能看不起自己。在真正的朋友面前,是没有什么 可以说什么不可以说的。当然这只是针对那些你想要真正的交为知己 的人来说的,对于那些只是想要认识一下的人来说, 尊重他人是最重 要的。

再次,在人际交往中,要注意理解,宽容别人。

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拥有一颗宽容的心,你的生活或许会 更加的光辉灿烂。如果你老是扎着别人的小辫子不放,那么有谁会愿 意和你敞开心扉的去谈话的,又有谁敢把自己毫无保留的展现在你的 眼前呢?

三、大学生如何建立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

首先,我们要排除不健康的心里!

自卑心理:许多人在高中、初中、小学都是非常优秀的,但是,当这 些人进入大学之后,他们发现,还有更加优秀的人走在他们前面,因此, 这些在高中优秀的人,会产生一种自卑的心理,然后,在未来的大学生活 中,他们从一条“龙”变成了一只“虫”仅仅是因为他们的自卑的心理埋 没了他们,其实,这些人只要肯努力,不会比那些在大学里面看似优秀的 人差!

自傲心理:还有一部分学生来到大学以后,他们没有正确的观念, 也就是上文提到的“平等与尊重”,这些学生,他们是班长,是考入 的最高分,目前还是学校里面某些领域的领头羊, 他们会俯视其他学 生,甚至是藐视、蔑视,因为这些学生他们自己认为自己是最好的,

没有人能超越,进而形成了自傲的心理,往往这些人,没有好人缘, 没有真正的朋友,甚至是由于自己的自傲失去了自己的职务自己在哪 个领域的带头地位!

嫉妒心理:这依然是一个不健康的心理,嫉妒心理是由于嫉贤妒 能,不愿意别人超过自己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情绪体验。 嫉妒者因为怕 吃苦而不想与别人竞争,又容不得别人的优点与长处,害怕别人超过 自己,心理上发生矛盾,失去平衡,便自觉或不自觉地贬损别人以求 得心理上的平衡。

其次,我们要有正确的方法

第一,尽量避免争论。人与人之间的争论是很正常的事,但是争 论往往都以不愉快的结果而结束。 事实证明,无论谁赢谁输都会很不 舒服。赢者当时可能获得一种心理满足,但很快会被人际关系恶化的 阴影所笼罩,一时的满足心理会变得烟消云散。 输者的心理挫折感更 加强烈,往往会演化为人身攻击,对于人际关系是非常有害的,争论 的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

第二,尽量不要批评别人,如果非要批评,那就学会批评!到不 得已时,决不要自作聪明地批评别人。但是,有时批评是不可避免的。

这时学会批评的艺术是维护人际关系的重要策略。直接批评、责怪和 抱怨别人会使他人的自尊心和自我价值感受损, 尤其是一时面子上感 到难堪。更不要在一个公共场合让别人难堪,如果别人犯了错误,你 可以私下里和那个人说,在公共场合说出,只会让那个人的面子挂不 住,更严重的,会让你们的关系进入僵局!用暗示的方式提醒他人注 意自己的错误;领导者应以启发而不是命令来提醒别人的错误; 给别 人保留面子。

第三,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当人际关系产生障碍的时候,承认 自己的错误是明智之举。虽然承认自己的错误是一种自我否定,但是, 承认错误会使自己产生道德感的满足; 另外,承认自己的错误是责任 感的表现,对他人也具有心理感召力,在此情境中的人际僵局会因此 被打破。

人际交往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能力之一。我们大学生正处于一种 渴望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们 心理正常发展的必然要求。每个人生命的主宰其实就是自己, 关键是 你要有所改变,以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对待人际交往,逐渐学会交往,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5篇

https://m.czhuihao.cn/gaokao/140326/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下载文档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